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結(jié)尾的成語101個(gè)(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人面桃花、驛寄梅花、馬上看花、竊玉偷花等“花”結(jié)尾的成語101個(gè),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人面桃花[rén miàn táo huā]
【解釋】形容男女邂逅鐘情,隨即分離之后,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出處】唐·崔護(hù)《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示例】蟬聯(lián)歲華,怕游絲到處將春掛,悶孤眠帳額芙蓉,可重逢人面桃花。 ——明·梅鼎祚《玉合記·言祖》
【第2句】:驛寄梅花[yì jì méi huā]
【解釋】請(qǐng)郵差寄送梅花。比喻向遠(yuǎn)方友人表達(dá)思念之情。
【出處】三國·陸凱《贈(zèng)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卿寄一枝春。”
【示例】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cái)?shù)。 ——宋·秦觀《踏莎行》詞
【第3句】:馬上看花[mǎ shàng kàn huā]
【解釋】指粗略行事,走馬看花。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diǎn)頭·玉簫女再世玉杯緣》:“分明馬上看花,但過眼即忘,何嘗在意?!?/p>
【示例】馬上看花的行為是極不負(fù)責(zé)的。
【第4句】:竊玉偷花[qiè yù tōu huā]
【解釋】竊玉:指唐朝楊貴妃偷竊寧王玉笛。比喻男女私通。
【出處】明·孟稱舜《死里逃生》第一出:“你犯天條,竊玉偷花,不想落地獄,帶鎖披枷?!?/p>
【第5句】:跑馬觀花[pǎo mǎ guān huā]
【解釋】比喻大略地觀看一下。
【出處】語出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zhǎng)安花。”
【示例】他跑馬觀花地把這部詩劇讀了一遍,已經(jīng)是傍晚時(shí)分了。 ——郭沫若《萬引》
【第6句】:夢(mèng)筆生花[mèng bǐ shēng huā]
【解釋】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jìn)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mèng)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shí),夢(mèng)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p>
【示例】李太白夢(mèng)筆生花,特睡鄉(xiāng)幻景耳!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第7句】:滿舌生花[mǎn shé shēng huā]
【解釋】比喻能說會(huì)道。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二回:“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發(fā)想,變男為女作妾,以聽其言語,真詞令妙品,滿舌生花者?!?/p>
【第8句】:惹草拈花[rě cǎo niān huā]
【解釋】惹:招引,挑逗;草、花:比喻好;拈:捏。比喻男女調(diào)情。多指調(diào)戲婦女。
【出處】元·楊立齋《哨遍》:“三國志無過說些戰(zhàn)伐,也不希咤,終少些團(tuán)香弄玉,惹草粘花?!?/p>
【示例】鏡臺(tái)兒邊惹草拈花。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
【第9句】:似玉如花[sì yù rú huā]
【解釋】似:似乎,好像。像美玉和鮮花那樣美好。形容女子姿容美艷。
【出處】老舍《趙子曰》:“公寓的老板就能請(qǐng)出一兩位似玉如花的大姑娘作陪。”
【示例】這兒的姑娘個(gè)個(gè)長(zhǎng)得似玉如花。
【第10句】:枯樹生花[kū shù shēng huā]
【解釋】枯樹開起花來。比喻在絕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出處】《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臣罪應(yīng)傾宗,禍應(yīng)覆族……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華于已枯之木?!?/p>
【第11句】:走馬看花[zǒu mǎ kàn huā]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zhǎng)安花?!?/p>
【示例】一個(gè)高中文科的學(xué)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xì)細(xì)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論詩學(xué)門徑》
【第12句】:滿臉生花[mǎn liǎn shēng huā]
【解釋】滿臉高興的樣子。
