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歷”的成語(50個)
本文整理了歷歷在目、在耳歷歷、嵚崎歷落等含“歷”的成語50個,其中“歷”開頭的成語25個,“歷”結尾的成語7個,“歷”在中間的成語1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歷”開頭的成語【第1句】:歷歷在目[lì lì zài mù]
【解釋】歷歷:清楚,分明的樣子。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
【出處】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
【示例】霧開,峰巒歷歷在目,登陟有路。 ——《清史稿·覺羅武默訥傳》
【第2句】:歷亂無章[lì luàn wú zhāng]
【解釋】歷亂:凌亂。十分凌亂,沒有一點章法。
【出處】南朝·宋·鮑照《紹古辭》:“尤來無行伍,歷亂如覃葛。”
【第3句】:歷歷可見[lì lì kě jiàn]
【解釋】歷歷:分明、清楚。看得清清楚楚。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異事》:“登州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
【示例】殿前掛大鏡,照人心腑,歷歷可見。 ——宋·洪邁《夷堅甲志·鄭鄰再生》
【第4句】:歷歷可考[lì lì kě kǎo]
【解釋】指可以清清楚楚的找到依據所在。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卜子夏為修文郎,郭璞為水仙伯,陶弘景為蓬萊都水監,李長吉召撰白玉樓記,皆歷歷可考,不能盡數。”
【第5句】:歷歷落落[lì lì luò luò]
【解釋】清清楚楚。指零亂不堪、參差不齊的樣子。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15卷:“所謂一杖一條痕,一摑一掌血,使之歷歷落落,分明開去,莫要含糊。”
【示例】船夫們往來上下歷歷落落若甚雜亂。 ——茅盾《歸途雜拾》
【第6句】:歷盡滄桑[lì jìn cāng sāng]
【解釋】歷:經歷;滄桑:滄海桑田,指變化很大。形容飽經憂患,經歷了許多變故。
【示例】騰霄還是從前的模樣,而找已是歷盡滄桑。 ——梁羽生《游劍江湖》第二十五回
【第7句】:歷久彌堅[lì jiǔ mí jiān]
【解釋】彌:越,更加。經歷時間越長久,越顯得堅定不移。
【第8句】:歷歷可數[lì lì kě shǔ]
【解釋】歷歷:清楚、分明的樣子。可以清楚地一個個或一件件數出來。
【出處】《舊五代史·明宗紀十》:“濮州進重修河堤圖,沿河地名,歷歷可數。”
【示例】則用細草制為樓閣,大如櫞,小如橘,約二十余座,每座梁棟榱題,歷歷可數。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仙人島》
【第9句】:歷兵粟馬[lì bīng sù mǎ]
【解釋】磨快兵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
【第10句】:歷世摩鈍[lì shì mó dùn]
【解釋】激勵世人,使魯鈍的人奮發有為。亦作“歷世磨鈍”。
【第11句】:歷練老成[lì liàn lǎo chéng]
【解釋】歷練:長久從事而有經驗;老成:閱歷多。指閱歷豐富,練達世事。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八回:“老將軍黃滾歷練老成,可任軍國重務。”
【示例】從小兒大妹妹玩笑時就有殺伐決斷,如今出了閣,到那府里辦事,越發歷練老成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
【第12句】:歷精更始[lì jīng gèng shǐ]
【解釋】振奮精神,從事革新。
【第13句】:歷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
【解釋】磨利兵器,喂飽馬匹。指作好戰斗準備。
【第14句】:歷歷如畫[lì lì rú huà]
【解釋】形容描述清楚、生動,猶如繪畫一般。
【出處】清·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和三月三十日四韻》:“寫景歷歷如畫,引人入勝。”
【第15句】:歷井捫天[lì jǐng mén tiān]
【解釋】井:星宿名。手能觸天,形容極高。
【出處】宋·蘇轍《卜居賦》:“諸子送我,歷井捫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
【第16句】:歷精圖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振奮精神,力圖治理好國家。
【出處】《宋史·神宗紀贊》:“歷精圖治,將大有為。”
【示例】請一月三朝,以副歷精圖治至意。 ——《清史稿·禮志七》
【第17句】:歷朝圣訓[lì cháo shèng xùn]
【解釋】前幾代皇帝的遺訓。比喻舊的教條。
【出處】梁啟超《譚嗣同傳》:“先遣內侍持歷代圣訓授君,傳上言。”
【第18句】:歷歷可辨[lì lì kě biàn]
【解釋】可以清晰地辨別清楚。
【出處】唐·張讀《宣室志·韓生》:“圉人因尋馬蹤,以天雨新霽,歷歷可辨。”
【示例】面目冠裳,歷歷可辨。 ——宋·洪邁《夷堅丙志·朱真人》
【第19句】:歷落嵚崎[lì luò qīn qí]
【解釋】嵚崎:山嶺高峻的樣子,指人品格不凡;歷落:形容儀態俊偉,指人的儀表品格特異。比喻人杰出不群,瀟灑不凡。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周伯仁道桓茂倫:嵚崎歷落可笑人。”
