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逝”的成語(23個)
本文整理了逝將去汝、駒窗電逝、東海逝波等含“逝”的成語23個,其中“逝”開頭的成語2個,“逝”結尾的成語16個,“逝”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逝”開頭的成語【第1句】:逝將去汝[shì jiāng qù rǔ]
【解釋】訣別之辭。
【第2句】: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解釋】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示例】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晉·陸機《樂府·順東西門行》
“逝”結尾的成語【第1句】:駒窗電逝[jū chuāng diàn shì]
【解釋】比喻光陰消逝得很快。
【出處】前蜀·杜光庭《封李真人告詞》:“振衣世表,抗跡云間,悁駒窗電逝之勞,得鰲嶺云行之趣。”
【第2句】:稍縱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解釋】縱: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畫云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示例】事機萬變,稍縱即逝。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四回
【第3句】:溘然而逝[kè rán ér shì]
【解釋】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徐錄五》:“忽呼鄰里語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長別矣,以遺蛻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第4句】:轉眼即逝[zhuǎn yǎn jí shì]
【解釋】過得很快。
【示例】人生苦短,轉眼即逝,好好珍惜。
【第5句】:少縱即逝[shǎo zòng jí shì]
【解釋】縱: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畫云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示例】夫急流洶涌,少縱即逝,此豈能深思長計時哉!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
【第6句】:撒手長逝[sā shǒu cháng shì]
【解釋】撒:放開;長:永遠。放開手永遠離去。指死亡。
【出處】清·秋瑾《挽母聯》:“哀哉數朝臥病,何意撒手竟長逝。”
【第7句】:旋踵即逝[xuán zhǒng jí shì]
【解釋】踵:腳后跟;旋踵:旋腳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逝:過去。轉身就不見了。形容消失得非常快。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吳起傳》:“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于敵。”
【第8句】:流光易逝[liú guāng yì shì]
【解釋】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出處】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光換。”
【示例】勝會難逢,流光易逝。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六回
【第9句】:溘然長逝[kè rán cháng shì]
【出處】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乃歸未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
【示例】延至十二月十五日,即溘然長逝。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
【第10句】:風馳電逝[fēng chí diàn shì]
【解釋】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同“風馳電掣”。
【出處】三國·魏·嵇康《贈秀才入軍》:“風馳電逝,躡景追風;凌歷中原,顧盼生姿。”
【示例】柏夭導車,造父為右,風馳電逝三千里。 ——《云笈七簽》卷一一四
【第11句】:人琴俱逝[rén qín jù shì]
【解釋】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同“人琴俱亡”。
【出處】清·王鵬運《韁村詞序》:“人琴俱逝,賞音闃然。”
【第12句】:鴻鶱鳳逝[hóng xiān fèng shì]
【解釋】鴻鵠高飛,鳳凰遠逝。比喻毅然遠行。
【出處】清·龔自珍《海門先嗇陳君祠堂碑文》:“年十三,讓產伯兄,鴻鶱鳳逝,去之無跡。”
【第13句】:奄然而逝[yǎn rán ér shì]
【解釋】奄然:忽然。忽然死去。
【出處】宋·陸九淵《與朱元晦書》:“比日不知何疾,一夕奄然而逝。”
【第14句】:瞬息即逝[shùn xī jí shì]
【解釋】瞬:一眨眼;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極短時間;逝:消逝。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消逝了。
【示例】但這破綻瞬息即逝,待得見到破綻,破綻已然不知去向,決計無法批亢捋虛攻敵之弱。 ——金庸《笑傲江湖》第三十六回
【第15句】:鼠竄蜂逝[shǔ cuàn fēng shì]
【解釋】形容紛紛跑散。
【出處】元·曹居一《李伯淵奇節傳》:“乃大呼曰:'所誅者此逆賊耳,他人無與焉。’稍稍鼠竄蜂逝,帖如也。”
【第16句】:稍縱則逝[shāo zòng zé shì]
【解釋】縱: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清·郎廷槐《師友詩傳錄》:“當其觸物興懷情來神會,機栝躍如,如兔起鶻落,稍縱則逝矣。”
“逝”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東海逝波[dōng hǎi shì bō]
【解釋】東逝大海的波濤。比喻大勢已去,無法挽回。
【出處】明·劉若愚《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縱有真心為國、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難鳴也。東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第2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解釋】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第3句】:雁逝魚沉[yàn shì yú chén]
【解釋】比喻彼此音訊斷絕。亦作“雁斷魚沉”。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山高水闊,難追二國之歡;雁逝魚沉,久絕八行之賜。”
【第4句】:神逝魄奪[shén shì pò duó]
【解釋】猶言魂飛魄散。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處】明·劉基《郁離子·牧豭》:“客踸不能立,俯而噦,伏而不敢仰視,神逝魄奪如死。”
【第5句】:付之逝水[fù zhī shì shuǐ]
【解釋】付:交給;之:它。扔在流水里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
【出處】清·湯斌《湯子遺書·請旨行取疏》:“親朋為之惋惜:以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