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拾”的成語大全(5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拾翠踏青、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俯拾皆是等含“拾”的成語53個,其中“拾”開頭的13個,“拾”結(jié)尾的7個,“拾”在中間的3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拾”開頭的成語
【第1句】:拾翠踏青[shí cuì tà qīng]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十:“所畫多作仕女乘車跨馬、拾翠踏青之狀。”
【第2句】:拾陳蹈故[shí chén dǎo gù]
【解釋】因襲陳詞濫調(diào)。
【出處】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三》:“觀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陳蹈故。”
【第3句】:拾掇無遺[shí duō wú yí]
【解釋】拾取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遺留。拾掇:采檢,拾取。
【第4句】:拾人牙后[shí rén yá hòu]
【解釋】拾:撿取;牙后:指別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示例】若僅以新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則抱柱守枝,不敢逾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 ——清·趙翼《甌北詩鈔》卷四
【第5句】:拾人唾余[shí rén tuò yú]
【解釋】比喻自己沒有創(chuàng)同,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見“拾人涕唾”。
【出處】梁啟超《論內(nèi)地雜居與商務(wù)關(guān)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
【第6句】:拾帶重還[shí dài zhòng huán]
【解釋】比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出處】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第7句】:拾零打短[shí líng dǎ duǎn]
【解釋】做零活,打短工。
【第8句】:拾遺補闕[shí yí bǔ quē]
【解釋】遺:遺漏;闕:過失。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
【示例】臣聞古之為臣者,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獻可替否,拾遺補闕。 ——《晉書·江統(tǒng)傳》
【第9句】:拾人唾涕[shí rén tuò tì]
【解釋】比喻自己沒有創(chuàng)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同“拾人涕唾”。
【出處】明·胡震亨《唐音癸簽·集錄三》:“胡元瑞評諸家云:歐陳率是記事……劉貢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第10句】: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解釋】金:原指錢財,現(xiàn)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并不隱瞞下來據(jù)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會風(fēng)尚。
【出處】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義丐》:“乃呼里長,為之謀宅于市廛,置貨立業(yè)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燈》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從小養(yǎng)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第11句】:拾人牙慧[shí rén yá huì]
【解釋】拾:撿取;牙慧:指別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示例】寫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第12句】:拾人涕唾[shí rén tì tuò]
【解釋】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沒有創(chuàng)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答吳景先書》:“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
【第13句】:拾遺求利[shí yí qiú lì]
【解釋】遺:遺失。拾到別人遺失的東西,據(jù)為己有,以滿足私利。
【出處】《后漢書·烈女傳》:“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拾”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一發(fā)而不可收拾[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
【解釋】事情一旦發(fā)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對發(fā)生的情況難以控制。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tǒng)領(lǐng)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示例】他心中惡念越積越重,終有一日堤防潰決,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只有盼他善念滋長,惡念漸消,方能入于證道之境。 ——金庸《神雕俠侶》第三十回
【第2句】:一發(fā)不可收拾[yī fā ér bù shōu shí]
【解釋】事情一旦發(fā)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對發(fā)生的情況難以控制。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tǒng)領(lǐng)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示例】此人縱情率性,多半會一發(fā)不可收拾,身受劇烈內(nèi)傷,他日華山二次論劍,倒又少了一個大敵。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第3句】:不可收拾[bù kě shōu shí]
【解釋】收拾:整頓、整理。指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不可救藥的地步。
【出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示例】蒲殿俊輩登臺之后,因為縱容兵士的結(jié)果,弄到了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 ——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后》
