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涕”的成語(39個)
本文整理了涕泗交頤、排愁破涕、破涕為笑等含“涕”的成語39個,其中“涕”開頭的成語15個,“涕”結尾的成語12個,“涕”在中間的成語1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涕”開頭的成語【第1句】:涕泗交頤[tì sì jiāo yí]
【解釋】眼淚鼻涕流滿臉頰。形容哀慟哭泣。
【出處】宋·陳亮《祭徐子宜內子宋氏恭人文》:“男拋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鐘愛,涕泗交頤。”
【示例】雖祖涕泗交頤,再四苦留,亦不之顧。 ——明·李贄《焚書·三判記》
【第2句】:涕淚交垂[tì lèi jiāo chuí]
【解釋】鼻涕眼淚同時流下,形容極度悲哀。
【出處】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示例】誰料父子銜冤,赴黃泉沒轉期,細思之,涕淚交垂。 ——明·無名氏《精忠記·畢命》
【第3句】:涕泗滂沲[tì sì pāng tuó]
【解釋】謂涕淚如雨。形容涕淚流得極多。同“涕泗滂沱”。
【出處】《南齊書·孔稚珪傳》:“孔稚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靈產,泰始中罷晉安太守。有隱遁之懷,于禹井山立館,事道精篤,吉日于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示例】高祖生知淳孝。年六歲,獻皇太后崩,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過成人……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動左右。 ——《梁書·武帝紀下》
【第4句】:涕淚交下[tì lèi jiāo xià]
【解釋】鼻涕眼淚同時流下,形容極度哀痛。同“涕淚交零”。
【出處】《魏書·臨淮王譚傳》:“彧聞樂聲,歔欷,涕淚交下,悲感傍人,衍為之不樂。”
【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1回:“一陣心酸,不覺涕淚交下,竟要哭出聲來。”
【第5句】:涕淚交集[tì lèi jiāo jí]
【解釋】猶涕淚交零。
【出處】《五燈會元·東土祖師》:“王聞師言,涕淚交集曰:'此國何罪,彼土何祥。’”
【第6句】:涕泗流漣[tì sì liú lián]
【解釋】鼻涕眼淚直往下流。形容痛哭流涕。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第7句】:涕泗橫流[tì sì héng liú]
【解釋】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
【示例】撫劍悲歌,臨書浩嘆,每感歲時之易失,不知涕泗之橫流。 ——宋·陸游《上王宣撫啟》
【第8句】:涕淚交流[tì lèi jiāo liú]
【解釋】鼻涕眼淚同時流下,形容極度哀痛。同“涕淚交零”。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是何微類,誤我至尊,乞明驗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惡。興言及此,涕淚交流。”
【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上來二話不說,直接就扇馬銳大耳刮子,打得他涕淚交流,到了學校臉上還留著手印子。”
【第9句】:涕淚交加[tì lèi jiāo jiā]
【解釋】猶涕淚交零。
【出處】宋·陳亮《祭彭子復父文》:“情則至矣,儀匪靖嘉。臨風一酹,涕淚交加。”
【示例】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都氏起初還道是假,看那涕淚交加,穩信是真。”
【第10句】:涕零如雨[tì líng rú yǔ]
【解釋】涕零:流淚。眼淚象雨水一樣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極深。
【出處】《詩經·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第11句】:涕泗交下[tì sì jiāo xià]
【解釋】眼淚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樣子。同“涕泗交流”。
【出處】唐·孫棨《北里志·天水仙哥》:“全貪其重賂,徑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輿中,相與至宴所,至則蓬頭垢面,涕泗交下。”
【示例】宣宗郊天前一日,謁太廟。至憲宗室,捧斝而入,涕泗交下。左右觀者,莫能仰視。 ——宋·王讜《唐語林·德行》
【第12句】:涕泗交流[tì sì jiāo liú]
【解釋】眼淚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樣子。
【出處】北齊·魏收《魏書·元順傳》:“順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換之。”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儀辭還邠州,復為上言邊事,至涕泗交流。”
