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意思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道理)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方智者,足智多謀,揮斥方遒,傳說還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八陣圖、諸葛弩、諸葛鼓、搭橋槍等種種盡顯聰明才智之物,然而這么個厲害人物卻在伐魏途中鞠躬盡瘁英年早逝。
司馬懿為曹魏奸雄,有“狼顧之相”(回頭看人的時候,整個身子朝前不動,腦袋一百八十度向后轉。相書上講有“狼顧之相”的人都不會安為人臣),因此被曹操所提防,然而司馬懿在應對諸葛亮時采取“拖字訣”,無論諸葛亮罵戰羞辱挑釁還是故作示弱引敵出征,司馬懿就是一個“拖”字了得,生生的熬死了諸葛亮;面對曹魏猜疑,司馬懿采取“忍字訣”,又是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和曹奐幾代,默默結黨朝廷上下文武,最后一舉篡位。在這個角度,司馬懿要比諸葛亮厲害了許多。
“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是說廣大勞動人民共同合作所迸發的智慧未必不如諸葛亮,同時勞動人民又具有不怕艱苦的實干精神,不說古代的愚公移山,就說現在的紅旗渠、掛壁公路、南水北調等無一不揭示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
然而當“諸葛亮”和“三個臭皮匠”對上了“司馬懿”?三者最大的區別是什么?三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為公”還是“為私”?!君子坦蕩蕩,小人心切切。以人民大眾為天下己任叫公,為個人或者團體,或者某一階層利益服務叫私。現代社會不要求人人大公無私,最起碼做到公私分明,更不能有化公為私和以私害公之舉。沒有人是天生的好人或壞人,只不過在面對自己的付出和誘惑時,有人堅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心底無私天地寬,所以路越走越廣;有人為自己一時的付出而心理不平衡認為自己該得到未得到或者自己得到的少了還應該更多,于是就會逐步化公為私甚至以私害公,最后成了孤家寡人手眼通天卻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