【示例】他的同學(xué)高興時(shí)是滿臉生花。
【第13句】:枯樹開花[kū shù kāi huā]
【解釋】已經(jīng)枯死的樹又開起花來。比喻絕處逢生獲奇跡出現(xiàn)。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華于已枯之木?!?/p>
【示例】我曾聽得人說,寒波造酒,枯樹開花,他便是大羅神仙。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
【第14句】:異木奇花[yì mù qí huā]
【解釋】珍奇的花草樹木。
【出處】《敦煌變文集·長(zhǎng)興四年中興殿應(yīng)圣節(jié)講經(jīng)文》:“異木奇花烈?guī)讓?,一池常見綠澄澄?!?/p>
【第15句】:明月蘆花[míng yuè lú huā]
【解釋】形容虛無縹緲,夜色凄迷的境界。也比喻杳無蹤跡。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卷十四:“休論佛意祖意,謾謂言端語端。鐵牛放去無蹤跡,明月蘆花君自看?!?/p>
【示例】平湖八月浩無津,明月蘆花思煞人。 ——清·黃景仁《湖上阻風(fēng)雜詩》其三
【第16句】:晚節(jié)黃花[wǎn jié huáng huā]
【解釋】黃花:菊花;晚節(jié):晚年的節(jié)操。比喻人晚節(jié)高尚。
【出處】宋·韓琦《九日小閣》詩:“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節(jié)香?!?/p>
【示例】須信苦盡甘來,晚節(jié)黃花無既。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十八出
【第17句】:頭暈眼花[tóu yūn yǎn huā]
【解釋】頭發(fā)昏,眼發(fā)花。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邊的人,也都有些頭暈眼花,聞了這香氣,就清爽了許多。”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4回:“羅士信也吃了幾杯,坐不到半個(gè)時(shí)辰,覺得天旋地轉(zhuǎn),頭暈眼花,伏倒幾上?!?/p>
【第18句】:耳熱眼花[ěr rè yǎn huā]
【解釋】眼睛發(fā)花,耳朵發(fā)熱。形容飲酒微有醉意,精神興奮的感覺。
【出處】南朝·梁·簡(jiǎn)文帝《箏賦》:“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
【第19句】:閉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解釋】閉: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dòng)這撩云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p>
【示例】此時(shí)魯小姐卸了濃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蘧公子舉眼細(xì)看,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第20句】:亂墜天花[luàn zhuì tiān huā]
【解釋】比喻說話動(dòng)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話說得夸大或不切實(shí)際。
【出處】《心地觀經(jīng)·序品》:“六欲諸天來供養(yǎng),天華(花)亂墜遍虛空。”
【示例】橫說豎說,亂墜天花。 ——明·張岱《祭祁文載文》
【第21句】:銀海生花[yín hǎi shēng huā]
【解釋】銀海:道家指眼睛。眼睛因接觸到反射的光線而昏花。比喻眼睛看得迷亂。
【出處】宋·蘇軾《雪后書北臺(tái)壁》詩:“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示例】方幼惲坐在車中,那頭就如潑浪鼓一般,不住的東西搖晃,真是目迷五色,銀海生花。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五回
【第22句】:頭眩眼花[tóu xuàn yǎn huā]
【解釋】頭發(fā)昏,眼發(fā)花。
【出處】明·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卷三:“半晌,方上床。頭眩眼花,倒在床上,四肢倦怠,百骨酸疼?!?/p>
【示例】彩云還是初次乘坐船,雖不顛簸,終覺頭眩眼花,終日的困臥。 ——清·曾樸《孽?;ā返诰呕?/p>
【第23句】:朽木生花[xiǔ mù shēng huā]
【解釋】指由枯轉(zhuǎn)榮,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出處】清·李漁《比目魚·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虧你再把鴻鈞鑄?!?/p>
【第24句】:枯木生花[kū mù shēng huā]
【解釋】枯樹開了花。比喻絕處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實(shí)現(xiàn)的事情。
【出處】《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p>
【示例】我一命如同草頭露滴,今日得了這銀子呵,一似枯木生花,陽春布澤。 ——明·沈受三《三元記·完璧》
