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小故事
幽默小故事大全皇帝衣裝一個叫化子從京城回來,向人夸耀說看見了皇帝。別人問他:“皇帝穿啥衣服?”答:“頭戴白玉雕成的帽子,身穿黃金做成的長袍。”問:“穿了金子袍服,怎能作揖?”叫化子聽了向他啐了一口道:“哈哈,真不懂世事!既然做了皇帝,還向哪個作揖?”怕酒淹死客人進店買酒喝,喝一杯便說一個“墩”字,說個沒完。旁人便問:“想是酒喝多了,你怕瀉肚,去蹲毛坑出恭嗎?”那人指著酒杯道:“不是的,我只想有個墩子,好讓我爬上去,才不會被這薄水淹死。”招牌畫刀酒店老板請人寫店招牌,那人寫完后,又在上面畫了一把刀。老板驚問:“畫刀是什么意思?”回答道:“我要用這把刀來殺殺酒里的水氣!”踏扁葫蘆有家酒店立下規(guī)矩:凡來買酒吃酒的客人,只要說酒酸,就將他綁在木柱上懲罰。一天,有個道士背了個大葫蘆進店,見到綁在木柱上的人,便問是什么原故。老板答:“他瞎說我的酒酸,所以罰他。”道士說:“請給一杯我嘗嘗看。”店主端上酒,道士只吃了一口,便慌忙跑開。老板因他沒說酒酸,非常高興,忙招呼:“你忘記葫蘆了。”道士邊逃邊說:“我不要,我不要了,你留著踏扁它做醋招牌吧。”一條橫幅徽州地方有戶人家連年同別人打官司,打得又是怨恨又是厭煩。大年夜,父子三人商議道:“明年新年,我們都要說些吉利話,好保佑來年好運氣,不惹官司。”兒子們說:“爸爸先說個樣子。”父親便道:“今年好。”大兒子接道:“晦氣少。”小兒子也道:“不得打官司。”他們把三句話11個字,請人寫了一條橫幅,貼在中堂上,叫家人時時朗聲念誦,好討個吉利。年初一清早,女婿來拜年,走到廳堂上抬頭見到橫幅,便朗聲讀道:“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父子三人急得頓腳,連聲道:“倒霉、倒霉!”罵放屁者一群朋友坐在一起,忽然有人放屁,不知是誰,大家懷疑某人,并群起責怪他。其實那人并未放屁,他也不爭辯,只是哈哈地笑。眾人問:“有什么可笑?”回答道:“笑那放屁的也跟著大家罵我。”年年“還清”有個人向人借了6兩銀子,講好一兩月息為5分,一年終了利息共是3兩6錢。一年已到,借債人向債主請求找還4錢,換一張10兩的借條,債主同意了。第二年終,照10兩計算,利息應(yīng)是6兩,那人又不能還,便請求再找回4兩,換一張20兩的借條,債主又同意了。第三年年終,照20兩計息連本帶利共為32兩,他又不能還,便請求找還8兩,再換一張40兩的借條。債主遲疑不決,借債人發(fā)怒道:“你好沒良心啊!借你的本利錢,哪一年不算得清清楚楚的,零頭都找清了,你怎么還不快活呢?”黃魚怕臭有個挑黃魚的魚販,步伐矯健。一個富翁愛他腳頭有力,便雇用他抬矯。誰知他抬轎走路時卻非常緩慢,富人奇怪地問他原故,轎夫答道:“黃魚怕臭,所以要快,相公怕什么呢?”臨刑奇囑一個囚犯將要依法開斬。差役綁他時,他解開上衣,用手連拍胸膛,問他什么意思,他說:“恐怕傷了風,這可不是玩的。”