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廊外的笑聲-心靈雞湯
如果你曾經在1962到1984年間,搖電話到我從前念書的中學去,那么,你一定聽過一個雄壯、開朗、響亮的接線聲音。
這男中音的主人,是一位沒手沒腳,整天坐在輪椅上笑個不休的胖壯男人。他的名字叫林伯。
林伯的笑聲,還真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它總是舒坦而盡情,毫無心機地伴著他笑得開懷起伏的肚皮,跌宕擴散,感染著他人,自長廊外的校務處響起,一笑二十多年,從未間斷———
多少年來,林伯的聲音,和他坐在輪椅上的身影,儼然已是這所古老教會學校的一部分。很多時候,遠遠看見他自長廊的盡處出現,輪椅的影浮現在烏亮的長木地板上,隨著木紋搖晃。
我在一個炎熱的下午,知悉林伯失去四肢的真相。
由于貪睡的緣故,我錯過了飯堂的午膳,醒來時,宿舍已空無一人,只好嘀咕著溜到糖果食品店去,想找點兒什么吃。
在經過長廊時,我遠遠看見林伯正在午后寂靜的校務處,獨自吃飯,他的雙臂斷處,有兩塊短韌的肌肉,鍛煉得出奇的靈活,可以拿電話筒,可以拿小匙羹,還可以調校他的老爺收音機上的鈕掣。
我跟林伯一向熟稔,也就老實不客氣地上前,從他的舊飯壺內,倒了些湯來喝,一邊漫不經心地問他:每天都一個人吃午飯嗎?
我沒有想到,林伯會同樣漫不經心地回答我說:不是呀,太太每天下午,都陪我一塊兒吃呀。
我倒有點詫異,但當時剛十六七歲的我,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應否追問下去,只好狐疑地繼續喝湯。
林伯看了看我,忽然淡淡地笑了,指指我剛放下的舊飯壺說:瞧,我太太就在這兒———然后,林伯告訴了我一段發生在我出生之前的香港往事。
在遙遠的1943年夏天,年輕的林伯剛開始當文員,也同時兼職兩份抄寫,戰亂的日子,過得狼狽而胼手胝足。那時候,他二十來歲的太太,總會在每天中午,提飯壺到他工作的地方,等他從文書室出來,一起吃。
直到一天,疲倦的林伯在文書室內困極睡著了,不知道午飯時間已到,更不知一架戰機正在半空悄悄地盤旋,他只是睡得天昏地暗。
然后,“轟”的一聲震天巨響,林伯從夢中驚醒,一陣劇痛攻心而來,他猛一抬眼,竟看見自己一雙手臂,赫然就炸斷在自己跟前,一長一短,鮮血涌過遍地的頹垣敗瓦,流向文書室外。
他又驚又痛,不寒而栗,一心只想站起來逃生,這才發現,自己的雙腿也不見了,一團惡紅的凌亂血肉,正浮散在椅子上,慢慢流瀉到地面。
在痛極昏厥過去之前,穿過倒塌的墻壁,林伯恰恰看見文書房外,漸褪的硝煙背后,有一個居然完好無缺的飯壺,側躺在他太太的尸體旁邊。
亂世的醫院只好把林伯的四肢截掉,以保住他的性命。然后,戰事過去,林伯花了三年的時間,學會怎樣用臂上余下的肌肉工作;再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學會怎樣睡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