【第25句】:八門五花[bā mén wǔ huā]
【解釋】八門:八門陣;五花:五行陣。古代兩種戰(zhàn)術(shù)變化很多的陣勢(shì)。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出處】清·張潮《虞初新志》:“群峰亂峙,四布羅引,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p>
【示例】世事多變,如八門五花一般。
【第26句】:錦上添花[jǐn shàng tiān huā]
【解釋】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在錦上再繡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處】宋·王安石《即事》詩:“嘉招欲覆杯中淥,丙方唱仍添錦上花?!彼巍S庭堅(jiān)《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示例】命窮時(shí)鎮(zhèn)日價(jià)河頭賣水,運(yùn)來時(shí)一朝的錦上添花。 ——明·康?!吨猩嚼恰返谝坏?/p>
【第27句】:路柳墻花[lù liǔ qiáng huā]
【解釋】路邊的柳,墻旁的花。比喻不被尊重的女子,指妓女。
【出處】元·王曄《水仙子·答》曲:“從來道水性難拿,從他赸過,由他演撒,終只是個(gè)路柳墻花。”
【示例】先生差矣,妾等乃巫山洛水之儔,非路柳墻花之比。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
【第28句】:油漬麻花[yóu zì má huā]
【解釋】形容油污斑斑的樣子。
【第29句】:走馬觀花[zǒu mǎ guān huā]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zhǎng)安花?!?/p>
【示例】看這部書也不過走馬觀花。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
【第30句】:耳聾眼花[ěr lóng yǎn huā]
【解釋】年老體衰者聽力和視力都不好。也形容人對(duì)事物的知覺極為遲鈍。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晁夫人又不頭疼腦熱,又不耳聾眼花?!?/p>
【第31句】:傍柳隨花[bàng liǔ suí huā]
【解釋】春天依倚花草柳樹而游樂的情調(diào)。比喻狎妓。
【出處】北宋·程顥《春日偶成詩》:“云淡風(fēng)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p>
【示例】一笑情通,傍柳隨花,偎香倚玉,弄月搏風(fēng)。 ——元·徐琰《青樓十詠·初見》
【第32句】:步步生蓮花[bù bù shēng lián huā]
【解釋】形容女子步態(tài)輕盈姿。
【出處】《南史·齊紀(jì)下·廢帝東昏侯》:“(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花)也?!?/p>
【示例】富翁在后面看去,真是步步生蓮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
【第33句】:敗柳殘花[bài liǔ cán huā]
【解釋】?。核 垼旱驓?。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shí)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出處】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gè)女孩兒家,你索將性兒溫存……休猜做敗柳殘花?!?/p>
【第34句】:天女散花[tiān nǚ sàn huā]
【解釋】原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出處】《維摩經(jīng)·觀眾生品》:“時(shí)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便現(xiàn)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p>
【示例】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 ——唐·宋之問《設(shè)齋嘆佛文》
【第35句】:戀酒貪花[liàn jiǔ tān huā]
【解釋】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同“戀酒迷花”。
【出處】元·無名氏《僧犯奸得馬表背救》:“對(duì)人前敲禪板談經(jīng)說法,背地里跳墻頭戀酒貪花?!泵鳌だ钐瀑e《梧桐葉》楔子:“自古修文演武,取功名于亂世。終不然戀酒貪花,墮卻壯志。”
【示例】尊嫂,季常此后決不敢戀酒貪花。 ——明·汪廷訥《獅吼記·諫柳》
【第36句】:鏡里采花[jìng lǐ cǎi huā]
【解釋】指雖看得見,卻得不到或摸不著。同“鏡里觀花”。
【出處】《白雪遺音·無樓梯兒》:“竹籃子打水,鏡里采花,抓不著他?!?/p>
【第37句】:?jiǎn)柟俅鸹╗wèn guān dá huā]
【解釋】指答非所問。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安老爺一聽這話,心里暗笑說:'這老頭兒這才叫個(gè)問官答花——驢唇不對(duì)馬嘴。這與我的心事甚么相干?’”
