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的成語(24個)
本文整理了答問如流、有問必答、對答如流等含“答”的成語24個,其中“答”開頭的成語2個,“答”結尾的成語9個,“答”在中間的成語1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答”開頭的成語【第1句】:答問如流[dá wèn rú liú]
【解釋】答:回答。形容答對流暢。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6回:“此時秦宓語言清朗,答問如流,滿座皆驚?!?/p>
【第2句】:答非所問[dá fēi suǒ wèn]
【解釋】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程相公那里就打聽說:'什么叫做希希罕兒?’”
【示例】按照著次序一問一答,沒有答非所問的弊病,就算情意格外濃厚。 ——葉圣陶《隔膜》
“答”結尾的成語【第1句】:有問必答[yǒu wèn bì dá]
【解釋】有什么問題都給以解答。
【出處】錢寧《圣人》第17章:“他是陳國太史,兼宮中答應,也是滿腹經綸,一肚子知識之人,博學得到了有問必答、不問也答的地步。”
【示例】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該有問必答。
【第2句】:一遞一答[yī dì yī dá]
【解釋】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眾人通不肯信,齊至遮堂后張看,果然兩下一遞一答說話?!?/p>
【示例】滿房靜悄悄地,只有帳中的微嘆聲和帳外小丫頭的呼吸聲,一遞一答。 ——清·曾樸《孽?;ā返诙换?/p>
【第3句】:禮無不答[lǐ wú bù dá]
【解釋】禮:禮數。一方以禮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禮相報。亦指不受他人之禮,必以報答。
【出處】《禮記·燕義》:“君舉旅于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君答拜之,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p>
【示例】禮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于下也。 ——《禮記·燕義》
【第4句】:滴滴答答[dī dī dā dā]
【解釋】重復的滴滴聲或一連串輕快的聲音或拍打。
【出處】余華《活著》:“她一扭一扭地走過來,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像是在下雨。”
【示例】外面傳來滴滴答答的雨聲,更加顯得夜的寧靜。
【第5句】:無言可答[wú yán kě dá]
【解釋】答:回答。沒有話來回答。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師曰:'這老和尚被我一問直得無言可對。’”
【示例】騰曰:“面帶春色,未見病容?!背袩o言可答。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第6句】:羞人答答[xiū rén dā dā]
【解釋】答答:害羞的樣子。形容自己感覺難為情。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這小賤人倒會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示例】一時被你娘們說上幾句,羞人答答的,怎好相見?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78回
【第7句】:桃來李答[táo lái lǐ dá]
【解釋】比喻互相酬贈。
【出處】語出《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p>
【示例】明·王錂《春蕪記·構釁》:“況且桃來李答,一定也不折本。”
【第8句】:羞羞答答[xiū xiū dā dā]
【解釋】答答:羞愧的樣子。形容難為情,不好意思。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示例】我最喜歡她羞羞答答的樣子。
【第9句】:笑而不答[xiào ér bù dá]
【解釋】只是微笑著,不作正面回答。
【出處】唐·李白《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p>
【示例】錢鐘書《圍城》:“大家都說辛楣心平氣和得要成'圣人’了,圣人笑而不答?!?/p>“答”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對答如流[duì dá rú liú]
【解釋】對答:回答?;卮饐栐捪罅魉粯涌?。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出處】《北史·李孝伯傳》:“風容閑雅,應答如流?!?/p>
【示例】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第2句】:愛答不理[ài dā bù lǐ]
【解釋】不愛答理。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示例】他對你怎么能愛答不理呢?
【第3句】:應答如響[yìng dá rú xiǎng]
【解釋】對答有如回聲。形容答話敏捷流利。
【出處】《北齊書·杜弼傳》:“弼幼聰敏……同郡甄琛為定州長史,簡試諸生,見而策問,義解閑明,應答如響,大為琛所嘆異。”
【示例】促膝談心,應答如響。 ——《扶風傳信錄》附錄載清·無名氏《后會仙記》
【第4句】:問官答花[wèn guān dá huā]
【解釋】指答非所問。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安老爺一聽這話,心里暗笑說:'這老頭兒這才叫個問官答花——驢唇不對馬嘴。這與我的心事甚么相干?’”
【第5句】:問十答十[wèn shí dá shí]
【解釋】問:詢問;答:回答。詢問十回答十,即有問必答。形容見多識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一:“兩個兒子未為希罕,又生個女兒,名曰小妹,其聰明絕世無雙,真個聞一知二,問十答十?!?/p>
【第6句】:響答影隨[xiǎng dá yǐng suí]
【解釋】如應聲和答、形影相隨。比喻兩者緊密相連。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百十七:“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p>
【第7句】:前言不答后語[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解釋】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第8句】:劉毅答詔[liú yì dá zhào]
【解釋】指敢于諫諍。
【出處】《晉書·劉毅傳》:“帝嘗南郊,禮畢,喟然問毅曰:'卿以朕方漢何帝也?’對曰:'可方桓靈?!?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鄞笮υ唬?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p>
【示例】郭欽上書見大計,劉毅答詔驚群臣。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札率爾遺興寄呈蘇渙待御》詩
【第9句】:所答非所問[suǒ dá fēi suǒ wèn]
【解釋】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p>
【示例】她伸著枯瘦的手烤著火,所答非所問地說道:“小毛子這么久沒有音訊,天又下了雪,萬歲還是回宮辦事為好?!?——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十五
【第10句】:應答如流[yìng dá rú liú]
【解釋】對答像流水一樣。形容答語敏捷流利。
【出處】《晉書·張華傳》:“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p>
【示例】許晏、許普應答如流,理明詞暢。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第11句】:應答如注[yìng dá rú zhù]
【解釋】對答象流水一樣。形容答話很快,很流利。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魏》:“年及弱冠,才辯過人,魏文帝與之講論,終日不息,應對如流,無有疑滯?!?/p>
【第12句】:問一答十[wèn yī dá shí]
【解釋】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個虞侯,能言快語,問一答十,好與太尉提撥事情?!?/p>
【示例】師父就想起你來,說我們不濟,說你還是個聰明伶俐之人,常時聲叫聲應,問一答十。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回
【第13句】:待答不理[dài dā bù lǐ]
【解釋】指以冷淡的態度對人。
【出處】王朔《癡人》:“她變得很怪,不大說話,象影子似地悄悄來悄悄走,總是若有所思地坐在那里出神,對誰都是待答不理的?!?/p>
【示例】指以冷淡的態度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