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貌”的成語大全(7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貌是心非、梟心鶴貌、人不可貌相等含“貌”的成語74個,其中“貌”開頭的12個,“貌”結尾的24個,“貌”在中間的3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貌”開頭的成語
【第1句】:貌是心非[mào shì xīn fēi]
【解釋】表面做的與心里想的完全兩樣。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出處】表面做的與心里想的完全兩樣。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第2句】:貌似有理[mào sì yǒu lǐ]
【解釋】貌:表面。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形容實際上沒有道理,表面卻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示例】這派議論貌似有理,其實也是錯的。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第3句】:貌不驚人[mào bù jīng rén]
【解釋】指相貌平常,沒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1回:“看你這般人不出眾,貌不驚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狀元么?”
【示例】他雖然貌不驚人,可本事很大。
【第4句】:貌如其心[mao ru qi xin]
【解釋】外貌長得象他的心一樣寬厚老實。
【第5句】:貌合心離[mào hé xīn lí]
【解釋】表面上關系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出處】漢·黃石公《素書·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示例】我們不要做貌合心離的夫妻。
【第6句】:貌合形離[mào hé xíng lí]
【解釋】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來,而行動上卻又差異很大。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勤求》:“口親心離,貌合形離。”
【第7句】:貌是情非[mào shì qíng fēi]
【解釋】表面做的與心里想的完全兩樣。比喻表里不一。
【出處】《與僧正教》:“信可謂心與事背,貌是情非。”
【第8句】:貌合行離[mào hé xíng lí]
【解釋】表面上關系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同“貌合神離”。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勤求》:“口親心疏,貌合行離。”
【第9句】:貌離神合[mào lí shén hé]
【解釋】指表面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
【出處】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夫六朝雖尚文采,然其健者則緩急疾徐,縱送激射,同符《史》、《漢》,貌離神合,精彩奪人。”
【示例】也許你有時會覺得遠離過去,這只是貌離神合,這意味著你更加接近過去了。 ——余華《往事與刑罰》
【第10句】:貌合神離[mào hé shén lí]
【解釋】貌:外表;神:內心。表面上關系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出處】《素書·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示例】但一從我做了他的黨代表之后,便由“志同道合”一變而為“貌合神離”。 ——郭沫若《涂家埠》
【第11句】:貌合情離[mào hé qíng lí]
【解釋】指兩個人表面合得來,實際上感情不合。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雖克竭敬愛,而貌合情離,與從夫之義悖矣。”
【示例】他們是一對貌合情離的夫妻。
【第12句】:貌似強大[mào sì qiáng dà]
【解釋】表面好像強大,實際卻很虛弱。
【出處】我相信,幾天之內,這個~的敵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說我們該不該這樣來估計形勢?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十二七章
【示例】敵人看起來貌似強大,實際上是紙老虎
“貌”結尾的成語
【第1句】:梟心鶴貌[xiāo xīn hè mào]
【解釋】比喻心惡貌善。
【出處】唐·元稹《有鳥》詩之二:“有鳥有鳥毛似鶴,行步雖遲性靈惡……千年不死伴靈龜,梟心鶴貌何人覺。”
【第2句】:花容月貌[huā róng yuè mào]
【解釋】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示例】那娟娟小姐,花容月貌,自不必說;刺繡描花,也是等閑之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五
【第3句】:矯情飾貌[jiǎo qíng shì mào]
【解釋】矯情:掩飾真情。掩飾真情,故作姿態。
【出處】《魏書·恩倖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蓋茍進之常也。”
【示例】于是矯情飾貌,肆厥奸回,故得獻后忠心。 ——《隋書·煬帝紀下》
【第4句】:改容更貌[gǎi róng gēng mào]
【解釋】改、更:改變;容、貌:神色、相貌。變了神色或模樣。
【出處】《莊子·德充符》:“'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第5句】:德言工貌[dé yán gōng mào]
【解釋】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的四種德。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獎: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儉溫良。”
【第6句】:仙姿佚貌[xiān zī yì mào]
【解釋】仙女的姿質,美女的容貌。形容女子姿態容貌都美。
【出處】唐·鄭嵎《津陽門》詩:“鳴鞭后騎何躞蹀,宮妝禁袖皆仙姿。”《樂府詩集·宮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問。”
【示例】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說不盡幽閑窈窕。 ——清·洪昇《長生殿》第三十八出
【第7句】:郎才女貌[láng cái nǚ mào]
【解釋】郎:舊指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男的有才氣,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雙方很相配。
【出處】元·關漢卿《望鄉亭》第一折:“您兩口子正是郎才女貌,天然配合。”
【示例】夫人太過慮,小生空妄想,郎才女貌合相仿。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第8句】:男才女貌[nán cái nǚ mào]