【示例】且消閑,歌呼達旦,一杯擎手。歷落嵚崎人間世,最是高名難受。 ——清·葉紹本《金縷曲·月下醉歌》
【第20句】:歷歷如繪[lì lì rú huì]
【解釋】形容描述清楚、生動,猶如繪畫一般。
【出處】清·昭梿《嘯亭雜錄》卷八:“言皆妄誕,然談兵家事歷歷如繪。”
【示例】我早識先生,并識先生之夫人,貌作何狀;令姊,貌作何狀,歷歷如繪。 ——清·梁章鉅《楹聯叢話·佳話》
【第21句】:歷世磨鈍[lì shì mó dùn]
【解釋】激勵世人,使魯鈍的人奮發有為。同“歷世摩鈍”。
【第22句】:歷歷在耳[lì lì zài ěr]
【解釋】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耳邊。
【出處】宋·陳文尉《祭朱先生》:“念昔暫違,今焉永決,歷歷在耳,言猶未絕。”
【示例】見他兩個戲謔歌呼,歷歷在耳,氣得按捺不下,打一磚去。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八
【第23句】:歷精為治[lì jīng wéi zhì]
【解釋】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第24句】:歷階而上[lì jiē ér shàng]
【解釋】歷:依次。沿著臺階,依次登上。
【出處】《禮記·檀弓下》:“杜蕢入寢,歷階而升。”《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遷遂按劍歷階而上。”
【示例】諸候獻酬甫畢,管仲歷階而上。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第25句】:歷日曠久[lì rì kuàng jiǔ]
【解釋】經歷的時間非常久。
【出處】《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是人必封不久矣”唐·裴骃集解:“必且歷日曠久,則系牦能挈石,駕馬亦能致遠。”
“歷”結尾的成語【第1句】:在耳歷歷[zài ěr lì lì]
【解釋】形容往日聽到的聲音清清楚楚在耳邊回響。
【出處】宋·陳亮《祭王文卿父母文》:“及從先公游,磨礱乎道義而服膺其家范之懿,至今在耳歷歷也。”
【第2句】:優賢飏歷[yōu xián yáng lì]
【解釋】指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同“優賢揚歷”。
【第3句】:優賢揚歷[yōu xián yáng lì]
【解釋】指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亦作“優賢飏歷”。
【出處】《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賢揚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
【示例】若寧固執匪石,守志箕山,追跡洪崖,參蹤巢許,斯亦圣朝同符唐虞,優賢揚歷,垂聲千載。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第4句】:隔年皇歷[gé nián huáng lì]
【解釋】皇歷:原指清朝廷頒發的歷書,后泛指歷本。隔了一年的黃歷。比喻過時的事物或陳舊的經驗,在新的情況下已經用不上。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0回:“隔年的皇歷,好一本子冷帳,閑著手要捉虱子,沒工夫去揭他了。”
【示例】你不要守著這些隔年皇歷。
【第5句】:再接再歷[zài jiē zài lì]
【解釋】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同“再接再礪”。
【第6句】:老皇歷[lǎo huáng lì]
【解釋】比喻過時的老規矩。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6章:“既然社會的變化已經成為鐵的事實,那么聰敏人就不應該再抱著一本老皇歷念到頭。”
【示例】我們不能再照老皇歷辦事了。
【第7句】:目所履歷[mù suǒ lǚ lì]
【解釋】履歷:經歷。眼睛所看到的。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目所履歷,未嘗有也。”
“歷”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嵚崎歷落[qīn qí lì luò]
【解釋】比喻品格卓異出群。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周伯仁道桓茂倫:嵚崎歷落可笑人。”
【示例】顗嘗嘆曰:“茂倫嵚崎歷落,固可笑人也。” ——《晉書·桓彝傳》
【第2句】:老成歷練[lǎo chéng lì liàn]
【解釋】老成:閱歷多;歷練:長久從事而有經驗。指閱歷豐富,練達世事。
【出處】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三回:“太常正卿白玄,老成歷練,大有才氣。若充迎請上皇之使,定當不辱君命。”
【第3句】:久歷風塵[jiǔ lì fēng chén]
【解釋】經歷過很多艱苦的日子。
【示例】他是個久歷風塵的人,對名利得失看得很淡薄。
【第4句】:來歷不明[lái lì bù míng]
【解釋】來歷:由來。人或事物的來歷與經過不清楚。
【出處】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鄭仙姑》:“適新建縣有闕氏者,雇一婢,來歷不明。”