【第4句】:一人善射,百夫決拾[yī rén shàn shè,bǎi fū jué shí]
【解釋】古諺語,意思是為將者善戰(zhàn),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亦比喻凡事為首者倡導(dǎo)于前,則其眾必起而效之。
【出處】《國語·吳語》:“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志士于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韋昭注:“決,勾弦。拾,捍。言申胥、華登善用兵眾必化之;猶一人善射,而百夫競著決拾而效之。”
【示例】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眾人好施,則風(fēng)俗隨之。 ——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十二章
【第5句】:不堪收拾[bù kān shōu shí]
【解釋】堪:可;收拾:整理,整頓。無法整頓。
【出處】孫蓀《云賦》:“這時的烏云已經(jīng)彈盡糧絕,幾小時以前烏合起來的兵馬,現(xiàn)在是喪魂失魄,潰不成軍,大有不堪收拾之狀了。”
【第6句】:墜歡可拾[zhuì huān kě shí]
【解釋】墜:失掉;拾:撿起。失去的歡樂或?qū)檺鄣膶ο罂梢灾匦聯(lián)炱稹1扔髦貧w于好。
【出處】南朝·宋·鮑照《和傅大農(nóng)與僚故別》:“墜歡豈更接,明愛邈故別。”
【示例】渴慕未忘通媒煩說客,墜歡可拾補過走情郵。 ——張恨水《金粉世家》第六十回回目
【第7句】:仰取俯拾[yǎng qǔ fǔ shí]
【解釋】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抬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以鐵冶起,富至巨萬。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示例】家藏金穴自封閉,仰取俯拾仍貪饕。 ——清·唐孫華《時世公子行》
“拾”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俯拾皆是[fǔ shí jiē shì]
【解釋】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示例】松樹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皆是。
【第2句】:補闕拾遺[bǔ quē shí yí]
【解釋】闕:通“缺”,缺失。拾遺:補錄遺漏。補錄缺失遺漏的內(nèi)容。
【出處】《晉書·張軌傳》:“圣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補闕拾遺。”
【示例】其次揚清激濁,能補闕拾遺。 ——《明史·孫磐傳》
【第3句】:收拾余燼,背城借一[shōu shí yú jìn,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釋】收拾:收聚,整理;余燼:火燒后的殘留物,指殘兵;借一:借此一戰(zhàn)。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zhàn)。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示例】時國論紛紛未決,咸欲收拾余燼,與奧軍背城借一。 ——清·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十節(jié)
【第4句】:俯拾地芥[fǔ shí dì jiè]
【解釋】象低頭拾一根小草那樣。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
【第5句】:易于拾遺[yì yú shí yí]
【解釋】猶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處】晉·陸機《五等諸侯論》:“新都襲漢,易于拾遺也。”
【示例】《宋書·王景文傳》:“諸將咸云:'平殄小賊,易于拾遺。’”
【第6句】:補過拾遺[bǔ guò shí yí]
【解釋】拾遺:糾正帝王的過失。填補、糾正帝王的過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過失、缺點。
【出處】《漢書·汲黯傳》:“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愿也。”
【第7句】:俯拾青紫[fǔ shí qīng zǐ]
【解釋】青紫:卿大夫的服飾。形容輕易地得到官職。
【出處】青紫:卿大夫的服飾。形容輕易地得到官職。
【示例】自謂俯拾青紫,乃詣金陵求舉,屢黜于有司。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五季雜記》
【第8句】:抱枝拾葉[bào zhī shí yè]
【解釋】猶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huán)節(jié),而只在枝節(jié)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fā)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奚事抱枝拾葉,徒金鐵國會立憲之云乎?”
【第9句】:路無拾遺[lù wú shí yí]
【解釋】指東西掉在路上,人們不會撿起據(jù)為己有。形容社會風(fēng)尚好。
【出處】《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yǎng)生送死之節(jié),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第10句】:棄瓊拾礫[qì qióng shí lì]
【解釋】比喻丟棄珍貴的而拾取無用的。瓊,美玉;礫,瓦礫。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zé)o識甘之口;棄瓊拾礫者必?zé)o甄珍之明。”
【第11句】:俯拾仰取[fǔ shí yǎng qǔ]
【解釋】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抬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示例】土無寸曠,人無晷暇,俯拾仰取,賓祭有經(jīng)。 ——清·曾國藩《歐陽氏姑婦節(jié)孝家傳》
【第12句】:虎珀拾芥[hǔ pò shí jiè]
【解釋】琥珀摩擦后生電,能吸引細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yīng)。
【出處】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拾芥,磁石引針。”
【第13句】:青紫拾芥[qīng zǐ shí jiè]
【解釋】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得到一個大官就象撿一根草那樣容易。常比喻恃才自傲,不屑走仕途之路。
【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
【示例】小楷書,八韻詩,青紫拾芥驚童兒;書小楷,詩八韻,將相文武此中進。 ——清·魏源《都中吟》
【第14句】:易如拾芥[yì rú shí jiè]
【解釋】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樣。比喻事情極容易辦成。