【解釋】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是理想的一對。
【示例】你們真是男才女貌的一對。
【第9句】:矯心飾貌[jiǎo xīn shì mào]
【解釋】矯心:違背本意。故意違背本意,故作姿態以掩飾真情。
【出處】南朝·梁·張纘《讓尚書仆射表》:“而寸衿所滯,近蔽耳目,深淺清濁,豈有能預。加以矯心飾貌,酷非所閑,不喜俗人,與之共事。”
【示例】習驥厲駑,既非所任,矯心飾貌,又違所安,以是中寐懷驚。 ——清·張明弼《侯蔣八座主》
【第10句】:聲音笑貌[shēng yīn xiào mào]
【解釋】指人的言談、表情等。
【出處】《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示例】局中諸公,性情心術,聲音笑貌,一一如繪。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第11句】:古心古貌[gǔ xīn gǔ mào]
【解釋】貌:容貌。形容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范。
【出處】宋·陳亮《謝陳同知啟》:“古心古貌,讀前輩未見之書。”
【第12句】:遺形去貌[yí xíng qù mào]
【解釋】指舍棄一切外在形式。
【出處】明·袁宏道《與陶孝若書》:“然一相識,而遂遺形去貌,又非淺淺者可同年輪也。”
【第13句】:灰容土貌[huī róng tǔ mào]
【解釋】形容面容齷齪丑陋。
【出處】元·鐘嗣成《一枝花·自序丑齋》:“空自胸藏錦繡,口唾珠璣,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頦。”
【示例】我這灰容土貌怎么見人?
【第14句】:禮為情貌[lǐ wéi qíng mào]
【解釋】意謂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為內心的顯現。情,情意;貌,容儀。貌和情互為表里。
【出處】意謂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為內心的顯現。情,情意;貌,容儀。貌和情互為表里。
【示例】《韓非子·解老》:“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晉·阮侃《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周公有請命之事,仲尼非子路之禱。今鈞圣而鈞疾,何事不同也?故知臣子之情,盡斯心而已。所謂禮為情貌者耳。”
【第15句】:不可名貌[bù kě míng mào]
【解釋】名:說出。沒法用言辭來形容。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第16句】:謹毛失貌[jǐn máo shī mào]
【解釋】原指繪畫時小心地畫出了細微而無關緊要之處,卻忽略了整體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處而忽略了大處。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畫者謹毛而失貌。”
【第17句】:雪膚花貌[xuě fū huā mào]
【解釋】雪膚:皮膚白皙如雪;花貌:容顏美麗如花。形容女子貌美。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示例】寶髻盤云,蛾眉掠月,真個是雪膚花貌,素口蠻腰。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六十四回
【第18句】:猙獰面貌[zhēng níng miàn mào]
【解釋】猙獰:樣子兇惡。形容面貌兇惡可怕。
【出處】鄧小平《敵占區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我們一方面要領導群眾爭取斗爭的勝利,一方面必須充分暴露敵人的猙獰面貌。”
【第19句】:音容笑貌[yīn róng xiào mào]
【解釋】談笑時的容貌和神態。用以懷念故人的聲音容貌和神情。
【出處】《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示例】所以直到現在,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目前,而所講的《說文解字》卻一句也不記得了。(魯迅《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第20句】:云容月貌[yún róng yuè mào]
【解釋】比喻淡雅、飄逸的容貌。
【出處】明·梁辰魚《香遍滿·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尋常淡妝難畫描。出落風神年尚小,一團都是俏。”
【第21句】:改容易貌[gǎi róng yì mào]
【解釋】改、易:改變;容、貌:神色、相貌。變了神色或模樣。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而子學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示例】你就是改容易貌,我還是能認識你。
【第22句】:仙姿玉貌[xiān zī yù mào]
【解釋】形容女子姿態容貌都美。
【出處】唐·鄭?《津陽門》詩:“鳴鞭后騎何躞蹀,宮妝禁袖皆仙姿。”《樂府詩集·宮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問。”
【第23句】:花顏月貌[huā yán yuè mào]
【解釋】形容女子的美麗。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示例】劉姥姥見平兒遍身凌羅,插金戴銀,花顏月貌,便當是鳳姐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
【第24句】:岸然道貌[àn rán dào mào]
【解釋】指嚴肅的神態。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示例】中國士人,又有一種岸然道貌,根器特異,別樹一幟,以號于眾者。 ——清·鄒容《革命軍》
“貌”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人不可貌相[rén bù kě mào xiàng]
【解釋】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示例】銀匠是小輩,眼孔極淺,見了許多銀子,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一
【第2句】:厚貌深情[hòu mào shēn qíng]
【解釋】外貌厚道,內心不可捉摸。
【出處】《莊子·列御寇》:“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
【示例】然民偽日滋,厚貌深情,其變午狀,昭明者十之六七,兩可難決亦十而二三也。 ——明·海瑞《興革條例·刑屬·疑獄》
【第3句】:笑貌聲音[xiào mào shēng yīn]
【解釋】談笑的神態,說話的聲音。原指虛偽的言語、表情。后泛指言談、態度。
【出處】《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示例】女輾轉床第,絕而復蘇者數次,迨至轉危為安,笑貌聲音,不殊常度,而言動舉止,如出兩人。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
