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跖”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跖犬噬堯、朝夷暮跖、盜跖之物等含“跖”的成語7個,其中“跖”開頭的成語3個,“跖”結(jié)尾的成語3個,“跖”在中間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跖”開頭的成語【第1句】:跖犬噬堯[zhí quǎn shì yáo]
【解釋】原指人臣各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賢才。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第2句】:跖犬吠堯[zhí quán fèi yáo]
【解釋】桀的犬向堯狂吠。比喻各為其主。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它也。”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四卷:“跖犬吠堯,吠非其主;鳩居鵲巢,安享其成。”
【第3句】:跖狗吠堯[zhí gǒu fèi yáo]
【解釋】比喻各為其主。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示例】且跖狗吠堯,吠非其主。 ——《新唐書·孫伏加傳》
“跖”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朝夷暮跖[zhāo yí mù zhí]
【解釋】早晨被譽(yù)為伯夷,晚上被貶作盜跖。形容時論毀譽(yù)多變。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工部·邵上葵工部》:“邵之兩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夷暮跖,亦可以觀世變矣。”
【第2句】:詈夷為跖[lì yí wéi zhí]
【解釋】詈:咒罵;夷:伯夷;跖:盜跖。指將伯夷責(zé)罵為盜跖。比喻顛倒黑白,誣蔑好人。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風(fēng)望氣,詈夷為跖,自棄名教者,固不可勝數(shù)矣。”
【第3句】:高掌遠(yuǎn)跖[gāo zhǎng yuǎn zhí]
【解釋】比喻開拓,開辟。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yuǎn)跖,以流河曲。”
【示例】茅盾《子夜》五:“外國的企業(yè)家果然有高掌遠(yuǎn)跖的氣魄和鐵一樣的手腕。”
“跖”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盜跖之物[dào zhí zhī wù]
【解釋】跖:人名,傳說是先秦時起義軍領(lǐng)袖,封建社會稱之為盜跖,代指壞人;物:物品。指盜賊搶劫來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這銀子是我們江南這幾個人的,并非盜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