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躍”的成語(43個)
本文整理了躍然紙上、歡呼雀躍、踴躍輸將等含“躍”的成語43個,其中“躍”開頭的成語5個,“躍”結尾的成語14個,“躍”在中間的成語2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躍”開頭的成語【第1句】:躍然紙上[yuè rán zhǐ shàng]
【解釋】活躍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出處】清·薛雪《一瓢詩話》三三:“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示例】雖然象通不通似的,但是對于抗日救國的熱烈和對于我們被捕的義憤,也已躍然紙上。 ——鄒韜奮《經歷·同情和厚意》
【第2句】:躍馬揚鞭[yuè mǎ yáng biān]
【解釋】躍:跳。跳上駿馬,舉起馬鞭。形容揚鞭催馬急馳而去的樣子。也比喻熱火朝天地進行建設。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一個個躍馬揚鞭,插箭彎弓。”
【示例】親承顧命賑饑荒,躍馬揚鞭到此方。 ——明·高則誠《琵琶記·義倉賑濟》
【第3句】:躍躍紙上[yuè yuè zhǐ shàng]
【解釋】躍躍:生動形象地呈現。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出處】清·黃氏《蓼園詞評》:“結句'恨向東風滿’,饒有沉雄郁勃之致,躍躍紙上。”
【示例】即劣如禿僮,傻如跛婢,戇如屠戶,懶如酒徒,淫如碧桃,狠如肇受,亦各有真面目,躍躍紙上。(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一回)
【第4句】:躍躍欲試[yuè yuè yù shì]
【解釋】躍躍:急于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一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示例】運動會即將舉行,同學們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5句】:躍馬彎弓[yuè mǎ wān gōng]
【解釋】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準備作戰。后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并不立即行動。
【出處】唐·韓愈《雉帶箭》詩:“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示例】其來戍者,又豈不能蓄數十輩建兒,躍馬彎弓,以自為功名封殖計耶。 ——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贈萬將軍序》
“躍”結尾的成語【第1句】:歡呼雀躍[huān hū qué yué]
【解釋】高興得象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
【出處】莊周《莊子·在宥》:“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游。”
【示例】消息傳來,大家立刻歡呼雀躍起來。
【第2句】:歡忻踴躍[huān xīn yǒng yuè]
【解釋】忻:同“欣”。歡樂熱烈的樣子。
【出處】《元史·竇默傳》:“今天順人應,誕登大寶,天下生民莫不歡忻踴躍,引領盛治。”
【第3句】:拊髀雀躍[fǔ bì què yuè]
【解釋】拊:拍;髀:大腿。拍著大腿,象麻雀似地跳躍。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
【出處】《莊子·在宥》:“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游。”
【示例】奇辭切至,則拊髀雀躍。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
【第4句】:鷹飛魚躍[yīng fēi yú yuè]
【解釋】老鷹飛,游魚跳。形容自然界的活躍景象。
【示例】青山不換綠常在,鷹飛魚躍會有時。
【第5句】:捬操踴躍[fǔ cāo yǒng yuè]
【解釋】拍著手歡呼跳躍。形容喜悅興奮的樣子。
【出處】漢·馬融《長笛賦》:“魚鱉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徑鳥伸,鴟視狼顧,捬操踴躍。”
【第6句】:鳶飛魚躍[yuān fēi yú yuè]
【解釋】鳶:老鷹。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形容萬物各得其所。
【出處】《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示例】清水池塘傍茅舍,鳶飛魚躍竹萬竿。 ——陳毅《由北京到廣州》詩
【第7句】:龍翔虎躍[lóng xiáng hǔ yuè]
【解釋】比喻奮發有為。
【出處】明·葉蕃《〈寫情集〉序》:“其蓋世之姿,雄偉之志,用天下國家之心,得不發為千匯萬狀之奇而龍翔虎躍也。”
