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老頭黃永玉:流浪并快樂著-心靈雞湯
流浪鍛煉健身
20世紀80年代,早已功成名就的黃永玉迎來了他藝術成就最為豐碩的時光,他設計的中國第一枚“猴票”享譽世界,他的史詩型版畫《阿詩瑪》成為版畫的楷模。然而與藝術成功相伴的不是快樂,而是疾病的侵擾。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書桌前長時間“戰斗”,缺少運動的黃永玉像很多老人一樣患上了高血壓,心、肝、肺的功能統統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從此,黃永玉把養身體提到了跟畫畫一樣重要的地位上來。老伴兒張梅溪小時候身體并不好,但嫁給黃永玉之后,張梅溪便開始操心一家人的饑飽冷暖,為了省錢,挑幾十斤糧食走山路是家常便飯。不知不覺中,張梅溪的身體強壯了起來。
黃永玉決定效仿張梅溪鍛煉身體的方法,他打算走完湘西鳳凰的大街小巷。
一個月之后,他發現這天天“流浪”的效果真不賴,腿腳沉穩有力了,晚上創作時,畫中盡是白天打動自己的靈感。
回到北京之后,黃永玉沿用此“流浪法”,把北京城的古舊城墻,大小胡同看了個真真切切,精神勁兒居然漸漸比得上五十多歲時了。
流浪充實生活
在北京大街小巷“流浪”了一段日子后,黃永玉發現,北京跟湘西不一樣,想去看看的地方太多,可城太大,光靠腳力無法走到目的地。如果坐公交車,倒來倒去,半天時間就晃過去了。
黃永玉倔強地學會了開車,考了駕照,就這樣,黃永玉成了開私家車的中國“第一人”。
后來,黃永玉帶著老伴兒周游列國。在英國,黃永玉參加了當地老年人競走比賽,沒想到一舉奪魁。當英倫老人們對他夸獎贊嘆時,他幽默地說:“牛刀小試,中國功夫而已!”
流浪感悟人生
有些媒體和商人為了賺錢,惡意炒作黃永玉的畫冊,讓消費者花天價購買他的作品。此事讓黃永玉招致了很多批評。人們甚至攻擊起他的為人:“他已經不是文人,他不過是個靠藝術撈錢的商人!”
黃永玉最不愿的就是自己品行上有任何污點。幾重郁悶下,他也很快顯老了。張梅溪開導他:“外在的批評,名和利什么的,都是鏡中花,水中月。名和利能夠一下子全來也能一下子全沒,如果你太想抓住它,就會為它所累!你應該以流浪的心態對待它!”
“流浪”兩個字刺激了黃永玉。流浪是身體上的,精神上何嘗不是?守著固有的藝術形式,那么走來走去,不過還是原來的風景。流浪應該是尋找,是發現新奇,是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突然間開竅了,黃永玉決定不再局限于原來的版畫和油畫這兩種藝術形式了,他開始了流浪式的創作嘗試,插圖畫、漫畫、建筑、詩歌……在鳳凰,他建了“奪翠樓”和“玉氏山房”,又出資千萬為家鄉設計修建了四座古色古香的橋,一方面方便行人,另一方面讓人文建筑為自然山水增色。
黃永玉還開始寫詩了,沒想到玩著做出的詩集出了一本又一本,還獲得了國內外的多項大獎。他寫的半小說半散文式的自傳體長篇《無愁河上的流浪漢子》被認為是20世紀最優美純凈又辛酸的文字,他認為他不過是用文字描述了他流浪著的人生。
2023年,他獲得了他一生最高的聲譽:他的畫作與齊白石、李可染并稱,他的詩文與沈從文、汪曾祺并稱。當主持人魯豫問起他為何88歲了還能才思泉涌,他的靈感來自何處時,黃永玉回答:“用流浪般的心態對待名利,用冒險的情懷去嘗試其他藝術領域,這世界永遠充滿新奇和驚喜!”當白巖松問他健康長壽的秘訣是什么時,他回答:“流浪成就了我晚年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