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桑”的成語大全(7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桑中之喜、人世滄桑、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等含“桑”的成語71個,其中“桑”開頭的33個,“桑”結尾的8個,“桑”在中間的3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桑”開頭的成語
【第1句】:桑中之喜[sāng zhōng zhī xǐ]
【解釋】指男女不依禮法的結合。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申叔跪從其父,將適郢,遇之,曰:'異哉!夫子有三軍之懼,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將竊妻以逃者也。’”楊伯峻:“此借用'桑中’一詞,暗指巫臣與夏姬私約。”
【示例】[南北二帥]方其未敗,錦衣玉食,倡優(yōu)歌舞,其廝養(yǎng)賤紈綺,吸洋煙,莫不有桑中之喜。 ——《花月痕》第四六回
【第2句】:桑弧蓬矢[sāng hú péng shǐ]
【解釋】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遠大志向的意思。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內則》:“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示例】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 ——清·龔自珍《與吳虹生書》
【第3句】:桑戶棬樞[sāng hù juàn shū]
【解釋】以桑枝為門,木條為樞。形容居處簡陋,家境貧寒。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一》:“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
【第4句】:桑榆之光,理無遠照[sāng yú zhī guāng,lǐ wú yuǎn zhào]
【解釋】形容人已到暮年,能做的事不多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guī)箴》:“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愿朝陽之暉與時并明耳。”
【第5句】:桑蔭未移[sāng yīn wèi yí]
【解釋】指人之意氣相投,相知無須時日長久。亦指時間短暫。同“桑蔭不徙”。
【出處】語出《戰(zhàn)國策·趙策四》:“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
【示例】舜受大麓,桑蔭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以肅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獻帝傳》
【第6句】:桑榆暮影[sāng yú mù yǐng]
【解釋】桑榆;夕陽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陽斜照桑榆樹的黃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出處】《書言故事·耆老類》:“年老云桑榆暮影。”
【第7句】:桑榆晚景[sāng yú wǎn jǐng]
【解釋】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
【出處】《淮南子·天文訓》:“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示例】松柏節(jié)操,美其壽元之耐久;桑榆晚景,自謙老景之無多。 ——明·程登吉《幼學求源·外戚》
【第8句】:桑落瓦解[sāng luò wǎ jiě]
【解釋】象桑葉枯落,屋瓦解體。形容事勢敗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處】《后漢書·孔融傳》:“桑落瓦解,其勢可見。”
【第9句】:桑榆末景[sāng yú mò jǐng]
【解釋】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同“桑榆暮景”。
【出處】清·顧炎武《與李霖瞻書》:“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第10句】:桑蔭不徙[sāng yīn bù xǐ]
【解釋】指人之意氣相投,相知無須時日長久。亦指時間短暫。
【出處】語出《戰(zhàn)國策·趙策四》:“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
【第11句】:桑土之防[sāng tǔ zhī fáng]
【解釋】比喻防患于未然。同“桑土綢繆”。
【出處】明·張居正《答王鑒川計貢市利害》:“至于桑土之防,戒備之慮,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
【第12句】:桑間之音[sāng jiān zhī yīn]
【解釋】指淫靡的音樂。同“桑間濮上①”。
【出處】《呂氏春秋·音初》:“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wèi)之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
【第13句】:桑梓之地[sāng zǐ zhī dì]
【解釋】桑、梓:古時經常栽種在家宅旁邊的樹木,代稱故鄉(xiāng)。比喻故鄉(xiāng)。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墳墓,會一會親友。”
【示例】他是河南永城縣人,開封是河南的省會,也就是桑梓之地,首府所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二章
【第14句】:桑間之約[sāng jiān zhī yuē]
【解釋】指男女之間的約會。同“桑間濮上②”。
【出處】清·唐仲冕《六如居士遺事》:“美人者某揮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書訂桑間之約,期以八月十五試畢赴之。”
【第15句】:桑榆之年[sāng yú zhī nián]
【解釋】形容人已到暮年。
【出處】《魏書·游明根傳》:“臣桑榆之年,鐘鳴漏盡,蒙陛下之澤,首領獲全,待盡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
【第16句】:桑中生李[sāng zhōng shēng lǐ]
【解釋】桑樹上長李樹。比喻少見多怪。
【示例】桑中生李的事情在農村時有發(fā)生。
【第17句】:桑間濮上[sāng jiān pú shàng]
【解釋】桑間在濮水之上,是古代衛(wèi)國的地方。①古指淫靡的音樂。②后也指男女幽會。
【出處】《禮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
【示例】衛(wèi)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漢書·地理志下》