【示例】說話未畢,早見小姐從屏后轉出,見了尚書,涕泗交流。 ——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十五回
【第13句】:涕淚交零[tì lèi jiāo líng]
【解釋】鼻涕眼淚同時流下,形容極度哀痛。
【出處】漢·無名氏《安平相孫根碑》:“同胞惻愴,涕淚交零,呱呱豎子,號咷失聲。”
【示例】亮即為誦之,涕淚交零,聲韻不異。 ——《魏書·崔亮傳》
【第14句】:涕泗縱橫[tì sì zòng héng]
【解釋】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同“涕泗橫流”。
【出處】宋·王禹偁《謝加朝請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縱橫,亂于縻綆。”
【第15句】:涕泗滂沱[tì sì páng tuó]
【解釋】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樣子。形容哭得很厲害,眼淚鼻涕象下雨一樣。
【出處】《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示例】月中再設凈饌,每至展拜,涕泗滂沱,哀動左右。 ——《南史·梁本紀中》
“涕”結尾的成語【第1句】:排愁破涕[pái chú pò tì]
【解釋】排:推開;涕:淚水。推開憂愁,收住淚水。形容變憂愁為歡悅。
【出處】《周書·王褒傳》:“且當視陰數箭,排愁破涕,人生樂耳,憂戚何為。”
【第2句】:拾人唾涕[shí rén tuò tì]
【解釋】比喻自己沒有創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同“拾人涕唾”。
【出處】明·胡震亨《唐音癸簽·集錄三》:“胡元瑞評諸家云:歐陳率是記事……劉貢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第3句】:噫嗚流涕[yì wū liú tì]
【解釋】噫嗚:哭聲。噫噫嗚嗚哭著流淚。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安傳》:“及與公卿言國家事,未嘗不噫嗚流涕。”
【第4句】:凄愴流涕[qī chuàng liú tì]
【解釋】凄愴:傷感悲痛。悲傷得流淚。
【出處】《孔叢子·儒服》:“未知后會何期,凄愴流涕。”
【第5句】:泫然流涕[xuàn rán liú tì]
【解釋】泫然:水珠向下滴的樣子;涕:淚。指淚珠止不住地流下來。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唐肅宗》十二:“乃至聞李唐之諫,泫然流涕,而不敢修寢門之節。”
【示例】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鄷都御史》
【第6句】:欷歔流涕[xī xū liú tì]
【解釋】欷歔:同“唏噓”,嘆息,抽泣的聲音。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為曰:'為人臣而不能保其主保全境土,心實悲慚,無顏早見耳。’言訖,欷歔泫涕。”
【示例】但是前清遺老舊臣們都欷歔流涕地遣責馮玉祥“不近人情”。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四章
【第7句】:牛山下涕[niú shā xià tì]
【解釋】牛山:在今山東淄博市東。齊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終有一死而悲哀下淚。比喻因事物變遷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滿足而自尋煩惱。
【出處】《晏子春秋·諫上》:“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示例】牛山下涕何悲苦,發久光華方出土。 ——清·顧炎武《齊祭器行》
【第8句】:可歌可涕[kě gē kě tì]
【解釋】可:值得;歌:歌頌,贊揚。值得歌頌贊美并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
【出處】清·汪琬《計甫草<中州集>序》:“幸得追隨其步趨,而相與上下往復其議論,無不動心駭魄,可歌可涕。”
【第9句】:慟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解釋】慟:哀痛;涕:眼淚。形容極其悲痛傷心。
【出處】宋·陳亮《祭朱壽之文》:“今子之死,乃獨有感于余心而興不幸之嘆,至于慟哭流涕不能自已。”
【示例】讀之自然慟哭流涕,又不待以痛哭流涕自言也。 ——明·李贄《焚書·李中丞奏議序》
【第10句】:感激流涕[gǎn jī liú tì]
【解釋】涕:眼淚。感激得掉下眼淚。形容極度感激。
【出處】唐·劉禹錫《王公神道碑銘》:“嘗閱《詩》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示例】堂下兵士數萬,皆感激流涕。 ——宋·孔平仲《續世說·李光顏》
【第11句】:悲愁垂涕[bēi chóu chuí tì]
【解釋】垂:垂下;涕:淚。因為悲哀、愁苦而落淚。
【出處】《列子·湯問》:“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第12句】:痛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解釋】涕:眼淚。形容傷心到極點。