【第38句】:流水桃花[liú shuǐ táo huā]
【解釋】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愛情。
【出處】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p>
【示例】流水桃花情不已,待劉郎。 ——五代·后蜀·歐陽炯《春光好》詞六
【第39句】:寵柳嬌花[chǒng liǔ jiāo huā]
【解釋】惹人寵愛的柳色、嬌艷的花枝。形容春色。
【出處】宋李清照《念奴嬌》詞:“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示例】輕帆細(xì)雨剛?cè)?,寵柳嬌花又一村?——郁達(dá)夫《木曾川看花》詩
【第40句】:折柳攀花[zhé liǔ pān huā]
【解釋】猶尋花問柳。舊指男子狎妓等放蕩行為。
【出處】元·周德清《蟾宮曲·別友》曲:“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第41句】:彩筆生花[cǎi bǐ shēng huā]
【解釋】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jìn)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shí)·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mèng)境熟。”
【示例】他也想有“彩筆生花”的時(shí)候。
【第42句】:雪月風(fēng)花[xuě yuè fēng huā]
【解釋】①代指四時(shí)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出處】元·貫云石《粉蝶花》套曲:“古往今來題詠多,雪月風(fēng)花事事可。”
【示例】元·李日華《南西廂記·對(duì)月琴紅》:“雪月風(fēng)花尋笑耍,兩家休作是非堆?!?/p>
【第43句】:披紅戴花[pī hóng dài huā]
【解釋】披著綢,戴著紅花。表示喜慶或光榮。
【出處】二月河《雍正皇帝》第二十五回:“三百多名進(jìn)士一聽此言,連忙齊刷刷地叩下頭去,高呼'萬歲’,恭送皇帝離座升輿。剎時(shí)間,鼓樂大作,樂聲中,兩個(gè)禮部來的筆帖式披紅戴花,抬出了幡龍金榜?!?/p>
【示例】老百姓給解放軍戰(zhàn)士披紅戴花。
【第44句】:插插花花[chā chā huā huā]
【解釋】花花言巧語。
【出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不要你插插花花認(rèn)我來,哭哭啼啼淚腮,你這般怨怨哀哀磕著頭拜?!?/p>
【第45句】:美女簪花[měi nǚ zān huā]
【解釋】簪:插戴。形容書法娟秀。也比喻詩文清新秀麗。
【出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píng)》:“衛(wèi)常書,如插花美人,舞笑鏡臺(tái)?!?/p>
【第46句】:筆底生花[bǐ dǐ shēng huā]
【解釋】形容文采特異,作品華麗。
【出處】謝冕《遠(yuǎn)方的星》:“有的同學(xué)則富于想象,筆底生花,具有當(dāng)詩人的氣質(zhì)?!?/p>
【示例】她筆底生花,下筆千言。
【第47句】:下馬看花[xià mǎ kàn huā]
【解釋】比喻停下來,深入實(shí)際,認(rèn)真調(diào)查研究。
【出處】唐·孟郊《登科后》:“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zhǎng)安花。”
【示例】另外一些人可以在工廠農(nóng)村里住幾個(gè)月,在那里作調(diào)查,交朋友,這叫'下馬看花’。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宣傳工作會(huì)議上的講話》
【第48句】:水性楊花[shuǐ xìng yáng huā]
【解釋】象流水那樣易變,象楊花那樣輕飄。比喻婦女在感情上不專一。
【出處】宋·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九出:“你休得強(qiáng)惺惺,楊花水性無憑準(zhǔn)?!?/p>
【示例】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楊花,我若說有錢,他便是貪圖銀錢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九十二回
【第49句】:步步蓮花[bù bù lián huā]
【解釋】原形容女子步態(tài)輕盈。后常比喻漸入佳境。
【出處】《南史·齊本紀(jì)下》:“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p>
【示例】若將曲直無顛倒,腳底蓮花步步生。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
【第50句】:惹草粘花[rě cǎo niān huā]
【解釋】惹:招引。比喻隨處迷戀于不正當(dāng)?shù)哪信閻邸?/p>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38回:“卻說湍制臺(tái)九姨太身邊的那個(gè)大丫頭,自見湍制臺(tái)屬意于他,他便有心惹草粘花,時(shí)向湍制臺(tái)跟前勾搭?!?/p>
【第51句】:接木移花[jiē mù yí huā]
【解釋】把一種花木的枝條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同窗友認(rèn)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p>
【示例】惡書自是好身手,接木移花掩先丑。 ——清·葉蘭《竊名器》詩
【第52句】:交際花[jiāo jì huā]
【解釋】在社交場(chǎng)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