【第18句】:桑樞甕牖[sāng shū wěng yǒu]
【解釋】樞:門上的轉軸;甕牖:簡陋的窗戶。用桑樹做門軸,用瓦罐做窗戶,比喻貧苦之家。
【出處】《莊子·讓王》:“蓬戶不完,桑以為樞機而甕牖。”
【示例】我便是桑樞甕牖,他也情愿的布襖荊釵。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
【第19句】:桑樞韋帶[sāng shū wéi dài]
【解釋】桑樞,桑木的門軸。韋帶,無飾的皮革腰帶。后以之形容貧家寒士。
【出處】《莊子·讓王》:“原憲居魯……桑以為樞。”漢賈山《至言》:“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成名于外。”
【示例】唐·駱賓王《上司列太常伯啟》:“某蓬廬布衣,桑樞韋帶。”
【第20句】:桑樞甕牖[sāng shū wèng yǒu]
【解釋】以桑木為門軸,以破甕為窗口。形容貧寒之家。
【出處】語出《莊子·讓王》:“原憲居魯……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
【第21句】:桑田碧海[sāng tián bì hǎi]
【解釋】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同“桑田滄海”。
【出處】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示例】桑田碧海須臾改,歌舞流光不相待。 ——明·夏完淳《翠華篇》
【第22句】:桑田滄海[sāng tián cāng hǎi]
【解釋】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示例】桑田滄海任更差,他自無驚無訝。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回
【第23句】:桑弧之志[sāng hú zhī zhì]
【解釋】舊時指男兒在四方干一番事業(yè)的志向。
【出處】《禮記·射義》:“男子生,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
【第24句】:桑榆之景[sāng yú zhī jǐng]
【解釋】指晚年時光。
【出處】唐·劉禹錫《謝分司東都表》:“雖迫桑榆之景,猶傾葵藿之心。”
【示例】吾輩風燭余年,正足自娛桑榆之景,豈堪以粉黛重自斧斫耶。 ——清·黃軒祖《游梁瑣記·三麻子》
【第25句】:桑土之謀[sāng tǔ zhī móu]
【解釋】比喻勤于經營謀劃,防患未然。同“桑土綢繆”。
【出處】《明史·趙世卿傳》:“古者國家無事則預桑土之謀,有事則議金湯之策。”
【第26句】:桑土綢繆[sāng tǔ chóu miù]
【解釋】比喻勤于經營,防患未然。
【出處】《詩·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朱熹集傳:“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陰雨之時,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
【示例】明·張居正《門生為師相高公六十壽序》:“雖桑土綢繆,不劬如此矣。”
【第27句】:桑榆暮景[sāng yú mù jǐng]
【解釋】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
【出處】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示例】教子攻書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
【第28句】:桑弧蒿矢[sāng hú hāo shǐ]
【解釋】指行桑弧蓬矢之禮以勵志。蒿,蓬蒿。同“桑弧蓬矢”。
【出處】《后漢書·儒林傳上·劉昆》:“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
【第29句】:桑梓之念[sāng zǐ zhī niàn]
【解釋】指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唐·柳宗元《聞黃鸝》詩:“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心憶桑梓間。”
【第30句】:桑戶桊樞[sāng hù juàn shū]
【解釋】以桑枝為門,木條為樞。形容居處簡陋,家境貧寒。
【第31句】:桑間之詠[sāng jiān zhī yǒng]
【解釋】指描寫男女情愛的詩歌。同“桑間濮上①”。
【出處】明·楊循吉《蓬軒吳記》卷上:“其集多桑間之詠,不足傳也。”
【第32句】:桑戶蓬樞[sāng hù péng shū]
【解釋】編桑枝為門,立蓬條為樞。形容家境貧窮。
【出處】明·梁辰魚《浣沙記·遺求》:“假如原憲是個善士,桑戶蓬樞,顏淵是一個好人,簟食瓢飲。”
【第33句】:桑中之約[sāng zhōng zhī yuē]
【解釋】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
【出處】《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示例】桑中之約,不可長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賜以姻好,父母必以為榮,當無不庇,宜速為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
“桑”結尾的成語
【第1句】:人世滄桑[rén shì cāng sāng]
【解釋】比喻人間世事變化很大。
【示例】幾十年來本地發(fā)生了巨變,每回首往昔都有人世滄桑之感。
【第2句】:歷盡滄桑[lì jìn cāng sāng]
【解釋】歷:經歷;滄桑:滄海桑田,指變化很大。形容飽經憂患,經歷了許多變故。
【示例】騰霄還是從前的模樣,而找已是歷盡滄桑。 ——梁羽生《游劍江湖》第二十五回
【第3句】:飽經滄桑[bǎo jīng cāng sāng]
【解釋】飽:充分。滄桑:滄海變桑田的簡縮。泛指世事的變化。經歷過多次的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
【出處】王蒙《輪下》:“而你是一個四十六歲的男人,飽經滄桑,眼角皺紋細密如網。”
【示例】從她那飽經滄桑的臉上我讀出了許多。
【第4句】:移禍枯桑[yí huò kū sāng]
【解釋】比喻甲方直接受害,乙方也不免受到牽連。
【第5句】: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
【解釋】移禍:嫁禍。把禍患轉嫁給別人。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嫁禍于無辜的人。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第6句】:柙龜烹不爛,貽禍到枯桑[xiá guī pēng bù làn,yí huò dào kū sāng]
【解釋】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轉禍于無辜的人。
【出處】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載:三國時有人獻大龜給孫權,孫權命人煮它,燒了一萬車柴都煮不爛。諸葛恪建議砍老桑樹來煮,結果一煮就爛了。
