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完”的成語(32個)
本文整理了完璧歸趙、裋褐不完、東完西缺等含“完”的成語32個,其中“完”開頭的成語10個,“完”結尾的成語6個,“完”在中間的成語1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完”開頭的成語【第1句】:完璧歸趙[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示例】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完璧歸趙。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第2句】:完名全節[wán míng quán jié]
【解釋】指名節得以保全。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六卷:“若是同年生并時長,在旁邊聽得,阻攔拉住,不但巫娘子完名全節,就是趙尼姑也保全身軀。”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如無指望,就同丈夫完名全節,死在陣內,倒也罷了。”
【第3句】:完好無缺[wán hǎo wú quē]
【解釋】完:完整。完完整整,沒有欠缺。
【出處】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難道在你們看來,一切這些反革命的東西,都是完好無缺,十全十美,惟獨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破產’干凈了的嗎?”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覺得那襪子是完好無缺的。”
【第4句】:完整無缺[wán zhěng wú quē]
【解釋】形容完全保持原有的整體,沒有損壞或殘缺。
【出處】《珍貴的教科書》:“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身下,已經被鮮血染紅了。”
【第5句】:完美無疵[wán měi wú cī]
【解釋】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示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無疵的東西。
【第6句】:完事大吉[wán shì dà jí]
【解釋】指事情結束了,或東西完蛋了(多含貶義)。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客戶這一關過不去,馬上就有擠兌的風潮,大先生就完事大吉了。”
【示例】一把抓住那長脖子,往后一擰,彎成一個結子往它大翅膀底下一塞,完事大吉,連點聲響都沒有。 ——張抗抗《隱形伴侶》第二十六章
【第7句】:完美無瑕[wán měi wú xiá]
【解釋】達到最好標準。
【出處】達到最好標準。
【示例】他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人。
【第8句】:完體將軍[wán tǐ jiāng jūn]
【解釋】完:完整;體:身體。身體完整的將軍。意為僅能保全自己的軀體而已。代指平庸無能的人。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他去那麗春園納了那顆爭鋒印,你休鬧波完體將軍!”
【示例】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第9句】:完美無缺[wán měi wú quē]
【解釋】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出處】楊沫《談談林道靜的形象》:“比起盧嘉川、江華、林紅這些同志,她顯得很脆弱,還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英雄人物。”
【示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東西。
【第10句】:完完全全[wán wán quán quán]
【解釋】指全部、徹底。
【出處】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了解決的辦法了。”
“完”結尾的成語【第1句】:裋褐不完[shù hè bù wán]
【解釋】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還破舊不完整。形容生活貧苦。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貢禹傳》:“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貴者重裀疊褥;貧者裋褐不完。”
【第2句】:鹿裘不完[lù qiú bù wán]
【解釋】比喻檢樸節儉。
【出處】《漢書·虞延傳》:“昔晏嬰輔齊,鹿裘不完。”
【第3句】:大璞不完[tài bú bù wán]
【解釋】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第4句】:短褐不完[duān hè bù wán]
【解釋】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貧賤者或僮豎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還破舊不完整。形容生活貧苦,衣衫破爛。
【出處】戰國·韓·韓非子《韓非子·五蠹》:“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
【示例】富者木土被文錦,犬馬余肉粟,而貧者短褐不完,含菽飲水。 ——東漢·班固《漢書·貨殖傳》
【第5句】:太璞不完[tài pú bù wán]
【解釋】太璞:未治之玉。璞經過加工,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出來作官,就喪失了純潔。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第6句】:褐衣不完[hè yī bù wán]
【解釋】褐:粗布衣服。連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后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
“完”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東完西缺[dōng wán xī quē]
【解釋】缺東少西,不完備,短缺。
【出處】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十二:“此中的工作者,剛一動手,必先覺著孤獨無助;工具破敗,不堪適用,一切技術上的設備,東完西缺。”
【第2句】:體無完皮[tǐ wú wán pí]
【解釋】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同“體無完膚”。
【出處】晉·郭訟《魏晉世語》:“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第3句】:人無完人[rén wú wán rén]
【解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出處】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
【第4句】:神完氣足[shén wán qì zú]
【解釋】神氣十分舒暢。常形容文章首尾貫穿,一氣呵成。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氣足,俱是作家。”
【示例】吳小如《京劇老生流派綜說》:“余民本來體弱氣單,在唱工方面每感力不從心,于是他注意換氣偷氣,力爭神完氣足。”
【第5句】:神完守固[shén wán shǒu gù]
【解釋】神:精神;完:完美;守:操守。精神飽滿,堅持操守。
【出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茍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于心,不挫于氣,財神完而守固。”
【第6句】:身無完膚[shēn wú wán fū]
【解釋】①指被打得遍體鱗傷。②比喻遭到攻擊或破壞后難以自存的局面。
【出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
【示例】吳(吳時來)自姜(姜士昌)疏出,攻擊疊至,身無完膚,旋卒于伍,尋至奪謚。 ——明·沈德符《野獲編·臺省·御史大夫被論》
【第7句】:破巢完卵[pò cháo wán luǎn]
【解釋】比喻破家或被禍后幸存的人。
【出處】清·錢謙益《臨城驛壁見方侍御孩未題詩》詩:“抱蔓摘瓜余我在,破巢完卵似君稀。”
【第8句】:覆巢無完卵[fù cháo wú wán luǎn]
【解釋】覆: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幸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幸存。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示例】你是知道覆巢無完卵的結局的。
【第9句】:沒完沒了[méi wán méi liǎo]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不算,還他媽的亂搶亂奪。”
【示例】他總是沒完沒了地纏著我。
【第10句】:大事完畢[dà shì wán bì]
【解釋】指事情已經完滿結局。
【示例】現在還沒到大事完畢的時候,我們不能松懈。
【第11句】:功完行滿[gōng wán xíng mǎn]
【解釋】功:功德;行:道行。指出家功德修煉已成,道行圓滿。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功完行滿朝金闕,見性明心返故鄉。”
【第12句】:體無完膚[tǐ wú wán fū]
【解釋】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出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
【示例】他就靜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種責難都駁斥得體無完膚之后,他又低聲念起來。
【第13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jīn wú zú chì,rén wú wán rén]
【解釋】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出處】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
【示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沒有毛病呢?
【第14句】:肌無完膚[jī wú wán fū]
【解釋】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李健及傳》:“健及少遇禍亂,久從戰陣,矢石所中,肌無完膚。”
【示例】他被人打得肌無完膚。
【第15句】:衣不完采[yī bù wán cǎi]
【解釋】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第16句】:日臻完善[rì zhēn wán shàn]
【解釋】臻:達到。一天天逐步達到完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