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側”的成語(34個)
本文整理了側詞艷曲、清君側、便僻側媚等含“側”的成語34個,其中“側”開頭的成語3個,“側”結尾的成語9個,“側”在中間的成語2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側”開頭的成語【第1句】:側詞艷曲[cè cí yàn qǔ]
【解釋】側:不正;艷:艷麗。文詞艷麗而流于輕佻。
【出處】《雅言雜錄》:“少敏悟,薄行無檢幅,多作側詞艷曲。”
【第2句】:側足而立[cè zú ér lì]
【解釋】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吳漢傳》:“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足而立。”
【示例】他嚇得側足而立。
【第3句】:側目而視[cè mù ér shì]
【解釋】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示例】諸君記得當年常肅剝皮做袞州府的時候,何嘗不是這樣?總是做得人人側目而視就完了。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三回
“側”結尾的成語【第1句】:清君側[qīng jūn cè]
【解釋】指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壞人。
【出處】《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此逐君側之惡人。”唐·李商隱《有感》詩:“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新唐書·仇士良傳》:“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
【示例】若變起,足下以一軍敵彼二軍,保護圣主,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指揮若定,不世之業也。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
【第2句】:濆旋傾側[fèn xuán qīng cè]
【解釋】濆:水波涌起來的地方;傾:倒塌。水勢洶涌旋轉,沖擊岸堤。
【出處】宋·蘇洵《仲兄字文甫說》:“濆旋傾側,宛轉膠戾。”
【第3句】:轉輾反側[zhuǎn zhǎn fǎn cè]
【解釋】形容心中有事,翻來覆去不能入睡。同“輾轉反側”。
【出處】清·王韜《淞賓瑣話·田荔裳》:“聞女轉輾反側,久而不眠。”
【示例】清·王韜《淞濱瑣話·田荔裳》:“聞女轉輾反側,久而不眠。”
【第4句】:輾轉反側[zhǎn zhuǎn fǎn cè]
【解釋】輾轉:翻來復去;反側:反復。翻來復去,睡不著覺。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示例】我心里又想起母親的勞苦,輾轉反側睡不著,很想起來陪陪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第5句】:珠玉在側[zhū yù zài cè]
【解釋】側:旁邊。比喻儀態俊秀的人在身邊。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第6句】:臥榻之側[wò tà zhī cè]
【解釋】榻:床;側:旁邊。在自己睡覺的床鋪旁邊。比喻自己的管轄范圍之內。
【出處】宋·岳珂《桯史·徐鉉入聘》:“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耶?”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所以雖然這個寨位置在'臥榻之側’,相離很近,但闖王決定暫不攻打。”
【第7句】:無背無側[wú bèi wú cè]
【解釋】不能辨清背叛傾仄之人。
【第8句】:險陂傾側[xiǎn bì qīng cè]
【解釋】陂:邪佞。心術邪僻,行為不端。
【出處】《荀子·成相》:“讒人罔極,險陂傾側此之疑。”
【第9句】:展轉反側[zhǎn zhuǎn fǎn cè]
【解釋】展轉:翻來復去;反側:反復。翻來復去,睡不著覺。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三國志·吳志·周魴傳》:“每獨矯首西顧,未嘗不寤寐勞嘆,展轉反側也。”
【示例】當天晚上,他展轉反側,一夜沒有睡好。(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
“側”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便僻側媚[biàn pì cè mèi]
【解釋】便僻:順人之所欲,避人之所惡;側媚:奸邪諂媚。指逢迎諂媚或逢迎諂媚的人。
【出處】《尚書·冏命》:“慎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便僻側媚,其惟吉士。”
【第2句】:臥榻之側,豈容鼾睡[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
【解釋】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
【出處】宋·楊億《談苑》:“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第3句】:旁敲側擊[páng qiāo cè jī]
【解釋】側:旁邊;擊:敲打。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示例】不堂堂正正辯論是非,而旁敲側擊中傷對手,最是卑劣。 ——清·梁啟超《教育與政治》
【第4句】:臥榻之側,豈容酣睡[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
【解釋】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6回:“你可知宋太祖說的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第5句】:道路側目[dào lù cè mù]
【解釋】側目:側目而視。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談,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出處】《元史·阿魯諢薩理傳》:“所在囹圄皆滿,道路側目,無敢言者。”
【示例】在'四害’橫行,道路側目的時期,我常常想到振鐸,還為他的早逝而慶幸! ——冰心《晚晴集·追念振鐸》
【第6句】:旁見側出[páng jiàn cè chū]
【解釋】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表現的形象。
【出處】宋·蘇軾《書吳道子畫后》:“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除。”