差役押他走到半路,忽然聽見烏鴉啼叫,他就叩齒3遍,誦經(jīng)7遍,問他什么意思,他說:“烏鴉叫,說明將有口角,叩齒誦經(jīng)是為了避免與人相爭。”最后,要開刀問斬時,他便向劊子手求情道:“請你用粗紙將刀口擦擦干凈。聽人說,剃頭刀如不干凈,剃了頭就要生瘡;殺頭刀如不干凈,我今后害起瘡來,幾時得好?”一只醉猴有人買了只猴子,拿衣帽給它穿戴,還教它跪拜禮節(jié),很像個樣。一天,主人設(shè)宴請客,叫猴子表演作揖行禮,人人覺得它非常可愛。一個客人便把酒賞給它,它喝得酩酊大醉,竟然脫掉衣帽,滿地打滾。眾人笑道:“這猴子不吃酒時倒像個人樣,哪知吃下酒去,就不像個人了。”臨死學乖一個將要伏法的罪犯,聽說某處有個傻子,便招他來拿出銀子100兩誘道:“這些錢都送給你,去買好衣穿買好食吃,妻子家人都將沾光不少。過些時候,官府派差役來查人,煩你代替我讓他們綁一綁,去幾天就會放你回家的。”傻子見滿桌亮晃晃,連忙答應(yīng),將銀子帶回。鄰里有個長輩知道了,趕忙來勸:“快將銀子還給他。如將性命丟了,萬金又有何用?”傻子說:“有了銀子退還,自己再過那艱難日子,真是癡呆。”老人嘆息而去。傻子便動用銀子,合家大小非常快樂。不多久,官府公文已到,點名喚傻子。差役將他綁赴法場開斬。傻子這才哭道:“悔不聽人勸告,以至有今日!不過我今天也學乖了。吃虧也只有這一次!”黑齒白牙有兩名妓女,一個牙齒生得烏黑,一個牙齒生得雪白;一個千方百計遮掩黑牙,一個想方設(shè)法炫耀白牙。有人問黑牙妓女姓什么,那妓女緊閉嘴唇,鼓起兩腮,喉嚨里嘰咕道:“顧。”又問多少年紀,她鼓腮答:“15。”最后問她有啥本事,她又在喉中答道:“會敲鼓。”別人又問白牙妓女姓什么,那妓女把嘴張開,答道:“秦。”問芳齡多少,她又把口一張,答道:“17。”問她會做啥事,她便把嘴張大,讓白齒盡露,說道:“會彈琴。”自夸兒子父親與兒子一同行走。父親的一個熟人碰見了,不認識他兒子,便問:“這是誰?”做父親的答道:“這人雖然是朝廷極為寵愛的吏部尚書真正外孫第九代嫡親女婿,卻是我的兒子。”還我紅臉一個人去友人家赴宴前,自己先喝了個半醉,面孔紅紅的。等到上友人家酒席,只覺酒味很淡,越喝越無味,連原先喝的酒也醒了,面孔也褪紅了。酒席后,對主人說:“您的酒很好,只不過求您歸還我那張紅臉吧!”愿做兒子一個老頭形容枯槁,身體衰弱,可是只要說他衰老,他就惱火不已,如果夸他年輕,他就喜歡不盡。一人知道后,便故意討他便宜道:“您雖然胡須頭發(fā)都白了,可是容顏嬌嫩,不僅可比倒小孩,更同我新生的孩兒皮膚一樣鮮嫩。”老頭大喜道:“如果容顏能這樣鮮嫩,我老夫情愿做你的兒子。”由快至慢教師對主人不請他吃酒很為惱火,等學生到學館讀書時,帶著怒氣快速地教詩:“春游芳草地。”學生含著眼淚勉強跟讀。然而已懂得教師的心意,便說:“父親”教師問:“父親干啥?”學生答:“買肉。”教師略微放慢教詩速度:“夏賞綠荷池。”學生還是不能跟讀,教師又問:“你父親買肉做什么?”答:“請先生。”教師的怒氣漸漸消了,便慢慢教第三句:“秋飲黃花酒。”又問:“幾時請我?”答:“就在今天。”教師大喜,慢慢地清楚地教第四句:“冬吟白雪詩。”