【第4句】:鑒貌辨色[jiàn mào biàn sè]
【解釋】鑒:查看;色:指臉色。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聆音察理,鑒貌辨色。”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鑒貌辨色。’”
【示例】朱世遠終是男子之輩,鑒貌辨色,已知女兒的心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九
【第5句】:相貌堂堂[xiàng mào táng táng]
【解釋】形容長相端正,身材魁梧。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第二要相貌堂堂,威儀出眾。”
【示例】但見伍尚志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一回
【第6句】:千形一貌,百喙一聲[qiān xíng yī mào,bǎi huì yī shēng]
【解釋】喙:鳥嘴。形容眾口一辭或文章模式劃一。
【出處】黃人《<清文匯>序》:“引繩墨,立橅型,如村塾之訓蒙,如瑣院之課士,俾千形一貌,百喙一聲。”
【第7句】:以貌取人[yǐ mào qǔ rén]
【解釋】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示例】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說,但也只怪我們以貌取人,在事前沒有經過一道甄別了。 ——郭沫若《涂家埠》
【第8句】:觀貌察色[guān mào chá sè]
【解釋】觀察臉色以揣測對方的心意。
【出處】《韓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第9句】:月貌花容[yuè mào huā róng]
【解釋】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處】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對月貌花龐,飲玉液瓊漿。”
【示例】可惜了月貌花容,顛倒做敗柳殘花。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李子花》
【第10句】:其貌不揚[qí mào bù yáng]
【解釋】不揚: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難看。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揚,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杜預注:“顏貌不顯揚。”唐·裴度《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
【示例】別看他其貌不揚,可學習特別好。
【第11句】:才貌雙絕[cái mào shuāng jué]
【解釋】才學相貌都好。同“才貌雙全”。
【出處】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聞足下大名,果然才貌雙絕。”
【示例】越公因有一繼女,才貌雙絕,年紀及笄,越公愛之,不啻己出。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六回
【第12句】:道貌岸然[dào mào àn rán]
【解釋】道貌:正經嚴肅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樣子。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示例】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
【第13句】:見貌辨色[jiàn mào biàn sè]
【解釋】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和尚見古人得個什么便住此山?’師曰:'情知汝不肯。’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鑒貌辨色。’”
【示例】朱世遠終是男子之輩,見貌辨色,已知女兒的心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九
【第14句】:古貌古心[gǔ mào gǔ xīn]
【解釋】形容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度。
【出處】唐·韓愈《孟生》詩:“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示例】季葦蕭迎了上去,見那人方巾闊服,古貌古心。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第15句】:厚貌深辭[hòu mào shēn cí]
【解釋】外貌厚道,內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出處】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小娥厚貌深辭,聰明端特,煤煉指跛足,誓求真如。”
【第16句】:才貌超群[cái mào chāo qún]
【解釋】才能和容貌都超過一般人。
【示例】他的女兒才貌超群,追求的人很多。
【第17句】:道貌凜然[dào mào lǐn rán]
【解釋】猶道貌岸然。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光嚴整行之次,忽見維摩,道貌凜然,儀形壘落。”
【第18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
【解釋】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示例】說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3回
【第19句】:女貌郎才[nǚ mào láng cái]
【解釋】女子美麗,男子有才華。比喻姻緣十分美滿。
【出處】元·楊暹《西游記》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貌郎才廝撞著,將父母遠鄉相拋,雁杳魚沉沒下落。”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卻說李衙內和玉樓,兩個女貌郎才,如魚似水。”
【示例】有的講究個女貌郎才,不辭非鴉非鳳的,就有講究個穿衣吃飯,只圖一馬一鞍的。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
【第20句】:睹貌獻飧[dǔ mào xiàn sūn]
【解釋】貌:臉色;飧:晚餐。觀察臉色,獻上晚餐。形容眼光敏銳,舉止適合。
【出處】晉·潘岳《西征賦》:“長傲賓于柏谷,妻睹貌而獻飧。”
【第21句】:人無貌相,水無斗量[rén wú mào xiàng,shuǐ wú dǒu liáng]
【解釋】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出處】《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回:“人無貌相,水無斗量,西子向業浣紗,飛燕曾充婢役,我雖一貧家女,將來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第22句】:監貌辨色[jiàn mào biàn sè]
