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大政治-視野
遠在南美茂密的亞馬孫原始森林里,一滴露水突然掉到正在僻靜一角棲息的小蝴蝶身上,驚得小蝴蝶掠起,振翅振動了空氣,一波波擴散出去競引發北美大陸狂烈的颶風。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其實講的也是“小人物效應”,在此我們可以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發生在突尼斯。一個名叫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年輕人,寒窗苦讀十幾年,當拿到大學文憑時,卻成了失業者。為了謀生,26歲的布瓦吉吉在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濟德的街頭擺小攤。豈料,警察幾度干預,最后以“無證經營”為由將其攤位全部沒收,還把布瓦吉吉痛打了一頓。布瓦吉吉前往市政府討說法,卻無人理會。走投無路下,布瓦吉吉提一桶汽油,在市政大樓門前澆油自焚,2011年1月5日,小青年在憤恨中死去。
死去的布瓦吉吉永遠不會知道有數名失業的大學生模仿他或自焚或爬電桿觸電自殺,更不會知道他自焚后發生在這個城市接二連三的民眾示威,還有數千民眾抬著他的棺材游行悼念。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爆發了全國性抗議騷亂,總統本·阿里攜家眷倉皇出逃。一個統治了突尼斯23年的政權轟然坍塌。
在這個普通青年的遭遇背后,是長期壓抑著的民怨,這才是爆發“蝴蝶效應”的順風環境。本·阿里妻子的家族幾乎控制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財富,突尼斯推出的“面包契約”民生計劃,居然淪為變相掏干窮人腰包的與民爭利計劃。一旦貧富差距突破了人們的容忍線,國家越富,動蕩的危險系數也就越高。
小青年布瓦吉吉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此時,另一個小人物在美國被人們一次次提起,她就是小克里斯蒂娜。
小克里斯蒂娜出生在9·11事件發生的那一天,她從小就喜歡聆聽政治家的演講,父母親也經常帶她參加社區活動。
2011年1月8日下午,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選區發生一樁令全美國人悲痛的慘劇。一名槍手闖進民主黨女議員布里埃爾·吉福茲為慶祝連任而舉行的選民見面會,對著眾人掃射,結果導致6人死亡、14人受傷,女議員受重傷。死亡名單上,就有克里斯蒂娜。
慘案震動美國。1月10日,全美舉國哀悼,1月12日,總統奧巴馬親赴出事地安撫民眾,在演講中多次提及這位小女孩:“想想看,這個女孩剛體會到民主的含義,剛懂得作為公民的義務,剛看到自己也有可能塑造這個民族的未來……”美國人在思索慘案的根源,追問槍手的犯罪動機。有很多說法,如當地一名警員稱是“政治仇恨”使然,政治家語言極端,民眾情緒容易被煽動;也有人稱與亞利桑那州的“反移民法”有關,該州2010年曾通過了一部被指稱“違憲”的移民法,授權警察和移民機構更嚴厲地處理非法移民;還有些人試圖把慘案與奧巴馬領導的民主黨政府推動的醫保改革及經濟危機和國力衰退聯系起來。
小克里斯蒂娜的部分器官捐贈給了波士頓一名女孩,克里斯蒂娜下葬那天,圖森市數千名民眾護送靈柩前往教堂,小克里斯蒂娜注定成為美國文化的一個符號,她將被人們牢記在心。
第三個例子則是發生在久遠的過去。
1914年6月28日,一個名叫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小青年,因不滿奧匈帝國在其民族恥辱日這一天舉行針對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的軍演,混進人群,對著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開槍。小青年的沖動之舉,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數年戰爭結束后,協約國死亡500萬將士,同盟國陣亡300萬軍人,真是一槍使得世界江山變色、血流成河!
有誰會說小人物不重要?
有誰會說世界只是由大人物們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