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莽”的成語(11個(gè))
本文整理了莽莽廣廣、呂武操莽、鹵莽滅裂等含“莽”的成語11個(gè),其中“莽”開頭的成語3個(gè),“莽”結(jié)尾的成語2個(gè),“莽”在中間的成語6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莽”開頭的成語【第1句】:莽莽廣廣[mǎng mǎng guǎng guǎng]
【解釋】莽:粗率、莽撞。做事魯莽。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8卷:“況我老人家,從來藥材行里,不曾著腳,怎便莽莽廣廣的要去行醫(yī)?!?/p>
【第2句】:莽眇之鳥[mǎng miǎo zhī niǎo]
【解釋】比喻能輕身飛上天空又不見痕跡的物體。
【出處】《莊子·應(yīng)帝王》:“子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p>
【第3句】:莽大夫[mǎng dà fū]
【解釋】本指漢代揚(yáng)雄,曾為王莽的大夫。后比喻變節(jié)的人。
【出處】宋·朱熹《通鑒綱目·漢紀(jì)》:“戊寅五年,莽大夫揚(yáng)雄死。”
【示例】這都是潔身自好的志士,可法可傳,比諸莽大夫揚(yáng)雄,原是清濁不同呢!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二回
“莽”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呂武操莽[lǚ wǔ cāo mǎng]
【解釋】呂雉、武則天、曹操、王莽的合稱。舊時(shí)都被認(rèn)為是以陰謀手段篡奪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竊取政權(quán)的國賊。
【出處】梁啟超《復(fù)金山中華會館書》:“即不愛皇,即不愛國,亦當(dāng)愛身家,其忍聽呂武操莽為我寫賣奴契也?”
【第2句】:銅駝草莽[tóng tuó cǎo mǎng]
【解釋】形容國土淪陷后殘破的景象。同“銅駝荊棘”。
【出處】明·汪廷訥《種玉記·促晤》:“顧不得宗社丘墟,銅駝草莽。”
“莽”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鹵莽滅裂[lǔ mǎng miè liè]
【解釋】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則陽》:“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shí)亦鹵莽而報(bào)予;蕓而滅裂之,其實(shí)亦滅裂而報(bào)予?!?/p>
【示例】校古書者鹵莽滅裂,有遇衍字不加刪削。 ——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因誤衍而誤倒例》
【第2句】:剪莽擁彗[jiǎn mǎng yōng huì]
【解釋】莽:草;彗:掃帚。剪除雜草,手持掃帚。指辛勤勞動。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紅玉》:“乃剪莽擁彗,類男子操作?!?/p>
【第3句】:魯莽從事[lǔ mǎng cóng shì]
【解釋】魯莽:輕率。指說話做事不經(jīng)過考慮。
【第4句】:魯莽滅裂[lǔ mǎng miè liè]
【解釋】魯莽:粗魯莽撞;滅裂:輕率。形容行動粗魯莽撞,做事草率,不負(fù)責(zé)任。
【出處】《莊子·則陽》:“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p>
【示例】惟時(shí)文之義理格律乃能入細(xì),凡文之不從時(shí)文出者,盡魯莽滅裂耳。 ——嚴(yán)復(fù)《道學(xué)外傳》
【第5句】:草莽之臣[cǎo mǎng zhī chén]
【解釋】草莽:草野,草叢。指草野間未作官的人。
【出處】《左傳·昭公元年》:“若野賜之,是委君兄于草莽也?!薄睹献印とf章下》:“在野曰草莽之臣?!?/p>
【第6句】:草莽英雄[cǎo mǎng yīng xióng]
【解釋】草莽:草叢,草野。舊時(shí)指在山林出沒的農(nóng)民起義或強(qiáng)盜們中的著名人物。
【出處】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五回:“昔劉邦以亭長而定漢基,朱元璋以布衣而奠明祚……天命所屬,多在草澤英雄?!?/p>
【示例】胸前和肩膀上纏著眩著人眼的紅色標(biāo)幟,真是個(gè)“草莽英雄”的氣慨。 ——馮鏗《紅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