【示例】止為一線到底,并無旁見側出之情。 ——清·李漁《閑情偶記·詩曲·結構》
【第7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hén zhōu cè pàn qiān fān guò,bìng shù qián tóu wàn nnnmu chun]
【解釋】沉:沉沒;側畔:旁邊;帆:船。沉船旁邊有很多船過,發病的樹木旁邊有很多茂盛的樹木。比喻新生勢力銳不可當。
【出處】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縫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郡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第8句】:君側之惡[jūn cè zhī è]
【解釋】惡:佞臣,小人。君子身邊的佞臣。
【出處】《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演與士吉射。荀演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人也。”
【示例】誅君側之惡臣,清國朝之秕政,然后還守藩翰,以保臣節,實臣之至愿也。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回
【第9句】:傾耳側目[qīng ěr cè mù]
【解釋】傾耳:側過耳朵傾聽;側目:斜眼而看。側著耳朵聽,斜著眼睛看。形容畏懼的樣子。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
【示例】今者先帝新棄萬國,天子始親政事,當海內傾耳側目之秋,而相公實為社稷柱石莫先之臣。 ——宋·蘇洵《上韓昭文論山陵書》
【第10句】:反側獲安[fǎn cè huò ān]
【解釋】反側:翻來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出處】唐·陸贄《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將反側獲安,則干戈日弭。”
【第11句】:明揚側陋[míng yáng cè lòu]
【解釋】側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備的賢人。明察薦舉出身微賤而德才兼備的人。
【出處】《尚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示例】明揚側陋,簡能而任,是許多懷才不遇之人期盼的人生際遇。
【第12句】:旁推側引[páng tuī cè yǐn]
【解釋】從側面啟發引導。
【出處】梁斌《紅旗譜》:“我旁推側引地轉著問了半天,他只說些革命的道理,不說出他們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第13句】:橫峰側嶺[héng fēng cè lǐng]
【解釋】形容山勢縱橫交錯,起伏重疊。
【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示例】嘗作《云山圖》,峭壁圓崢,橫峰側嶺,備極隱現浮沉之妙。 ——清·陶元藻《越畫見聞·明·劉鵬》
【第14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解釋】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
【出處】宋·岳珂《徐鉉入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宋太祖之語;一統之世真是胡越一家,唐太祖之時。”
【第15句】:重足而立,側目而視[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解釋】重足:雙腳并攏;側目:斜著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示例】使通國之人重足而立,側目而視者,無過于此輩窮兇極惡之特務人員。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
【第16句】:搜揚側陋[sōu yáng cè lòu]
【解釋】搜:搜尋;揚:薦舉,選拔;側陋:隱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尋找和薦舉地位低微的賢能之士。
【出處】《尚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示例】思良股肱,嘉昔伊呂,搜揚側陋,舉湯代禹。 ——三國·魏·曹植《文帝誄》
【第17句】:反側自安[fǎn cè zì ān]
【解釋】反側: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心神不安的樣子。讓那些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來。表示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出處】《后漢書·光武帝紀上》:“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示例】此皆良百姓受賊耳,若株連者眾,何以令反側子自安乎? ——清·汪琬《文林郎岑谿知縣劉公墓表》
【第18句】:朝野側目[cháo yě cè mù]
【解釋】朝野:舊指朝廷與民間,不論官吏還是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權勢極大。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權尊勢重,朝野側目。”
【第19句】:鉗口側目[qián kǒu cè mù]
【解釋】口不敢言,斜目而視,指敢怒不敢言。
【示例】面對他的高壓統治,百姓只能鉗口側目。
【第20句】:轉側不安[zhuǎn cè bù ān]
【解釋】轉側:翻來復去。翻來復去,睡不著覺。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漢·王充《論衡·案書》:“世俗用心不實,省事失情,二語不定,轉側不安。”
【第21句】:箝口側目[qián kǒu cè mù]
【解釋】箝口:閉口不說話;側目:怒目而視。閉嘴怒目而視。形容敢怒不敢言。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薦之曰干員,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魚肉者,雖痛心疾首箝口側目,而無奈何也。”
【第22句】:橫見側出[héng jiàn cè chū]
【解釋】指不自正面而從側面表露出來。
【出處】明·袁宏道《由水溪至水心崖記》:“四面峰巒如花蕊,纖苞濃朵,橫見側出,二十里內,秀蒨閣眉,殆不可狀。”
【示例】釋氏止因圣人之言平易正直,習之生厭,故更將其理,翻新換異,橫見側出,以使人鼓舞不倦耳。 ——清·周亮工《書影》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