【出處】羅廣斌《紅巖》第三章:“還有幾個(gè)很少上班的女同事,都是憑裙帶關(guān)系進(jìn)廠的交際花一般的女人?!?/p>
【示例】她是我們班里的有名的交際花。
【第53句】:頭昏眼花[tóu hūn yǎn huā]
【解釋】頭腦昏暈,眼睛發(fā)花。
【出處】《說唐》第66回:“秦王眾將,略略少些,卻也瀉得頭昏眼花,手足疲軟。”
【示例】太陽曬得人頭昏眼花。
【第54句】:筆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解釋】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shí)夢(mèng)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p>
【示例】晚唐詩人杜牧才氣過人,筆下生花,創(chuàng)作了許多詩文佳品,尤以《阿房宮賦》傳誦千古。
【第55句】:口墜天花[kǒu zhuì tiān huā]
【解釋】比喻指以夸誕之詞動(dòng)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
【出處】據(jù)《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序品》載,佛祖說法,感動(dòng)天神,“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華:優(yōu)缽羅華,波頭摩華……于虛空中繽紛亂墜”,“天華亂墜滿虛空,眾香普熏于大會(huì)”。華,同“花”。
【示例】饒伊口墜天花,難逃我雙眸似電。 ——清·李漁《奈何天·媒欺》
【第56句】:覓柳尋花[mì liǔ xún huā]
【解釋】覓:尋找。欣賞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出處】唐·杜甫《嚴(yán)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duì)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處?!?/p>
【示例】那兒子卻是風(fēng)流博浪的人,專要結(jié)識(shí)朋友,覓柳尋花。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卷三十
【第57句】:戀酒迷花[liàn jiǔ mí huā]
【解釋】戀:沉迷;迷:癡迷;花:娼妓,歌女。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出處】元·無名氏《小孫屠·小孫屠捉奸》:“知它是爭(zhēng)名奪利?知它是戀酒迷花?使奴無情無緒,困倚繡床,如何消遣。”
【示例】這的是戀酒迷花風(fēng)風(fēng)魔魔下湯頭。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三折
【第58句】:霧里看花[wù lǐ kàn huā]
【解釋】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處】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p>
【示例】白石寫景之作,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59句】:波羅奢花[bō luó shē huā]
【解釋】即雞冠花。
【第60句】:樹上開花[shù shàng kāi huā]
【解釋】“三十六計(jì)”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獲。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四回:“應(yīng)元道:'前日卑職原說這點(diǎn)銀子不夠,此刻若回曹州,往返多日。不如想個(gè)樹上開花的法子,安撫衙內(nèi)當(dāng)案王孔目,卑職與他廝熟,太尊只須立紙文書與他,待結(jié)案時(shí)交付,豈不省一番急迫?!?/p>
【示例】總而言之:這件事參出去,胡統(tǒng)領(lǐng)一面多少總可以生法,還可以'樹上開花’。 ——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
【第61句】:階柳庭花[jiē liǔ tíng huā]
【解釋】階:臺(tái)階;庭:庭院。臺(tái)階前的垂柳,庭院中的鮮花。指美好的庭院景致。
【出處】階:臺(tái)階;庭:庭院。臺(tái)階前的垂柳,庭院中的鮮花。指美好的庭院景致。
【第62句】:換柳移花[huàn liǔ yí huā]
【解釋】把一種花木的枝條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同窗友認(rèn)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p>
【示例】試看瞞神嚇鬼,何難換柳移花,得價(jià)由吾賣。 ——清·蔣士銓《空谷香》第五出
【第63句】:翠竹黃花[cuì zhú huáng huā]
【解釋】指眼前境物。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yīng)物現(xiàn)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p>
【第64句】:妙筆生花[miào bǐ shēng huā]
【解釋】生花:長(zhǎng)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mèng)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p>
【示例】她妙筆生花,頃刻寫就一篇好文章。
【第65句】:過時(shí)黃花[guò shí huáng huā]
【解釋】黃花:菊花。重陽節(jié)后的菊花。比喻過了時(shí)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知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p>
