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二”3位航天員的成長故事太勵志!告訴孩子:人生逆襲,你也行!
原標題:“神十二”3位航天員的成長故事太勵志!告訴孩子:人生逆襲,你也行!
小培老師說
人生逆襲并不是不可能,讀一讀這三位航天員的成長故事,向他們學習!
本文字數(shù):2953 字
閱讀時間:6 分鐘
6月17日18時48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親眼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全網(wǎng)“沸”了。
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向祖國人民敬禮。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轉(zhuǎn)自:新華社
他們是如何脫穎而出,肩負起如此重要的任務?這背后,其實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圖片來源 | 人民日報微博)
6月17日,57歲的指令長聶海勝,和另兩名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開始了我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黝黑的皮膚是聶海勝一路攜帶的家鄉(xiāng)印記。這個少言寡語的農(nóng)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長出來的韌勁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
聶海勝出生在湖北省棗陽市,他的童年生活很艱苦,在一段聶海勝的自述中,他回憶起小學交學費的困境,父母每次都要為區(qū)區(qū)幾元錢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一次交到老師手中的“學費”,竟是一只兔子。
聶海勝小學學習刻苦,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小學畢業(yè)后,1979年,聶海勝轉(zhuǎn)入鎮(zhèn)上的孫寨中學就讀。因成績突出,全校教師大會時,聶海勝經(jīng)常被作為老師公認的好學生來談論。此時,聶家的生活依然艱苦,帶咸菜到學校吃住一個星期,對于聶海勝來說是常事。
聶海勝用“艱苦磨礪”形容了這段童年經(jīng)歷,在他看來,這也是伴隨他終身的寶貴財富,“它為我學生時期圓滿完成學業(yè),參軍后當好一個兵、當好一個飛行員和航天員,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3年高中畢業(yè)時,趕上空軍到棗陽一中招募飛行員,聶海勝自幼就有當兵的想法,于是毫不猶豫地主動報了名。招飛考試中,聶海勝的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部順利過關,成功考入長春飛行學院。
聶海勝還記得,在去航校報到的火車上,接兵的部隊干部給每人發(fā)了半斤1分錢1顆的糖果,不一會兒就全化在了嘴里,他說,“我是咀嚼著甜蜜走向部隊的,是部隊讓我這個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因此我也對國防、對軍隊充滿了感情。”
到航校報到時,聶海勝像平時上學一樣,只斜挎了一個軍綠色的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
航天員聶海勝在進行空間站任務模擬失重環(huán)境水下訓練(來源 | 央視新聞)
在航校學習期間,聶海勝各門成績依舊優(yōu)秀,是同期學員中第一個脫離教練單飛的飛行員。1987年5月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空軍第七飛行學院畢業(yè),分配到空軍飛行部隊,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
從41歲到57歲,聶海勝每次出征太空都是相隔8年,在他看來,這也許是一個巧合,但對于一名航天員來說是多年來的堅持和不斷自我提升!
聶海勝說:“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就會勇往直前,在浩瀚天宇,繼續(xù)飛出中國龍的軌跡”。
(圖片來源 | 人民日報微博)
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的一個小村莊,現(xiàn)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
1982年9月,劉伯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依安縣第一中學高中,劉伯明知道家里困難,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住校。父親咬牙花100多元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的自行車,供他往返。家距學校10余公里,他每天騎破舊自行車早晚往返家和學校之間20余公里。
東北夏季短冬季長,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兩個多小時,上下學都需近1小時,晚8時才到家。他帶午飯總是玉米面大餅子,外加咸菜。一年四季都沒換過新衣服。為賺學費,暑假到附近磚廠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從來不說,卻鍛煉體魄和毅力,為成為航天員奠定堅實基礎。
1985年6月,高中畢業(yè)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飛行基地學校來依安一中招飛行員,他聽說考上飛行員讀大學不用花錢,還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報考軍校。經(jīng)嚴格考試和重重體檢,最后一輪到齊齊哈爾市體檢合格,他成為依安一中唯一被選上的飛行員。
(圖片來源 | 人民日報微博)
距離酒泉千里之外的湖南湘潭是航天員湯洪波的老家。
“當時他19歲,自己在村口小賣部買了一串爆竹,爆竹從院子一直噼里啪啦響到屋里。他高興得不得了,又蹦又跳,說以后要保衛(wèi)祖國。”談起27年前兒子湯洪波得知自己通過招飛考核時的情景,73歲的老漢湯海秋仍印象深刻。
湯洪波的父親湯海秋拿著兒子的照片,向記者講述兒子小時候的故事。( 莫錦文/攝,來源 |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10多歲時,湯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當時,湯海秋承包了10多畝田,白天種水稻晚上燒磚,干活瞌睡了就吃個雞蛋、喝幾口補腦汁提神。
“雙搶的時候,他跟在扮桶后面收谷子,滿身都是禾灰,只看得清兩個眼珠子。”在父親湯海秋眼中,兒子從不叫苦叫累,小時候干得最調(diào)皮的事,就是偷偷躲在田地里看小說。
“天剛蒙蒙亮,他就起床燒柴火做飯,做完家務后才急急忙忙去上學。因為怕耽誤上課,他就抄近路,騎得比其他孩子快。”湯海秋說。
高三那年,兒子第一次向父親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飛入伍。湯海秋這才意識到孩子已經(jīng)長大,該出去闖闖了。不久后,村里傳來好消息:飛欄村出了個飛行員!
