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猶”的成語(46個)
本文整理了猶魚得水、羊碑猶泣等含“猶”的成語46個,其中“猶”開頭的成語7個,“猶”在中間的成語3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猶”開頭的成語【第1句】:猶魚得水[yóu yú dé shuǐ]
【解釋】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晉·常璩《華陽國志·劉先主志》:“與亮情好日密,自以為猶魚得水也。”
【第2句】:猶豫狐疑[yóu yù hú yí]
【解釋】猶豫:遲疑;狐疑:多疑。指生性多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第3句】:猶有童心[yóu yǒu tóng xīn]
【解釋】猶:還。年齡雖已不小,但孩童之心不泯。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示例】大兒今十一,猶有童心,況諸幼孤,未亡人心力垂盡。 ——《清史稿·列女傳·陳時夏妻》
【第4句】:猶解倒懸[yóu jiě dào xuán]
【解釋】解:解救;倒懸:人被倒掛,比喻處境困難。比喻把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第5句】:猶豫不決[yóu yù bù jué]
【解釋】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周書·賀拔勝傳》:“今乃頓兵不進,猶豫不決。”
【示例】在決定這件事如何處理時,他變得猶豫不決起來。
【第6句】:猶豫未決[yóu yù wèi jué]
【解釋】指拿不定主意。
【出處】《史記·趙世家》:“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示例】太師若是猶豫未決,可差一二將,出五關打聽西岐消息。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
【第7句】:猶豫不定[yóu yù bù dìng]
【解釋】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劉流《烈火金剛》第八回:“他想趁他在這猶豫不定的時候,說出幾句好話,放他走。”
【示例】他一向作大事抉擇面前猶豫不定。
“猶”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羊碑猶泣[yáng bēi yóu qì]
【解釋】晉朝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長達十年,死后,州人為之罷市巷泣,其部屬為其建碑立廟,每年祭祀,見碑者莫不流淚。比喻對死者的懷念。
【出處】南朝·梁·劉孝綽《棲隱寺碑銘》:“召棠且思,羊碑猶泣。”
【第2句】:人君猶盂[rén jūn yóu yú]
【解釋】盂:盛水的容器。君主好比是盛水的盂,人民好比是盂里的水,盂是什么形狀,水就是什么形狀。比喻人民的習俗隨君主的好惡而變化。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孔子曰:'為人君者,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第3句】: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wǎng zhě bù kě jiàn,lái zhě yóu kě zhuī]
【解釋】往者:過去的事;諫:規勸;來者:未來的事;猶:還;追:趕上。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未來的還是能趕得上的。后多用作鼓勵之辭。
【出處】《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示例】平生慣領虛思,大率類此,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愿夫子有以站過焉。 ——清·袁枚《病中謝尹相國賜食物》
【第4句】:涉想猶存[shè xiǎng yǒu cún]
【解釋】涉想:想到,念及;猶;還。形容某種情景依然存在于想像之中。
【出處】南朝·梁·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帳前微笑,涉想猶存,而幄里余香,從風且歇。”
【第5句】:膝下猶虛[xī xià yóu xū]
【解釋】膝:膝蓋;虛:空。膝蓋下還空著。指沒有兒女。
【示例】膝下猶虛的日子還真空虛。
【第6句】:意猶未盡[yì yóu wèi jìn]
【解釋】猶:還。指還沒有盡興
【出處】王朔《懵然無知》:“大家意猶未盡地散開,各回原位,互相交換著興奮的眼神兒。”
【第7句】:雖死猶生[suī sǐ yóu shēng]
【解釋】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示例】至曾晢、晏子,身為賢士,名傳不朽,其人雖死猶生。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六回
【第8句】:擊其猶猶,陵其與與[jī qí yóu yóu,líng qí yǔ yǔ]
【解釋】猶猶:猶豫不決的樣子;與與:進退不定的樣子。趁其猶豫不決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寒暑耳,疾霆不暇掩目。”
【第9句】:樹猶如此,人何以堪[shù yóu rú cǐ,rén hé yǐ kān]
【解釋】堪:勝任。樹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出處】北周·庾信《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示例】豈賦命之理,得之自然,將資生之化,有所偏及。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唐·盧照鄰《病梨樹賦》
【第10句】:迥不猶人[jiǒng bù yóu rén]