【示例】今該轉(zhuǎn)機(jī)已成過時(shí)黃花。 ——蔡?hào)|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一回
【第66句】:水月鏡花[shuǐ yuè jìng huā]
【解釋】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示例】水月鏡花空好看,不過是,今生如此算收梢。 ——《再生緣》第六十七回
【第67句】:披紅插花[pī hóng chā huā]
【解釋】披:覆蓋在肩背上。身披紅綢,帽插紅花。舊時(shí)指喜慶事執(zhí)行接待禮儀者的打扮。
【出處】明·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卷七:“儐相披紅插花,忙到轎前作揖,念了詩賦,請(qǐng)出轎來。”
【示例】一直等到花轎抬上船去以后,本忠這才在儐相的陪伴之下,披紅插花,身穿華服,大搖大擺地走出了大門。 ——吳越《括蒼山記恩仇》第六十九
【第68句】:瑤草琪花[yáo cǎo qí huā]
【解釋】①仙境里的花草。②珍貴奇異的花草。亦作“瑤草琪葩”。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八回:“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鼻濉だ钊暾洹剁R花緣》第一回:“連那瑤草琪花,也分外披佛有致。”
【示例】茶館內(nèi)排列著瑤草琪花,當(dāng)爐的羽扇常在手中。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三回
【第69句】:雨打梨花[yǔ dǎ lí huā]
【解釋】比喻零亂不堪的狼狽情景。
【出處】明·崔時(shí)佩《西廂記·回春柬藥》:“張君瑞,想是你分淺緣慳,雨打梨花深閉門?!?/p>
【示例】他的這個(gè)樣子讓我想起雨打梨花的模樣。
【第70句】:詠月嘲花[yǒng yuè cháo huā]
【解釋】指創(chuàng)作詩歌。花和月經(jīng)常作為詩人歌詠的對(duì)象,故稱。
【出處】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一年年覺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詠月嘲花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p>
【第71句】:異卉奇花[yì huì qí huā]
【解釋】指稀奇少見的花草。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東西。
【出處】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一折:“閑游洞府,賞異卉奇花;悶繞清溪,玩青松檜柏?!?/p>
【第72句】:瑤草奇花[yáo cǎo qí huā]
【解釋】指仙境中的花草。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zhǎng)春?!?/p>
【第73句】:筆底煙花[bǐ dǐ yān huā]
【解釋】比喻文章寫得生動(dòng)、出色。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畫學(xué)·畫中人》:“筆底煙花傳海國,袖中詩句落吳船?!?/p>
【第74句】:簇錦團(tuán)花[cù jǐn tuán huā]
【解釋】簇:聚成團(tuán)。錦:有花紋的絲織品。形容五色繽紛,繁華艷麗的景象。
【出處】明·郭勛《英烈傳》第一回:“正出朝門,恰遇知心好友,現(xiàn)做太尉,叫做哈麻,領(lǐng)著一班女樂,都穿著絕樣簇錦團(tuán)花白壽衣,都戴著七星搖拽墮馬妝角髻,都履著絨扣錦幫三寸鳳頭鞋……約有五十余人進(jìn)宮而來?!?/p>
【示例】在這簇錦團(tuán)花的季節(jié)里,我們快樂地成長(zhǎng)。
【第75句】:驛使梅花[yì shǐ méi huā]
【解釋】表示對(duì)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出處】《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zhǎng)安與曄,并贈(zèng)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示例】清·李調(diào)元《青門畫菊見贈(zèng)余亦自畫墨梅答之仍用前韻》:“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寫枯枝。”
【第76句】:筆頭生花[bǐ tóu shēng huā]
【解釋】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jìn)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云仙雜記》第十卷:“李太白少夢(mèng)筆頭生花,后天才瞻逸,名聞天下。”
【示例】他很想筆頭生花。
【第77句】:火樹銀花[huǒ shù yín huā]
【解釋】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jié)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出處】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盡橋鐵鎖開。”
【示例】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柳亞子《浣溪沙》詞
【第78句】:明日黃花[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jié)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shí)的事物或消息。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示例】過時(shí)之物,曰明日黃花。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花木類》
