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的通病-成長視窗
好奇但不愛發(fā)問,懷疑但不愛辯論,勇于讓座而吝于讓路,樂于說謝謝而怯于說對不起,是中國學生的通病。
有位外國朋友,應(yīng)邀到臺灣做一年的客座教授,在他期滿返國之前,我問他對教中國學生的感想。
“好奇但不愛發(fā)問,懷疑但不愛辯論,勇于讓座而吝于讓路,樂于說謝謝而怯于說對不起,是中國學生的通病。”他簡要地回答。
“那么貴國學生呢?”我問。
“正好相反。”
“為什么?”
“中國學生有問題往往拿去問同學,卻不去問老師,因為他們怕自己的問題幼稚,惹得同學笑話;又怕問的東西簡單,顯得自己淺薄;還怕問得太多,讓人覺得愛表現(xiàn);更怕得罪了老師,倒霉的還是自己。”外國教授笑道。
教授接著說:“至于敝國學生,他們覺得交錢上課,就是為了買知識,不問白不問,不問是自己吃虧。老師講的東西不對,更該公開討論,如果老師辯不過學生,老師應(yīng)該檢討。所以,某些學校有學生給老師評分的制度,老師必須不斷充實,才能站得住腳。”
教授話鋒一轉(zhuǎn):“談到讓座,我真是贊賞中國學生,即使在長途客車上,也可以看見學生們給老弱婦孺讓座,敝國學生則很少這樣做。可是說到讓路,中國學生又比較差了,他們常搶在老人家前面走,進出門也很少為不認識的婦女和長輩開門,大概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小事情,沒有必要講究吧!至于中國學生怯于說對不起,則是因為沒有養(yǎng)成習慣,他們臉皮薄,覺得說對不起是令人害羞的事,而且認為不是故意的錯誤,沒有必要說抱歉。所以,在車上踩到人,只當不知道,也就過去了。相反,敝國社會根本把對不起當飯吃,說對不起成了一種反應(yīng),稍有錯失,‘對不起’就會脫口而出,連咳嗽一聲,都要來個對不起。”
“還是貴國學生好。”我說。
“不!應(yīng)該說敝國學生比較聰明。”他笑道,“上課少發(fā)問,車上讓座,這些對自己損失較大的,敝國學生不做。至于讓路、開開門、說聲抱歉,于自己沒什么損失的,敝國學生則樂于為之。兩相比較,當然敝國學生比較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