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八”的成語大全(209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八字打開、嘎七馬【第8句】:七病八倒等含“八”的成語209個,其中“八”開頭的45個,“八”結尾的12個,“八”在中間的15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八”開頭的成語
【第1句】:八字打開[bā zì dǎ kāi]
【解釋】象“八”字那樣,撇、捺向兩邊分開。原意是放著正路不走,卻走歪門邪道。也形容門路很寬。
【出處】宋·朱熹《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
【示例】這事已八字打開,請大家多提建議。
【第2句】:八面圓通[bā miàn yuán tōng]
【解釋】形容為人處事圓滑,處處應付周全。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8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示例】我終于見到他八面圓通的一面。
【第3句】:八音遏密[bā yīn è mì]
【解釋】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后停樂舉哀。后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示例】奉梓南歸四載遲,八音遏密寄哀思。 ——柳亞子《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志哀》
【第4句】:八面瑩澈[bā miàn yíng chè]
【解釋】比喻精明練達,洞察一切。
【出處】清·昭槤《嘯亭雜錄·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鏡燭犀刻,八面瑩澈。”
【示例】他是一個八面瑩澈的人物。
【第5句】:八字沒一撇[bā zì méi yī piě]
【解釋】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九:“若問是何宗,八字不著一。”
【示例】我們是來保衛延安的,八字沒一撇,延安就能放棄?(杜鵬程《保衛延安》)
【第6句】:八荒之外[bā huāng zhī wài]
【解釋】八面荒遠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示例】在這八荒之外是不會有人來的。
【第7句】:八竿子打不著[bā gān zi dǎ bù zháo]
【解釋】比喻遠得不沾邊。
【出處】母國政《飄飛的大雪》:“現在有些人,千方百計地尋找在國外八竿子打不著的親友,想方設法要出去。”
【示例】這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怎么能聯系上呢?
【第8句】:八面張羅[bā miàn zhāng luo]
【解釋】形容各方面都應酬得好。
【出處】茅盾《手的故事》:“黃二姐雖則已過中年,卻還是個八面張羅人人喜歡的角色。”
【示例】他八面張羅,終于辦成了此事。
【第9句】:八字沒見一撇[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解釋】比喻事情毫無眉目,未見端緒。
【出處】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卷三:“《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於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今通常作“八字沒見一撇”。
【示例】我們是來保衛延安的,八字沒見一撇,延安就能放棄? ——杜鵬程《保衛延安》
【第10句】:八恒河沙[bā héng hé shā]
【解釋】佛家語,聚集八條恒河的沙。形容極多,無法計算。
【出處】《大般涅槃經》六:“若有眾生,于八河恒沙等佛所發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惡世中不謗是法。”
【第11句】:八兩半斤[bā liǎng bàn jīn]
【解釋】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19回:“像你兩個,一對材料,真是八兩半斤。”
【第12句】:八方支援[bā fāng zhī yuán]
【解釋】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示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第13句】:八花九裂[bā huā jiǔ liè]
【解釋】八處開了花,九處裂了縫。比喻漏洞、縫隙很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慧颙禪師曰:'如何是無縫塔?’師曰:'八花九裂。’”
【示例】這事讓他攪和得八花九裂。
【第14句】:八攻八克[bā gōng bā kè]
【解釋】屢次攻擊,屢次勝利。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北敵勢方強,婁師德八遇八克;南蠻心未服,諸葛亮七縱七擒。”
【示例】他們八攻八克,終于進軍羅馬。
【第15句】:八面玲瓏[bā miàn líng lóng]
【解釋】玲瓏:精巧細致,指人靈活、敏捷。本指窗戶明亮軒敞。后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出處】唐·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宋·夏元鼎《滿庭芳》詞:“雖是無為清靜,依然要八面玲瓏。”
【示例】原來寶廷的為人,是八面玲瓏,卻十分落拓。 ——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
【第16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釋】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示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錯覺的一例。 ——毛澤東《論持久戰》
【第17句】:八百姻嬌[bā bǎi yīn jiāo]
【解釋】姻嬌:美女。指美女眾多。
【出處】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他雙瞎,便宜的八百姻嬌比并他,也未必強如俺娘娘帶破賺丹青畫。”
【第18句】:八抬大轎[bā tái dà jiào]
【解釋】大官坐的由八個人抬著走的大轎子,是身分重要的標志。
【出處】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轎,比先前更顯榮耀。”
【示例】她就是用八抬大轎抬我,我也不去。
【第19句】:八門五花[bā mén wǔ huā]
【解釋】八門:八門陣;五花:五行陣。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出處】清·張潮《虞初新志》:“群峰亂峙,四布羅引,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示例】世事多變,如八門五花一般。
【第20句】:八磚學士[bā zhuān xué shì]
【解釋】指懶惰的人。
【出處】唐·李肇《翰林志》記載,李程為翰林學士,當時學士入署常以日影為候,冬天以階前日至五磚為入時。李程性懶,每日過八磚才入,大家稱他為八磚學士。
【第21句】:八仙過海[bā xiān guò hǎi]
【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出處】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示例】說得好,咱們就八仙過海吧! ——老舍《茶館》第一幕
【第22句】:八面見光[bā miàn jiàn guāng]
【解釋】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應付得很周到。
【出處】宋·李處全《西江月·二月旦待女兄游高齋》:“南國一分春色,東窗八面光風。”
【示例】張姑娘這幾句話,說得軟中帶硬,八面見光,包羅萬象。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
【第23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
【解釋】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示例】說得好,咱們就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吧! ——老舍《茶館》第一幕
【第24句】:八府巡按[bā fǔ xún àn]
【解釋】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見于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示例】你如今是八府巡按,為父的乃是個皂班頭,誠恐砧辱于你,這也無妨緊要,待我回得衙去,寫個辭條,將這個皂班頭辭掉也就是了。 ——名家名劇之《胭脂寶褶》
【第25句】:八面駛風[bā miàn shǐ fēng]
【解釋】形容善于見風使舵,各方面都兜得傳。
【出處】老舍《神拳》第三幕:“八面駛風,左右逢源,真乃諸葛亮也。”
【示例】他八面駛風,生意越做越大。
【第26句】:八百孤寒[bā bǎi gū hán]
