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生死不渝、生財之道、生財之路、生死搏斗等“生”開頭的成語126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生死不渝[shēng sǐ bù yú]
【解釋】活著還是死了都不改變。形容對理想、情誼等的忠貞不移。
【出處】清·嚴復《論中國之阻力與離心力》:“然其先必有數十人或數百人,同一心志,生死不渝?!?/p>
【示例】巴金《還魂草》:“這生死不渝的深厚的友情不僅使林的孩子眼里綻出淚光,連我們也被感動到許久說不出話?!?/p>
【第2句】:生財之道[shēng cái zhī dào]
【解釋】發財的門路。
【出處】《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p>
【示例】只是我一個女孩兒家,除了針繡女工,哪是我的生財之道。(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
【第3句】:生財之路[shēng cái zhī lù]
【解釋】發財的門路。
【出處】《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p>
【第4句】:生死搏斗[shēng sǐ bó dòu]
【解釋】指生與死的激烈斗爭。
【出處】此刻~,他們三人自然竭盡全力,可見青城派功夫確是已盡于此。 ——金庸《天龍八部》第十三回
【第5句】:生別死離[shēng bié sǐ lí]
【解釋】猶生離死別。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尋兄》:“未亡人銜哀慘凄,念一家生別死離,衷情訴與誰!”
【第6句】:生寡食眾[shēng guǎ shí zhòng]
【解釋】形容生產的少,消費的多。
【出處】唐·劉蕢《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念生寡而食眾,則可罷斥惰游?!?/p>
【示例】君子以閑散鳴高,遺累于戚友;小人以騙盜煳口,為害于閭閻。生寡食眾,用急為舒。 ——陳獨秀《今日之教育方針》
【第7句】:生殺予奪[shēng shā yù duó]
【解釋】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出處】《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薄盾髯印ね踔啤罚骸肮蕟始?、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p>
【示例】干這種職務的人大半是帶工的親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點勢力的流氓,所以在這種地方,他們差不多有生殺予奪的權利。 ——夏衍《包身工》
【第8句】:生香活色[shēng xiāng huó sè]
【解釋】書面上呈現活生生的景象,而且散發出香味。形容詩畫所描繪的景物生動逼真。
【出處】元·王惲《繁杏錦鳩圖》:“盡堪活色生香里,擁顧雙棲過一春。”
【第9句】:生死未卜[shēng sǐ wèi bǔ]
【解釋】或生或死結果尚難測定。
【出處】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25回:“急的是母親生死未卜,深怕見了面不能說話,仍和不見一般,豈不可痛!”
【示例】他自從離家出走后數年來一直音訊全無,生死未卜。
【第10句】:生殺之權[shēng shā zhī quán]
【解釋】掌握別人死活的權力。
【出處】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上》:“況郭解之論,以匹夫之細,竊生殺之權,罪已不容于誅矣?!?/p>
【示例】天生民不能自治,于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殺之權。 ——明·劉基《蛇蝎》
【第11句】:生靈涂地[shēng líng tú dì]
【解釋】生靈: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涂地?!?/p>
【第12句】:生不逢辰[shēng bù féng chén]
【解釋】辰:日子,時光。生下來沒有遇到好時候。舊時指命運不好。
【出處】《詩經·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p>
【示例】南風不競死聲多,生不逢辰可若何。 ——清·黃遵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
【第13句】:生死予奪[shēng sǐ yǔ duó]
【解釋】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出處】《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p>
【示例】今王沈等乃處常伯之位,握生死予奪于中,勢傾海內。 ——《晉書·劉聰傳》
【第14句】:生情見景[shēng qíng jiàn jǐng]
【解釋】景:景物。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想或感慨,也指隨機應變。
【出處】明·無名氏《活拿蕭天佑》第三折:“我見他氣昂昂威風自逞,雄赳赳施逞些氣性,使不著你叫丫丫尋棕見影,你看我兩陣前生情見景。”
【第15句】:生民涂炭[shēng mín tú tàn]
【解釋】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六十一回:“今國君無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無不思叛,正天之欲絕殷商也?!?/p>
【示例】這個艷傳,那個步韻,比對于華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慘的大事情還起勁。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四》
【第16句】:生拉活扯[shēng lā huó chě]
【解釋】生:生硬。比喻牽強附會。
【出處】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張金龍帶著人,把小梅生拉活扯的弄回去了?!?/p>