【示例】一時錯把她認作了一個來歷不明之人,加上一番防范。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
【第5句】:欹嵚歷落[qī qīn lì luò]
【解釋】形容品格獨特,心地光明。
【出處】金·元好問《李進之迂軒》詩之一:“欹嵚歷落從人笑,潦倒粗疏我自真。”
【第6句】:蓬頭歷齒[péng tóu lì chǐ]
【解釋】頭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出處】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脣歷齒。”
【示例】鶴發雞皮,蓬頭歷齒。 ——北周·庾信《竹杖賦》
【第7句】:過都歷塊[guò dōu lì kuài]
【解釋】越過都市,經過山阜。意指縱橫馳騁,施展才能。
【出處】明·唐順之《與萬兩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將見執事任重道遠、過都歷塊以耀當世。”
【第8句】:眼花歷亂[yǎn huā lì luàn]
【解釋】歷亂:不清楚,混亂。形容看見美麗、復雜的色彩或繁復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參成世界總游魂,錯認訛聞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歷亂使人渾。”
【第9句】:身歷其境[shēn lì qí jìng]
【解釋】歷:經歷;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其境。”
【示例】“曉風殘月”、“大江東云”,體制雖殊,讀之皆若身歷其境,惝怳迷離,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清·沈謙《填詞雜說》
【第10句】:崎嵚歷落[qí qīn lì luò]
【解釋】形容性行卓異磊落。
【出處】元·郝敬《寄繆大質茂才》:“捧腹一笑,世上機阱都盡。每暗中摸索白晝觀想,真崎嵚歷落,可笑人也。”
【示例】丁公小永孫子棻,崎嵚歷落非庸人。 ——清·陳睿思《觀丁將軍古劍》詩
【第11句】:無冬歷夏[wú dōng lì xià]
【解釋】指一年到頭。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天池水》:“這水呀,無冬歷夏,總是一個勁兒地淌。”
【第12句】:捫參歷井[mén shēn lì jǐng]
【解釋】參、井,皆星宿名,分別為蜀秦分野。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勢高峻,可以摸到參、井兩星宿。形容山勢高峻,道路險阻。亦形容世路艱難。
【出處】唐·李白《蜀道難》詩:“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宋·王铚《王公四六話》:“鄧溫伯知成都謝上表云:'捫參歷井,敢辭蜀道之難;就日望云,愈覺長安之遠。’自后凡官兩川者,謝表相承用此一聯。”
【示例】挹斗揚箕誤有名,捫參歷井信浮生。 ——清·錢謙益《剡城》詩之二
【第13句】:交臂歷指[jiāo bì lì zhǐ]
【解釋】交臂:兩手反縛;歷指:古代拶指的刑罰。象罪犯兩手反縛、受拶指的刑罰一般。形容痛苦萬狀,毫無自由。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于囊檻,亦可以為得矣。”
【示例】'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于囊檻,亦可以為得矣。’由是觀之,令人得脫肉而居。 ——章炳麟《國家論》
【第14句】:多歷年稔[duō lì nián rěn]
【解釋】指歷時久長。
【出處】南朝·梁·武帝《責賀琛敕》:“我自除公宴不食國家之食,多歷年稔。”
【第15句】:崟崎歷落[yín qí lì luò]
【解釋】形容性行卓異不凡。同“崟崎磊落”。
【出處】清·黃宗羲《時禋謝君墓志銘》:“余讀杜伯原《谷音》,所記二十九人,崟崎歷落,或上書,或浮海,或仗劍沉淵。”
【第16句】:史魚歷節[shǐ yú lì jié]
【解釋】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以直諫著名;歷:指歷盡;節:節操。史魚歷盡節操。形容人保持節操,堅持正義而忠貞不渝。
【出處】《論語·衛靈公》:“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孟軻敦素,史魚秉直。”
【示例】史魚歷節,殆無以過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第17句】:逾年歷歲[yú nián lì suì]
【解釋】指經過一定年月。形容經歷較長時間。
【出處】《戰國策·趙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眾攻戰,逾年歷歲,未見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為?’”
【第18句】:多歷年所[duō lì nián suǒ]
【解釋】歷:經歷;年所:年數。經歷的年數很多。
【出處】《尚書·君奭》:“率準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
【示例】每逢皇家受命,多歷年所。 ——唐·劉知己《史通·自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