【解釋】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形容人數眾多,處境貧寒的讀書人。也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示例】小謫陳芳現在身,人間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清·黃景仁《兩當軒集·十四·歲暮懷人》
【第27句】:八面受敵[bā miàn shòu dí]
【解釋】①謂功力深厚,能應付各種情況。②硯名。
【出處】五代·王保定《唐摭言海敘不遇》:“子華(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示例】……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宋蘇軾《又答王庠書》
【第28句】:八難三災[bā nàn sān zāi]
【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況且自己又三災八難的,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
【示例】人總免不了八難三災的。
【第29句】:八公草木[bā gōng cǎo mù]
【解釋】將八公山的草木視為敵人。形容心情極為緊張和恐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示例】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余悸。
【第30句】:八窗玲瓏[bā chuāng líng lóng]
【解釋】①指四壁窗戶軒敞,室內通徹明亮。②比喻通達明澈的修養境界。
【出處】唐·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德宗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
【示例】而今須是要打破那黑底虛靜,換做個白底虛靜,則八窗玲瓏,無不融通。 ——《朱子語類》卷一百
【第31句】:八拜之交[bā bài zhī jiāo]
【解釋】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朋友結為兄弟的關系。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后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示例】今日在圣賢爐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馬同騎。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十回
【第32句】:八九不離十[bā jiǔ bù lí shí]
【解釋】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
【出處】老舍《柳屯的》:“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示例】不用你說,我一猜就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第33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解釋】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示例】我如今與舍弟分開,這弟兄們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過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八回
【第34句】:八方呼應[bā fāng hū yìng]
【解釋】呼應:彼此聲氣相通。泛指周圍、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聲氣,互相配合。
【出處】余秋雨《寂寞天柱山》三:“我認為,天柱山之所以能給古人一種居家感,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是它地處江淮平原,四相鉤連,八方呼應,水陸交通暢達,雖幽深而無登高之苦,雖奇麗而無柴米之匱,總而言之,既寧靜又方便。”
【示例】中國申辦奧運的計劃一提出,立即八方呼應,群情激奮。
【第35句】:八拜為交[bā bài wéi jiāo]
【解釋】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交情,友誼。舊時稱異姓結拜兄弟或姐妹的關系。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8回:“在下姓關名鈴,曾與岳元帥的公子八拜為交。”
【示例】現在還有八拜為交的習慣。
【第36句】:八音迭奏[bā yīn dié zòu]
【解釋】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迭: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出處】《晉書·樂志下》:“八音迭奏,雅樂并作。”
【示例】又有謂大八音匣者,與衣廂等。觸其機,八音迭奏,恍如有十數人彈唱焉。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中
【第37句】:八面威風[bā miàn wēi fēng]
【解釋】威風:令人敬畏的氣勢。各個方面都很威風。形容神氣足,聲勢盛。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圣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示例】年齡不到五十許,體態雖十分端麗,神情卻八面威風。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
【第38句】:八萬四千[bā wàn sì qiān]
【解釋】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字,后用以形容極多。
【出處】《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
【示例】八萬四千顛倒想,與君同付醉眠中。 ——宋·陸游《醉歌》
【第39句】:八方風雨[bā fāng fēng yǔ]
【解釋】四面八方風雨聚會。比喻形勢驟然變幻,動蕩不安。
【出處】唐·劉禹錫《郡內書情獻裴度侍中留守》:“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
【示例】八方風雨寇氛急,祖國召呼赴戰場。 ——茅盾《丹江行·為碧野兄六十壽作》
【第40句】:八方支持[bā fāng zhī chí]
【解釋】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示例】一方有難,八方支持。
【第41句】:八索九丘[bā suǒ jiǔ qiū]
【出處】漢·孔安國《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八澤九州之志。”
【第42句】:八街九陌[bā jiē jiǔ mò]
【解釋】形容城市的街道縱橫,市面繁華。
【出處】《三輔舊事》:“長安城中,八街九陌。”
【示例】這場戰爭過后,昔日的八街九陌已成一片廢墟。
【第43句】:八珍玉食[bā zhēn yù shí]
【解釋】泛指精美的肴饌。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
【第44句】:八斗之才[bā dǒu zhī cái]
【解釋】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示例】乃歸來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愈弱冠耳。懷八斗之才,飲萬斛之恨。 ——清·梁起超《飲冰室詩話·二四》
【第45句】:八纮同軌[bā hóng tóng guǐ]
【解釋】指天下一統。八纮,指八方極遠之地。
【出處】《晉書·武帝紀》:“廓清梁、岷、包懷揚、越,八纮同軌,祥瑞屢臻。”
“八”結尾的成語
【第1句】:嘎七馬八[gā qī mǎ bā]
【解釋】指毫無條理,亂七八糟。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他就嘎七馬八的買回一大堆食物,給他們倆吃。”
【第2句】:雜七碎八[zá qī suì bā]
【解釋】形容十分混雜。
【示例】請把這些雜七碎八的東西整理好。
【第3句】:七七八八[qī qī bā bā]
【解釋】①猶言差不多。②猶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樣。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9章:“他于是就七七八八給潤葉說了老半天,除過關于將來生育方面的困難外,他主要闡述了這門親事的好處。”
【示例】請把這些七七八八收拾整齊。
【第4句】:歪八豎八[wāi bā shù bā]
【解釋】雜亂不整的樣子。
【第5句】:零七碎八[líng qī suì bā]
【解釋】指零零碎碎的東西。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兩個新人的衣服被褥和零七碎八下來,三五十塊錢根本不頂事。”
【第6句】:橫七豎八[héng qī shù bā]
【解釋】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示例】床下橫七豎八有幾雙花鞋。 ——曹禺《日出》第三幕