開個天窗有個人歡喜揩油,親戚朋友辦事,他動不動就帶頭叫大家湊錢辦酒,可自己應(yīng)出的一份常瞞著不交,還要將多余的酒錢中飽私囊。閻王恨他良心太黑。將他捉到陰間,打入黑牢里受罪。可那人一進牢門就大叫道:“這屋子好黑啊,現(xiàn)有幾個人在這里,快些湊錢開個天窗。也好明亮明亮。”(對于聚湊眾人錢財?shù)某珜?dǎo)者克扣貪污,諺語稱為“開天窗”。)娶親宴上有個癡兒子常常喜歡說喪氣話。一天,姐夫家娶親,父親帶他同去赴宴,兒子剛要開口,父親便說:“他家娶親是喜氣,切不可說喪氣話。”兒子說:“不勞您大人吩咐,我懂得:‘娶親不是辦喪事。’”討豬頭債一人新年出門,偶遇飛鳥在帽上屙下糞便,認為不吉利,要向菩薩祭祀消解災(zāi)禍,便向屠戶賒欠一個豬頭,用作祭品。過了不久,屠戶見到他說:“豬頭銀子欠了多日,應(yīng)該付錢了。”那人答道:“欠是欠多日了,不過我有個比方:假如這豬不生頭,你也來向我討豬頭錢嗎?”屠戶說:“哪有豬沒有頭的?”那人說:“既然此說不通,我還有一說:如果去年我還了銀子,你用完了,不是也沒豬頭錢了嗎?”屠戶說:“你更瞎說了,假若你去年還了我用掉,又省下我別的銀錢了。”欠債人低頭想了一會說:“這說不通,我索性對你挑明吧,譬如這鳥糞撒在你頭上,你自己肯定要用豬頭祭神消災(zāi),哪里還有什么豬頭錢呢?”風雨之對一個教書先生喜歡喝酒,而且常撒酒瘋。一次,他偶爾出一字對――“雨”,要學生對,學生對道“風”。他又添成三字:“催花雨。”學生對道:“撒酒風(瘋)。”又添成五字:“園中陣陣催花雨。”學生對道:“席上常常撒酒風(瘋)”。先生說:“對雖對得很好,只是不該說我先生的短處。”學生說:“假如再不改過,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放屁文章一個秀才很會說話,慣于幫人打官司。縣官很討厭他,說:“讀書人應(yīng)該安心關(guān)門讀書,為啥要到衙門進出?想來你寫文章一定荒誕,待本官出題考考你。”說著就想題目,忽放一屁,便用放屁為題叫他作文。那秀才馬上恭敬地獻上文辭:“教師高高聳起金屁股,響亮地放出寶屁,好像絲竹的聲音那般悅耳,麝蘭的味道那樣噴香。小生立在下風頭,不勝榮幸之至。”縣官大笑道:“這秀才,正經(jīng)文章不會做,放屁文章倒做得絕妙。本縣東街有個萬人糞坑,且押他在糞坑邊站著,每日多聞些麝蘭香味,免得他空閑無事專門擾事。”用之不竭一個人晚上向寺廟借住,說:“我有世世代代用不完的東西,送給貴廟。”和尚高興地留他住宿,對他十分有禮貌。第二天早晨,和尚請問那是什么東西,那人指著菩薩前面一領(lǐng)破爛簾子說:“呶,將這東西拆掉做剔燈小棒棒,世世代代怎么用得完呢?”咸蛋之母甲乙兩個人第一次吃咸鴨蛋。甲驚奇地說:“我過去吃的蛋都很淡,這個蛋為啥這么咸?”乙說:“這事幸好你問到了我,告訴你吧,這只蛋是咸鴨生出來的。”木楔止餓某財主吝嗇,總只給仆人吃個半飽。一日要出遠門,仆人問:“若半路餓了怎么辦?”財主找來一條繩子和一個木楔子,說“路上不能說餓,被人聽了要笑話的。