【出處】語出《漢書·夏侯勝傳》:“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
【示例】顧先生道:“要學(xué)'萬人敵’,卻也易如拾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第15句】:眾人拾柴火焰高[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解釋】比喻人多力量大。
【示例】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齊心協(xié)力吧。
【第16句】:放羊拾柴[fàng yáng shí chái]
【解釋】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懷孕,從而得到名份上的兒子。
【示例】放羊拾柴的典故很少有人知道。
【第17句】:仰拾俯取[yǎng shí fǔ qǔ]
【解釋】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同“仰取俯拾”。
【出處】清·唐孫華《時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閉,仰拾俯取仍貪饕。”
【第18句】:俛拾仰取[fǔ shí yǎng qǔ]
【解釋】俛,同“俯”。指低頭則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則必取樹上之物。形容極其勤勞節(jié)儉。
【出處】語出《史記·貨殖列傳》:“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俛有拾,仰有取,貰貸行賈徧郡國。”
【第19句】:舉如鴻毛,取如拾遺[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
【解釋】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出處】《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第20句】:琥珀拾芥[hǔ pò shí jiè]
【解釋】芥:小草,引申為輕微纖細的東西。琥珀摩擦后生電,能吸引細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yīng)。
【出處】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拾芥,磁石引針。”
【第21句】:道不拾遺[dào bù shí yí]
【解釋】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戰(zhàn)國策·秦策一》:“道不拾遺,民不妄取。”
【示例】人人稱贊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fēng)氣。
【第22句】:如拾地芥[rú shí dì jiè]
【解釋】地芥:地上的小草。象從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職、名位)。
【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
【示例】輜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游廢業(yè),十室而九。 ——南朝·梁·任彥升《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
【第23句】:釣名拾紫[diào míng shí zǐ]
【解釋】釣:撈取;紫:指貴官的印綬或服飾的顏色。比喻運用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和官職。
【出處】唐·駱賓王《敘寄員半千》:“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第24句】:路不拾遺[lù bù shí yí]
【解釋】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示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圣人。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一回
【第25句】:道不拾遺,夜不閉戶[dào bù shí yí,yè bù bì hù]
【解釋】遺:遺失的東西;戶:門。東西丟在路上沒有人拾走,夜里睡覺都不需要關(guān)門防盜。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子產(chǎn)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西漢·戴圣《禮記·禮運》:“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示例】農(nóng)會勢盛,地方牌賭禁絕,盜匪潛蹤。有些地方真?zhèn)€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
【第26句】:掇青拾紫[duō qīng shí zǐ]
【解釋】指獲取高官顯位。青、紫,古時公卿的服色。
【出處】《歧路燈》第五二回:“況你頗有聰明,實指望掇青拾紫。我問你,至今功名何如?”
【第27句】:掇拾章句[duō shí zhāng jù]
【解釋】掇:拾取。摘取別人文章的句子。指東摘西抄地拼湊文章。
【第28句】:涂不拾遺[tú bù shí yí]
【解釋】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無人拾取。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途;涂不拾遺。”
【第29句】:俯拾即是[fǔ shí jí shì]
【解釋】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示例】松樹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即是。
【第30句】:道無拾遺[dào wú shí yí]
【解釋】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同“道不拾遺”。
【出處】《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商賈重寶,單車露宿,牛馬放牧,道無拾遺。”
【示例】自是內(nèi)部肅然不言,咸稱其有神,道無拾遺。 ——《隋書·藝術(shù)傳·韋鼎》
【第31句】:俛拾地芥[bì shí dì jiè]
【解釋】比喻極易獲得。
【第32句】:引針拾芥[yǐn zhēn shí jiè]
【解釋】比喻事物互相感應(yīng)。
【出處】語出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頓牟,琥珀。一說為玳瑁。
【示例】蠲忿忘憂,其感應(yīng)也何故?引針拾芥,其情性也何居? ——明·王廷相《策問》
【第33句】:芥拾青紫[jiè shí qīng zǐ]
【解釋】芥:小草;青紫:官印上青色或紫色的綬帶,借指高官顯位。把任高官看作象撿起一棵小草那樣輕松。比喻有才能,可以輕松取得高位。
【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示例】念己才調(diào),自合芥拾青紫,富貴后何求弗得。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仙人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