【示例】他生拉活扯,想把這兩件強行聯系起來。
【第17句】:生來死去[shēng lái sǐ qù]
【解釋】死接著生,生接著死,輪回不停。形容眾生在生死世界循環不已。
【出處】《諸子》卷九十四:“自云智巧,如夢如迷。生來死去,循環萬劫?!薄抖鼗妥兾募て颇ё兾摹罚骸熬灰娚鷣硭廊?,似蟻修還,為衣為食,如蠶作繭?!?/p>
【示例】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 ——唐·齊己《感時》詩
【第18句】:生我劬勞[shēng wǒ qú láo]
【解釋】指父母生養我們子女非常辛勞。
【出處】《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p>
【示例】念我先君,其艱其勤,生我劬勞,至于成人。 ——宋·張孝祥《代焚黃祭文》
【第19句】:生死輪回[shēng sǐ lún huí]
【解釋】佛教以為世俗眾生在生死世界里循環不已,猶如車輪回旋不停一般。是一種善惡有報的因果報應論。
【出處】明·無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來日修,每日去頻發愿,過今年捱到琿年,擔閣了修行仙道遠,則這生死輪回怎遣?!?/p>
【第20句】:生拉硬扯[shēng lā yìng chě]
【解釋】比喻牽強附會,生拖死拽。
【出處】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將黃省三向外拖?!?/p>
【示例】王朔《一點正經沒有》:“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別這么生拉硬扯,拽脫焊了到那兒他也說不出話了?!?/p>
【第21句】:生而知之[shēng ér zhī zhī]
【解釋】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出處】《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示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唐·韓愈《師說》
【第22句】:生肉枯骨[shēng ròu kū gǔ]
【解釋】猶生死肉骨。使枯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出處】《晉書·刑法志》:“至義暢于三代之際,遺風播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
【第23句】:生不如死[shēng bù rú sǐ]
【解釋】活著還不如死去。指人的處境十分惡劣。
【出處】清·石玉昆《小五義》第十回:“奈因陽世三間,沒有我腳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示例】他們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第24句】:生桑之夢[shēng sāng zhī mèng]
【解釋】指三國·蜀·何祗夢見井中生桑,后應夢,四十八歲而卒。后比喻死期將至。“?!币鄬懽鳌皷薄?/p>
【出處】裴松之注引晉·陳壽《益部耆舊傳·雜記》:“[何祇]嘗夢井中生桑,以問占夢趙直,直曰:'桑非井中之物,會當移植;然桑字四十下八,君壽恐不過此?!o笑言'得此足矣’。初仕郡,后為督軍從事……年四十八卒,如直所言?!?/p>
【示例】元之自黃移蘄州,臨終作遺表云:'知游岱之魂,遂協生桑之夢?!?以四十八而歿也。 ——宋·王銍《王公四六話》
【第25句】:生榮歿哀[shēng róng mò āi]
【解釋】榮:榮譽;哀:哀悼。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處】《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第26句】:生之者眾,食之者寡[shēng zhī zhě zhòng,shí zhī zhě guǎ]
【解釋】眾:多;寡:少。生產的多,消費的少。形容財富充足。
【出處】《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示例】我想理財之道,大約總不外乎“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這番道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
【第27句】:生息蕃庶[shēng xī fán shù]
【解釋】蕃:繁殖。指生養系列人口。
【出處】《清史稿·食貨志一》:“其后土、客生息蕃庶,歲屢有秋,關內漢回挾眷承墾,絡繹相屬?!?/p>
【第28句】:生拖死拽[shēng tuō sǐ zhuāi]
【解釋】形容強行拖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遂打了個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個英蓮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p>
【示例】靠生拖死拽是行不通的。
【第29句】:生花之筆[shēng huā zhī bǐ]
【解釋】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p>
【第30句】:生死無貳[shēng sǐ wú èr]
【解釋】至死無異心。表示堅定。
【出處】《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立憲與外交之關系》:“自后屢與外人交哄,百舉而百不勝,始微有悟于外人之籌餉則輸將恐后,陷陣則生死無貳,其所以致勝于我者,殆不盡由船堅炮利之故。”
【第31句】:生榮死哀[shēng róng sǐ āi]
【解釋】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處】語出《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人誰不沒,達士徇名,生榮死哀,亦孔之榮,嗚呼哀哉?!?/p>
【示例】夫人開國分齊魏,生榮死哀送天地。 ——宋·文天祥《哭母大祥》詩
