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撥”的成語(33個)
本文整理了撥亂返正、挑燈撥火等含“撥”的成語33個,其中“撥”開頭的成語22個,“撥”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撥”開頭的成語【第1句】:撥亂返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解釋】撥:治理;亂:亂世;返:回復;正:正常。整頓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宋·李綱《上皇帝封事》:“撥亂返正,以圖中興?!?/p>
【第2句】:撥云撩雨[bō yún liáo yǔ]
【解釋】比喻男女間的挑逗。
【出處】元·無名氏《女貞觀》第四折:“他將那簡帖兒傳消寄信,詞章兒撥雨撩云。”
【示例】用一張助才情砑粉泥金紙,寫就那訴離情撥云撩雨詞。 ——元·劉時中《一枝花·羅帕傳情》套曲
【第3句】:撥云霧見青天[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
【解釋】只有推開密布的云霧才能看到湛湛藍天。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撥云霧而見青天!”
【示例】久慕玉姐大名,未得面睹,今日得見,如撥云霧見青天。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
【第4句】:撥亂為治[bō luàn wéi zhì]
【解釋】猶撥亂反治。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一·土魯番表文》:“皇上撥亂為治,如月恒之無不臨?!?/p>
【第5句】:撥煩之才[bō fán zhī cái]
【解釋】撥煩:處理繁重的政務。辦事利索,有處理繁重復雜事務的才能。
【出處】《后漢書·謝夷吾傳》:“鉅鹿劇郡,舊難治,以君有撥煩之才,故特授任?!?/p>
【第6句】:撥云見日[bō yún jiàn rì]
【解釋】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出處】《晉書·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也。”
【示例】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云見日,感激不盡。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第7句】:撥亂濟時[bō luàn jì shí]
【解釋】平定亂世,救濟時勢。同“撥亂濟危”。
【出處】《晉書·武帝紀》:“太祖皇帝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用受命于漢?!?/p>
【第8句】:撥草尋蛇[bō cǎo xún shé]
【解釋】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回生》:“虧殺你撥草尋蛇,虧殺你守株待兔。”
【示例】現今懼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撥草尋蛇,撩起太后那邊,好不誤事?。ㄇ濉S小配《大馬扁》第十二回)
【第9句】:撥萬論千[bō wàn lùn qiān]
【解釋】形容財產眾多,花錢以萬千計。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條二折:“謝兄弟肯留納,我將那撥萬論千這回罷,深山中將一個養家心來按捺?!?/p>
【示例】感承此間一個大官人愛,收錄小弟在家中做個主管,每日撥萬論千,盡托付杜興身上。 ——《水滸傳》第四七回
【第10句】:撥亂反治[bō luàn fǎn zhì]
【解釋】猶撥亂反正。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區區見五代之亂,天下涂炭極矣,常有撥亂反治之志?!?/p>
【示例】夫撥亂反治,茍無非常之才,其力固難以及遠也。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左傳一》
【第11句】:撥弓曲矢[bō gōng qū shǐ]
【解釋】撥弓:不正的弓;曲矢:彎曲的箭。弓箭不合格就射不中目標。泛指武器不精良。
【出處】《荀子·正論》:“不能以撥弓曲矢中。”
【第12句】:撥嘴撩牙[bō zuǐ liáo yá]
【解釋】指挑撥是非。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圍釋》:“中間放著個蓼兒洼,明助著番家打漢家。通事中間,撥嘴撩牙?!?/p>
【第13句】:撥雨撩云[bō yǔ liáo yún]
【解釋】指挑逗、試探對方的情意。泛指調情。
【出處】明·李日華《南西廂記·猜詩雪案》:“你用心撥雨撩云,我好意與你傳書遞緘。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為,待要尋人破綻。”
【示例】妝聾做啞,擔驚受怕,無端撥雨撩云,成就了鸞孤鳳寡。 ——明·陳所聞《桂枝香·合歡》曲
【第14句】:撥棄萬事[bō qì wàn shì]
【解釋】撥棄:拋棄,丟開。把一切事情都拋開。形容不問世事,清靜自處。
【出處】宋·蘇軾《答孔周翰求書與詩》:“撥棄萬事不復談,百觚之后那辭酒。”
【第15句】:撥亂之才[bō luàn zhī cái]
【解釋】能平定亂世,使天下恢復安定的人才。
【出處】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三回:“事到騎虎之勢,家國所關,非真撥亂之才,一代偉人,總難立腳?!?/p>
【第16句】:撥云睹日[bō yún dǔ rì]
【解釋】撥開云彩看見太陽。形容受到啟發,思想豁然開朗,或比喻見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撥云見日”。
