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裂帛的藝術-成長
人類擅長把憂思用物質的手法變得唯美,我們稱之為藝術。而所有帶給世界美好記憶的藝術,都是一個人生命的綻放,或為細琢,或為偶然。
如果普契尼是歌劇的藝術家,那么蝴蝶夫人憂郁的頸項,圖蘭朵神秘的窗戶,就是他生命里最華麗的一幕。如果莫迪利亞尼是繪畫的藝術家,他那刻意拉長的瘦削柔弱,平面化的三維技巧就是他生命維度的延展。動畫大師們用幼稚的故事,表現本源與進化的碰撞,解決了哲學家不擅長的思想簡化。跳大神的用粗獷的舞蹈讓信徒們看到久遠的迷思,繼承了民間藝術的精神遺產。建筑大師們用冰冷的材料詮釋禪語:“眼冷似灰,心熱如火。”那一座座古典或現代,內斂如磐石,表達熾烈的建筑,美輪美奐,幾乎涵蓋了所有美好的性格——遠大、志堅、氣柔、心細。而中國古代工匠,在肅穆的重檐,繁復的斗拱,精巧的榫卯,螭吻飛檐,雕龍回廊上雖沒有署名,卻留下了最堅硬的時代烙印和民族密碼,而這些就是他們的生命印記。
相較這些,舊石器時代隨手磨制的魚骨,周身朽壞的法老王金字塔,法門寺地宮中不舍不得的舍利,以及那些保存欠妥的斷臂頹美,土埋風削的烏木怪石,成為藝術品的過程比較迂回復雜,但并不影響它的價值,因為生活中處處是藝術,即使是一只民窯燒制的缺口土碗,人類也總能為它的價值,找到好的角度和借口。
因此,海德格爾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而這些藝術品,都是由人的生命裂帛所成。
生命猶如一匹嶄新的絲帛,“未織者為絲,已織者為帛”。少年的學習,像生命絲的積累,而成長像逐漸織就的帛,你希望生命有多厚重,就需要累積多少絲,織成帛。而每經歷一段,我們就析裂出一塊,動手裁剪,這是生命在蛻變,當帛用盡,生命也就行盡。
你織就的帛,可以是莊嚴肅穆如國王詔令的草案,可以是飛盡繁紅的迤邐三春,也可以是行云流水般的鐵畫銀鉤??傊?,恪盡本心,發揮己長。
正如帛這種橫經緯線絲織的柔軟,生命也如逆行的飛機,在氣流云層中,能屈能伸,高低起伏一如人生。生命裂帛所出的華服,每一次裁剪都要認真,每一處針腳都要仔細,因為帛有限,好的機遇只有一次。而你更要珍惜自己,因為每個人本身也是父母愛情藝術的裂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