【第32句】:生拽死拖[shēng zhuài sǐ tuō]
【解釋】猶生拖死拽。形容用力拉扯。
【出處】克非《春潮急》二八:“老杜高高興興地帶著信回來了。邊團飯也沒吃,害得杜大嫂好媽跟在他后面追了好遠,生拽死拖,差點兒把他短襖扯破?!?/p>
【第33句】:生財有道[shēng cái yǒu dào]
【解釋】道:途徑,方法。原指生財有個大原則,后指搞錢很有辦法。
【出處】《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示例】乾生受,生財有道,受用無由。 ——元·錢霖《哨遍》
【第34句】:生米煮成熟飯[shēng mǐ zhǔ chéng shú fàn]
【解釋】比喻事情已經做成了,不能再改變。
【出處】明·沈受先《三元記·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飯了,又何必如此推阻?!?/p>
【示例】現在自己沒有見識,娶了過來,是生米煮成熟飯,便沒得說了。(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三)
【第35句】:生榮死衰[shēng róng sǐ shuāi]
【解釋】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同“生榮死哀”。
【出處】許慕羲《宋代宮闈史》第四十六回:“諸子服闋,皆進一官,生榮死衰,可稱達于極點了?!?/p>
【第36句】:生意盎然[shēng yì àng rán]
【解釋】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出處】雨后的春筍呈現一遍~的景象。
【示例】雨后的春筍呈現一遍生意盎然的景象
【第37句】:生聚教訓[shēng jù jiào xùn]
【解釋】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示例】就是那當道諸公,也應激發天良,力圖振刷,郊那范蠡、文種的故事,生聚教訓,徐圖興復。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五回
【第38句】:生不逢時[shēng bù féng shí]
【解釋】生下來沒有遇到好時候。舊時指命運不好。
【出處】《詩經·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示例】昔漢文帝不知魏尚賢而囚之,知李廣才而不用,乃嘆其生不逢時。 ——《新唐書·魏元忠傳》
【第39句】:生死相依[shēng sǐ xiāng yī]
【解釋】在生死問題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運,共存亡。
【出處】毛澤東《中國人民志愿軍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兩國同志要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斗到底?!?/p>
【示例】我們要一輩子生死相依。
【第40句】:生聚教養[shēng jù jiào yǎng]
【解釋】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同“生聚教訓”。
【出處】續范亭《八一南陽府市場開幕大會朱總司令親臨訓話吳老歸來口述大概因志之以當慶祝》詩:“萬眾歡呼精神旺,老帥從容入將臺。生聚教養七年苦,戰士概屬黨培栽。”
【第41句】:生死不易[shēng sǐ bù yì]
【解釋】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同“生死不渝”。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二回:“權曰:'孤與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0回:“情之所鐘,生死不易。朕與夫人,雖歡娛未久,恩情如同海深?!?/p>
【第42句】:生死長夜[shēng sǐ cháng yè]
【解釋】佛教語。指漫長昏昧的生死輪回。
【出處】清·道霈《重刊〈壇經〉緣起》:“原夫大地眾生,居生死長夜中?!?/p>
【第43句】:生花妙筆[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釋】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p>
【示例】感謝畫家的生花妙筆呵,把我又帶回毛主席身邊。 ——韓靜霆《小八路的懷念》詩
【第44句】:生妖作怪[shēng yāo zuò guài]
【解釋】原指妖魔鬼怪作崇,危害于人。后比喻壞人暗中活動,進行破壞。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九回:“及至時運衰微,祿命將終之日,不但眾散親離,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魎也都來了,生妖作怪,播弄著你,所謂人衰鬼弄人是也?!?/p>
【第45句】:生上起下[shēng shàng qǐ xià]
【解釋】猶承上啟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
【出處】《舊唐書·褚無量傳》:“謹按《大宗伯》職云:'若王不與祭祀,則攝位?!⒃疲?王有故,代行其祭事。’下文去:'凡大祭祀,王后不與,則攝而薦豆籩,徹?!舱撸掀鹣轮粚O涤诒韭殹!?/p>
【第46句】:生眾食寡[shēng zhòng shí guǎ]
【解釋】眾:多;寡:少。生產的多,消費的少。形容財富充足。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示例】而于古先圣王生眾食寡、為疾用舒之道,昧焉不講。 ——《清史稿·食貨志一》
【第47句】:生花妙語[shēng huā miào yǔ]
【解釋】指動聽的言語文章。
【出處】《花城》1981年第5期:“東方國家的理論家們再編出無論多少生花妙語,說到底也是這兩個問題?!?/p>
【第48句】:生死攸關[shēng sǐ yōu guān]
【解釋】攸:所。關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關鍵。
【出處】《龍虎風云記》:“這是千百名難友生死攸關的大事體啊!”
