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秀”的成語大全(69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秀才人情紙半張、后進之秀、清瑩秀澈等含“秀”的成語69個,其中“秀”開頭的16個,“秀”結尾的29個,“秀”在中間的2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秀”開頭的成語
【第1句】:秀才人情紙半張[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
【解釋】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生特謁長老,奈路途奔馳,無以相饋,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
【示例】我還有個主意,又合著古語說秀才人情紙半張,現今丫頭已是他拐到手了,又有這些事,料想要不回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第2句】:秀才造反[xiù cái zào fǎn]
【解釋】知識分子對現實不滿,有所反抗、斗爭。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實有其事,且派個人去查一查,看他們為何作此舉動,再作道理。”
【示例】這只是秀才造反罷了。
【第3句】: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解釋】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出處】《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
【第4句】:秀外惠中[xiù wài huì zhōng]
【解釋】惠:通“慧”,聰慧。外表秀麗,內心聰明
【出處】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示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卿秀外惠中,令人愛而忘死。顧一日之去,如千里之別。”
【第5句】:秀才人情半張紙[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
【解釋】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生特謁長老,奈路途奔馳,無以相饋,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
【第6句】: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
【解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
【出處】魯迅《諺語》:“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
【第7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
【解釋】舊指知識分子不滿現狀,有所抗爭,但又軟弱膽小,搖擺不定,做不成大事。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示例】常言道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料想也不成大患。 ——金庸《鹿鼎記》第四十回
【第8句】:秀色堪餐[xiù sè kān cān]
【解釋】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麗動人或景色非常美
【出處】宋·柳永《愛恩深》詞:“黃花開,淡濘細香明艷,盡天與,助秀色堪餐。”
【第9句】:秀外慧中[xiù wài huì zhōng]
【解釋】秀:秀麗;慧:聯盟。外表秀麗,內心聰明。
【出處】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慧中。”
【示例】卿秀外慧中,令人愛而忘死。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
【第10句】:秀水明山[xiù shuǐ míng shān]
【解釋】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秀水明山抱復回,風流文采勝蓬萊。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
【第11句】:秀才造反,一世無成[xiù cái zào fǎn,yī shì wú chéng]
【解釋】舊指知識分子不滿現狀,有所抗爭,但又軟弱膽小,搖擺不定,做不成大事。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示例】要做皇帝,還要說什么籌安,空談學理。俗語說得好:秀才造反,一世無成。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七回
【第12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解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7章:“不出戶,知天下。”
【示例】然則秀才們,看得兩卷書,何以便要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清·吳趼人《俏皮話·驢辯》
【第13句】:秀出班行[xiù chū bān háng]
【解釋】秀出:高出,引伸為才能出眾,優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輩。才能優秀,超出同輩。
【出處】唐·韓愈《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洪州刺史太原王公神道碑銘》:“秀出班行,乃動帝目。”
【示例】常州新拔貢生殷杰,少年好學,秀出班行。 ——清·袁枚《答梁瑤峰司農》
【第14句】:秀而不實[xiù ér bù shí]
【解釋】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果實。開花不結果。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實際并無成就。
【出處】《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示例】便道是秀才每秀而不實有矣夫,想皇天既與他十分才,也注還他一分綠。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
【第15句】:秀才人情[xiù cái rén qíng]
【解釋】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俗話說:“秀才人情紙半張。”一般表示送的禮過于微薄。
【出處】清·朱之瑜《答奧村庸禮書》:“外具湖筆、斗方貳種,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1回:“秀才人情,休要見笑。”
