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分男女-新知探索
2023年6月2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刊登文章說,在歷次大西洋颶風災難中,“女”颶風造成的傷亡人數比“男”颶風多達5倍,原因是,人們在面對一個女人的名字時會不自覺地掉以輕心,致使風災途經區域的人們更少采取提前躲避、逃離的措施,進而導致更大的傷亡。
颶風和臺風都是風力在12級或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只不過臺風一般指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國南海的強熱帶氣旋,而颶風通常適用于東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熱帶氣旋是最具破壞力的天氣系統,為了便于區別記憶并加強防范、減少傷亡,國際氣象組織相關委員會自2000年起給每一個熱帶氣旋取一個名字。
臺風的命名現由國際氣象組織中的臺風委員會負責。現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臺風的名字列表,由中國、朝鮮、韓國、日本、柬埔寨、越南等臺風委員會的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各提供10個名字,分為5組列表。由于臺風命名由多國參與,因此,其名稱具有多樣性,不具備明顯的“性別”特征。
而颶風命名則不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自1953年開始首次使用人名命名颶風,第一個被命名的颶風是“愛麗絲”,此后一直使用女名,直到1979年首次引入男名“鮑伯”。如今,世界氣象組織也“男女交替”地給颶風命名,2023年備選的三個颶風名依次是多利、喬茜和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