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銀”的成語(33個)
本文整理了銀杯羽化、屙金溺銀、珠箔銀屏等含“銀”的成語33個,其中“銀”開頭的成語12個,“銀”結尾的成語3個,“銀”在中間的成語1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銀”開頭的成語【第1句】:銀杯羽化[yín bēi yǔ huà]
【解釋】指銀質的酒杯像羽毛一樣飄上天空。比喻貴重器物被竊,不翼而飛。
【出處】《舊唐書·柳公權傳》:“別貯酒器杯盂一笥,緘滕如故,其器皆亡。訊海鷗,乃曰:'不測其亡。’公權哂曰:'銀杯羽化耳?’”
【第2句】:銀鉤鐵畫[yín gōu tiě huà]
【解釋】鉤:鉤勒;畫:筆畫。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出處】唐·歐陽洵《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
【示例】銀鉤鐵畫石經余,想見先唐字學書。 ——清·沈曾植《題北宋本廣韻四絕》詩
【第3句】:銀鉤玉唾[yín gōu yù tuò]
【解釋】比喻他人的書法筆畫有如銀鉤,遒勁有力;言談有如吐玉,彌足珍貴。
【出處】宋·黃庭堅《次韻錢穆父贈松扇》詩:“銀鉤玉唾明繭紙,松箑輕涼并送似。”
【示例】謝人惠書云辱銀鉤玉唾。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書翰類》
【第4句】:銀樣蠟槍頭[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解釋】樣子像銀子實際是焊錫做的槍頭。比喻外表很好看,實際上不中用。
【出處】吳晗《神仙會和百家爭鳴》:“反對那種強不知以為知,專業知識貧乏而自封專家、權威的銀樣蠟槍頭。”
【第5句】:銀山鐵壁[yín shān tiě bì]
【解釋】比喻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個銀山鐵壁。”
【示例】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俺這里七重圍子,手擺布的銀山鐵壁相似。”
【第6句】:銀花火樹[yín huā huǒ shù]
【解釋】比喻燦爛的焰火或燈火。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回:“到了黃昏時候,城中銀花火樹,一色通明。”
【第7句】:銀河倒瀉[yín hé dào xiè]
【解釋】瀉:水從高處往下直流。象銀河里的水倒瀉下來。形容雨下得極大,象瀉下來的一樣。
【出處】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示例】果然是銀河倒瀉,滄海盆傾,好陣大雨!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四
【第8句】:銀樣镴槍頭[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解釋】镴:焊錫,樣子很像銀子。樣子象銀子實際是焊錫做的槍頭。比喻外表很好看,實際上不中用。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一個銀樣镴槍頭。”
【示例】一般唬的這么個樣兒,還只管胡說。——呸,原來也是個銀樣镴槍頭。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第9句】:銀瓶素綆[yín píng sù gěng]
【解釋】銀瓶:汲水器;素綆:汲水用的桶繩。指從井下汲水的器具。
【出處】唐·陸龜蒙《野井》:“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銀瓶素綆何?”
【示例】碎霞浮動曉朦朧,春意與花濃。銀瓶素綆,玉泉金甃,真色浸朝氣紅。 ——宋·張先《少年游·井桃》詞
【第10句】:銀海生花[yín hǎi shēng huā]
【解釋】銀海:道家指眼睛。眼睛因接觸到反射的光線而昏花。比喻眼睛看得迷亂。
【出處】宋·蘇軾《雪后書北臺壁》詩:“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示例】方幼惲坐在車中,那頭就如潑浪鼓一般,不住的東西搖晃,真是目迷五色,銀海生花。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五回
【第11句】:銀屏金屋[yín píng jīn wū]
【解釋】形容極其華麗的住宅和陳設。借指富家大族。
【出處】清·龔自珍《定風波》詞:“須信銀屏金屋里,一例,琪花不稱檻前栽。”
【示例】清·陶貞懷《天雨花》第21回:“若照這樣來看起,怎做銀屏金屋人。”
【第12句】:銀鉤蠆尾[yín gōu chài wěi]
【解釋】比喻書法的鉤、挑等筆畫遒勁有力,有如銀鉤和蝎尾。一說蠆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寫“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須駐鋒而后趯出,故遒勁有力。
【出處】南朝·齊·王僧虔《論書》:“(索靖)散騎常侍張芝姊之孫也,傳芝草而形異,甚矜其書,名其字勢曰'銀鉤蠆尾’。”
【示例】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文士》:“惟禮又善書法,頗有銀鉤蠆尾之意。”
“銀”結尾的成語【第1句】:屙金溺銀[ē jīn niào yín]
【解釋】比喻生存有術。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2回:“常言道:養兒不要屙金溺銀,只要見景生情。”
【示例】他很想有一項屙金溺銀的技術。
【第2句】:衣紫腰銀[yī zǐ yāo yín]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出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想當日,孟母教子,居必擇鄰;陶母教子,剪發待賓;陳母教子,衣紫腰銀。”
【第3句】:唾玉鉤銀[tuò yù gōu yín]
【解釋】唾:出言;鉤銀:形容字的筆劃剛勁有力。字如銀鉤,出言如美玉。用作對他人書法詩文的贊美之辭。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書翰類》:“謝人惠書云辱銀鉤玉唾。”
【示例】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鉤銀。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