【第7句】: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lǎo guī pēng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
【解釋】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轉禍于無辜的人。
【出處】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載:三國時有人獻大龜給孫權,孫權命人煮它,燒了一萬車柴都煮不爛。諸葛恪建議砍老桑樹來煮,結果一煮就爛了。
【示例】誰知人心不同,到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五
【第8句】:陵谷滄桑[líng gǔ cāng sāng]
【解釋】陵:山陵;谷:山谷。丘陵變山谷,山谷變丘陵。比喻世事巨變遷。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吳梅村詩一》:“又自托于前朝遺老,借陵谷滄桑之感,以掩其一身兩姓之慚,其人已無足觀。”
【示例】我們不能只感嘆陵谷滄桑,得充分把握現在。
“桑”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liǔ shù shàng zháo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xiě]
【解釋】比喻代人受過。
【出處】比喻代人受過。
【示例】這就是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你說我冤不冤?
【第2句】:海水桑田[hǎi shuǐ sāng tián]
【解釋】猶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變遷很大。
【出處】唐·韋應物《漢武帝雜歌》之一:“海水桑田幾翻覆,中間此桃四五熟。”
【示例】海水桑田幾變遷,桃花依舊郡城邊。 ——清·厲鶚《東城雜記·東皋隱者》
【第3句】:鄭衛(wèi)桑間[zhèng wèi sāng jiān]
【解釋】鄭衛(wèi):春秋時鄭、衛(wèi)二國;桑間:在濮水之上。指亡國之音。
【出處】《禮記·樂記》:“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
【示例】鄭衛(wèi)桑間,韶虞武象者,羿國之樂也。 ——秦·李斯《上書秦始皇》
【第4句】:滄桑之變[cāng sāng zhī biàn]
【解釋】滄海變桑田的變化。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出處】《續(xù)夷堅志》序:“有金元遺山先生,具班馬之才,閱滄桑之變,隱居不仕,著述自娛。”
【第5句】:指桑說槐[zhǐ sāng shuō huái]
【解釋】比喻明指此而暗罵彼。同“指桑罵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眾丫頭媳婦無不言三語四,指桑說槐,暗相譏刺。”
【第6句】:田月桑時[tián yuè sāng shí]
【解釋】泛指農忙季節(jié)。
【出處】南朝齊·蕭子良《諫射雉啟》:“且田月向登,桑時告至。”
【第7句】:敬恭桑梓[jìng gōng sāng zǐ]
【解釋】敬恭: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xiāng)。熱愛故鄉(xiāng)和尊敬故鄉(xiāng)的人。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
【示例】富貴還鄉(xiāng),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點厚道。 ——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
【第8句】:暮景桑榆[mù jǐng sāng yú]
【解釋】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一派黃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時光。桑榆,古人以為是日所入處。
【出處】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劉鑠〈擬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時。”
【示例】人都道暮景桑榆,合有些崢嶸氣象。可正是樂極生悲,今日個泰來否往。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
【第9句】:恭敬桑梓[gōng jìng sāng zǐ]
【解釋】恭敬: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xiāng)。熱愛故鄉(xiāng)和尊敬故鄉(xiāng)的人。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
【示例】豈孩兒未曾恭敬桑梓?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九出
【第10句】:翳桑餓人[yì sāng è rén]
【解釋】翳桑:在桑樹蔭下。在桑樹蔭下挨餓的人。比喻不忘他人恩惠,并有所回報。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春秋時,晉國靈輒于翳桑挨餓,趙盾給他食物并接濟其母。后靈公欲殺趙盾,得一甲士相助,才免于難。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示例】相國不記翳桑之餓人乎?則我靈輒便是。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
【第11句】:日薄桑榆[rì báo sāng yú]
【解釋】猶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時光。
【出處】《隋書·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第12句】:生桑之夢[shēng sāng zhī mèng]
【解釋】指三國·蜀·何祗夢見井中生桑,后應夢,四十八歲而卒。后比喻死期將至。“桑”亦寫作“桒”。
【出處】裴松之注引晉·陳壽《益部耆舊傳·雜記》:“[何祇]嘗夢井中生桑,以問占夢趙直,直曰:'桑非井中之物,會當移植;然桑字四十下八,君壽恐不過此。’祇笑言'得此足矣’。初仕郡,后為督軍從事……年四十八卒,如直所言。”
【示例】元之自黃移蘄州,臨終作遺表云:'知游岱之魂,遂協(xié)生桑之夢。’……元之亦 以四十八而歿也。 ——宋·王銍《王公四六話》
【第13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mò dào sāng yú wǎn,wéi xiá shàng mǎn tiān]
【解釋】桑榆:指太陽到了桑榆星附近,比喻晚年。不要說歲數已大,將落的太陽還能放出滿天霞光。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