【第7句】:歪七扭八[wāi qī niǔ bā]
【解釋】歪歪扭扭,不直。
【示例】請把這些歪七扭八的桌子擺正。
【第8句】:夾七夾八[jiā qī jiā bā]
【解釋】指說話東拉西扯,混雜不清。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叫家人們持杖趕逐,仇媽媽只是在旁邊夾七夾八的罵。”
【示例】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門摸不著。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第9句】:歪七豎八[wāi qī shù bā]
【解釋】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樣子。
【出處】茅盾《上海·我的二房東》:“沿馬路上的電燈柱上,里門口,都有些紅紙小方塊;爛瘡膏藥似的,歪七豎八貼著。”
【示例】你們歪七豎八的樣子讓人惡心。
【第10句】:說七說八[shuō qī shuō bā]
【解釋】總之,不管怎么說。
【示例】說七說八,我還是讓他占了便宜。
【第11句】:長七短八[cháng qī duǎn bā]
【解釋】指事情的頭緒。
【出處】馬烽《呂梁英雄傳》第16回:“康順風一邊點頭,一邊結結巴巴的央求,喉嚨里像塞了一團棉花,半天也沒說下個長七短八。”
【第12句】:雜七雜八[zá qī zá bā]
【解釋】形容東西非常混雜,或事情非常雜亂。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3回:“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示例】里面雜七雜八堆得滿滿的,實在找不下個騰的地方! ——趙樹理《三里灣》
“八”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七病八倒[qī bìng bā dǎo]
【解釋】形容體弱多病。
【第2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
【解釋】比喻心情不安。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這句話卻叫她怎的個答法?所以只急得她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第3句】:七倒八歪[qī dǎo bā wāi]
【解釋】指十分凌亂不整齊。
【示例】這些樹被臺風吹得七倒八歪的。
【第4句】:正經八擺[zhèng jīng bā bǎi]
【解釋】正經:端莊正派。指正正經經,嚴肅認真的樣子。
【示例】子女們沒拉扯,可一個個孝順!托祖宗的福,都是正經八擺兒的大學生!(馮苓植《虬龍爪——鳥如其主》一)
【第5句】:三臺八座[sān tái bā zuò]
【解釋】泛指高官重臣。
【出處】《岐路燈》第六十回:“這叫做'獅象捍門’,三臺八座都是有分的。”
【第6句】:七慌八亂[qī huāng bā luàn]
【解釋】形容非常慌張混亂。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章:“雖然養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雞失了母雞,七慌八亂,啼啼哭哭。”
【第7句】:席卷八荒[xí juǎn bā huāng]
【解釋】席卷:像卷席子一樣把東西卷起;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形容力量強大,控制整個天下。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示例】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里傾心,四方仰德。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第8句】:七搭八搭[qī cháng bā dā]
【解釋】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糾纏;亂搭腔。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這里人瑞欲躺到煙坑上去去燒煙,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殘說話。”
【示例】眼前這廠方有權力的屠維岳向來就喜歡找機會和她七搭八搭,那么現在這舉動也許就是吊她的膀子。 ——茅盾《子夜》
【第9句】:三頭八臂[sān tóu bā bì]
【解釋】神道的形狀。后比喻神通廣大,本領出眾。同“三頭六臂”。
【出處】《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示例】未及數合,哪吒現了三頭八臂,登起風火輪,先在潼關城上。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二回
【第10句】:女大十八變[nǚ dà shí bā biàn]
【解釋】指女子在發育成長過程中,容貌性格有較多的變化。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
【示例】女大十八變。挺秀氣的閨女,變得叫人一見心煩。 ——林斤瀾《春雷》
【第11句】:七彎八拐[qī wān bā guǎi]
【解釋】多處彎曲,不斷轉變方向。也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同“七灣八拐”。
【出處】《十月》1981年第1期:“過了一崗又一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彎八拐,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腳下、我們要住下的村子。”
【第12句】:威風八面[wēi fēng bā miàn]
【解釋】形容神氣十足,聲勢懾人。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辦理'七七’周年紀念——有人早就這樣替我宣傳出去了——應該是威風八面的事。”
【示例】王朔《動物兇猛》:“誰不仗義,而誰又在斗毆中威風八面,奮勇無敵。”
【第13句】:十之八九[shí zhī bā jiǔ]
【解釋】比喻有極大的可能性。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順,莫此為甚。”
【第14句】:七老八倒[qī lǎo bā dǎo]
【解釋】形容年老體衰。
【出處】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駝背曲時候,富的也死,貧的也死。”
【第15句】:七拱八翹[qī gǒng bā qiào]
【解釋】形容關系不和諧或心情不舒暢。
【出處】沙汀《選災》:“么大爺又不依了!說:'要亂來我們大家亂來!’就這樣七拱八翹。”
【示例】鐵公雞肚皮里是忍不住七拱八翹的。
【第16句】:王八羔子[wáng bā gāo zǐ]
【解釋】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9回:“吳二浪子那個王八羔子,我們在牢里的時候,他同賈大妮子天天在一塊兒。”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9回:“吳二浪子那個王八羔子,我們在牢里的時候,他同賈大妮子天天在一塊兒。”
【示例】怕什么?屁的事也沒!看他金家這群王八羔子怎放人!你正大光明來竄門子,誰家的龜兒子看見你和我睡覺了?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0章
【第17句】:春山八字[chūn shān bā zì]
【解釋】八字:喻指眉毛。漂亮的眉毛,宛如淡淡的春山。形容女子眉毛秀美。
【出處】明·李昌祺《剪燈余話·江廟泥神記》:“春山八字爭妍媚,姨姨妹妹皆殊麗。”
【第18句】:七孔八洞[qī kǒng bā dòng]
【解釋】孔:小洞。窟窿很多,十分破爛的樣子。
【示例】他的衣服經常是七孔八洞的。
【第19句】:七死八活[qī sǐ bā huó]
【解釋】如同多次死去活來一般。形容受盡痛苦。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楔子:“今日弄的我一個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里是報恩,分明害殺小生也。”
【示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
【第20句】:七損八傷[qī sǔn bā shāng]
【解釋】形容損傷慘重。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秀童的爹娘和姐夫李大都到了,見秀童躺在板門上,七損八傷,一絲兩氣,大哭一場,奔到縣前喊冤。”
【示例】這件作品被折騰得七損八傷了。
【第21句】:和尚吃八方[hé shàng chī bā fāng]
【解釋】比喻向各處伸手,撈好處占便宜。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俗話說:和尚吃八方。他家太太老伯連著師姑庵里的錢都會募了來做好事,也算神通廣大了。”
【第22句】:四方八面[sì fāng bā miàn]
【解釋】到處;各個方面。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懷岳禪師》:“忽遇四方八面來怎么生?”宋·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之二:“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示例】多種族,如弟兄,四方八面自由風。 ——郭沫若《新華頌》