“洪波伢子為國出力,是我們的驕傲!”,湯洪波成為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三名航天員之一的消息傳遍整個村子,許多村民聚集到湯洪波家。70歲的老母親伍蘭清忙著招呼鄰里鄉(xiāng)親,家門口“光榮之家”的牌匾,在陽光下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三位航天員的人生經(jīng)歷也有著驚人的相似:都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青年時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讀書,靠努力讀書走出家鄉(xiāng);靠著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頑強的意志力成為飛行員,最后成為一名航天員。
1
相信讀書的力量
他們都是農(nóng)村出生,可在飛上太空的那一刻,聶海勝是博士學位,少將軍銜;劉伯明是碩士學位,少將軍銜;湯洪波是碩士學位,大校軍銜。
從農(nóng)村娃到成為全國人民崇拜的“偶像”,正是讀書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他們都出身普通,沒有顯赫家世,但憑借讀書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也實現(xiàn)了人生的華麗逆襲。
2
人生是先苦后甜
如今,我們看到他們光芒萬丈,可在背后,他們不僅要吃讀書的苦,要忍受過去艱難的環(huán)境之苦,還要忍受訓練之苦。
聶海勝在成為航天員的前4年左右時間里,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zhì)等8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艱苦訓練,對生理和心理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
劉伯明的父親曾見證過兒子訓練的艱苦:坐在高空旋轉(zhuǎn)椅上,疾轉(zhuǎn)100多圈后,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床上。
航天員劉伯明在進行空間站任務模擬失重環(huán)境水下訓練( 來源 | 央視新聞)
入伍后,湯洪波回家的機會很少,也很少向父親提起在部隊訓練的事。湯海秋只知道兒子是航天員,至于兒子用5年時間從飛行員成長為航天員,又用11年時間實現(xiàn)“飛天夢”,這期間所遇到的諸如坐轉(zhuǎn)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時狹小環(huán)境剝奪睡眠訓練等挑戰(zhàn),湯海秋并不知情。
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階,機會越多,視野越廣,可每攀登一階,就要付出更多的艱辛。
3
永遠不要給人生設限
今年57歲的聶海勝三次登上太空,在此次飛行任務中,劉伯明55歲,最小的湯洪波也有46歲,他們雖然都不算年輕,但也沒有為年齡設限。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他們也沒有為專業(yè)設限,在不斷拓寬自身邊界。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最終你會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人生就要不設限,不斷拓寬邊界,大膽嘗試,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里,編寫不易,去右下角給小培老師點一個“在看”唄!你的支持是我不斷努力的動力
來源 | 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
內(nèi)容來源 |
首都教育《神州12號航天員家庭背景曝光,人生逆襲,你也可以》
湖南日報《飛欄村“飛”出個航天員 ——家鄉(xiāng)人眼中的“神十二”航天員湯洪波》
依安縣人民政府官網(wǎng)《航天英雄劉伯明》
新京報官微《聶海勝:三飛太空,57歲再探蒼穹》
你可能還需要這些文章
點擊標題閱讀
◆ 高考成績陸續(xù)公布,考生填志愿時如何選專業(yè)?教程來了!
◆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下一句是什么?這道高考題難倒一眾考生
◆父親,是你決定了孩子中學能否過好!給青春期孩子父親的10個建議
◆太牛了!高三班主任送給畢業(yè)生的寄語,“藏”著全班48個人的名字!
◆ 16首勵志古詩詞送給孩子:愿你不負時光,成就自己!
人教教材培訓
微信號:rjjcpx
85后女教師小培老師
服務數(shù)百萬教師家長
幫你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孩子
給努力幫你的小培老師
點亮下面的“在看”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