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人物
在世界文學史上,法國戲劇作家莫里哀聲譽卓著。然而,他生前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演員,經常飾演自己劇本中被嘲諷的那個“丑角”。他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只是他的藝名。演戲在當時是一種為許多人不屑的行當。
莫里哀一生鐘情于戲劇和表演。為從事自己所愛,他放棄了原本可以沿襲的“國王侍從”名分和父親希望他繼承的事業——經商,或者做律師。由于債務,他曾顛沛流離十多年。勞累過度使他罹患肺病。集編劇、導演和演員于一身的莫里哀最終死在他熱愛的舞臺上,年僅51歲。因為教會的壓制,莫里哀的葬禮在一個黃昏后舉行,冷冷清清。
“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悲劇,戲寫得那樣聰明,沒有人有膽量模仿他。”德國文學家歌德說。
法蘭西學院成立后,名噪一時的詩人、文藝評論家布瓦洛被選為院士。他曾勸莫里哀不要做演員,這樣便有可能當選院士。莫里哀謝絕了。傳聞,莫里哀去世后,路易十四問布瓦洛,自己在位期間,誰在文學上取得過莫大的成功?布瓦洛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今天,人們很容易在法蘭西學院大廳中發現一尊莫里哀的石像,潔白的石像底座上刻著這樣一句話:他的榮譽什么也不缺少,我們的榮耀卻缺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