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曳”的成語(19個)
本文整理了曳居侯門、心旌搖曳、舉前曳踵等含“曳”的成語19個,其中“曳”開頭的成語6個,“曳”結尾的成語3個,“曳”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曳”開頭的成語【第1句】:曳居侯門[yè jū hóu mén]
【解釋】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權貴的門下做食客。
【出處】漢·鄒陽《上吳王書》:“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第2句】:曳兵之計[yè bīng zhī jì]
【解釋】指佯敗而逃,把敵人引入埋伏圈。
【出處】郭希仁《從戎紀略》:“伯英進兵甚猛,謹防中敵曳兵之計。”
【第3句】:曳尾涂中[yè wěi tú zhōng]
【解釋】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于貧賤。后也比喻在污濁的環境里茍且偷生。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示例】欲返江東無面目,曳尾涂中當死。 ——郁達夫《毀家詩紀·<賀新郎>詞》
【第4句】:曳裾王門[yè jū wáng mén]
【解釋】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權貴的門下做食客。
【出處】漢·鄒陽《上吳王書》:“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示例】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請。 ——唐·李白《行路難》詩
【第5句】:曳兵棄甲[yè bīng qì jiǎ]
【解釋】拖著兵器,丟掉鎧甲。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
【出處】陳毅《過汾河平原》詩:“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棄甲暗投降。”
【第6句】:曳尾泥涂[yè wěi ní tú]
【解釋】①比喻在污濁的環境里茍且偷生。同“曳尾涂中”。②比喻卑鄙齷齪的行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一回:“葉伯芬的曳尾泥涂,大都如此,這回事情,不過略表一二。”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1回:“葉伯芬的曳尾泥涂,大都如此,這回事情,不過略表一二。”
“曳”結尾的成語【第1句】:心旌搖曳[xīn jīng yáo yè]
【解釋】旌:旗子;搖曳:擺動。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隨風飄蕩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出處】《史記·蘇秦列傳》:“心搖搖如縣旌,而無所終薄。”
【示例】眉翠含顰,靨紅展笑,一張小嘴,恰似新破的榴實,不覺看得心旌搖曳起來。 ——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
【第2句】:橫拖豎曳[héng tuō shù yè]
【解釋】用暴力強拉硬拖。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那差役便橫拖豎曳,把他抓到轎前。”
【第3句】:熊經鳥曳[xióng jīng niǎo yè]
【解釋】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同“熊經鳥申”。
【出處】《弘明集·正誣論》:“且夫熊經鳥曳,導引吐納,輟黍稷而御英蕊。”
“曳”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舉前曳踵[jǔ qián yè zhǒng]
【解釋】曳:拖;踵:腳后跟。拖著腳后跟向前邁步。形容謹慎小心,縮手縮腳的樣子。
【出處】《禮記·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
【示例】如有循,記所謂舉前曳踵。 ——宋·朱熹《論語集注》卷五
【第2句】:鳴玉曳履[míng yù yè lǚ]
【解釋】佩玉飾曳絲履。指獲高官厚祿。
【出處】《新唐書·馬周傳》:“今超授高爵,與外廷朝會,騶豎倡子,鳴玉曳履,臣竊恥之。”
【示例】縱使技能出眾,正可賚之金帛,豈得超授官爵,鳴玉曳履,與士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資治通鑒·唐紀十·太宗貞觀六年》
【第3句】:衣不曳地[yī bù yè dì]
【解釋】曳:拖。衣衫短小,不拖在地上。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漢·荀悅《漢紀·成帝紀》:“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見者以為僮仆,使人問乃知其夫人。”
【示例】《晉書·苻堅載記》:“是秋,大旱,堅減膳徹懸,金玉綺繡皆散之戎上,后宮悉去羅紈,衣不曳地。”
【第4句】:紆朱曳紫[yū zhū yè zǐ]
【解釋】形容地位顯貴。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顏色。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第5句】:泥涂曳尾[ní tú yè wěi]
【解釋】涂:污泥;曳:施。像烏龜拖著尾巴在泥地里爬行一樣。比喻行為卑鄙齷齪。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一回:“葉伯芬的曳尾泥涂,大都如此,這回事情,不過略表一二。”
【第6句】:紆金曳紫[yū jīn yè zǐ]
【解釋】佩帶金印紫綬。指身居高位。
【出處】明·袁宗道《賀陽曲金令君父母榮封序》:“紆金曳紫者,多摧蘭折玉之嘆。”
【第7句】:搖曳多姿[yáo yè duō zī]
【解釋】形容擺動的姿態變化多,優美動人。
【示例】對席快清談流連竟日,憑欄驚妙舞搖曳多姿。 ——張恨水《春明外史》第六十七回
【第8句】:履絲曳縞[lǚ sī yè gǎo]
【解釋】穿絲履,著縞衣。形容奢侈。
【出處】《漢書·食貨志上》:“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第9句】:棄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
【解釋】丟掉盔甲,拖著武器。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示例】殺得冷軍左支右絀,只好棄甲曳兵,敗陣下去。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
【第10句】:鳴玉曳組[míng yù yè zǔ]
【解釋】佩玉飾曳印組。指任高官。
【出處】《新唐書·李綱傳》:“今新造天下,開太平之基,功臣賞未及遍,高才猶伏草茅,而先令舞胡鳴玉曳組,位五品,趨丹地,殆非創業垂統,貽子孫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