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稗”的成語(5個)
本文整理了稗官野史、五谷不熟,不如稊稗、野史稗官等含“稗”的成語5個,其中“稗”開頭的成語3個,“稗”結尾的成語1個,“稗”在中間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稗”開頭的成語【第1句】:稗官野史[bài guān yě shǐ]
【解釋】稗官:古代的一種小官,專給帝王搜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省覽,后稱小說或小說家為稗官。指舊時的小說和私人編撰的史書。
【出處】《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示例】如今我要將這碑記付給文人墨士,做為稗官野史,流傳海內。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回
【第2句】:稗耳販目[bài ěr fàn mù]
【解釋】比喻見聞淺薄的人。
【出處】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北朝經學》:“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販目之學也。”
【第3句】:稗官小說[bài guān xiǎo shuō]
【解釋】即野史小說,街談巷說之言。
【出處】明·唐順之《儀賓立公墓志銘》:“蓋自諸史百家星官堪輿道書釋經,下至稗官小說,皆能陟其津涯而發之詩歌。”
【示例】又好為稗官小說而懶于著書。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紀昀》
“稗”結尾的成語【第1句】:五谷不熟,不如稊稗[wǔ gǔ bù shú,bǔ rú tí bài]
【解釋】稊:象稗的草,結實如小米;稗:稗子。比喻條件素質再好,如果最后不能有所成就,那就還不如素質條件差的。
【出處】明·袁宏道《時尚》:“當時文人墨士名公巨卿炫赫一時者,不知湮沒多少,而諸匠之名,顧得不朽,所謂五谷不熟,不如稊稗者也。”
“稗”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野史稗官[yě shǐ bài guān]
【解釋】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稗官:古代其職為搜集街談巷議、風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書。泛稱記載軼聞瑣事的文字。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0回:“千秋莫道無金鑒,野史稗官話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