【第16句】: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解釋】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麗。
【出處】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示例】此中石,時有蔚藍者,秀色可餐。 ——清·鈕琇《觚剩·石言》
“秀”結尾的成語
【第1句】:后進之秀[hòu jìn zhī xiù]
【解釋】猶言后起之秀。后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出處】《宋書·張暢傳》:“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后進之秀。”
【示例】遵義曹興蘄,憲政會后進之秀也。 ——周素園《貴州民黨痛史》第四篇第三章
【第2句】:不郎不秀[bù láng bù xiù]
【解釋】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出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示例】一身無室無家,半世不郎不秀。 ——明·畢魏《竹葉舟·收秀》
【第3句】:黍離麥秀[shǔ lí mài xiù]
【解釋】哀傷亡國之辭。
【出處】《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磨,中心搖搖。”西漢·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示例】陛下試念《兩都》、《黍離麥秀》之悲,則居處必不安。 ——《清史稿·莊元辰》
【第4句】:朝華夕秀[zhāo huá xī xiù]
【解釋】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出處】晉·陸機《文賦》:“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
【第5句】:山明水秀[shān míng shuǐ xiù]
【解釋】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在一個山明水秀的村莊里,她認識了一個佃戶的女兒名叫黑妮,接著她們成了好朋友。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
【第6句】:丟丟秀秀[diū diū xiù xiù]
【解釋】形容身軀細小苗條,腳步輕盈。
【出處】梁斌《播火記》第三卷四十七:“就是二雁,女孩兒不大,細眉窄骨兒,長得乖巧,丟丟秀秀地走到奶奶跟前。”
【第7句】:神清骨秀[shén qīng gǔ xiù]
【解釋】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正,端莊秀美。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買藥》:“我見你神清骨秀氣飄蕭,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九回:“小岑、秋痕近前看那小照,畫著道人,約有三十多歲,神清骨秀。”
【第8句】:閨英闈秀[guī yīng wéi xiù]
【解釋】大戶人家的才貌嬌好的女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第9句】:苗而不秀[miáo ér bù xiù]
【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出處】《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示例】如果把我們栽種在陰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氣暮氣,苗而不秀。 ——郭沫若《玉簪花》
【第10句】:水明山秀[shuǐ míng shān xiù]
【解釋】形容風景優美。同“水秀山明”。
【出處】宋·張先《滿江紅·初春》詞:“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
【示例】馬浩瀾《念奴嬌》詞:'冷翠柔金紅綺幔,掩映水明山秀。’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南山勝跡三》
【第11句】: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
【解釋】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氣。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小孩喚做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第12句】:一時之秀[yī shí zhī xiù]
【解釋】一個時期的優秀人物。亦作“一時之選”。
【出處】《周書·唐瑾傳》:“時六尚書皆一時之秀,周文自謂得人,號為六俊。”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問帝:'蕭妃何如此人?’帝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示例】既是一時之秀,陛下的詩句,何輕薄麗華之甚?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九回
【第13句】:兩歧麥秀[liǎng qí mài suì]
【解釋】一根麥長兩個穗。比喻年成好,糧食豐收。
【出處】《后漢書·張堪傳》:“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第14句】:名門閨秀[míng mén guī xiù]
【解釋】名門:有名望的門第;閨秀:舊指有才德的女子。出身于豪族門第的女子。
【出處】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五十回:“這位郭觀察雖是和他要好,卻一向不曉得他的家事,只道貝夫人是個名門閨秀,自然是貝太史的內助,三從俱備、四德兼全的了。”
【示例】如果她是一般的名門閨秀,她必會對他全心愛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一章
【第15句】:大家閨秀[dà jiā guī xiù]
【解釋】舊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兒。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示例】姑娘既是位大家閨秀,怎生來得到此?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
【第16句】:披林擷秀[pī lín xié xiù]
【解釋】猶言去粗存精。
【出處】唐·芮挺章《國秀集》序:“雖發詞遣句,未協風騷,而披林擷秀,揭厲良多。”
【第17句】:東南之秀[dōng nán zhī xiù]