【解釋】指卓然超絕,不同于人。
【出處】清·梁章鋸《浪跡叢談·二十四橋》:“玉生曾受業于方茶山先生,故其詩筆迥不猶人。”
【第11句】:雖死猶榮[suī sǐ yóu róng]
【解釋】人雖然死了,但死得光榮。
【示例】她雖死猶榮,死得其所。
【第12句】:木猶如此,人何以堪[mù yóu rú cǐ,ré hé yǐ kān]
【解釋】堪:忍受。樹林已長成這樣,人又怎么能夠忍受呢?表示對眼前事物發生的巨大變化,觸景生情而發出的慨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面,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可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第13句】:聞道猶迷[wén dào yóu mí]
【解釋】聞:聽到,引申為知道;道:道路,指正道;猶:還;迷:迷失。已經知道哪是正路,還是往迷路上走。比喻知錯不改,一錯到底。
【出處】《后漢書·竇融傳》:“計若失路不反,聞道猶迷,不南合子陽,則北入文伯耳。”
【第14句】:千里猶面[qiān lǐ yóu miàn]
【解釋】比喻傳達事情清楚確實。
【出處】《舊唐書·房玄齡傳》:“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
【第15句】:徐娘半老,風韻猶存[xú niáng bàn lǎo,fēng yùn yóu cún]
【解釋】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第16句】:過猶不及[guò yóu bù jí]
【解釋】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示例】據老夫看來:這是“過猶不及”。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
【第17句】:視人猶芥[shì rén yóu jiè]
【解釋】視:看待;猶:像;芥:草芥,小草。看待別人像草芥一樣。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
【出處】《抱樸子·刺驕》:“器滿意得,視人如芥。”
【第18句】:中饋猶虛[zhōng kuì yóu xū]
【解釋】指沒有妻子。
【出處】《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
【示例】久而久之,中饋猶虛,你便知道鰥居的難處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兩現狀》第七十回
【第19句】:依希猶記[yī xī yóu jì]
【解釋】依希:模糊,不清楚。模模糊糊還記得。
【出處】宋·蘇軾《題靈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猶記妙高臺。”
【第20句】:興猶不淺[xìng yóu bù qiǎn]
【解釋】指興趣還很高。多指與人一同游樂的興致很高。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便據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
【示例】老子興來猶不淺,故人病后肯相疏。 ——元·陸文圭《墻東類稿·偶題》
【第21句】:狐疑猶豫[hú yí yóu yù]
【解釋】狐疑:多疑;猶豫:遲疑。指生性多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夫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鄉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顧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猶豫,后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示例】今因其閑也而書之,恒恐后世之知言者用是詬病,狐疑猶豫,伏而不出者累月,方示足下。 ——唐·柳宗元《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第22句】:萬死猶輕[wàn sǐ yóu qīng]
【解釋】處死萬次,還嫌懲罰太輕。極言罪大。
【出處】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上表陳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萬死猶輕。”
【示例】云喘息而言曰:“趙云之罪,萬死猶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
【第23句】:敬姜猶績[jìng jiāng yóu jì]
【解釋】以之為富貴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的典實。
【出處】《國語·魯語下》載,春秋時文伯歜已為魯相,其母敬姜猶紡績不輟,歜問之,敬姜曰:“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示例】婁樗道:'我爹叫我買兩件農器兒,還買一盤彈花的弓弦。’孝移道:'此敬姜猶績意也。’ ——《歧路燈》第三回
【第24句】:水失魚猶為水[shuǐ shī yú yóu wéi shuǐ]
【解釋】沒有魚的水仍然是水。比喻沒有君主的百姓仍然是百姓,而失掉百姓的君主,則不成其為君主。
【出處】《尸子》卷下:“孔子謂子夏曰:'商,汝知君之為君乎?’子夏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
【第25句】:困獸猶斗[kùn shòu yóu dòu]
【解釋】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后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斗,況人呼?”
