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宋”的成語(13個(gè))
本文整理了宋郊渡蟻、孤秦陋宋、班香宋艷等含“宋”的成語13個(gè),其中“宋”開頭的成語6個(gè),“宋”結(jié)尾的成語4個(gè),“宋”在中間的成語3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宋”開頭的成語【第1句】:宋郊渡蟻[sòng jiāo dù yǐ]
【解釋】傳說宋朝的宋郊曾從水潦里救起許多螞蟻,后來中了狀元。舊時(shí)比喻多做善事,會(huì)得到好的報(bào)答。
【出處】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卷五:“毛寶放龜懸大印,宋郊渡蟻占高魁。”
【第2句】:宋玉東墻[sòng yù dōng qiáng]
【解釋】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謂宋玉東鄰有一女,姣好為楚國之冠,登墻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
【示例】謝圣主恩波浩蕩,卻將個(gè)宋玉東墻,錯(cuò)猜做神女高唐。 ——明王驥德《男王后》第二折
【第3句】:宋襄之仁[sòng xiāng zhī rén]
【解釋】仁:仁慈。指對(duì)敵人講仁慈的可笑行為。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jì)。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qǐng)擊之。’公曰:'不可。’既濟(jì)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jī)。”
【示例】小師父此心,宋襄之仁也。 ——金庸《天龍八部》第三十章
【第4句】:宋斤魯削[sòng jīn lǔ xuē]
【解釋】宋國產(chǎn)的斧頭和魯國產(chǎn)的曲刀。比喻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精良工具。
【出處】語出《周禮·考工記序》:“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出。”
【示例】夫宋斤魯削,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爾。 ——清錢謙益《河南開封府太康縣知縣李之茂授文林郎》
【第5句】:宋才潘面[sòng cái pān mìan]
【解釋】宋玉的才華,潘岳的容貌。比喻才華出眾,儀容俊美。
【出處】清李漁《奈何天·慮婚》:“我輩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貧賤,爭(zhēng)似區(qū)區(qū),癡頑福分徼天。”
【第6句】:宋畫吳冶[sòng huà wú yě]
【解釋】用以作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稱。
【出處】據(jù)《莊子·田子方》載,宋元君召集眾畫家作畫,大家都敬立作畫,只有一人回舍,解衣伸腿而坐。宋元君認(rèn)為他是真正的畫師。又據(jù)《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載,吳人干將、莫邪夫婦善鑄劍。
【示例】宋畫吳冶,刻刑鏤法,亂修曲出,其為微妙,堯舜之圣不能及。 ——《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
“宋”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孤秦陋宋[gū qín lòu sòng]
【解釋】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意在加強(qiáng)中央政權(quán)而結(jié)果卻相反的錯(cuò)誤方針。
【出處】清·王夫之《黃書·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國可反漢唐之疆,而絕孤秦陋宋之豐禍也。”
【示例】自封建之法不行于后世,于是策時(shí)事者每以藩鎮(zhèn)跋扈為憂,是其言則孤秦陋宋之冢嗣也。 ——章太炎《藩鎮(zhèn)論》
【第2句】:衙官屈宋[yá guān qū sòng]
【解釋】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出處】《新唐書·杜審言傳》:“吾文章當(dāng)?shù)们⑺巫餮霉伲峁P當(dāng)?shù)猛豸酥泵妗!?/p>
【示例】先生文學(xué)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剎海市》
【第3句】:東墻窺宋[dōng qiáng quī sòng]
【解釋】指美貌女子傾心于男子。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序:“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示例】悔當(dāng)日東墻窺宋,有心教夫婿乘龍。見如今天寒地凍,知他共何人陪奉。 ——元·姚燧《新水令·冬怨》
【第4句】:才過屈宋[cái guò qū sòng]
【解釋】屈、宋:戰(zhàn)國楚文學(xué)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
【出處】唐·杜甫《醉時(shí)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
【示例】道出羲黃,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詞
“宋”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班香宋艷[bān xiāng sòng yàn]
【解釋】班固和宋玉均善辭賦,以富麗見稱,后以之泛稱辭賦之美者。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早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
【第2句】:杞宋無征[qǐ sòng wú zhēng]
【解釋】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出處】《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xiàn)不足故也。”
【第3句】:鄭昭宋聾[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解釋】杜預(yù)注:“昭,明也。聾,暗也。”比喻情況不同。
【出處】《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齊,曰:'無假道於宋。’亦使公子馮聘於晉,不假道於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
【示例】鄭昭宋聾,一以免患,一以召禍。況各國競(jìng)騖于聰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將以求免,不亦難乎?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