緡綿的近義詞
[mark_b]
緡綿的相關詞: 緡襁、緡綿、綿綢、綿邈、綿羊、綿薄、綿攣、綿延、綿聯、綿紗
[/mark_b]
緡綿的意思:緡綿,讀音是mínmián,漢語詞語,指脫衣相覆。
緡綿的拼音:[ mín miá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綿聯:連綿不絕的樣子。
【第2句】:綿羊:羊的一種,公羊多有螺旋狀大角,母羊角細小或無角,口吻長,四肢短,趾有蹄,尾肥大,毛白色,長而卷曲。性溫順。變種很多,有灰黑等顏色。毛是紡織品的重要原料,皮可制革。
【第3句】:綿遠:遙遠;久遠。
【第4句】:綿子:綿子,〈方〉指絲綿。
【第5句】:綿綢:綿綢,古代指的是由絹紡落綿為原料織成的手感柔軟條干均勻、表面有粗節的厚實絲織物。《資治通鑒》一七三陳太建九年注:“綿綢,紡綿為之,今淮人能織綿紬,緊厚,耐久服?!?/p>
【第6句】:綿力:微薄的力量,多用于謙辭:略盡~。
【第7句】:綿綿:連續不斷的樣子:秋雨~。情意~。
【第8句】:綿延:漢語詞。有連續不絕和彌漫延續等義。一直延續到完結,中間未曾間斷(多用于形容山,如:綿延的山徑/群山綿延千里)。
【第9句】:緡綿:緡綿,讀音是mínmián,漢語詞語,指脫衣相覆。
【第10句】:綿陽:綿陽,別稱“中國科技城”,四川省地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市;西接德陽市的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介于北緯30°42′—33°03′、東經103°45′—105°43′之間,總面積202【第48句】:4平方千米。自漢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漢設置涪縣以來,綿陽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歷來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邊堆山遺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器;是詩仙李白的出生地,黃帝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夏王朝的締造者大禹的誕生地。綿陽是黨中...
【第11句】:綿攣:猶牽制。
【第12句】:綿軟:綿軟是詞語,拼音miánruǎn,釋義為柔軟。
【第13句】:綿亙:綿亙,漢語詞匯。拼音:miángèn釋義:接連不斷(多指山脈等):大別山~在河南、安徽和湖北三省的邊界上。
【第14句】:綿薄:綿薄是漢語詞語,是指力量小,沒有什么才能。
【第15句】:綿邈:【第1句】: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