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的近義詞
[mark_b]
選舉的近義詞: 推舉、推選
[/mark_b]
選舉的反義詞:指定、罷免
選舉的意思:用投票或舉手等表決方式選出代表或負責人:~工會主席。
選舉的拼音:[ xuǎn jǔ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選推:選拔推舉。
【第2句】:選優:選出優秀者。
【第3句】:選項:選項(GeneralOptions)為一個漢語詞匯,是指可供使用者挑揀的分類條目。
【第4句】:選留:經過挑選把其中一部分留下來。
【第5句】:選宮:古時為帝王在民間挑選宮女。
【第6句】:選送:詞目:選送拼音:xuǎnsòng基本解釋[selectandsend]挑選推薦詳細解釋挑選推薦。《新華月報》1951年第1期:“各單位于選調學員時,須認識工農干部對于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國家建設的長遠利益,按照規定選送,不得敷衍充數。”
【第7句】:選材:選材作業分為水上選材和陸上選材兩種。前者利用木材在水面的浮力在專門的分類通廊設施中進行;后者是在場地上利用人力和機械設備將原木分類。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又可分為初選和終選。
【第8句】:選修:選修是新課程標準改革中的一個名詞,是課程結構調整中的一種課程類型。和選修相對的是必修。
【第9句】:選人:【第1句】:唐 代稱候補、候選的官員。后沿用之。唐 張籍《答劉競》詩:“劉君 久被時拋擲,老向城中作選人。”宋 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四:“選人之制始於 唐,自中葉以來,藩鎮自辟召,謂之版授,時號假版官,言未授王命假攝之耳。”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昔有選人 陳 某,過 滄州,資斧匱竭,無可告貸。”
【第10句】:選刊:【第1句】:挑選并刊載:從他的許多速寫中,~一組,以饗讀者。
【第11句】:選閲:揀選;挑選。《荀子·王制》:“案謹募選閲材伎之士。”楊倞 注:“選閲,揀擇也。”老舍《月牙兒》二五:“最后,我去和一排年輕的姑娘們在小飯館受選閱。”
【第12句】:推選:推選,漢語詞匯,推舉選任,推薦選用。口頭推舉選任。
【第13句】:推舉:【第1句】:推選;舉薦。《淮南子·泰族訓》:“廢公趨私,內外相推舉,奸人在朝,而賢者隱處。”唐韓愈《董府君墓志銘》:“賓接門下,推舉人士,侍側無虛口。”《明熹宗實錄》卷七十四:“天啟六年七月戊戌二十八,吏部以兵部左侍郎缺,推舉江西巡撫郭尚賓,迢遞不便到任,以袁可立升兵部左侍郎,魏應嘉升右侍郎。”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三》:“公獨奏請推舉剛正有為、智識超卓大臣一員,巡撫云南。”葉圣陶《潘先生在難中》:“'當仁不讓’,'一致推舉’,幾個人一哄地說,筆桿便送到潘先生手里。”
【第14句】:選樣:選取樣品或樣本:~訂貨。
【第15句】:選序:謂選拔人才和升官晉級的程序。
選舉造句:
【第1句】:隨著選舉臨近,黨組織的活動也如火如荼。
【第2句】:在這一時刻,在這次選舉中,我們必須再一次保證,向未來挺進。
【第3句】:我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4句】:公民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
【第5句】:參加選舉是每個公民的政治權利,任何人都不能包辦代替。
【第6句】:盡管地方選舉往往只有最低的參與度,但我堅信為我們當地的學校董事會搖旗吶喊遠比為總統投票重要。
【第7句】:他要在市長選舉中獲勝簡直是白日做夢。
【第8句】:選舉期間,候選人們都信誓旦旦地向選民保證,當選后一定實現競選諾言。
【第9句】:選舉期間,任何小道消息都可能改變街談巷議的走向,從而左右選情的趨勢。
【第10句】:層出不窮的造勢活動,讓這次選舉顯得十分熱鬧,也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第11句】:這兩派人馬自從上次選舉結怨后,就勢不兩立了。
【第12句】:此前,奧巴馬自己的阿富汗大使理查德霍爾布魯克還要求卡爾扎伊遵守公正的選舉程序,所以隨后便召回加爾布雷斯的做法讓人詫異。
【第13句】:選舉期間,警方極力掃黑,以防蠢蠢欲動的歹徒圖謀不軌。
【第14句】:公布選舉名單后,會場里人言嘖嘖。
【第15句】:選舉會上,他嘩眾取寵,自吹自擂,無非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
選舉的詩句:
【第1句】:選舉法壞《桐花散翁挽詩》
【第2句】:推心清選舉《奉和御製讀隋書》
【第3句】:半世遑遑就選舉《讀韓詩有感用介甫體》
【第4句】:選舉寶多士《寄祖祕丞》
【第5句】:朝家選舉專一科《當可臺鄧士將赴類試作詩餞之因效其體》
【第6句】:一旦天書選舉《滿庭芳 武當降筆 依托辛天君,見嗚鶴余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