【出處】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細想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第14句】:指桑罵槐[zhǐ sāng mà huái]
【解釋】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他每日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示例】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
【第15句】:詠桑寓柳[yǒng sāng yù liǔ]
【解釋】詠的是“桑”,而實際說的是“柳”。比喻借題傳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
【第16句】:濮上桑間[pú shàng sāng jiān]
【解釋】指男女幽會的場所。
【出處】《禮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漢書·地理志下》:“衛(wèi)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示例】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間宜禁止。 ——唐·王轂《玉樹曲》
【第17句】:滄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解釋】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出處】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示例】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 ——清·程元升《幼學故事瓊林·地輿》
【第18句】:海桑陵谷[hǎi sāng líng gǔ]
【解釋】滄海變桑田,山陵變深谷,比喻世事變遷極大。
【出處】清·朱彜尊《玉帶生歌》:“海桑陵谷又經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示例】海桑陵谷幻乾坤,春夢模糊不見痕。 ——清·南荃外史《嘆老》
【第19句】:研桑心計[yán sāng xīn jì]
【解釋】研:計研,一名計然,春秋時越國范蠡的老師,善經商;桑: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長于理財。形容善于經商致富。
【出處】漢·班固《答賓戲》:“研桑心計于無垠。”
【第20句】:甕牖桑樞[wèng yǒu sāng shū]
【解釋】牖:窗子;樞:門的轉軸。破甕做窗,繩作門軸。比喻貧窮人家。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徒之徒也。”
【示例】既有這上天梯,可怎生不著我這青霄步?我可便望蘭堂畫閣,刬地親戚著我甕牖桑樞。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第21句】:雞犬桑麻[jī quǎn sāng má]
【解釋】形容鄉(xiāng)村的安靜生活。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田里種著菜,籬笆里栽著花,大有雞犬桑麻光景。”
【第22句】:盤石桑苞[pán shí sāng bāo]
【解釋】盤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樹。比喻安穩(wěn)牢固。
【出處】《易·否》:“系于苞桑。”孔穎達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則牢固也……桑之為物,其根眾也,眾則牢固之義。”
【示例】蓋懲于鬼方之叛殷,萊夷之爭齊,而早為盤石桑苞之固也。 ——清·方苞《周公論》
【第23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釋】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出處】《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示例】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第24句】:綢繆桑土[chóu móu sāng tǔ]
【解釋】綢繆:緊密纏縛;土:同“杜”,樹根。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
【出處】《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示例】吾邑富庶,百倍于巢,愿為綢繆桑土之思。 ——清·錢謙益《輸丁議》
【第25句】:收之桑榆[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釋】指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后指事猶未晚,尚可補救。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示例】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趕緊訂正寧此,庶幾'收之桑榆’云。 ——魯迅《<華蓋集>后記》
【第26句】:遁跡桑門[dùn jì sāng mén]
【解釋】指避開塵世而出家為僧。桑門,即沙門。
【出處】清·鈕琇《觚剩·樹怪》:“石濤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門,結茅于微之黃山。”
【第27句】:渤澥桑田[bó xiè sāng tián]
【解釋】渤澥,渤海的古稱。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猶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出處】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二:“不驚渤澥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
【第28句】:景入桑榆[jǐng rù sāng yú]
【解釋】比喻垂老之年。
【出處】《淮南子·天文訓》:“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示例】孩兒只因老身景入桑榆,他又身多疾病,故此不能從征。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
【第29句】:蓬戶桑樞[péng hù sāng shū]
【解釋】蓬戶:蓬草做的門。用蓬草編門,用桑樹作門。指貧苦人家的住房。
【出處】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下官本蓬戶桑樞之人,布衣韋帶之士。”
【第30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解釋】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fā)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