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橫生“無情對”-熱讀
有一種特殊的對聯,只講究上下聯字詞相對,至于內容則是毫無關聯,絕不相干,而且相差越遠越好,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以此使人產生奇譎難料的妙趣,這就是所謂的“無情對”。“無情對”盛行于明清,大多都是信手拈來,偶然得之,出其不意,卻又回味無窮。
明成祖朱棣曾對心腹大臣解縉說:“我有一上聯叫‘色難’,著實難對。”解縉應聲答道:“容易!”朱棣說:“既然你說容易,就請對出下聯吧。”解縉說:“我不是對出來了嗎?”朱棣愣了半天,方才恍然大悟。“色難”,即面有難色之意。“色”對“容”,“難”對“易”,實乃精巧之無情對。
清初有一位姓李的私塾先生,在一次布置課堂作業的時候,以“庭前花正放”為題讓學生對下聯,結果一個學生的答案竟是“足下李先生”,字字相對且極其工整,卻又暗含對老師的嘲諷之意,弄得這位先生哭笑不得,一時竟不知該給零分還是滿分。
有的無情對還曾拿王室成員開涮:“珍妃蘋果臉,瑞士葡萄牙。”清光緒帝一朝的珍妃長得比較豐腴,所以光緒帝說她長著一張蘋果臉,“珍”和“瑞”同是祥稱,“妃”和“士”是人稱,“蘋果”和“葡萄”皆是水果,“臉”和“牙”都是人體部位。
清朝乾隆年間的學者陸耳山曾與紀曉嵐共同編撰《四庫全書》,一日他出城訪友,歸途路過四眼井時休息飲馬,思得上句“飲馬四眼井”,可就是想不出下句。第二天,他就跟紀曉嵐提起此事,紀曉嵐忍俊不禁:“我想出來了,你可不要生氣啊!”陸耳山應允,紀曉嵐便含笑對出下聯:“馱人陸(六)耳山。”兩人遂撫掌大笑。
清末政治腐敗,賣官鬻爵成風,一藥商花巨款買了個四品官,整日穿著天青褂,經常向周圍人炫耀。時人不齒,作無情對諷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黃丸。”
八國聯軍侵華時,有個比利時的軍官自稱半個“中國通”。清朝一位大臣知道后,指著門口的桃花,給他出了一個上聯:“公門桃李爭榮日。”這個比利時人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沒有答案。那位大臣緩緩說出了下聯:“法國荷蘭比利時。”這個比利時軍官頓時瞠目結舌,不由得感嘆漢語的博大精深,于是不再那般囂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