【出處】《漢書·賈誼傳》:“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宋史·胡銓傳》:“而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勢陵夷不可復振,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矣。”
【示例】我怎能忍心告訴他,使這個老人痛哭流涕呢? ——馮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涕”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破涕為笑[pò tì wéi xiào]
【解釋】涕:眼淚。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轉悲為喜。
【出處】晉·劉琨《答盧堪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
【示例】她很高興地贊同這個計劃,并且破涕為笑地說她有逃的辦法。 ——巴金《家》二十八
【第2句】:感激涕泗[gǎn jī tì sì]
【解釋】涕:眼淚;泗:鼻涕。感激得掉下眼淚。形容極度感激。
【出處】《新唐書·薛收傳》:“命輿疾至府,親舉袂撫之,論敘生平,感激涕泗。”
【示例】程佳利立即感激涕泗地說:'我愿意為司令效勞!’ ——黎汝清《葉秋紅》
【第3句】:垂涕而道[chuí tì ér dào]
【解釋】涕:鼻涕,眼淚。流著眼淚說話。比喻十分沉痛地懇切陳詞。
【出處】魯迅《“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命運》:“這是宋人的筆記里垂涕而道的,正如現在常見于報章上的流淚文章一樣。”
【第4句】:感激涕零[gǎn jī tì líng]
【解釋】涕:眼淚;零:落。因感激而流淚。形容極度感激。
【出處】唐·劉禹錫《平蔡行》詩:“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
【示例】賈政聽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已。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七回
【第5句】:泣涕如雨[qì tì rú yǔ]
【解釋】泣:低聲哭;涕:鼻涕。眼淚像雨一樣。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詩經·邶風·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示例】渾公泣涕如雨,身被鐵甲,舉身自撲。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一
【第6句】:感極涕零[gǎn jí tì líng]
【解釋】感激之極而流下眼淚。形容極為感激。
【出處】宋·黃庭堅《謝黔州安置表》:“罪深責薄,感極涕零。”
【示例】你如有議論,敢乞源源寄來,不勝榮幸感極涕零之至。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九》
【第7句】:流涕痛哭[liú tì tòng kū]
【解釋】涕:眼淚。形容傷心到極點。
【出處】《漢書·賈誼傳》:“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示例】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 ——宋·陸游《跋傅給事帖》
【第8句】:揮涕增河[huī tì zēng hé]
【解釋】抹下來的眼淚可以增添河水的分量。比喻行為對個人有損而對國家也無所補益。
【出處】三國·魏·曹植《諫取諸國士息表》:“愚誠以揮涕增河,鼷鼠飲海,于朝萬無損益,于臣家計甚有廢損。”
【第9句】:愴然涕下[chuàng rán tì xià]
【解釋】愴然:傷感的樣子。傷感地涕淚流灑。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示例】說到此,他愴然涕下。
【第10句】:破涕成笑[pò tì chéng xiào]
【解釋】形容轉悲為喜。同“破涕為笑”。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阮龍光》:“縱李兄言太刻毒,適足破涕成笑,何須芥蒂。”
【第11句】:破涕為歡[pò tì wéi huān]
【解釋】涕:眼淚。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轉悲為喜。
【出處】晉·劉琨《答盧堪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
【示例】高、楊二相,與隋主雖然異席,卻是相隔不遠,又各出婉言和解,隋主始破涕為歡。 ——蔡東蕃《南北史演義》第八十七回
【第12句】:拾人涕唾[shí rén tì tuò]
【解釋】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沒有創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答吳景先書》:“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