【示例】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49句】:生拼硬湊[shēng pīn yìng còu]
【解釋】指勉強拼湊。
【出處】《人民日報》19【第57句】:【第10句】:29:“使得人物性格在濃烈的生活氣息中向前發展,而沒有生拼硬湊違反常情的弊病?!?/p>
【第50句】:生氣蓬勃[shēng qì bó bó]
【解釋】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人或社會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示例】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氣蓬勃、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帶有極大想象的東西。 ——徐遲《特寫選·序言》
【第51句】:生旦凈丑[shēng dàn jìng chǒu]
【解釋】生:小生;旦:花旦;凈:花臉;丑:小丑。京劇里的四種人物扮相,借指各種人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這女孩子面生,不是個侍兒,倒象是那十二學戲的女孩子之內的,卻辨不出他是生旦凈丑那一個角色來?!?/p>
【示例】現代人很少能分清京劇生旦凈丑的人物。
【第52句】:生龍活現[shēng lóng huó xiàn]
【解釋】猶言活龍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方志敏《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七》:“呈辭上說得生龍活現,不由你不核準?!?/p>
【第53句】:生榮亡哀[shēng róng wáng āi]
【解釋】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同“生榮死哀”。
【出處】《隸釋·漢劉寬后碑》:“生榮亡哀,厥聲載路?!?/p>
【第54句】:生張熟魏[shēng zhāng shú wèi]
【解釋】張、魏:都是姓,這里泛指人。泛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士人謂之'生張八’?!百浿娫唬?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頂著他的姓接納生張熟魏,甚至當筵訴說她的嫁后光陰如何如何,或者這家人家的陰私家丑?!?/p>
【第55句】:生靈涂炭[shēng líng tú tàn]
【解釋】生靈: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處】《晉書·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涂炭?!?/p>
【示例】譚都督允士民之情,不忍輕動干戈,以致生靈涂炭。 ——郭孝成《湖南光復紀事》
【第56句】:生生不息[shēng shēng bù xī]
【解釋】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不斷地生長、繁殖。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彼巍ぶ芏仡U《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p>
【示例】在天地,則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道》)
【第57句】:生關死劫[shēng guān sǐ jié]
【解釋】生的關頭,死的劫數。泛指生死命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示例】誰能逃過這次生關死劫呢?
【第58句】:生意興隆[shēng yì xīng lóng]
【解釋】生意:商業買賣。買賣興旺。也比喻業務蒸蒸日上。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你果放了,以后包你網不虛發,生意興隆?!?/p>
【示例】這樣一叫,可就生意興隆了。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十九回
【第59句】:生發未燥[shēng fà wèi zào]
【解釋】胎發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時。
【出處】《宋書·索虜傳》:“燾大怒,謂奇曰:'我生頭發未燥,便聞河南是我家地。’”
【第60句】:生不逢場[shēng bù féng cháng]
【解釋】猶生不逢時。舊時指命運不好。
【出處】宋·劉克莊《賀新郎》詞:“生不逢場閑則劇,年似龔生猶夭?!?/p>
【第61句】:生米作成熟飯[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
【解釋】比喻事情已經做成了,不能再改變。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這個當兒,珍姑娘的頭是磕了,臉是開了,生米是作成熟飯了?!?/p>
【第62句】:生吞活奪[shēng tūn huó duó]
【解釋】形容粗暴地搶奪。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三:“[日語訓練班的工作]原先本打算由三廳直接辦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奪的搶去,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顧問的名義留下?!?/p>