【第23句】:五行八作[wǔ háng bā zuò]
【解釋】泛指各行各業。
【出處】老舍《龍須溝》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沒你這一行。”
【示例】王朔《一點正經沒有》:“我們這是國家的買賣,要漲得一起漲,五行八作蔬菜副食小百貨——單個漲不允許。”
【第24句】:七撈八攘[qī lāo bā rǎng]
【解釋】到處撈摸擾攘。形容思緒紛亂不寧。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59卷:“若存得此心,則氣常時清……睡夢里亦七撈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濁了。”
【第25句】:七橫八豎[qī héng bā shù]
【解釋】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示例】滿架圖書,卻堆得七橫八豎,桌上列著無數的商彝周鼎,古色斑斕。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一回
【第26句】:四衢八街[sì qú bā jiē]
【解釋】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第27句】:老八輩子[lǎo bā bèi zǐ]
【解釋】極為古老、陳舊的。
【示例】那是老八輩子的東西,如今可不時興了。
【第28句】:正經八板[zhèng jīng bā bǎn]
【解釋】正經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八百”。
【出處】陸星兒《北大荒人物速寫》:“鐵娃把孩子塞給了秀娟,披著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經八板地坐了起來。”
【示例】王朔《一點正經沒有》:“我們的女排女籃女乒都是正經八板的娘兒們。”
【第29句】:七扭八拗[qī niǔ bā ào]
【解釋】拗:拗口。形容十分別扭不通順。
【出處】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六回:“拿起讀了兩遍,雖不深知其味,念來卻十分順口,不似自家的七扭八拗。”
【第30句】:七上八下[qī shàng bā xià]
【解釋】形容心里慌亂不安。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示例】他就感覺得七上八下,心里老不自在。 ——沙汀《煩惱》
【第31句】:七零八亂[qī líng bā luàn]
【解釋】形容非常零亂不堪。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遷的七零八亂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第32句】:七事八事[qī shì bā shì]
【解釋】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剛打發出去,家中正七事八事,聽見薛嫂兒來說此話,唬的慌了手腳,連忙雇轎子,打發大姐家去。”
【示例】先帝爺在時,宮里三天兩頭丟磚打瓦七事八事,夜里鬧鬼不安靜。 ——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六
【第33句】:烏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
【解釋】形容十分雜亂。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偷生·四十糟中》:“可是,整個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們,都閉著眼瞎混。”
【示例】你把家里弄得烏七八糟的。
【第34句】:七老八小[qī lǎo bā xiǎo]
【解釋】指老人與小孩。老老少少。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3章:“咱家七老八小,就看咱兩個撐扶這光景哩。”
【第35句】:七足八手[qī zú bā shǒu]
【解釋】形容慌張亂闖。同“七腳八手”。
【出處】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第36句】:胡說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解釋】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祕魔巖主擎個義兒,胡說亂道,遂將一摑成齏粉,散在十方世界。”
【示例】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起見,有些文豪們簡直不恤胡說八道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
【第37句】:七破八補[qī pò bā bǔ]
【解釋】形容衣物非常破舊。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3回:“外面來了一個白須老頭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補的棉袍,形狀十分瑟縮。”
【第38句】:七灣八扭[qī wān bā niǔ]
【解釋】多處彎曲,不斷轉變方向。也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同“七灣八拐”。
【第39句】:才占八斗[cái zhān bā dǒu]
【解釋】才:文才,才華。形容人學問高,文才好。
【出處】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示例】奉家才子不一般,世盛業旺坐高堂。江山多嬌你獨秀。才占八斗超群芳。
【第40句】:四鄰八舍[sì lín bā shè]
【解釋】指左右鄰居。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動了諸親百眷、四鄰八舍,送人情,斗分子,雖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茍。”
【示例】某些愛顯能的婆姨還端著自己新收的東西,吆喝著送給四鄰八舍,夸耀自己的光景日月過得如何紅火。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
【第41句】:土八路[tǔ bā lù]
【解釋】八路:八路軍。指非正規軍,引申為土氣的人。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9章:“黃原這群'土八路’幾乎變成了一個日本來的貿易代表團。”
【第42句】:七縱八橫[qī zòng bā héng]
【解釋】形容奔放自如。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4回:“把新太太臉上也七縱八橫的,抽了好幾條血路。”
【第43句】:一十八層地獄[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
【解釋】佛教指極惡眾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湯、寒冰等十八種。比喻災難極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級。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后一十八層地獄。’”
【示例】皇帝的尊嚴真的要“升到三十三天堂,為玉皇大帝蓋瓦”,臣民的自卑,也真的要“死到一十八層地獄,替閻王老爺挖煤。 ——柏楊《暗夜慧燈·沒有倫理觀念》
【第44句】:絲竹八音[sī zhú bā yīn]
【解釋】絲竹:弦樂和管樂,泛指音樂;八音:金、石、絲、木、竹、匏、土、革等八種樂器。指音樂。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夔傳》:“夔善鐘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
【第45句】:丑八怪[chǒu bā guài]
【解釋】相貌丑陋的人。
【示例】他們都痛恨這些丑八怪。
【第46句】:遏密八音[è mì bā yīn]
【解釋】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后停樂舉哀。后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示例】余壬午年至京,當遏密八音之際,未得耳聆目賞。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
【第47句】:不如意事常八九[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
【解釋】指不合心意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
【出處】語出《晉書·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
【示例】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語人言無二三。 ——《白雪遺音·南詞·十二時》
【第48句】:瞎說八道[xiā shuō bā dào]
【解釋】失去理智說胡話或毫無根據地瞎說一氣。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瞎說八道!’螺螄太太跳了起來,大聲說道:'胡大先生,你不要讓我看不起你!’”