【第8句】:歡欣踴躍[huān xīn yǒng yuè]
【解釋】形容歡樂熱烈、積極參與的樣子。
【出處】三國·魏·應璩《與滿公琰書》:“外嘉郎君謙下之德,內幸頑才見誠知己,歡欣踴躍,情有無量。”
【示例】今天順人應,誕登大寶,天下生民莫不歡欣踴躍,引領盛治。 ——《元史·竇默傳》
【第9句】:龍翔鳳躍[lóng xiáng fèng yuè]
【解釋】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后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同“龍翔鳳舞”。
【出處】宋·蘇軾《告文宣王文》:“詭然如龍翔鳳躍,純乎玉振而金聲。”
【第10句】:鳧趨雀躍[fú qū què yuè]
【解釋】鳧:野鴨。象野鴨那樣快跑,象鳥雀那樣跳躍。形容十分歡欣的樣子。
【出處】唐·盧照鄰《窮魚賦》:“漁者觀焉,乃具竿索,集朋黨,鳧趨雀躍,風馳電往,競下任公之釣,爭陳豫且之網。”
【示例】聞之者鳧趨雀躍,見之者足蹈手舞,非測日之表可儔,非凌云之梯足數。 ——唐·梁涉《長竿賦》
【第11句】:欣喜雀躍[xīn xǐ què yuè]
【解釋】喜悅得像鳥雀那樣跳躍。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八回:“宋江聞報,把那憂國家,哭兄弟的病癥,退了九分九厘,欣喜雀躍,同眾將拔寨都起。”
【第12句】:蟲鳴螽躍[chóng míng zhōng yuè]
【解釋】螽:螽斯,昆蟲名。草蟲鳴叫螽斯跳。
【出處】《詩經·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示例】楚潤云興,蟲鳴螽躍。 ——《舊唐書·太宗紀論》
【第13句】:龍騰虎躍[lóng téng hǔ yuè]
【解釋】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出處】唐·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示例】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堅信只要度過這段困難日子,局勢就會好轉,任自己龍騰虎躍。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第14句】:匣劍何時躍[xiá jiàn hé shí yuè]
【解釋】匣劍:藏在匣子里的寶劍。比喻未被重用的人才,感慨什么時候才能施展本領。
【出處】唐·韋莊《冬日長安感志》:“未知匣劍何時躍,但恐鉛刀不再铦。”
“躍”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踴躍輸將[yǒng yuè shū jiāng]
【解釋】輸將:捐獻,繳納。群眾紛紛捐獻東西以表支持。
【出處】《清史稿·田文鏡傳》:“文鏡奏今年河南被水州縣,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士民踴躍輸將,特恩蠲免錢糧,請仍照額完兌。”
【示例】這本來應該是士氣昂揚、踴躍輸將的一個場面。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
【第2句】:距躍三百[jū yuè sān bǎi]
【解釋】指歡欣之極。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魏傷于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
【示例】吾聞海上諸君子,發大愿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王某《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
【第3句】:浮光躍金[fú guāng yào jīn]
【解釋】浮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躍金:閃爍出的金光。指月光照在水面上閃爍出的金光。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第4句】:雀躍歡呼[què yuè huān hū]
【解釋】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形容十分歡樂的情景。
【第5句】:龍躍云津[lóng yuè yún jīn]
【解釋】比喻杰出的人物崛起。
【出處】《晉書·褚陶傳》:“君兄弟龍躍云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第6句】:拏風躍云[ná fēng yuè yún]
【解釋】比喻氣概雄偉。
【出處】明·宋濂《鳳陽陳方氏贈二代碑銘》:“當時元夫志士,無不拏風躍云,吐陽噓陰,致身于九霄之上。”
【第7句】:拿風躍云[ná fēng yuè yún]
【解釋】拿:握持。比喻氣概雄杰俊偉。
【出處】明·宋濂《鳳陽陳方式贈二代碑銘》:“當時元夫志士,無不拿風躍云,吐陽噓陰,致身于九霄之上。”
【第8句】:喜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