【解釋】監:通“鑒”,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別,明察;色:臉色。通過觀察臉色來辨別對方的心思。形容為人機靈。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3回:“那知烏龜鴇子,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過的東西,監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
【第23句】:才貌雙全[cái mào shuāng quán]
【解釋】才學相貌都好。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一折:“七歲草字如云,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
【示例】剛配和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婿,情性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癥候,不過捱日子罷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0回
【第24句】:花貌蓬心[huā mào péng xīn]
【解釋】蓬心:蓬草的心狹窄而彎曲,比喻見識淺薄。指虛有其表。
【出處】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而叩其女學,則花貌蓬心,瞢無所識。”
【第25句】:月貌花龐[yuè mào huā páng]
【解釋】龐:臉龐。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處】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對月貌花龐,飲玉液瓊漿。”
【示例】清·洪昇《長生殿·哭象》:“掩面悲傷,救不得月貌花龐。”
【第26句】:一貌傾城[yī mào qīng chéng]
【解釋】全城的人都為她的美貌所傾倒。形容女子容貌艷麗。
【出處】《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示例】此鄰人徐氏之女丹桂小娘子。果然生得一貌傾城,目中罕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第27句】:狀貌不及中人[zhuàng mào bù jí zhōng rén]
【解釋】壯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
【第28句】:才貌兩全[cái mào liǎng quán]
【解釋】才學相貌都好。同“才貌雙全”。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一折:“七歲草字如云,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
【第29句】:才貌俱全[cái mào jù quán]
【解釋】俱:全,都。既有才學,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雙絕”、“才貌雙全”、“才貌兩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愿。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示例】秀清本不甚通文,統歸錢江取錄,只看中這女狀元,才貌俱全,便叫她充東王府女簿書,日司文牘,夜共枕席。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六十回
【第30句】:才貌兼全[cái mào jiān quán]
【解釋】既有才學,容貌又美。同“才貌雙全”。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贊見女兒人物整齊,且又聰明,不肯將他配個平等之,定要揀個讀書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禮厚薄到也不論。”
【示例】這是太太過謙,家相公曾對妾身說,大相公是才貌兼全的,不知曾對了親么? ——清·陳朗《雪月梅》第二十八回
【第31句】:厚貌深文[hòu mào shēn wén]
【解釋】外貌厚道,內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出處】清·陳夢雷《絕交書》:“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動人。”
【第32句】:面貌猙獰[miàn mào zhēng níng]
【解釋】猙獰:樣子兇惡。形容面貌兇惡可怕。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一個個身長臂大,面貌猙獰。”
【第33句】:品貌非凡[pǐn mào fēi fán]
【解釋】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尋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將來是要一定發達的。”
【示例】那仲熊生得虎頭燕額,顴方耳大,面如冠玉,唇若涂抹,使兩口旋風雁翎刀,端的品貌非凡,人材出眾。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三回
【第34句】:形貌昳麗[xíng mào yì lì]
【解釋】昳麗:神采煥發。容貌美麗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第35句】:一貌堂堂[yī mào táng táng]
【解釋】堂堂:莊重大方。指一表人才。
【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陸姑救易》:“我見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貴。”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3回:“當下李白見他一貌堂堂,便勒住馬問是何人。”
【第36句】:玉貌花容[yù mào huā róng]
【解釋】形容長得漂亮,如花似玉。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聞得哭聲,上前看時,雖然蓬頭垢面,那玉貌花容,從來無兩,如何不認得!”
【示例】天那,寡人不幸,遭此播遷,累他玉貌花容,驅馳道路。好不痛心也! ——清·洪昇《長生殿·驚變》
【第37句】:面貌一新[miàn mào yī xīn]
【解釋】樣子完全改變,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出處】鄧小平《政治上發展民主,經濟上實行改革》:“現在農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
【第38句】:道貌儼然[dào mào yǎn rán]
【解釋】猶道貌岸然。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出處】巴金《家》九:“爺爺從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來才變為道貌儼然的。”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曾相道貌儼然,出語亦有冷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