【示例】瞎說八道!甚么自刎了結,饒了我們滿觀道士的性命? ——金庸《神雕俠侶》第五回
【第49句】:七嘴八張[qī zuǐ bā zhāng]
【解釋】形容人多語雜。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第50句】:七穿八爛[qī chuān bā làn]
【解釋】形容破爛不堪。
【第51句】:半斤八面[bàn jīn bā miàn]
【解釋】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于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亦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半斤對八兩”。
【示例】林寒青仗著手中短劍鋒利,把一個藍衣武士手中長劍削去了一截,使兩人不敢和他劍勢硬接,保持個半斤八面之局。 ——李涼《天涯俠侶》第三十三章
【第52句】:才夸八斗[cái kuā bā dǒu]
【解釋】夸耀才華出眾。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否則才夸八斗,胸號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為?”
【第53句】:七斷八續[qī duàn bā sù]
【解釋】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出處】《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應榮圣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
【示例】穿一頂千補百衲藏形襖,系一條七七斷八續勒身絳。 ——《北宮詞紀·醉太平嘆子弟》
【第54句】:生辰八字[shēng chén bā zì]
【解釋】生辰:生日;八字:指出生年、月、日、時所值干支,每項用兩個字代替,共八字。指人的出生年、月、日、時。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二回:“既要小人回背,用柳木一塊,刻兩個男女人形,書著娘子與夫主生辰八字,用七七四十九根紅線扎在一處。”
【示例】你今日趕快差人去壽寧宮問明費珍娥的生辰八字,再將羅虎的生辰八字,都告宋軍師。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二十一章
【第55句】:七長八短[qī cháng bā duǎn]
【解釋】形容高矮、長短不齊。也指不幸的事。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一回:“又見那七長八短、七肥八瘦的大大小小妖精,都是些牛頭鬼怪,各執槍棒。”
【示例】那官人慌了,脫得身子,顧不得什么七長八短,急從后門逃了出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第56句】:二八年華[èr bā nián huá]
【解釋】二八:指十六歲。十五六歲的好年華。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時代。
【第57句】:七郤八手[qī xì bā shǒu]
【解釋】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
【第58句】:四通八達[sì tōng bā dá]
【解釋】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處】《子華子·晏子問黨》:“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
【示例】滑臺四通八達,非帝王之所居。 ——《晉書·慕容德載記》
【第59句】:七零八落[qī líng bā luò]
【解釋】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出處】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示例】一個小小家當,弄得七零八落。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六
【第60句】:七張八嘴[qī zhāng bā zuǐ]
【解釋】形容人多語雜。同“七嘴八張”。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回:“岳大爺見兄弟們七張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眾兄弟把我看輕了,只道我沒有膽量了。’”
【示例】幾個小孩從路的一端奔回來,七張八嘴地喊著。 ——夏衍《秋瑾傳》
【第61句】:十有八九[shí yǒu bā jiǔ]
【解釋】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
【出處】唐·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示例】阿爺,此猜十有八九,姐姐只為許了個盲子,心中不樂,時時流淚。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
【第62句】:七平八穩[qī píng bā wěn]
【解釋】十分穩定,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示例】這件物品處于七平八穩的狀態。
【第63句】:七歪八扭[qī wāi bā niǔ]
【解釋】形容歪斜不正。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四回:“一路沖浸之處,不可勝數,慢說房屋四分五落,連樹木也是七歪八扭。”
【示例】老殘笑說道:'你真會亂!’也就站上炕去,將筆在硯臺上蘸好了墨,呵了一呵,就在墻上七歪八扭的寫起來了。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二回
【第64句】:七穿八洞[qī chuān bā dòng]
【解釋】形容破舊不堪。
【第65句】:七洞八孔[qī dòng bā kǒng]
【解釋】形容特別破爛的樣子。
【第66句】:二八佳人[èr bā jiā rén]
【解釋】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出處】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示例】若有二八佳人陪伴前往,再累也值得。
【第67句】:四平八穩[sì píng bā wěn]
【解釋】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后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示例】總而言之,現在倘再發那些四平八穩的“救救孩子”似的議論,連我自己聽去,也覺得空空洞洞了。 ——魯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第68句】:九曲十八彎[jiǔ qū shí bā wān]
【解釋】曲:曲折;彎:不直。指十分彎曲。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彎中,喚我那結義兄弟出來,就好與他算賬。”
【示例】他故意把字寫得九曲十八彎。
【第69句】:七拉八扯[qī lā bā chě]
【解釋】①指漫無邊際地閑談。②指亂拉來一大堆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我便和他七拉八扯的先談起來,喜得他談鋒極好,和他談談,倒大可以解悶。”
【示例】此刻七拉八扯的,我這里怎么住得下。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三回
【第70句】:七擔八挪[qī dān bā nuó]
【解釋】指一再耽擱拖延。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14回:“因與眾人在吳道官房里算帳,七擔八挪纏到這咱晚。”
【第71句】:德被八方[dé pī bā fāng]
【解釋】品德高尚,滿布天下
【出處】明·郭勛《英烈傳》第29回:“不可,不可!主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豈可稱臣逆賊!”
