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獲”的成語(34個)
本文整理了獲雋公車、勞而不獲、百不獲一等含“獲”的成語34個,其中“獲”開頭的成語4個,“獲”結尾的成語12個,“獲”在中間的成語1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獲”開頭的成語【第1句】:獲雋公車[huò jūn gōng chē]
【解釋】漢代曾以公家車馬送應舉的人,后以公車指入京應試的人。“獲雋公車”為會試得中的意思。
【出處】《紅樓夢》第一○三回:“學生自蒙慨贈到都,托庇獲雋公車。受任貴鄉,始知老先生超悟塵凡,飄舉仙境。”
【第2句】:獲隴望蜀[huò lǒng wāng shǔ]
【解釋】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出處】《后漢書·岑彭傳》載:東漢初年,隗器和公孫述分別割據于隴、蜀兩地,光武帝劉秀使岑彭等率軍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上邽兩地,并在給岑彭的信中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示例】其奈得入尺、獲隴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懾狐威者,今日許以寸,明日予以尺;民間之貪蠅利者……。 ——梁啟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
【第3句】:獲保首領[huò bǎo shǒu lǐng]
【解釋】首領:頭頸,腦袋。保住腦袋。指善終。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得保首領以沒。”
【第4句】:獲兔烹狗[huò tù pēng gǒu]
【解釋】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殺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出處】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南洋一帶,茍微華人,必不有今日。今雖獲兔烹狗,得魚忘筌。”
【示例】你要小心他干獲兔烹狗的事。
“獲”結尾的成語【第1句】:勞而不獲[láo ér bù huò]
【解釋】獲:收獲。付出了勞動,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
【第2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yī fēn gēng yún,yī fēn shōu huò]
【解釋】付出一份勞力就得一分收益。
【示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多做一些事,只有更多收益,絕不會吃虧的。
【第3句】:田父之獲[tián fù zhī huò]
【解釋】比喻兩者相爭,第三者得利。同“田父之功”。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乃還救譚”裴松之注引晉·孫盛《魏氏春秋》:“此韓廬、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父之獲者也。”
【示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3回:“若迷而不返,則是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父之獲也。”
【第4句】:一無所獲[yī wú suǒ huò]
【解釋】一無:全無。什么東西都沒有獲得。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勢既暮,壽兒且寄院中止宿,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示例】他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第5句】:人贓俱獲[rén zāng jù huò]
【解釋】人:犯人;贓:贓物、贓款。嫌犯與不正當取得的財物同時被捕獲。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牛公取筆,請張生一一寫出,按名捕捉,人贓俱獲,沒一個逃得脫的。”
【示例】有勞牌頭這許多時,今日幸得成功,人贓俱獲。我們一面解到州里發落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
【第6句】:不勞而獲[bù láo ér huò]
【解釋】獲:獲取,得到。自己不勞動卻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出處】《孔子家語·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示例】我的目標是不滿于楊,而因此而是為的舉動,卻也許被第三者收漁人之利,不勞而獲。 ——魯迅《兩地書》三十
【第7句】:一樹百獲[yī shù bǎi huò]
【解釋】樹:種植。種一次收獲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長期獲益。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第8句】:先難后獲[xiān nán hòu huò]
【解釋】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示例】故夫子嘗以先難后獲為仁。 ——宋·朱熹《答林退思書》
【第9句】:人贓并獲[rén zāng bìng huò]
【解釋】人:犯人;贓:贓物、贓款。犯人和贓物贓款一起被捕獲。
【出處】清·張春帆《九尾龜》第十回:“你想上海的包探何等精細,金月蘭又不會改頭換面,不多幾日,早被兩個包探訪了出來,立時協同巡捕,將金月蘭人贓并獲,解到公堂。”
【示例】鹿杖客心想你別要又讓我上當,我背負韓姬出去,你聲張起來,那時人贓并獲,還有甚么可說的。 ——金庸《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六章
【第10句】:不勤而獲[bù qín ér huò]
【解釋】指不勞而獲。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吾聞不勤而獲猶謂之災,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第11句】:左右采獲[zuǒ yòu cǎi huò]
【解釋】左手右手都有收獲。比喻研究學問,多采材料。
【出處】《詩經·周南·關睢》:“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示例】勝從父子建,字子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采獲。 ——東漢·班固《漢書·夏侯勝傳》