【出處】語出《晉書·樂廣傳》:“[衛瓘]見廣而奇之……命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云者也?!?/p>
【示例】自別兄長臺顏,一向有失聽教,今得一見,如撥云睹日。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
【第17句】:撥亂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解釋】撥:治理;亂:指亂世;反:通“返”,回復。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p>
【示例】今天運將轉,不過數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二
【第18句】:撥亂興治[bō luàn xīng zhì]
【解釋】平定亂世,并著手治理。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為會稽太守,撥亂興治,立文學,學徒以千數。”
【第19句】:撥亂濟危[bō luàn jì wēi]
【解釋】平定亂世,救濟危難。
【出處】晉·龔壯《上李壽封事》:“管、蔡既興,讒諛滋蔓,大義滅親,撥亂濟危?!?/p>
【第20句】:撥萬輪千[bō wàn lún qiān]
【解釋】形容財產眾多,花錢以萬千計。
【出處】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折:“一盞盞接入手,可都干干的咽,賣弄他掂斤播兩,撥萬輪千?!?/p>
【第21句】:撥亂誅暴[bō luàn zhū bào]
【解釋】撥:治理;亂:亂世;誅:討伐;暴:兇殘。治平亂世,誅滅強暴。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p>
【示例】高帝撥亂誅暴,庶事草創,日不暇給。 ——東漢·班固《漢書·外戚恩澤侯表》
【第22句】:撥草瞻風[bō cǎo zhān fēng]
【解釋】比喻善于觀察事物。
【出處】《五燈會元·云巖晟禪法嗣·洞山良價禪師》:“溈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云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p>“撥”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挑燈撥火[tiǎo dēng bō huǒ]
【解釋】搬弄是非。
【示例】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更是挑燈撥火。
【第2句】:分星撥兩[fēn xīng bō liǎng]
【解釋】猶言斤斤計較。
【出處】明·無名氏《十樣錦》第三折:“我兩個跟著你們背后接坐碗兒吃也罷,你怎么這般分星撥兩的?!?/p>
【第3句】:挑撥煽惑[tiǎo bō shān huò]
【解釋】搬弄是非,煽動鬧事。
【出處】鄧小平《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漢奸、托派之輩,則更利用這些缺點和錯誤,來進行其挑撥煽惑的陰謀,企圖造成民變?!?/p>
【第4句】:撩蜂撥刺[liáo fēng bō cì]
【解釋】撩:挑逗。引逗蜜蜂撥開刺兒。比喻挑起事端。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89回:“你倒先來撩蜂撥刺,此仇如何不報?”
【第5句】:挑三撥四[tiǎo sān bō sì]
【解釋】指挑撥是非。同“挑三豁四”。
【出處】周立波《山鄉巨變》:“這家伙在挑三撥四,我去闖破她不呢?”
【第6句】:撩云撥雨[liáo yún bō yǔ]
【解釋】指人調弄風情。
【出處】明·徐復祚《投梭記·折齒》:“只虧你撩云撥雨不胡顏,我自有偷香手段,竊玉機關?!?/p>
【示例】董官人弱冠之年,初曉得撩云撥雨。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
【第7句】:分斤撥兩[fēn jīn bō liǎng]
【解釋】比喻過分計較。同“分斤掰兩”。
【出處】孫犁《村歌》上篇:“可是俺們那組,都說大家既是合適,才組到一塊,不愿意分斤撥兩的,顯著薄氣?!?/p>
【第8句】:返正撥亂[fǎn zhèng bō luàn]
【解釋】返:回復;正:正常;撥:治理;亂:亂世。整頓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向不遇返正撥亂之主,君臣父子之別;弈葉文武之雄,注意生靈之切。”
【第9句】:反正撥亂[fǎn zhèng bō luàn]
【解釋】治理亂世,使之恢復安定、正常。
【出處】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p>
【示例】向不遇反正撥亂之主,曾何以措其筋力與韜鈐,載其刀筆與喉舌,使祭則與,食則血。 ——唐·杜甫《朝享太廟賦》
【第10句】:雁過撥毛[yàn guò bō máo]
【解釋】①比喻武藝高強。②比喻經手辦事便撈點好處。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既沒那'雁過撥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么好好兒的把人家拆了個稀爛?!?/p>
【示例】村里明白人清楚,那武裝部長是位'雁過撥毛’的主兒,誰想從他底下當兵,不給他送點禮,那是門也沒有。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墳塋》
【第11句】:挑撥離間[tiǎo bō lí jiàn]
【解釋】〖釋義〗搬弄是非,使別人不團結。
【示例】挑撥離間的人,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