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的意思,對牛彈琴成語故事及出處
【對牛彈琴的出處】
對牛彈琴,出自漢人牟融所著的《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對牛彈琴的故事】
東漢末年,有個學者名為牟融,對佛經有很深的研究。他給儒家學者宣講佛義時,總是用儒家的經典來闡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經來回答。儒家學者對他的這種做法很不滿意,牟融心平氣和地回答:“你們都熟悉儒家經典,而對佛經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經來給你們做解釋,不等于白講了嗎?”
接著,牟融向他們講了“對牛彈琴”的故事,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古代有一位大音樂家叫公明儀,對音樂有很高的造詣,彈得一手好琴,優美的琴聲常讓人如臨其境。有一天,風和日麗,他漫步郊野,在一片蔥綠的草地上見到一頭牛正在低頭吃草,音樂家想為牛彈奏一曲。他首先彈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盡管他彈得認真,琴聲也優美至極,可是那牛依然如故,只顧低頭吃草,根本不理會這悠揚的琴聲。公明儀先是很生氣,但當他靜靜觀察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聽不見琴聲,而實在是不懂得曲調高雅的‘清角之操’。于是,公明儀又彈了一曲通俗的樂曲,那牛聽到好像蚊子、牛蠅、小牛叫聲,就停止了吃草,豎起耳朵,仿佛在很專心地聽著。”
牟融講完故事,接著說:“我用儒家經典來解釋佛義,也正是這個道理。”
儒家學者聽了,完全信服了。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
公明儀是以前的音樂家。有一天,他對著一頭正在吃草的牛,彈了一首古曲“清角之操”,彈完后,牛一點反應都沒有,仍然低著頭只顧吃草。之后他又彈了一首蚊蠅、小牛歡叫的樂曲,那頭牛聽到后,馬上停止吃草,搖動尾巴,揚著頭豎起耳朵聽起來。
【對牛彈琴的意思】
后來,“對牛彈琴”這一成語用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也用來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無的放矢。形容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
推薦文章
晚上不住學校都去醫院開什么證明不軍訓可以用化驗單嗎?軍訓證明是什么…不軍訓的證明怎么開怎么開體質證明免軍訓學生免體到醫院開什么證明什么樣的病歷證明可免體測大學體育免測證明怎么開免體測的醫院證明要求醫院開免體證明需要準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