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千軍的意思是什么(橫掃千軍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羲之書成換白鵝
書法,是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在書法發(fā)展的歷程中,衍生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比如一波三折,是漢語成語,其意思是寫字筆法的曲折多變,后比喻文章的結(jié)構(gòu)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jìn)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而它的出處,便是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書法史上,留下的諸多成語及典故~
萬毫齊力:
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diào)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jié)地聚結(jié)運(yùn)動。這樣寫出的點(diǎn)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南朝梁王僧虔《筆意贊》:“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
筆酣墨飽:
筆墨運(yùn)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計白當(dāng)黑:
字的結(jié)構(gòu)和通篇的布局務(wù)需有疏密虛實(shí),才能破平板、劃一,有起伏、對比,既矛盾、又和諧,從而獲得良好的藝術(shù)情趣。
清代鄧石如稱:“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fēng),常計白以當(dāng)黑,奇趣乃出。”凡作書,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筆畫的密(實(shí))處,也要注意到字畫間及行間之白的疏(虛)處。黑處要精心結(jié)撰,而白處——字里行間的布置也須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兩者相映生輝。
惠風(fēng)和暢: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fēng),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出處】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擔(dān)(dàn)夫爭道:
書法典故。意謂略甚狹窄,而又勢在必爭,妙在主次揖讓之間,能違而不犯。
典出唐代李肇《國史補(bǔ)》,謂張旭自言嘗見公主與擔(dān)夫在羊腸小道上爭道,各不相讓,但又閃避行進(jìn)得法,從而領(lǐng)悟到書法上的結(jié)構(gòu)布白,偏旁組合,應(yīng)進(jìn)退參差有致,張弛迎讓有情。
信手涂鴉:
信:聽?wèi){,隨意;信筆:隨便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涂亂畫。后來用“涂鴉”或“信筆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力透紙背:
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出處】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dāng)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意在筆先:
指寫字畫畫,先構(gòu)思成熟,然后下筆。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yù)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
銀鉤蠆(chài) 尾:
蠆:古書上說的蝎子一類的毒蟲,尾部上卷呈鉤狀,以此形容其章草書波畫的遒勁狀態(tài)。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銀鉤指丁、亭、寧等字的趯筆;蠆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筆。
南朝梁庾肩吾《書品》:“或因挑而還置,……是以鷹爪含利,出彼兔毫,龍管潤霜,游茲蠆尾。”挑而還置,是指遇到趯筆,必先駐鋒蓄力而后趯出,獲得筆短意長、凝注有力的效果。此語并非專指趯筆,西晉索靖對自己的章草書很矜持,名其筆勢如“銀鉤蠆尾”。
【出處】索靖,字幼安,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張芝姊孫。曾官尚書郎、雁門太守,拜左衛(wèi)將軍。善草書、八分,尤精章草,自謂“銀鉤蠆尾”。
天真爛漫:
天真:指心地單純,沒有做作和虛偽;爛漫:坦率自然的樣子。形容兒童思想單純、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出處】宋·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方三齒兒未冠。天真爛漫好容儀,楚楚衣裳無不宜。”
巧取豪奪:
巧取:軟騙;豪奪:強(qiáng)搶。舊時形容達(dá)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xiàn)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出處】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參考】
“巧偷豪奪”,一般都說作“巧取豪奪”。“巧取”,玩弄各種花招騙取;“豪奪”,使用蠻橫手段來強(qiáng)搶。這個成語比喻用卑鄙的手段占有別人的財物或權(quán)利。其實(shí)這原來是書畫史上一段風(fēng)雅趣事。
宋朝著名的書畫家米芾,其書法瀟散奔放,又嚴(yán)于法度,蘇東坡盛贊其“真、草、隸、篆,如風(fēng)檣陣馬,沉著痛快”。米芾精于書畫鑒定收藏。但是,他最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就是常常用“調(diào)包”這種欺騙手段,“偷”取名貴字畫。平日,只要聽說誰家有名貴字畫,他就千方百計把它借來,說是觀賞,其實(shí)是臨摹。他可以臨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佯,以假亂真,然后把臨摹品還給人家,自己留下真跡。有時他甚至把原作和臨摹品同時給原主挑選,原主往往辨別不了,大呼上當(dāng)。
龍蛇飛動: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矯若驚龍:
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橫掃千軍:
橫掃:掃蕩,掃除。形容干凈徹底地殲滅大量敵軍。也形容詩文、書法等氣勢宏偉、氣魄很大 。
龍蛇飛動: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龍?zhí)⑴P:
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
龍飛鳳舞:
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后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美女簪花:
簪:插戴。形容書法娟秀。也比喻詩文清新秀麗。
如錐畫沙:
象用錐子在沙上畫出來似的。形容書法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fā)現(xiàn)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xiàn)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鐵畫銀鉤:
畫:筆畫;鉤:鉤勒。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仙露明珠:
比喻人風(fēng)神秀異。也形容書法秀逸圓潤。
顏筋柳骨:
顏: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fēng)格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
游云驚龍:
形容書法精妙。
右軍習(xí)氣:
右軍: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比喻一味摹擬古人,不能自創(chuàng)一格。
鳳翥(zhù)鸞回:
翥:高飛。比喻書法筆勢飛動舒展。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驤(xiāng)豹變:
喻書法氣勢壯盛而善于變化。
落紙云煙: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云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銀鉤玉唾:
比喻他人的書法筆畫有如銀鉤,遒勁有力;言談有如吐玉,彌足珍貴。
筆底龍蛇:
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畫蚓涂鴉:
形容書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謙詞。
矯若游龍:
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同“矯若驚龍”。
唐臨晉帖:
臨:摹仿字畫;帖:書法、繪畫的范本。唐人書法多臨摹晉人范本,脫胎變化而成。比喻善臨摹,少獨(dú)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