【示例】周文王與周武王德被八方,才會取代殷紂的天下
【第72句】:九垓八埏[jiǔ gāi bā yán]
【解釋】垓:通“陔”,重,層;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極高處;埏:邊際;八埏:指邊際遠之地。指天地的終極之處,即天涯海角。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暢九垓,下坼八埏。”
【第73句】:七扭八歪[qī niǔ bā wāi]
【解釋】形容不端正。
【示例】潘大年站在那里,兩只手不知該放在哪里才好。一種發窘的受寵若驚的笑把五官扯得七扭八歪。 ——馮驥才《斗寒圖》二
【第74句】:四面八方[sì miàn bā fāng]
【解釋】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示例】你們瞧見了,然后連皮帶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再化一股煙,一陣大風,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時散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
【第75句】:九州八極[jiǔ zhōu bā jí]
【解釋】九州:中國古代地域共劃分為九州;八極:九州之外最邊遠的地方。指天下所有遠近的地區。
【出處】《淮南子·地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
【第76句】:七拼八湊[qī pīn bā còu]
【解釋】指把零碎的東西拼湊起來。引申為胡亂湊合。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他也打了半天的算盤,說七拼八湊,還勉強湊得上來。”
【示例】白報紙成問題,印刷費成問題,就是同人們的伙食費都是七拼八湊地勉強敷衍的,薪水更是說不上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
【第77句】:七停八當[qī tíng bā dàng]
【解釋】形容各個方面都照顧得很周到,料理得很妥當。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次日清早,又是那婆娘先起身來,燒熱了湯,將昨夜剩下米煮了早飯,拂拭凈了椅桌。力力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當。”
【示例】活鬼隨同眾鬼,將許多家什物,忙忙的搬回家去,幸虧人多手雜,一霎時都已七停八當。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
【第78句】:七損八益[qī sǔn bā yì]
【解釋】指女子月事宜以時下,男子精氣宜于充盈。中醫述人生長發育過程,女子以七為紀,男子以八為紀,故七指女,八指男。
【第79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解釋】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3回:“我不是笨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如咱走吧。”
【示例】要是沒有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處顯出精明強干的能力,任憑有天大的本事。 ——老舍《趙子曰》
【第80句】:一十八般武藝[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
【解釋】泛指各種武術技藝。
【出處】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示例】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1回:“恰遇了一個救星,姓梁名玉,山西人氏,善用一十八般武藝,大郎和妻妹一同拜他為師。”
【第81句】: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解釋】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示例】左宗棠這人雖然才高八斗,器量卻不開闊。 ——唐浩明《曾國潘》
【第82句】:二八女郎[èr bā nǚ láng]
【解釋】二八:指十六歲。十五六歲的美女。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瞳人語》:“見車幔洞開,內坐二八女郎,紅妝艷麗。”
【第83句】:七老八十[qī lǎo bā shí]
【解釋】七八十歲。形容人年紀大。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趕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示例】他都七老八十的人了,還是眼不花、耳不聾。
【第84句】:四時八節[sì shí bā jié]
【解釋】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
【出處】唐·馬總《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為四時八節以紀育人。”唐·杜甫《短歌行贈四兄》詩:“四時八節還拘禮,女拜弟妻男拜弟。”
【示例】四時八節,企其祭祀,祭祀既不精,即為禍患。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八十一
【第85句】:四荒八極[sì huāng bā jí]
【解釋】四面八方極偏遠之地。
【出處】唐·白居易《八駿圖》詩:“四荒八極踏欲遍,三十二蹄無歇時。”前蜀·杜光庭《壽春節進元始天尊幀并功德疏表》:“四荒八極,畢贄琛珍。”
【示例】前蜀·杜光庭《壽春節進元始天尊幀并功德疏表》:“四荒八極,畢贄琛珍。”
【第86句】:七穿八穴[qī chuān bā xué]
【解釋】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5卷:“有時十字街頭七穿八穴。”
【第87句】:眼觀四路,耳聽八方[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
【解釋】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盜的本領,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示例】金香,你撿煤核要放聰明點,得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碰見了那些嘎七馬八的日本腿子們就躲開。 ——吳祖光《闖江湖》
【第88句】:四至八道[sì zhì bā dào]
【解釋】舊時標志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
【示例】清·俞萬春《蕩寇志》第71回:“何道士就在空地上安放了羅經,打了響樁,另畫了四至八道的界限。”
【第89句】:正經八百[zhèng jīng bā bǎi]
【解釋】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猶名副其實。
【出處】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示例】想想自己這一路上的表現,哪夠上一個正經八百兒的大慶人? ——李漢平《“嚇一跳”的故事》
【第90句】:九行八業[jiǔ háng bā yè]
【解釋】指各種行業。
【出處】顧笑言《你在想什么》:“礦山是除了神話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處,而三教九流,九行八業之中,礦工是最崇高的職業。”
【第91句】:七大八小[qī dà bā xiǎo]
【解釋】①大小不一。②零落的樣子。③妻妾眾多。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
【示例】狄親家房中又沒有七大八小,膝下又沒有三窩兩塊。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四回
【第92句】:右傳之八章[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
【解釋】打了一頓巴掌。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4回:“左右照管貽安驕傲之臉,放肆之嘴,打了十個'右傳之八章’。”
【第93句】:七窩八代[qī wō bā dài]
【解釋】詈詞。指全部眷屬家族。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卻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窩八代的都來,我就弄他不過。”
【第94句】:擺八卦陣[bǎi bā guà zhèn]
【解釋】比喻布置疑陣,故弄玄虛。
【示例】你最好別給我擺八卦陣了!