“銀”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珠箔銀屏[zhū bó yín píng]
【解釋】箔:簾子;屏:屏風。珠綴的簾子,銀制的屏風。多形容神仙洞府陳設華美。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詩:“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第2句】:此地無銀三百兩[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出處】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示例】他們做賊心虛,所以總是發表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聲明。 ——《人民文學》1976年第9期
【第3句】:粉妝銀砌[fěn zhuāng yín qì]
【解釋】以白粉裝修,以銀磚砌成。形容庭院的雪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回:“賈母笑著,挽著鳳姐的手,仍上了轎,帶著眾人說笑,出了夾道東門,四面粉妝銀砌。”
【第4句】:素波銀濤[sù bō yín tāo]
【解釋】素:白。指云彩。
【第5句】:金紫銀青[jīn zǐ yín qīng]
【解釋】金紫:金印章,紫綬帶。銀青:銀印章,青綬帶。指高官配帶的印綬。借指達官顯貴。
【出處】《隋書·百官中》:“特進,左右光祿,金紫銀青等光祿大夫,用人俱以舊德就閑者居之。”
【第6句】:金銀財寶[jīn yín cái bǎo]
【解釋】錢財和珍寶。泛指錢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2回:“且說那伙賊原是何三等邀的,偷搶了好些金銀財寶接運出去,見人追趕,知道都是那些不中用的人。”
【第7句】:鐵畫銀鉤[tiě huà yín gōu]
【解釋】畫:筆畫;鉤:鉤勒。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出處】唐·歐陽洵《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
【示例】銀鉤鐵畫石經余,想見先唐字學書。 ——清·沈曾植《題北宋本廣韻四絕》詩
【第8句】:火燭銀花[huǒ zhú yín huā]
【解釋】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出處】宋·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
【第9句】:水銀瀉地[shuǐ yín xiè dì]
【解釋】瀉:流得很快。水銀倒在地上,很快就會全部滲入土中。比喻無微不至,極為細密周到。也比喻非常流暢,一氣呵成。
【示例】舞到后來,只見一團電光,滾來滾去,宛如水銀瀉地,花雨繽紛!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第十四回
【第10句】:此地無銀三十兩[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
【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蓋真相,結果反而徹底暴露。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推背圖》:“里巷間有個笑話:……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第11句】:素綆銀瓶[sù gěng yín píng]
【解釋】素綆:汲水用的桶繩;銀瓶:汲水器。指從井下汲水的器具。
【出處】唐·貫休《行路難》:“幾度美人照影來,素綆銀瓶濯纖玉。”
【示例】寒泉不食人喝死,素綆銀瓶我心惻。 ——宋·陸游《寄仗錫平老借用其聽琴詩韻》
【第12句】:玉樓銀海[yù lóu yín hǎi]
【解釋】道家語。稱雙肩為玉樓,稱眼睛為銀海。
【出處】宋·蘇軾《雪后書北臺壁》:“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第13句】:金頭銀面[jīn tóu yín miàn]
【解釋】形容掛金戴銀,打扮得十分華麗講究。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三回:“他男人在外頭不多幾時,那些小老婆子們便金頭銀面的妝扮起來了。”
【第14句】:懷銀紆紫[huái yín yū zǐ]
【解釋】指顯貴。銀,銀印;紫,紫綬。漢制,相國、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綬;秩二千石皆銀印。
【出處】漢·王充《論衡·命祿》:“懷銀紆紫,未必稷契之才。積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第15句】:火樹銀花[huǒ shù yín huā]
【解釋】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出處】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盡橋鐵鎖開。”
【示例】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柳亞子《浣溪沙》詞
【第16句】:瑤臺銀闕[yáo tái yín què]
【解釋】裝飾華麗的樓臺宮闕。多指神仙居處。
【出處】元本高明《琵琶記·中秋望月》:“丹桂飄香清思爽,人在瑤臺銀闕。”
【示例】漫說道,秦宮漢帳,瑤臺銀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四回
【第17句】:井底銀瓶[jǐng dǐ yín píng]
【解釋】比喻前功盡棄。
【出處】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樂府》:“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斷;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示例】弄得千年來國威墜落,變做井底銀瓶。 ——清·梁啟超《新羅馬》第三出
【第18句】:玉兔銀蟾[yù tù yín chán]
【解釋】傳說月亮中有廣寒宮,宮中有玉兔和銀蟾。故以此比喻天上的明月。
【出處】唐·白居易《中秋月》:“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示例】玉兔銀蟾休道遠,不識愁人情切。 ——宋·秦觀《念奴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