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死的冤不冤?曹操有著必殺楊修的理由
楊修死的冤不冤?曹操有著必殺楊修的理由
楊修是東漢末年名士,他出生于簪纓之家,父親是太尉楊彪。《后漢書》曾記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可見楊家在朝中還是比較有威望的。楊修為人恭敬,博才多學,后被舉孝廉在曹操身邊擔任主簿,曹操是出了名的愛才之人,有楊修在他身邊輔佐也是倍感滿意。但最后楊修竟然是死于曹操之手,曹操為什么一定要殺他呢?后人對于楊修的死因也是有著不同的解讀,有人覺得那是因為楊修居功自傲,多次冒犯曹操所以才會被曹操下令處死;也有人覺得是因為楊修干預曹操立儲,越過了曹操的底線。不過仔細思考,如果楊修真是一位大才,這些問題應該都不至于讓他背上死罪。曹操身邊敢于諫言的人一直都有,而且曹操也曾私下找人詢問過立儲的事情,沒道理就因為這件事單獨把楊修給殺了。所以楊修的死因恐怕另有隱情。
在《三國演義》中,楊修等于是被自己的聰明給害死,他一步步跨過曹操的底線,導致惹來殺身之禍。不過這背后還藏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從時間點上來看,曹操是在他臨終的前一年選擇處死楊修的。可能當時曹操就沒打算將楊修繼續留著,更不想讓他輔佐自己的后輩。實際上,楊修的死基本上可以推測出有三個關鍵原因。一是楊彪和曹操之間的恩怨,楊彪一直忠于漢室,對曹操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恥,但他又是朝中重臣,所以曹操設計罷免楊彪。
此后曹操還打算污蔑楊彪,將他處死,但孔融極力為楊彪辯護,這才救了楊彪一命。站在曹操的角度思考,他對楊彪的所作所為就已經和楊家結怨,而楊修也不是個草包,如果把楊修繼續留著恐怕會對曹氏政權產生影響。所以曹操就把矛頭對準了楊修,正好也可以警告楊彪。所以楊彪和曹操的不和,讓楊修成了其中的犧牲品。第二點是楊修參與了奪嫡之爭。曹操可以詢問關于立嗣的意見,但他接受不了有人利用這件事為自己牟利,楊修就是太越界了。
可能我們總覺得曹操在立嗣一事上,最心儀的人是曹植,其實曹丕才是鐵定的繼承人。因為曹丕是長子能獲得百官們的支持,大臣都非常忌憚廢長立幼。而且曹丕也就只在文采方面略遜于曹植,綜合來看曹丕更能承擔重任。所以挑戰嗣子之位的人并不是曹丕而是曹植,曹植背后的推手正是楊修。他幾番策劃讓曹植占據先機,慢慢成為太子的熱門人選,曹操就更加忌憚楊修了。此后爆發的司馬門事件,徹底激怒曹操,如果不是楊修,以往的曹植可不敢如此放肆。
第三點,曹操為了保險起見,一定要鏟除異己,楊修就成了震懾朝廷的靶子。他覺得楊修扶持曹植,只是為了控制曹植,而且他也看不清楊修在立魏這件事上究竟有著怎樣的立場,但無論楊修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漢室反正對曹操是沒有一點好處。所以最后只能將楊修除掉,以免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