【第12句】:朝種暮獲[zhāo zhǒng mù hù]
【解釋】①比喻收益迅速。②比喻時間短促。
【出處】《漢書·郊祀志下》:“言世有仙人……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獲。”
【示例】若必月旦,則顏回食埃,不免貪污;盜跖引少,則為清廉。朝種暮獲。善惡未定矣。 ——《晉書·祖納傳》
“獲”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百不獲一[bǎi bù huò yī]
【解釋】一百個里面也得不到一個。形容人或物的難得或所得極少。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百五回:“人品自會端正,文移自會清順,曉暢,然著實是百不獲一的。”
【第2句】:探驪獲珠[tàn lí huò zhū]
【解釋】驪:黑龍。《莊子·列御寇》記載:有個靠編織蒿草簾為生的人潛入深水,得一顆價值千金的珠。比喻詩文寫作抓住了關鍵。
【出處】《古今詩話·探驪獲珠》:“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
【第3句】:實獲我心[shí huò wǒ xīn]
【解釋】表示別人說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樣。
【出處】宋·郭熙淳《林泉高致·山水訓》:“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之本意也。”
【第4句】:西狩獲麟[xī shòu huò lín]
【解釋】《左傳·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出處】老爺便從“麟現闕里”起,一直講到“~”。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
【示例】老爺便從“麟現闕里”起,一直講到“西狩獲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
【第5句】:如獲至珍[rú huò zhì zhēn]
【解釋】形容對所得到的東西非常珍視喜愛。同“如獲至寶”。
【出處】《紅樓夢》第八十回:“那薛蟠得了寶蟾,如獲至珍,一概都置之不顧。”
【示例】他得到她的承諾如獲至珍
【第6句】:反側獲安[fǎn cè huò ān]
【解釋】反側:翻來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出處】唐·陸贄《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將反側獲安,則干戈日弭。”
【第7句】:怖鴿獲安[bù gē huò ān]
【解釋】怖;惶懼。比喻走投無路的人又獲得了安身之地。
【出處】南朝·梁·蕭綱《謝賜錢啟》:“方使怖鴿獲安,窮魚永樂。”
【第8句】:如獲石田[rú huò shí tián]
【解釋】石田:指有石頭的田地,借指沒用的東西。指得到不可耕種的田地。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一年》:“大王如獲石田。”
【示例】她一意孤行要這樣,結果如獲石田。
【第9句】:鷸蚌相爭,漁人獲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解釋】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
【示例】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越發鷸蚌相爭,漁人獲利,外國乘勢誘脅,那瓜分政策,更是行所無事。”
【第10句】:嬰鱗獲罪[yīng lín huò zuì]
【解釋】嬰:觸犯;鱗:朝相反方向長的鱗。因朝向反方向長的鱗而獲罪。比喻臣子因進諫觸犯皇帝而獲罪。
【出處】《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第11句】:鬻文獲財[yù wén huò cái]
【解釋】鬻:賣。指以寫文章來換取財物。
【出處】《舊唐書·文苑傳·李邕》:“時議以為自古鬻文獲財,未有如邕者。”
【第12句】:摧緊獲丑[cuī jiān huò chǒu]
【解釋】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十分英勇。
【出處】宋·曾鞏《折克行彭保轉官制》:“開通道途,收復賊聚,摧堅獲丑,爾功居多。”
【第13句】:如獲至寶[rú huò zhì bǎo]
【解釋】至:極,最。好像得到極珍貴的寶物。形容對所得到的東西非常珍視喜愛。
【出處】宋·李光《與胡邦衡書》:“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獲至寶。”
【示例】行至堂阜,鮑叔牙先在,見夷吾如獲至寶。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
【第14句】:辭不獲命[cí bù huò mìng]
【解釋】指辭謝而未獲允許。
【出處】《莊子·天地》:“魯君謂葂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
【示例】衛交軍文子問二三子之于賜,天壹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 ——《孔子家語·弟子行》
【第15句】:先獲我心[xiān huò wǒ xīn]
【解釋】比喻別人先說出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出處】《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示例】岑春煊主張裁撤湖北、廣東、云南三省巡撫,許多人有先獲我心之感。 ——高陽《慈禧全傳》八十三
【第16句】:大獲全勝[dà huò quán shèng]
【解釋】獲:擒獲俘虜,奪取敵方輜重;全:完全。形容獲得完全的勝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現。”
【示例】請伏兵于河口,乘其將濟而擊之,必大獲全勝。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八回
【第17句】:摧堅獲丑[cuī jiān huò chǒu]
【解釋】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十分英勇。
【出處】宋·曾鞏《折克行彭保傳官制》:“開通道途,收復賊聚,摧堅獲丑,爾功居多。”
【第18句】:計獲事足[jì huò shì zú]
【解釋】猶言如愿以償。指愿望實現。
【出處】《后漢書·應劭傳》:“唯至互市,乃來靡服。茍欲中國珍貨,計獲事足,旋踵為害,非為畏威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