【第63句】:生寄死歸[shēng jì sǐ guī]
【解釋】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出處】《淮南子·精神訓》:“生:寄也;死:歸也。”
【示例】吾游遍靈境,頗有所遇,已知生寄死歸,亦思乘化而游,當更無所墨礙耳。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記·續編》
【第64句】:生離死別[shēng lí sǐ bié]
【解釋】分離好像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出處】漢·無名氏《為焦仲卿妻作》詩:“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北周·庾信《擬連珠》:“蓋聞死別長城,生離函谷?!?/p>
【示例】他們已有那樣的情感,又遇著那些生離死別的事。 ——聞一多《冬夜評論》
【第65句】:生米做成熟飯[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
【解釋】比喻事情已經做成了,不能再改變。
【出處】明·沈受先《三元記·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飯了,又何必如此推阻?!?/p>
【示例】就是嬸娘見生米做成熟飯,也只得罷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
【第66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shēng sǐ yǒu mìng,fù guì zà tiān]
【解釋】舊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常用作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出處】《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p>
【示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
【第67句】:生生不已[shēng shēng bù yǐ]
【解釋】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第68句】:生生不斷[shēng shēng bù duàn]
【解釋】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斷:沒有中斷。不斷地生長、繁殖。
【出處】《尚書·盤庚中》:“汝萬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北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念念隨滅,生生不斷?!?/p>
【第69句】:生死苦海[shēng sǐ kǔ hǎi]
【解釋】佛教語。指眾生輪回六道,生生死死,茫無涯際,有如大海。
【出處】《壇經·行由品》:“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
【第70句】:生死之交[shēng sǐ zhī jiāo]
【解釋】同生共死的交誼。
【出處】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p>
【示例】對于在老閻和梁建這一對生死之交的老戰友之間所發生的嚴重分歧,深深感到煩惱。 ——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
【第71句】:生機盎然[shēng jī àng rán]
【解釋】充滿生氣和活力的。
【出處】春天來了,到處都是~的景象。
【示例】春天來了,到處都是生機盎然的景象
【第72句】:生動活潑[shēng dòng huó pō]
【解釋】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活躍。
【出處】郭沫若《關于文風問題》:“要是句子短些,章節短些,文章就生動活潑。”
【示例】我喜歡生動活潑的孩子。
【第73句】:生拽活拖[shēng zhuài huó tuō]
【解釋】拽:拖,硬拉。形容用力拉扯。
【出處】克非《春潮急》:“連團年飯也沒吃,害得杜大嫂她媽媽跟在他后面追了好遠,生拽活拖,差點兒把他短襖扯破。”
【第74句】:生榮沒哀[shēng róng mò āi]
【解釋】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同“生榮死哀”。
【出處】唐·申堂構《唐故內常侍孫府君墓志銘》:“生榮沒哀,身沉譽在?!?/p>
【第75句】:生公說法[shēng gōng shuō fǎ]
【解釋】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出處】《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點頭。”
【示例】誰謂周郎顧曲之場,非即生公說法之地乎! ——清·俞樾《余蓮村勸善雜劇序》
【第76句】:生死醉夢[shēng sǐ zuì mèng]
【解釋】形容非常專心。
【出處】明·郎瑛《七修續稿·事物·戴進傳》:“[戴]生死醉夢于繪事,故學精而業著,業著而名遠。”
【第77句】:生子癡,了官事[shēng zǐ chī,liǎo guān shì]
【解釋】生養的兒子癡呆,可以免去官家的差役。比喻雖然是壞事,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好事。
【出處】《晉書·傅玄傳》:“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為快耳!”
