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的典故由來(毛遂自薦寓言故事)
大家好,我是小君君。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聽過,也都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今天將要的就是毛遂自薦這個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秦國出平攻打趙國,長平一戰,趙國大敗,秦國坑殺趙軍四十萬人,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便割了六座城池給秦國,解了邯鄲之圍,但是幾個月后,秦昭王便開始不滿足與那得到的六座城池,再次派兵圍攻邯鄲,誓要滅掉趙國。
趙王便派遣平原君,讓他出使楚國,試圖聯合楚國,合縱抗秦。
平原君深知此次出使楚國,事關趙國生死存亡。所以,他決定精心挑選20名門客,可是,挑來挑去,只挑了19人。正在平原君為了最后一個人發愁的時候,坐在后面的一位門客突然站起來對平原君請求讓自己隨之一起前往楚國。平原君門客甚多,對于這個主動請纓要前往楚國的門客并無印象,就問他在自己門下待了多長時間了。”我叫毛遂,來這里已經整整三年了。”此人回答道。
平原君不以為然的說:”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鋒利的錐子,即使放在口袋,它的鋒尖也會露出來的。你來了三年了,我都沒能記住你的名字,又怎么會帶上你呢?”
毛遂說:”那是您今天才看到我這把錐子。只要你把它放在口袋,不僅鋒尖會露出來,整個錐子的鋒芒也會顯露出來的。”平原君覺得毛遂的這番話有道理,而自己又實在找不到其他合適的門客,就決定帶上毛遂。
到了楚國,平原君面見楚王,大談合縱抗秦的好處,楚王卻不以為然。突然,毛遂按住寶劍,從后面沖上前來,大聲嚷著:”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平原君也沒想到毛遂會在這個時候說話,愣住了。楚王轉身問平原君:”這是誰?”
“噢,他是我的門客毛遂。”平原君這才緩過神來。楚王大怒:”我和你家主人正在商議國家大事,哪里有你一個小小門客插嘴的道理?”
毛遂聽了不退反進,手握劍柄,大聲說:”大王敢呵斥我,不就仗著楚國人多,現在我和大王只有十步之遙,大王的性命就在我的掌控之中,為什么還敢當著我家主人的面讓我退下?”
楚王眼看毛遂就要拔劍,只好笑著說:”那么,先生有何高見呢?”
毛遂義說:”楚國土地縱橫五千里,擁有上百萬士兵,這就是稱霸天下的資本。然而,區區一個秦將白起,帶著數萬人的軍隊,就打得楚國連吃敗仗:一戰克郢都,二戰燒夷陵,甚至連祖先的陵墓也被毀了。作為趙國人,我都替大王感到恥辱。所以,楚趙兩國訂立盟約,合縱抗秦,與其說是為了趙國,不如說是為了楚國啊!”
楚王覺得毛遂的話很有道理,便答應了與趙國合縱抗秦。隨后,他任命春申君為大將,率領八萬大軍,馳援趙國。
平原君不禁贊嘆:”毛遂的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于是尊他為上等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