你餓了,我自有辦法,你只管說:‘肚子有些了’, 我便會使你肚子不餓。”出門走了半天,仆人餓得不行,忙照財主的吩咐說話,財主趕忙拿出繩子,勒緊仆人肚子。走不多遠,仆人又喊了起來,財主拿出木楔子塞進繩子里,找了塊磚頭,向著楔子猛敲,說:“這樣緊,總不餓了吧!”又走不出幾步,仆人喊聲更急了,財主勃然大怒,一下解開繩子,木楔落到了地上,說:“你這餓鬼奴才,快去另找人家吧,我有這副好家伙,不愁沒人用。”我家粗月某人說話時常常以粗自謙。一日,他宴請客人,正在飲酒時,月亮升起。客人高興地說:“今晚月亮真好啊!”這人連忙拱手說:“不敢!不敢!這不過是我家的一個粗月兒。”做官強盜幾個人喝酒行令做詩,各人要用一句詩說出一種同強盜性質(zhì)一樣的人。一個說:“為首斂錢天窗開(帶頭搜括錢財?shù)娜耍薄R蝗苏f:“詐人害人壞秀才。”又一人說:“四個轎兒喝道來。”大家吵嚷開了:“這是衙門的官老爺,怎么會像強盜?”那人答道:“你看如今坐在4個人抬的大轎里的,10個倒有9個比強盜還厲害!”秀才審案有個愚人說:“我要有100畝田就好了。”鄰居說:“你若有100畝田,我就養(yǎng)1萬只鴨,吃光你田里的稻谷。”兩人爭吵起來,一同去官府評理。經(jīng)過學宮時,見那紅高墻,大門樓,以為就是官府了,便拉扯著進去了。一個秀才迎了出來,他們以為是官老爺,便搶著各說各的理,秀才笑道:“你們一個先去買田,一個先去養(yǎng)鴨,等我做了官,再來審理這件案子!”忘記端午端午節(jié),先生沒收到節(jié)禮,問學生什么緣故。學生問了父親,回來說:“我父親忘了。”先生說:“我出上聯(lián)與你對,對不好要打。”他出的上聯(lián)是:“漢有三杰:張良韓信尉遲公。”學生對不出下聯(lián),怕打,哭告其父。父親說:“對子出錯了,尉遲公是唐朝人,不是漢朝人。”學生稟告先生。先生笑道:“你父親幾千年前的事都記得很清楚,怎么昨天一個端午節(jié)就忘記了?”糊涂解差南宋時,蘇州有個和尚,喝酒亂市,州官下令把他抓起來,派一名解差把他押送邊遠地方去治罪。交通不便,解差怨恨,因此棍棒不斷,和尚叫苦不迭。幾天后,宿在一個客店,和尚起了逃跑之心,于是對解差說了一番好話,然后拿出碎銀請酒。貪杯的解差立即給和尚卸下行枷,開懷大飲,不多時即醉成一堆爛泥了。此時和尚就找了剃刀,給解差剃了個光頭,把罪衣穿在解差身上,再給他套上枷鎖,然后自己越窗而逃。第二天,解差酒醒,不見和尚,急了。但再一看自己身上的囚衣,領(lǐng)上的枷鎖,對鏡一照腦袋也是光溜溜的,又轉(zhuǎn)憂為喜了。自言自語地說:“哈哈,我量你也不敢逃么!”可是略一沉思,又愕然了:“咦!和尚在,我上哪里去了!”外科事完有個士兵的手臂中箭,疼痛不止,便請一個外科名醫(yī)治療。醫(yī)生將露在手臂外邊的箭管剪去,隨即索錢告辭。士兵說:“箭管誰不會剪去?但箭頭還在肉內(nèi),你怎么就要走?”醫(yī)生搖頭道:“外科的事我已經(jīng)完成,肉內(nèi)的箭頭是內(nèi)科的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