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有什么稀奇的-新知探索
真的有必要去一趟首爾嗎?很多跑去韓國旅游的親朋回來都憤怒地告知,韓國沒什么好玩的,樓沒有上海高,氣派也沒有上海大,跟韓劇里時尚洋氣、奢靡精致的樣子完全不一樣。
等真的去了一趟,我發(fā)現(xiàn)所言非虛:被列為景點的首爾塔看上去真是寒酸,全然沒有東方明珠或者廣州小蠻腰的陣勢駭人;在南山公園拍出來的照片,竟被人誤認為是在楊浦和平公園;汝矣島的櫻花也沒有顧村公園的櫻花多且整齊,整個公園里全是趁著午休出來健步走的大小白領(lǐng)。
它看上去甚至跟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差不多,地鐵里照樣有播著音樂沿路乞討的乞丐,地下通道里不乏占位睡覺的流浪漢,路人和出租車司機的英文磕磕巴巴,全然沒有一點國際大都市的模樣。作為一名游客,你可能有不太好的體驗,韓國人一點兒也不像泰國人那么熱情大方,也沒有日本人那么姿態(tài)多樣。在大街上看起來真是尋常,一點兒也找不出好歹出了一趟國的感覺。
要多住幾天,才能一點點領(lǐng)略到首爾到底有什么不一樣。整個城市看起來很像幾年后的上海,行人在自動扶梯上終于學會了靠右站立,讓出左側(cè)通道;老弱病殘座位永遠屬于老人,不會有人大無畏地上去坐下,沒一點不好意思;公寓門口的垃圾分類、化妝品柜臺的可回收垃圾,全都在提醒你,的確有點兒不一樣。
你可能要反駁:“這有什么了不起?國內(nèi)都有。”只是如果你在韓國不慎站到了扶梯左側(cè),絕不會有人貿(mào)然拍你的背說:“讓一讓,讓一讓。”如果你不小心坐到了地鐵上的老弱病殘專座,也不會半路殺出個英雄,要調(diào)教調(diào)教你這個不懂事的乘客。一切都在默默進行,這讓我想起去年某天坐上海一號線,有個大肚子孕婦站在愛心座位前,一個男白領(lǐng)坐在那個位子上玩著手機頭都不抬,過了一站后,終于有個大叔不客氣地教訓男人:“喂,你讓座啊!”
男人看見孕婦,起身讓座,孕婦反而紅著臉說:“啊,不要緊。”大叔繼續(xù)做憤怒的英雄:“早就該讓座了,什么意思!”
看國內(nèi)新聞,多的是為讓座打架的新聞,到處都是不懂事的乘客,到處又都是急吼吼的“道德標兵”,事情一出來,總是讓人感慨:最好不要做窮人,不坐公共交通,就不會有那么多麻煩。你窮,就別生小孩,別大個肚子來考驗公眾道德指標;你又老又窮,自己找個地方?jīng)隹烊ィ瑒e高峰期出來堵大好青年上下班;你殘疾還沒錢,出來麻煩別人更不應(yīng)該,知道我們有多累嗎?我們根本沒有一點同情心分給老弱病殘。
發(fā)展中國家的窮,看起來真是讓人觸目驚心,人人都是瘋狂的拜金主義者,那些沒有能力掙錢或者沒有資本改善的地方,看上去就像大街上的一個膿包,或者建筑森林里的一具殘骸。看到這些地方,覺得很難為情,但愿外國游客沒看到。偏偏多的是金發(fā)老外“吭哧吭哧”拼命找這種地方拍照,跟當年鬼子來封建帝國找小腳老太留影一樣瘋狂。
首爾也有很多又小又破的房子,不過仔細一看都很體面。你隨便走走鉆到一條小巷去,類似北京胡同或上海石庫門,不會聞到令人窒息的尿臊味,也不會看到搖搖欲墜一塌糊涂的房子。那些小房子外表看似破舊,一打量,玻璃都是雙層的,門鎖也是先進的密碼鎖。當年我在北京,住三里屯的筒子樓,冬天雖然供暖,屋里還要穿著羽絨服,窗戶下有個指頭大小的窟窿,告訴你這房子質(zhì)量不行,漏風。一個冬天住下來,北漂的意志都被寒風吹得空空蕩蕩,立刻下了卷鋪蓋走人的決心。當然,如果你有錢,北京多的是豪宅,歡迎你拎包入住,沒錢玩的就是意志力和存活率。
首爾的不同在于,在那里做一個窮人,看上去好像沒那么難堪,你還能保持一定的體面,并不需要跟韓劇里那樣“高大上”才覺得有了做人的尊嚴。
同去的朋友說,韓國大媽都一副模樣,短卷發(fā)、戴太陽帽、穿顏色鮮艷的上衣加運動褲,還一定會抹艷色的口紅。其實有錢的韓國大媽和沒錢的韓國大媽相當容易區(qū)分,有錢的大媽通常拎著名牌手袋,全身上下看上去極有風度;但沒錢的大媽也不自暴自棄,即便路邊掃馬路的清潔工,也照樣抹著玫紅色的口紅,穿得干凈利索,看起來絕不蓬頭垢面、惡形惡狀。窮又怎么樣?我可不想過一塌糊涂的人生。
整個首爾都充斥著瘋狂買東西的中國人,無數(shù)人擁向超市免稅店,買韓國食品、韓國面膜、免稅奢侈品,妄想回國就打造出一個全進口的自己,可你即便渾身上下都是韓范兒,在上海地鐵里汗流浹背擠一圈,依然一分鐘內(nèi)就能想起自己身在中國,在一個只有有錢才能幸福微笑的國家,窮人到哪里都會招人嫌,甚至互相嫌棄。
現(xiàn)在人們說起“君子固窮”這四個字底氣全無,隨便什么事都有人分析,是窮鬧的,滿大街的現(xiàn)實在告訴你后一句話:“小人窮斯濫矣。”建再多的高樓、再多的高鐵,也阻擋不住在公共廁所卷走所有紙巾的大媽,在咖啡一條街吐出一口痰的中年男子,窮得體面全無,斯文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