【第95句】:零七八碎[líng qī bā suì]
【解釋】形容又零碎又亂。也指零散而沒有系統的事情或沒有大用的東西。
【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今天買皮鞋,明天買白帽子,書錢花得不多,零七八碎差一點沒叫我破產。”
【示例】你還是盡快把這些零七八碎的東西收起來。
【第96句】:大卸八塊[dà xiè bā kuài]
【解釋】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塊。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1章:“連集體的手扶拖拉機都大卸八塊,像分豬肉一樣,一人一塊扛走了。”
【第97句】:七上八落[qī shàng bā luò]
【解釋】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亂不安。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
【示例】那心兒里就是十五六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的跳一個不止。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第98句】:七棱八瓣[qī léng bā bàn]
【解釋】比喻四分五裂。
【示例】這個玻璃花瓶摔成七棱八瓣的了。
【第99句】:七言八語[qī yán bā yǔ]
【解釋】形容人多語雜。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當下眾人七言八語,有說送祟的,有說跳神的,有薦玉皇閣張道士捉怪的,整鬧了半日,祈求禱告,百般醫治,并不見好。”
【示例】他們又說了一遍,同時別的親將也七言八語,勸他率軍逃往陳州,不可耽誤。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九章
100、七舌八嘴[qī shé bā zuǐ]
【解釋】形容人多口雜。同“七嘴八舌”。
【出處】丁玲《奔》:“茶館里又圍了許多人,都把他們當做談話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沒有一句話可以暫時使他們寬心一下。”
10【第1句】:九江八河[jiǔ jiāng bā hé]
【解釋】泛指所有的江河。
【出處】《四游記·靈耀分龍會為明輔》:“卻說次日眾真君聚朝奏玉帝曰:'當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龍會,會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宮龍王赴會迎雨。’”
10【第2句】:七腳八手[qī jiǎo bā shǒu]
【解釋】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處】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
10【第3句】:十八般兵器[shí bā bān bīng qì]
【解釋】本指刀槍劍戟等十八種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種武器。亦比喻多種技能。
【出處】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六十回:“馬靜一瞧,大殿前擺著家伙,十八般兵器,一應俱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若論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示例】光靠生產隊長一個人就是能耍十八般兵器,也玩兒不轉。 ——駱賓基《關于飼養員給狗咬傷的問題》一
10【第4句】:耳聽八方[ěr tīng bā fāng]
【解釋】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示例】要是沒有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處顯出精明強干的能力。 ——老舍《趙子曰》第四
10【第5句】:正兒八經[zhèng ér bā jīng]
【解釋】正經,嚴肅而認真。
【出處】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這很難說。’我正兒八經地說,'誰不喜歡有個響亮的名字。’”
【示例】他是正兒八經的莊稼人。
10【第6句】:七青八黃[qī qīng bā huáng]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又沒甚七青八黃。”
【示例】他是個窮秀才的人情,沒什么七青八黃的。 ——清·李清《躊杵閑評》第34回
10【第7句】:七步八叉[qī bù bā chā]
【解釋】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缽催詩,我要擊缽了。”
10【第8句】:十八般武藝[shí bā bān wǔ yì]
【解釋】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②比喻多種技能。
【出處】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叉。”
【示例】假如有人以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就難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 ——老舍《學習當先》
10【第9句】:七灣八拐[qī wān bā guǎi]
【解釋】①多處彎曲,不斷轉變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亦作“七彎八拐”。
【出處】郭沫若《孔雀膽》第四幕第一場:“好啦,好啦,不要太自負了,被你七灣八拐的幾下子,連我都拿不定主意來了。”
1【第10句】:十萬八千里[shí wàn bā qiān lǐ]
【解釋】形容相距極遠。也形容差距很大。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三:“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十萬八千里。’”
【示例】編著歷史的人,說那是老袁有意指使的,固有事實相去十萬八千里。(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
1【第11句】:七搭八扯[qī dā bā chě]
【解釋】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糾纏;亂搭腔。同“七搭八搭”。
1【第12句】:七病八痛[qī bìng bā tòng]
【解釋】泛指各種各樣的病痛。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頭,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圓兒的。”
【示例】那時我老二還不到六歲,我娘經常七病八痛。 ——馬烽《太陽剛剛出山》
1【第13句】:一十八般兵器[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解釋】泛指各種兵器。
【出處】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掄不動那鞭、簡、撾、錘。”
1【第14句】:四停八當[sì tíng bā dāng]
【解釋】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同“四亭八當”。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1卷:“須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間,自然見個道理,四停八當。”
1【第15句】:三災八難[sān zāi bā nàn]
【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出處】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難三災,一心齋戒。”
【示例】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作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去裝裹,豈不忌諱。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
1【第16句】:白話八股[bái huà bā gǔ]
【解釋】用白話寫的類似舊時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應命而寫的刻板文章。
【出處】魯迅《南腔北調·“論語一年”》:“ 說是《論語》辦到一年了,語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這實在好像出了'《學而》一章’的題目,叫我做一篇白話八股一樣。”
1【第17句】:七零八碎[qī líng bā suì]
【解釋】①形容殘破不堪。②零星瑣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出處】明·梁辰魚《浣紗記》:“你弄得我一個國家七零八碎,送得我一個身子七上八落,如今怎么好?”
【示例】它到東方來,把東方固定了幾千年金甌無缺的封建社會弄得七零八碎。 ——郭沫若《反正前后》
1【第18句】:七推八阻[qī tuī bā zǔ]
【解釋】比喻有意為難。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第四出:“〔外怒介〕畜生,我教你去赴選,也只是要改換門閭,光顯祖宗,你卻七推八阻,有許多說話。”
1【第19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
【解釋】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
1【第20句】:揮斥八極[huī chì bā jí]
【解釋】揮斥:奔放;八極:八方,極遠之處。形容人的氣概非凡,能力巨大。
【出處】《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1【第21句】:污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
【解釋】形容十分雜亂。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個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們,都閉著眼瞎混。”
【示例】在這種污七八糟的地方能出什么好人?