【解釋】指東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出處】《南史·王筠傳》:“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職。”
【第18句】:千巖競秀[qiān yán jìng xiù]
【解釋】巖:山崖;競:競賽。重山疊嶺的風景好像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麗。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示例】萬壑爭流,千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尤香。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七回
【第19句】:鐘靈毓秀[zhōng líng yù xiù]
【解釋】鐘:凝聚,集中;毓:養育。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
【出處】唐·柳宗元《馬退山茅亭記》:“蓋天鐘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示例】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繡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鐘靈毓秀之德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
【第20句】:齒危發秀[chǐ wēi fā xiù]
【解釋】指年高眉秀。
【出處】《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至若齒危發秀之老,含經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資敬。”
【示例】零陵古郡,湘水通州,有齒危發秀之徒,凡四百人相與歌詠。 ——宋·陳瞻《宣撫記》
【第21句】:吾門標秀[wú mén biāo xiù]
【解釋】吾門:我家;標秀:出類拔萃。我家杰出的兒子。
【出處】《晉書·慕容皝載記》:“此兒非惟吾門之標秀,乃佐時之良器也。”
【第22句】:娟好靜秀[juān hǎo jìng xiù]
【解釋】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出處】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幼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芽,稱其家兒也。”
【第23句】: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
【解釋】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我的家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第24句】:后起之秀[hòu qǐ zhī xiù]
【解釋】后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出處】《晉書·王忱傳》:“卿風流俊望,真后來之秀。”
【示例】及浪游南北,與鄉里闊疏,后起之秀,不乏其人。 ——清·盛大士《溪山臥游錄》卷三
【第25句】:燕金募秀[yān jīn mù xiù]
【解釋】相傳戰國時燕昭王筑黃金臺以接待天下賢士。后以之為招納賢士之典。
【出處】宋·范仲淹《上張侍郎啟》:“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鐸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第26句】:后來之秀[hòu lái zhī xiù]
【解釋】秀:特別優秀的。后輩中的優秀人物。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俊望,真后來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示例】當日仆試江寧之張童子也,有子勝斐然之志,近更砥礪于學,藻思芊綿,不愧后來之秀。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二十八首
【第27句】:黍油麥秀[shǔ yóu mài xiù]
【解釋】以之為亡國之痛的感嘆。
【出處】《尚書大傳》卷二:“微子朝周,過殷故墟,見麥秀之蘄蘄兮……曰:此父母之國。乃為《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記·宋微子世家》亦載此事,“微子”作“箕子”。
【示例】清·程秉釗《瓊州雜事詩》:“大海西流近越裳,黍油麥秀事堪傷。”
【第28句】:郎不郎,秀不秀[láng bù láng xiù bù xiù]
【解釋】比喻不成材,沒出息。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郎不郎時秀不秀,長衣一領遮前后。”
【示例】你這樣人,種火又長,拄門又短,郎不郎,秀不秀。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第29句】:筆老墨秀[bǐ lǎo mò xiù]
【解釋】指筆姿老到而墨韻清秀。
【出處】明·宋濂《跋東坡書〈乳泉賦〉后》:“李侍郎微之,謂筆老墨秀,挾海上風濤之氣,當為海內蘇書第一,誠知言也。”
“秀”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清瑩秀澈[qīng yíng xiù chè]
【解釋】清潔光亮、秀麗澄澈。
【第2句】:輕瑩秀徹[qīng yíng xiù chè]
【解釋】瑩:光潔明亮;秀:秀麗;徹:透徹。比喻詩文的意境新、詞藻精、語句俊雅。
【出處】唐·柳宗元《愚溪詩序》:“清瑩秀徹,鏘嗚金石。”
【第3句】:才調秀出[cái diào xiù chū]
【解釋】才調:才情。形容才情風格優異出眾。
【出處】《晉書·王接傳論》:“才調秀出,見賞知音。”
【第4句】:精采秀發[jīng cǎi xiù fā]
【解釋】精采:精神、神采;秀發:煥發。形容人的精神煥發。
【出處】《晉書·慕容超載記》:“精采秀發,容止可觀。”
【第5句】:水秀山明[shuǐ xiù shān míng]
【解釋】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紅外風嬌日暖,翠邊水秀山明。 ——宋·高觀國《風入松》
【第6句】:白衣秀士[bái yī xiù shì]
【解釋】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出處】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巖,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示例】寡人扮作白衣秀士,私行徑投丞相府里,商量下江南收川廣之策。 ——明·羅貫中《風云會》第三折
【第7句】:叢蘭欲秀,秋風敗之[cóng lán yù xiù,qiū fēng bài zhī]
