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活在“天然”中-視野
雖然只去過羅馬兩次,但是羅馬人崇尚天然的生活理念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羅馬人穿著自然,交往隨意。我們的翻譯科爾涅利,在陪我們考察的一周內,居然穿著同一套灰色西服。俗話說“外交無小事”,好歹也是接待我們這些“外國人”,科爾應該稍作打扮,給“老外”們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然而他卻對此不管不顧,一副“獨與天地往來”的超然之態。
科爾的家在我們下榻賓館附近的維內托大街,應他之邀,我們一行7人到他家做客。拐進一條小街,迎面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院落——典型的歐洲鐵藝大門和圍墻上,爬滿了綠色植物,遮住了院內的一部分視線。大門外是一片草坪,草坪旁邊有幾張長椅,幾位羅馬人靜靜地坐在上面。我們走過來時,他們抬頭看看我們,禮貌地向我們微笑一下,打了聲招呼,便繼續埋頭端詳手中的拐杖,或者看遠處街道上的車流。
科爾的家很幽靜,院中左側是一片草坪和花叢,茵茵綠草中,開滿了姹紫嫣紅的鮮花;右側是一個橢圓形的游泳池。奇怪的是,游泳池四周居然長著四棵高大的棕櫚樹,池水中飄著很多落葉。科爾說,這些樹已經長在院中多年了,既然長在院中,就算是“有緣”,所以就沒有砍掉,游泳時,只需動手把落葉撈出去就可以了。科爾的客廳簡直是一個植物園,墻角、沙發間、燈罩上,就連窗簾上也爬滿了植物。進了科爾的家,簡直像是走進了森林。科爾說,他要的就是這種氛圍,“生活在綠色中,我和家人就如同在大自然中生活,很舒服”。
羅馬人崇尚天然不僅表現在穿著、交往上,還體現在飲食上。羅馬美食以品位著稱于世,其中,“天然料理”的飲食理念功不可沒。一天中午,我們應邀到一位羅馬官員格雷科家中進餐。我們坐在桌前,翹首等來的既不是“煎炒烹炸”,也不是“紅燭美酒”,而是一盤讓我們目瞪口呆的水煮大蝦。據女主人凱奇麗婭介紹,羅馬人做菜方法與眾不同,“天然”理念占據主流,因而在做菜過程中特別講究原汁原味,做魚、做雞、做肉,只在鍋里煎,隨便撒些檸檬汁、鹽,就開始上桌了。吃海產品就更簡單了,只需在開水里汆煮一下就算大功告成了。“沙洛米”(當地的一種腌肉)也是連皮帶肉一起腌,且保持牛肉、豬肉的原始“方子”形狀,看上去,很地道、很饞人,自然也就讓人極有食欲。至于青菜,那更是“原生態”了,有些青菜居然洗后切都不切,就整棵、整束地往上端。就連“沙拉”,也比其他地方做得簡單。“天然料理”保存了蔬菜中的各種營養成分,也保持了菜肴的天然風味,吃起來更有營養,確實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與其說羅馬人崇尚天然是一種豁達、率真、簡單,倒不如說是一種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