1【第22句】:七顛八倒[qī diān bā dǎo]
【解釋】形容十分凌亂。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問如何是佛法大師,師曰:'七顛八倒。’”
【示例】如今不幸他歿了,已得三年,家里的事,都七顛八倒。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四回
1【第23句】:亂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解釋】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圖書字畫,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不象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這是霞郎的成績。”
【示例】琴彈得亂七八糟,可是她的嗓子怪清亮的。 ——老舍《二馬》四
1【第24句】:七瘡八孔[qī chuāng bā kǒng]
【解釋】窟窿多。比喻經濟上負債累累。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爭乃近日手窘,七瘡八孔的,難以驟完。”
1【第25句】:七高八低[qī gāo bā dī]
【解釋】形容道路不平坦。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六回:“只見行者撞進來了。真個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
【示例】獨自一個,在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腳絆一腳的望前走去。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三回
1【第26句】:七開八得[qī kāi bā dé]
【解釋】形容反反復復,十分周備。
【出處】老舍《龍須溝》第三幕:“我找二嘎子去啦,找了七開八得,也找不著他!”
【示例】他顛算了七開八得,也覺得她的話有理
1【第27句】:正經八本[zhèng jīng bā běn]
【解釋】正經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八百”。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十八章:“可是,我們干革命,只要正經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時候兒?”
1【第28句】:三臡八菹[sān ní bā zū]
【解釋】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1【第29句】:四亭八當[sì tíng bā dàng]
【解釋】亭、當:即停當,妥貼。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
【出處】宋·朱熹《答呂伯恭書》:“不知如何整頓得此身心四亭八當,無許多凹凸也。”
1【第30句】:麾斥八極[huī chì bā jí]
【解釋】麾斥:奔放。形容人氣概非凡,不可一世。
【出處】明·宋濂《國朝名臣序頌·張獻武王宏范》:“麾斥八極,群雄云從。”
1【第31句】: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
【解釋】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1【第32句】:七了八當[qī le bā dāng]
【解釋】形容十分妥帖。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6卷:“將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飯,拂拭凈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當。”
1【第33句】:亂七八遭[luàn qī bā zāo]
【解釋】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同“亂七八糟”。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胡涂始》:“非常駁雜,腦子給古今各種馬隊踐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亂七八遭。”
1【第34句】:五花八門[wǔ huā bā mén]
【解釋】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出處】《虞初新志·孫嘉淦<南游記>》:“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示例】湖北的省政府在當時真正是一種魚龍漫衍的“模范政府”,那個委員會五花八門地是什么人品都有。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1【第35句】:七支八搭[qī zhī bā dā]
【解釋】①隨意瞎扯。②指不團結。
1【第36句】:四鄉八鎮[sì xiāng bā zhèn]
【解釋】泛指周圍的許多鄉村和集鎮。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當下統率大隊走到鄉下,東南西北,四鄉八鎮。整整兜了一個大圈子。”
1【第37句】:七折八扣[qī zhé bā kòu]
【解釋】比喻折扣很大,減掉了很多。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8回:“這里的客店錢,就拿兩塊洋錢出來,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強用了。”
【示例】其他各部,都是七折八扣,還經年累月的,不得發放。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7回
1【第38句】:十八重地獄[shí bā chóng dì yù]
【解釋】重:層。迷信認為人在生前作惡,死后就要墮入十八重地獄,永民不得翻身。比喻最黑暗、最苦難的境地。
【出處】《梁書·諸夷傳》:“其后西河離石縣有胡人劉薩何遇疾暴亡,而心下猶暖,其家未敢便殯,經十日更蘇。說云:'有兩吏見錄,向西北行,不測遠近,至十八地獄,隨報重輕,受諸楚毒。’”
【示例】又有十八重地獄,雖然名目各別,總之受罪無私。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三折楔子
1【第39句】:七子八婿[qī zǐ bā xù]
【解釋】形容子、婿眾多。
【出處】《舊唐書·郭子儀傳》載:唐郭子儀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示例】我家中又沒有七子八婿,只有一個孩兒,如何去得? ——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
1【第40句】:七滿八平[qī mǎn bā píng]
【解釋】形容沒有空馀的地方。
【出處】清·趙翼《錦州刺史劉蔭萱駐藏回蜀遠寄藏佛一尊賦謝》詩:“刺瑞刻猴地幾多,七滿八平何處可施巧?”
1【第41句】:七口八嘴[qī kǒu bā zuǐ]
【解釋】形容人多口雜。同“七嘴八舌”。
【出處】魯迅《墳·我之節烈觀》:“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口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
1【第42句】:七手八腳[qī shǒu bā jiǎo]
【解釋】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示例】眾人七手八腳將他扛抬了出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1【第43句】:千兒八百[qiān ér bā bǎi]
【解釋】一千左右。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老婆娃娃吃穿不缺,家里的木箱里面,還常壓著千兒八百的積蓄。”
【示例】這東西沒有千兒八百是買不來的。
1【第44句】:半斤八兩[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釋】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示例】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七回
1【第45句】:胡謅八扯[hú zhōu bā chě]
【解釋】指胡扯瞎說。
1【第46句】:四沖八達[sì chōng bā dá]
【解釋】指四通八達的要道。同“四沖六達”。
【出處】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橫通》:“然通之為名,蓋取譬于道路,四沖八達,無不可至,謂之通也。”
1【第47句】:眼觀四處,耳聽八方[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
【解釋】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示例】他得有靈敏的感覺,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
1【第48句】:七首八腳[qī shǒu bā jiǎo]
【解釋】形容慌張亂闖。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來不會走城里的路,這時著了急,七首八腳的亂跑,眼睛又不看著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
1【第49句】:七嘴八舌[qī zuǐ bā shé]
【解釋】形容人多口雜。
【出處】明·名教中人《好俅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然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示例】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清·袁枚《牘外余言》
1【第50句】:塊兒八毛[kuài ér bā máo]
【解釋】一元錢或不足一元錢。指小錢。
【出處】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看見那要飯的,明知道是騙錢,家里小洋樓都蓋起來了,還忍不住給個塊兒八毛的。”
【示例】手頭寬裕了,誰還在乎那塊兒八毛的。
1【第51句】:七男八婿[qī nán bā xù]
【解釋】形容子、婿眾多。同“七子八婿”。
【示例】一個家庭有七男八婿,計劃生育工作怎么做?
1【第52句】:十八層地獄[shí bā céng dì yù]
【解釋】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為人在生時為非作惡,死后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示例】我聽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