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續寫故事:狐貍不在,森林里只留下了他的傳說
01
老虎被狐貍欺騙了之后,一直郁郁寡歡,他想不明白,自己當了那么多年的森林之王,為什么一下子就不被天帝認可了呢?
他每天茶不思飯不想,就連睡覺都睡不安穩。老虎做夢都在發問,為什么我不是森林之王了?想了幾天,他依然沒有想明白。于是,他打算出去找別的動物問問。
可是,不管見到哪知小動物,他們都躲躲閃閃地跑開了,有的還竊竊私語。
“他們一定是知道我不是森林之王了。”老虎心想,這么一想,自己更落寞了。
他饑腸轆轆地回到自己的家,一點也打不起精神了。
就這樣,日復一日,老虎在不斷地懷疑和否定自己中,變成了一只病貓。
有的時候,謊言對一個人的打擊是巨大的。
02
狐貍自從那次僥幸脫險后,越發對自己的智慧感到自信了。
他不斷地重復這樣的話,對每一只小動物都這樣說:
“你們看見了吧,老虎都怕我。”
“我是天帝派來的使者。”
“所有的動物都要臣服于我。”
這些話越傳越廣,越來越多的小動物們相信了這句話,尤其是在親眼看到老虎變成了病貓之后。他們給狐貍送上了很多的食物當貢品,還每日輪流去伺候他。
漸漸地,連狐貍都相信自己真的是天帝的使者了。
他不再出去覓食,而是每天接受臣下的奉送;也不再練習技能,身體越來越胖,步伐越來越慢了。
直到有一日,森林里來了一位獵人。
小動物們爭相逃命,也顧不上他們的森林大王了。狐貍慢慢悠悠地跺著方步,眼睜睜地看著獵人走到了自己的面前。
“我是森林之王,連老虎都怕我。”狐貍威嚴地說。
可是獵人聽不懂狐貍在叫什么。看著這只胖狐貍在那里嗚嗚地叫,以為他遇到了一只又傻又病的老狐貍,直接把他用繩子套上,裝上了車,連子彈都省了。
狐貍長嘆了一聲,“謊言不但能嚇唬人,也能欺騙自己啊。”
03
第二天,森林里流傳著一個傳聞,狐貍被獵人請去當王了。大家愈發地敬佩狐貍了。
可是,狐貍走了,森林怎么辦呢?誰來管理?
很快,森林里冒出來各種各樣的王:
“我是狐貍的使者,他臨走時讓我當王。”
“我有狐貍的授權書,我才是真正的王。”
“狐貍是我們家族的,他走了,自然他的權力應該由他的子女和親屬來接任。”
大家吵來吵去,誰都不服誰。可是,他們也沒有更多的辦法來證明自己,總不能讓狐貍親自來說明吧?
于是,吵來吵去,他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讓老虎來證明自己的地位。
幾只膽大的動物,拉拉扯扯地來到了老虎的家。
“老虎,狐貍臨走前把王位傳給了我。你來說說,是不是這樣!”
老虎已經餓得前胸貼后背了,眼看著這么多小動物都來對自己指手畫腳,氣不打一處來,“一個狐貍就算了,你們居然都來欺負我?”
他一個巴掌拍過去,就拍倒了一只,上嘴一咬……很快,老虎恢復了精氣神。其他小動物一看,紛紛落荒而逃,再也不想爭這個王位了。
自此,老虎又成了森林之王。不過,在上了年紀的小動物那里,還流傳著另一個傳說,在他們的嘴里,老虎之所以成為森林之王,是因為那只狐貍不在。
“萬一哪天,狐貍回來了,鹿死誰手未可知也。”
04
寫在最后:
狐假虎威是一個很另類的寓言故事,另類到讓人一度懷疑它是來自于《伊索寓言》,因為伊索寓言里有太多關于狐貍的智慧的故事。
而我們古代關于狐貍的寓言著實不多,最經典的也就是這篇《狐假虎威》了。狐假虎威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現在多用來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出自《戰國策·楚策一》。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看了很多學生的續寫,大部分都跟《狐貍和烏鴉》一個套路,打算讓老虎再受傷一次。所以,我就想問問大家,如果讓你來續寫,還有別的思路和創作方向嗎?
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