【示例】生子癡,了官事,今日官事恐未易了呢。慮君攖禍,故敢直告。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八回
【第78句】:生吞活剝[shēng tūn huó bō]
【解釋】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出處】唐·劉肅《大唐新語·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p>
【示例】他們從歐美日本回來,只知生吞活剝地談外國。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第79句】:生死有命[shēng sǐ yǒu mìng]
【解釋】迷信指人的死活由天命決定,不可抗拒。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p>
【示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 ——《紅樓夢》第四五回
【第80句】:生殺與奪[shēng shā yǔ duó]
【解釋】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同“生殺予奪”。
【出處】《通典·職官三》:“《周官》內史掌王之八柄,爵祿廢置,生殺與奪,執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p>
【示例】對于這些種族奴隸,國家是操有生殺與奪之大權的。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
【第81句】:生齒日繁[shēng chǐ rì fán]
【解釋】生齒: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來。
【出處】宋·程頤《論十事札子》:“今則蕩然無法。富者跨州縣而莫之止,貧者流離餓殍而莫之恤,幸民雖多而衣食不足者,蓋無紀極,生齒日益繁而不為之制?!?/p>
【示例】況叢林紺宇,分養無告之民。生齒日繁,豈可泥腐儒之陳言哉!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十四
【第82句】:生機勃勃[shēng jī bó bó]
【解釋】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出處】張天民《創業》:“油田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示例】我國的第三產業生機勃勃,發展非常迅速。
【第83句】:生生死死[shēng shēng sǐ sǐ]
【解釋】猶言一輩子。指從生至死。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寬復灑泣訴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儻伊父母必欲歸,且隨其主母起居耳?!?/p>
【第84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shēng dāng zuò rén jié,sǐ yì wéi guǐ xióng]
【解釋】人杰:人中的豪杰。活著應當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為。
【出處】宋·李清照《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第85句】:生辰八字[shēng chén bā zì]
【解釋】生辰:生日;八字:指出生年、月、日、時所值干支,每項用兩個字代替,共八字。指人的出生年、月、日、時。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二回:“既要小人回背,用柳木一塊,刻兩個男女人形,書著娘子與夫主生辰八字,用七七四十九根紅線扎在一處。”
【示例】你今日趕快差人去壽寧宮問明費珍娥的生辰八字,再將羅虎的生辰八字,都告宋軍師。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二十一章
【第86句】: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
【解釋】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雞豬魚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時至則行?!薄度释踅洝o常偈》:“生老病死,事與愿違?!?/p>
【示例】只是在家受不得那愛欲牽纏,生老病死,世態炎涼,人情險惡。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回
【第87句】:生公說法,頑石點頭[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解釋】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出處】傳說晉朝和尚道生法師對著石頭講經,石頭都點頭了。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第88句】:生世不諧[shēng shì bù xié]
【解釋】諧:和諧、融洽。形容人命運不好。
【出處】《后漢書·周澤傳》:“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p>
【示例】大丈夫生世不諧,而困如是乎。 ——唐·沈既濟《枕中記》
【第89句】:生死肉骨[shēng sǐ ròu gǔ]
【解釋】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薄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捌埵挂馊绲酶氖戮?,所謂生死而肉骨也?!?/p>
【示例】文致詆欺之法,久矣不行;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創見。 ——宋·陳亮《謝鄭侍郎啟》
【第90句】:生生世世[shēng shēng shì shì]
【解釋】指今生、來世以至永世。
【出處】《南史·王敬則傳》:“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緣?!?/p>
【示例】我生生世世忘不了這一刻的感覺。 ——瞿秋白《赤都心史》
【第91句】:生事擾民[shēng shì rǎo mín]
【解釋】制造事端,擾亂民眾。指故意尋釁鬧事,侵害人民。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八回:“那班倚勢作威的小人,都要生事擾民?!?/p>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8回:“那班倚勢作威的小人,都要生事擾民?!?/p>
【第92句】:生人涂炭[shēng rén tú tàn]
