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厝”的成語(10個)
本文整理了厝薪于火、五方雜厝、自厝同異等含“厝”的成語10個,其中“厝”開頭的成語3個,“厝”結尾的成語3個,“厝”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厝”開頭的成語【第1句】:厝薪于火[cuò xīn yú huǒ]
【解釋】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潛伏著極大危機。
【出處】《清史稿·諸王》:“躬蹈四罪,而猶逞志角力,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結巢于幕而云固也。”
【第2句】:厝火燎原[cuò huǒ liǎo yuán]
【解釋】放火燎原,比喻小亂子釀成大禍患。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西南諸捷》:“惟近日東北用兵,聚三大帥婁十萬眾,盡沒遼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勢,差為不競耳。”
【第3句】:厝火積薪[cuò huǒ jī xīn]
【解釋】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
【出處】漢·賈誼《新書·數寧》:“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示例】乃事過境遷,恬嬉如故,厝火積薪之下,而寢處其上,酣歌恒舞,民怨沸騰,卒至魚爛土崩,不可收拾。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
“厝”結尾的成語【第1句】:五方雜厝[wǔ fāng zá cuò]
【解釋】指各地方的人雜居一處。形容居民復雜。
【出處】《漢書·地理志下》:“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第2句】:無地自厝[wú dì zì cuò]
【解釋】猶無地自容。形容非常羞愧。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夙宵戰怖,無地自厝。”
【第3句】:不知所厝[bù zhī suǒ cuò]
【解釋】厝:放置;安排。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出處】晉·庚亮《讓中書令表》:“憂惶屏營,不知所厝。”
“厝”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自厝同異[zì cuò tóng yì]
【解釋】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出處】《宋書·沈攸之傳》:“卿忘廉、藺、寇、賈之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濟艱難,豈可自厝同異。”
【第2句】:積薪厝火[jī xīn cuò huǒ]
【解釋】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隱藏著很大的危險,后患無窮。
【出處】清·張岱《越絕詩小序》:“積薪厝火,其焰立見。”
【示例】幸能積薪厝火,得獲暫時之安逸。 ——黃遠庸《北京之新年》
【第3句】:舉直厝枉[jǔ zhí cuò wǎng]
【解釋】起用正直者而罷黜奸邪者。同“舉直錯枉”。
【出處】《后漢書·楊彪傳》:“今天下纓緌搢紳,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聰明仁智,輔相漢朝,舉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第4句】:抱火厝薪[bào huǒ cuò xīn]
【解釋】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出處】語出《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示例】漢文之世,九州晏然,賈誼獨以為如抱火厝于積薪之下而寢其上。 ——《資治通鑒·世祖武皇帝泰始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