【解釋】蘭:蘭草;秀:開花;敗:衰敗。蘭草要開花,但秋風使之凋謝。比喻好人做好事而遭壞人陷害。
【出處】《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蔽之;河水欲清,沙土穢之;叢生欲脩,秋風敗之。”
【第8句】:單椒秀澤[dān jiāo xiù zé]
【解釋】單椒:孤立的山峰;秀澤:秀麗的水澤。形容山明水秀,風景優美。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華不注山,單椒秀澤,不連丘陵以自高。”
【第9句】:豐肌秀骨[fēng jī xiù gǔ]
【解釋】豐潤的肌膚,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嬌嫩艷麗而有豐韻。同“豐肌弱骨”。
【出處】宋·袁去華《山花子》詞:“霧閣云窗別有天,豐肌秀骨凈娟娟。獨立含情羞不語,總妖研。”
【第10句】:文選爛,秀才半[wén xuǎn làn,xiù cái bàn]
【解釋】文選:指《昭明文選》。意思是熟讀了《文選》,就可以成為半個秀才。諷刺科舉取士的話。現也含有熟讀詩文對寫作有益之意。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方其盛時,士子至為之語曰:文選爛,秀才半。”
【第11句】:麥秀兩歧[mài xiù liǎng qí]
【解釋】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出處】《藝文類聚》卷十九引《東觀漢記》:“張湛為漁陽太守,開田八千余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欺。”宋·無名氏《沁園春》詞:“麥秀兩歧,棠敷千里,治最當今黃潁川。”
【示例】乾興元年五月,南劍州麥一本五穗,錦州麥秀兩歧。 ——《宋史·五行志二下》
【第12句】:麥秀黍離[mài xiù shǔ lí]
【解釋】哀傷亡國之辭。
【出處】《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磨,中心搖搖。”《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示例】詩多殘山剩水之思,麥秀黍離之感。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屈悔翁》
【第13句】:清瑩秀徹[qīng yíng xiù chè]
【解釋】瑩:光潔明亮;徹:通透。清潔光亮、秀麗透徹。形容詩文意境清新,詞藻華美。
【出處】唐·柳宗元《愚溪詩序》:“清瑩秀徹,鏘鳴金石。”
【示例】他的作品清瑩秀徹,讓人耳目一新。
【第14句】:龍章秀骨[lóng zhāng xiù gǔ]
【解釋】比喻文章秀逸遒勁。
【出處】宋·梅堯臣《讀黃莘秘校卷》詩:“龍章秀骨苦輕時,繼作五弦須款款。”
【第15句】:慧中秀外[huì zhōng xiù wài]
【解釋】慧:聰明;秀:秀麗。內心聰明,外表秀麗。
【出處】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慧中。”
【示例】秦中某公子者,慧中秀外,素有璧人之譽。 ——清·許叔平《里乘·某公子》
【第16句】:目秀眉清[mù xiù méi qīng]
【解釋】目:眼睛;秀:秀麗;眉:眉毛;清:清新。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漸漸到了十六七歲,出落得唇紅齒白,目秀眉清。”
【示例】《鼓掌絕塵》:“目秀眉清,口方耳大,豐姿俊雅,氣度幽閑。”
【第17句】:班行秀出[bān háng xiù chū]
【解釋】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輩;秀出:高出,引申為才能出眾,優秀。才能優秀,超出同輩。
【出處】唐·韓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銘》:“秀出班行,乃動帝目。”
【示例】自后代興有人,而班行秀出者,無過倚霞。 ——清·捧花生《秦淮畫舫錄·紀麗·王倚霞》
【第18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
【解釋】秀:出眾,突出;摧:摧殘。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要被大風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責。
【出處】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
【示例】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辮亮于人,擇而剪之。一場少年玩笑,因地位懸殊,便何其鄭重。 ——金庸《鹿鼎記》第十二一回
【第19句】:才秀人微[cái xiù rén wēi]
【解釋】秀:優異。微:卑微,低微。指才能優異而地位卑微。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
【第20句】:麥秀兩岐[mài xiù liǎng qí]
【解釋】岐,同“歧”。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同“麥秀兩歧”。
【第21句】:木秀于林[mù xiù yú lín]
【解釋】秀:出眾,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樹。比喻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剛剛出現。
【出處】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
【示例】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辮亮于人,擇而剪之。一場少年玩笑,因地位懸殊,便何其鄭重。 ——金庸《鹿鼎記》第十二一回
【第22句】:黍秀宮庭[shǔ xiù gōng tíng]
【解釋】相傳西周亡后,所有舊時的宗廟宮室盡為禾黍之地。后以之作為感慨亡國之詞。
【出處】《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磨,中心搖搖。”西漢·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示例】機春水沚猶傳晉,黍秀宮庭孰憫周。 ——宋·岳飛《題驟馬岡》
【第23句】:尺二秀才[chǐ èr xiù cái]
【解釋】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時“盡”字的俗體“盡”字。
【出處】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第24句】:三耳秀才[sān ěr xiù cái]
【解釋】指很聰明的人。也比喻人狡猾。
【出處】晉·陶潛《續搜神記》:“兗州張審通為泰山府君所召,額上安一耳,既醒,額癢,果生一耳,尤聰俊,時號'三耳秀才’。”
【示例】天上有九頭鳥,人間有三耳秀才。 ——宋·張君房《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