【解釋】生人: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處】北周·庾信《傷心賦》:“在昔金陵,天下喪亂,王室版蕩,生人涂炭,兄弟則五郡分張,父子則三州離散。”
【示例】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稱帝王者非一人,書軌不同,生人涂炭。 ——《隋書·高祖紀》
【第93句】:生棟覆屋[shēng dòng fù wū]
【解釋】造房子用新伐的木頭做屋梁,木頭容易變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禍由自取。
【出處】《管子·形勢》:“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第94句】:生炒熱賣[shēng chǎo rè mài]
【解釋】指急于應付,現做現賣而不暇精制。
【出處】茅盾《如何擊退頹風》:“這大部分作家……為了要吃飯,又不得不在顧忌多端的夾縫中作微弱之呼聲,不得不在饑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寫作,生炒熱賣?!?/p>
【第95句】:生死骨肉[shēng sǐ gǔ ròu]
【解釋】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同“生死肉骨”。
【出處】唐·顏真卿《謝戶部侍郎表》:“[臣]官階勛封盡蒙黜削,待罪三年,分從遐棄。屬陛下聰明睿哲,嗣圣登庸,恩宥廣覃,授臣利州刺史……生死骨肉,受賜已深?!?/p>
【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1回:“今日得蒙老恩師始終覆庇,曲賜成全,真可謂生死骨肉?!?/p>
【第96句】:生死與共[shēng sǐ yǔ gòng]
【解釋】同生共死,相依為命。形容情誼極深重。
【出處】《深情憶念周伯伯》:“幾十年來,周總理與我父親生死與共,休戚相關?!?/p>
【示例】讓我們在這斗爭的風暴中,生死與共呵,走向勝利! ——賀敬之《放歌集·勝利和我們在一起》
【第97句】:生不遇時[shēng bù yù shí]
【解釋】生下來沒有遇到好時候。舊時指命運不好。
【出處】《詩經·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記》:“吾先得榮后僇者,非智衰也;先遇明后遭險,君之易移也已矣,生不遇時,復何言哉。”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回:“自嘆生不遇時,隱居華山,做了道士。”
【第98句】:生死永別[shēng sǐ yǒng bié]
【解釋】指活人與死人永遠分離。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嗚呼公瑾,生死永別。”
【第99句】:生拉硬拽[shēng lā yìng zhuài]
【解釋】按主觀愿望辦事而不管別人的意愿或客觀的條件是否允許,比喻牽強附會。
【示例】你這樣生拉硬拽是行不通的。
100、生則同衾,死則同穴[shēng zé tóng qīn,sǐ zé tóng xué]
【解釋】衾:被子;穴:墓穴。活著同蓋一條被子,死了同葬一個墓穴。形容夫婦感情深厚。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不戀豪杰,不羨驕奢,自愿地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10【第1句】:生死牢關[shēng sǐ láo guān]
【解釋】佛家語,指生和死的緊要關口。
【出處】《禪關策進·示五壹善講主》:“要明已躬大事,透脫生死牢關,先須截斷一切圣凡虛妄見解?!?/p>
【示例】運靈風掃蕩情塵,須勘破、生死牢關懸解。 ——元·姬翼《洞仙歌》詞
10【第2句】:生死關頭[shēng sǐ guān tóu]
【解釋】指極其緊要的契機或時刻。
【出處】明·高攀龍《講義·仁遠乎哉章》:“此一轉念,是生死關頭,千圣都從此做成?!?/p>
【示例】現在是總罷工的生死關頭,沒有時間讓你去從容整理! ——茅盾《子夜》十五
10【第3句】:生力軍[shēng lì jūn]
【解釋】指新投入戰斗的精銳部隊。也用來比喻新加入某種工作或某種活動能起積極作用的人員。
【出處】南朝·宋·范曄《商君書·兵守》:“守有城之邑,不如以死人之力與客生力戰。其城拔者,死人之力也?!?/p>
【示例】背后關興引生力軍趕來,魏兵自相踐踏及落澗身死者,不知其數。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10【第4句】:生死榮辱[shēng sǐ róng rǔ]
【解釋】生存與死亡,榮耀和恥辱。
【出處】鄧小平《慶祝劉伯承同志五十壽辰》:“他忘記了個人的生死榮辱和健康,沒有一天停止過自己的工作?!?/p>
10【第5句】:生知安行[shēng zhī ān xíng]
【解釋】“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省語。古以為圣人方能具有的資質。
【出處】《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示例】東王具生知安行之資……功烈邁乎前人,恩威超乎后世。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行軍總要》
10【第6句】:生龍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
【解釋】有生氣的龍和有活力的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卷四十五:“不然,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p>
【示例】城外元兵雖多,卻被張世杰一馬在前,宗仁、宗義在后,如生龍活虎一般,殺入陣去。 ——清·吳趼人《痛史》第五回
10【第7句】:生事微渺[shēng shì wēi miǎo]
【解釋】生事:生計、謀生的路;微渺:渺茫。指生活非常艱難。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言懷》:“所恨俺自小孤單,生事微渺?!?/p>
10【第8句】:生男育女[shēng nán yù nǚ]
【解釋】指生育子女。
【出處】《五燈會元·百丈惟政禪師》:“巖頭和尚用三文錢索得個妻,只解撈蝦摝蜆,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門風斷絕?!?/p>
【示例】每日價臥柳眠花,戀著那送舊迎新潑弟子,全不想生男育女舊嬌娃。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
10【第9句】:生功止過[shēng gōng zhǐ guò]
【解釋】鼓勵立功,防止過失。
【出處】《韓非子·說疑》:“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也,非能生功止過者也?!?/p>
1【第10句】:生子當如孫仲謀[shēng zǐ dāng rú sūn zhòng móu]
