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津”的成語(13個)
本文整理了津津有味、誤入迷津、延津之合等含“津”的成語13個,其中“津”開頭的成語3個,“津”結尾的成語8個,“津”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津”開頭的成語【第1句】: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
【示例】話是這樣說,可是談起理論,許寧還是一套套地向道靜談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第2句】:津津樂道[jīn jīn lè dào]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樂道:喜歡談講。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七回:“這位萊恩女杰,他才學固然卓越,但他也只從口講指畫入手,每遇鄉愚,津津樂道?!?/p>
【示例】十余年來,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這幅畫,它為不少人所津津樂道。 ——秦牧《一幅古畫的風味》
【第3句】:津關險塞[jīn guān xiǎn sài]
【解釋】津:渡口;關:關口;險:險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陸山川關隘、險要之處。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諸侯山東三十余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p>“津”結尾的成語
【第1句】:誤入迷津[wù rù mí jīn]
【解釋】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
【示例】小心誤入迷津,迷失方向。
【第2句】:無人問津[wú rén wèn jīn]
【解釋】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p>
【第3句】:分守要津[fēn shǒu yào jīn]
【解釋】要:重要;津:渡口。分別把守交通要道。
【出處】明·何良臣《陣紀·戰機》:“以寡擊眾,務于隘塞,必于暮夜,伏于叢茂,要于險陰;以眾擊寡,務于廣漫,利于旦辰,分守要津,絕彼運道?!?/p>
【第4句】:龍躍云津[lóng yuè yún jīn]
【解釋】比喻杰出的人物崛起。
【出處】《晉書·褚陶傳》:“君兄弟龍躍云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p>
【第5句】:指破迷津[zhǐ pò mí jīn]
【解釋】迷津:疑團。用指點破迷團。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無奈到了爭名奪利關頭,心里不由就覺發迷,倒象自己永世不死,一味朝前奔命,將來到了昏迷時,怎能有人當頭一棒,指破迷團?”
【第6句】:盤踞要津[pán jù yào jīn]
【解釋】津:渡口;要津:比喻關鍵職務或重要位置。指占據顯要的位置。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一:“今觀安石汲引親黨,盤踞要津,擠排異己?!?/p>
【示例】嘉靖中年,有一位大奸臣,乘時得志,盤踞要津,秉政二十余年,害得明朝元氣,剝削殆盡,幾乎亡國敗家。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六十回
【第7句】:不敢問津[bù gǎn wèn jīn]
【解釋】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出處】幾個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我~外,這個小圖書館所有的文藝書籍,我差不多都借閱了。 ——葉文玲《我的“長生果”》
【示例】幾個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我不敢問津外,這個小圖書館所有的文藝書籍,我差不多都借閱了。 ——葉文玲《我的“長生果”》
【第8句】:竊據要津[qiè jù yào jīn]
【解釋】比喻用陰謀手段占據重要的職位。
【出處】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若夫暗藏之汪精衛則招搖過市,竊據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會?!?/p>“津”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延津之合[yán jīn zhī hé]
【解釋】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緣會合。同“延津劍合”。
【出處】清·余懷《板橋雜記·軼事》:“掃眉才子,慧業文人,時節因緣,不得不為'延津之合’矣?!?/p>
【第2句】:延津劍合[yán jīn jiàn hé]
【解釋】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緣會合。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卷:“方知兩劍分而復合,以此變化而去也。至今人說因緣湊巧,多用'延津劍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