【示例】況困獸猶斗,背城一戰,尚有不可測之事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
【第26句】:記憶猶新[jì yì yóu xīn]
【解釋】猶:還。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象剛才發生的一樣。
【出處】宋·劉克莊《后村全集·跋章南舉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識其士,友去之數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無一二。”
【示例】恭王因為皇帝的告戒,記憶猶新,在這些加官進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 ——高陽《玉座珠簾》下冊
【第27句】:博弈猶賢[bō yì yóu xián]
【解釋】后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出處】語出《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示例】您怎的連'博弈猶賢’這句書也不記得。 ——《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
【第28句】: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yīng huà wéi jiū,zhòng niǎo yóu wù qí yǎn]
【解釋】鳩:斑鳩;憎:憎恨。鷹變化為斑鳩,其他的斑鳩仍厭惡它的目光。比喻外表變化,兇惡的本性不改,仍遭厭惡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鷹化為鳩,至于識者猶憎其眼。”
【第29句】:萬里猶比鄰[wàn lǐ yóu bǐ lín]
【解釋】相隔萬里,卻好像鄰居。比喻關系密切。
【出處】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第30句】:兵猶火也,不戢自焚[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
【解釋】戢:停止。戰爭就象玩火,不在適當情況下及時止息,就會把自己燒掉。
【出處】《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示例】兵猶火也,不戢自焚,古人之所以三致意者在此。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四回
【第31句】:毫不猶豫[háo bù yóu yù]
【解釋】毫:一點兒;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一點兒也不遲疑。
【出處】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第二次杜修經、楊開明來,主張紅軍毫不猶豫地向湘南發展。”
【示例】我毫不猶豫地跳了進來,就再也不去了。 ——《會搖尾巴的狼》
【第32句】:鷹化為鳩,猶憎其眼[yīng huà wéi jiū,yóu zēng qí yǎn]
【解釋】鳩:鴿子一類的鳥;憎:憎恨。即使老鷹變成了鳩鳥,眾鳥仍然討厭其眼睛。比喻外表雖然有所改變,但改變不了其兇惡本性。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于識者,猶憎其眼。”
【第33句】:視死猶歸[shì sǐ yóu guī]
【解釋】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行品》:“然而膽勁心方,不畏強御,義正所在,視死猶歸。”
【第34句】:雖死之日,猶生之年[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解釋】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惟求皇上簡發重兵,迅圖掃蕩,則臣等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第35句】:玉漏猶滴[yù lòu yóu dī]
【解釋】指夜還未過去。玉漏:計時的漏壺。
【第36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xué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
【解釋】學習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處】《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示例】秋間又過太湖,游石公、飄渺諸峰……明年將為天臺、雁蕩之行。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一百0六首。
【第37句】:言猶在耳[yán yóu zài ěr]
【解釋】猶:還。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出處】《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示例】言猶在耳,忠豈忘心。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第38句】:我見猶憐[wǒ jiàn yóu lián]
【解釋】猶:尚且;憐:愛。我見了她尚且覺得可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出處】南朝宋·虞通之《妒記》:“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
【示例】此即吾家小主婦耶?我見猶憐,何怪子魂思而夢繞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
【第39句】:風韻猶存[fēng yùn yóu cún]
【解釋】形容中年婦女仍然保留著優美的風姿。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 其母雖屬徐娘,豐韻猶饒,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示例】她雖然已有五十幾歲,但風韻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