【解釋】孫仲謀:三國時吳主孫權。形容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生子當如孫仲謀?!?/p>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羨孫權之語;生子須如禮亞子,朱溫嘆存勖之詞?!?/p>
1【第11句】:生搬硬套[shēng bān yìng tào]
【解釋】生:生硬。指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驗,照抄別人的辦法。
【出處】馬南邨《燕山夜話·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誦了幾篇祭文,背得爛熟,到了考試的時候,題目是祝壽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頭不對馬嘴?!?/p>
【示例】學習不是生搬硬套,生活中的語言也不能原封不動地運用,需要提煉。 ——老舍《語言、人物、戲劇》
1【第12句】:生死存亡[shēng sǐ cún wáng]
【解釋】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斗爭的的發展已到最后關頭。
【出處】《左傳·定公十五年》:“夫禮,死生存亡之體也。”
【示例】親承懿旨到西宮,生死存亡掌握中。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
1【第13句】:生氣勃勃[shēng qì bó bó]
【解釋】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人或社會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出處】清·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全國各方面皆生氣勃勃,精力彌滿?!?/p>
【示例】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氣勃勃、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帶有極大想象的東西。 ——徐遲《特寫選·序言》
1【第14句】:生風作浪[shēng fēng zuò làng]
【解釋】生、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后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出處】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乃風行濤作,水勢浪奔壯。”
【示例】這班混帳東西,又來生風作浪了。 ——清·李寶嘉《活地獄》第三十五回
1【第15句】:生同衾,死同穴[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é]
【解釋】衾:被子;穴:墓穴?;钪w一條被子,死了同葬一個墓穴。形容夫婦感情深厚。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不戀豪杰,不羨驕奢,自愿地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示例】我既委身于你,樂則同樂,憂則同憂,生同衾,死同穴。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
1【第16句】:生擒活拿[shēng qín huó ná]
【出處】元·鄭光祖《老君堂》第一折:“我追趕著一人,往這老君堂來,今在此務要生擒活拿。”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69回:“臣此去,大要勝有六七,定將步登高生擒活拿。”
1【第17句】:生奪硬搶[shēng duó yìng qiǎng]
【解釋】指強行奪過來。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還虧禇一官力大,把個公子生奪硬搶的救護下來?!?/p>
1【第18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shēng yú yōu huàn,sǐ yú ān lè]
【解釋】指艱難使人奮進,安逸使人沉淪。
【出處】《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p>
【示例】然君每因是以自省察,故缺失由是而知,德業由是而進。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宋·陸九淵《與蘇宰書》
1【第19句】:生非作歹[shēng fēi zuò dǎi]
【解釋】非:不對;歹:壞。做種種壞事。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沒揣的大驚小怪,便待要生非作歹。”
1【第20句】:生擒活捉[shēng qín huó zhuō]
【出處】唐·呂巖《敲爻歌》:“生擒活捉蛟龍首,始知匠手不虛傳?!?/p>
【示例】若是湯南蠻轉來,須要生擒活捉,不可傷他生命。 ——《說岳全傳》第五四回
1【第21句】:生離死絕[shēng lí sǐ jué]
【解釋】分離好像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出處】《晉書·殷仲堪傳》:“而一旦幽縶,生離死絕,求之于情,可傷之甚?!?/p>
1【第22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
【解釋】憂患:患難。憂患使人勤奮,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死于安樂也?!?/p>
【示例】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宋·陸九淵《與蘇宰相書》
1【第23句】:生芻一束[shēng chú yī shù]
【解釋】原意是指新割的青草一捆。后用來表示薄薄的一點兒禮物,寓意極其深厚。也指用一捆青草作為吊喪的禮物。
【出處】《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示例】杖而后起,出視廬前,見有生芻一束,置諸地上,因即問明旁人,才知有人吊喪,置芻自去。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五十二回
1【第24句】:生佛萬家[shēng fó wàn jiā]
【解釋】shēng fó wàn jiā
【出處】宋·戴翼《賀陳待制啟》:“福星一路之歌謠,生佛萬家之香火?!?/p>
1【第25句】:生兒育女[shēng ér yù nǚ]
【解釋】指生育子女。同“生男育女”。
【出處】巴金《談<秋>》:“她不曾生兒育女,老太爺是她的靠山,她當然比別人更關心老太爺。”
【示例】我現在很想生兒育女。
1【第26句】:生手生腳[shēng shǒu shēng jiǎo]
【解釋】形容對所做的某項新工作不熟悉的樣子。
【出處】形容對所做的某項新工作不熟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