舍本逐末典故故事|舍本逐末釋義
舍本逐末
【釋義】
舍棄根本,追求枝節(jié)。形容抓不住根本環(huán)節(jié),只知道在枝葉問題上努力。
【出處】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nóng)》:“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zhàn)。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chǎn)約,其產(chǎn)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yuǎn)志,無有居心?!?/p>
【典故】
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者去問候趙威后。使者來到趙國王宮,呈遞上齊王的親筆書信。趙威后并沒有立即把信打開,而是躬身問道:“齊國今年的收成怎么樣?”
使者回答:“好?!?/p>
趙威后又問:“百姓們的生活如何?”
使者回答:“好”。
趙威后接著問:“齊王的身體好嗎?”
使者繼續(xù)回答:“挺好?!?/p>
對于趙威后的這一連串問題,使者都做出了回答,但是心中卻有些疑惑,他對趙威后說:“威后,我受大王的旨意前來問候您。按照常理,您難道不應(yīng)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嗎?可您卻先問我們齊國的收成和百姓。怎么可以把尊貴的放在低賤的后面呢?”
趙威后說:“并不是這樣。我之所以先問候收成和百姓,當(dāng)然有我的道理。如果沒有好的收成,百姓就無法生存下去。如果沒有百姓,又哪里會有大王呢?所以我這樣問才合乎常理。如果不這樣問,就等于放棄了根本的,而去考慮一些不重要的枝節(jié)。你說是不是呢?”
使者佩服不已,他終于知道趙威后為何被人稱為最賢德的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