【第79句】:火樹琪花[huǒ shù qí huā]
【解釋】比喻燦爛的燈火或焰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十七回:“于是進(jìn)入行宮,只見庭燎繞空,香屑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
【第80句】:隔霧看花[gé wù kàn huā]
【解釋】隔:間隔。形容老眼昏花,后也比喻對(duì)事物看不真切。
【出處】王國維《人間詞話》:“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p>
【第81句】:惹草沾花[rě cǎo zhān huā]
【解釋】比喻男女調(diào)情。多指調(diào)戲婦女。同“惹草拈花”。
【出處】明·汪廷訥《獅吼記·奇妒》:“我非無斬釘截鐵剛方氣,都只為惹草沾花放蕩情。”
【第82句】:風(fēng)里楊花[fēng lǐ yáng huā]
【解釋】像風(fēng)中的楊樹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發(fā)展變化不定。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風(fēng)里楊花,水上幻泡。”
【示例】你就是那風(fēng)里楊花,滾上滾下,如今又興起如意兒賊歪刺骨來了。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72回
【第83句】:六出冰花[liù chū bīng huā]
【解釋】出:花分瓣;六出:六個(gè)花瓣。指雪花。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黃鐘十一月啟》:“彤云垂四百之葉,玉雪開六出之花。”
【示例】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錦,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
【第84句】:解語花[jiě yǔ huā]
【解釋】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zhēng)如我解語花?’”
【示例】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語花。 ——元·喬孟符《金錢記》第一折
【第85句】:鏡里觀花[jìng lǐ guān huā]
【解釋】鏡子里頭看花。指雖看得見,卻得不到或摸不著。
【出處】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我勸諫他似水里納瓜,他看覷咱如鏡里觀花?!?/p>
【第86句】:流水落花[liú shuǐ luò huā]
【解釋】形容春殘的景象。也比喻好時(shí)光的消逝。
【出處】南唐·李煜《浪淘沙》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p>
【示例】彈得一時(shí)金戈鐵馬破空而來,一時(shí)流水落花悠然而去。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
【第87句】:秋月春花[qiū yuè chūn huā]
【解釋】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往事知多少?!?/p>
【示例】秋月春花易老,賞心悅事難憑。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出
【第88句】:野草閑花[yě cǎo xián huā]
【解釋】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將軍戰(zhàn)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痹o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為交友,野草閑花作近鄰?!?/p>
【示例】俺見鞍思馬,難道他是野草閑花? ——明·湯顯祖《紫釵記·哭收釵燕》
【第89句】:鐵樹開花[tiě shù kāi huā]
【解釋】鐵樹:也叫蘇鐵,常綠喬木,不常開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shí)現(xiàn)。
【出處】明·王濟(jì)《君子堂日詢手鏡》:“吳浙間嘗有俗諺云,見事難成,則云須鐵樹開花?!?/p>
【示例】大軍抗日渡金沙,鐵樹要開花。 ——陳毅《贛南游擊詞》
【第90句】:羯鼓催花[jié gǔ cuī huā]
【解釋】羯鼓:兩面蒙皮,腰部較細(xì)的一種鼓。敲擊羯鼓,使杏花早開。
【出處】唐·南卓《羯鼓錄》載: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經(jīng)在內(nèi)庭擊鼓,并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當(dāng)時(shí)正趕上庭中杏花開放,唐玄宗笑著說:“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
【示例】惟將羯鼓催花,賜得貂裘拖地。 ——明·陸采《明珠記·巡陵》
【第91句】:火燭銀花[huǒ zhú yín huā]
【解釋】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jié)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出處】宋·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fēng)。”
【第92句】:宿柳眠花[sù liǔ mián huā]
【解釋】花、柳:借指妓女。指男子在外嫖娼。
【出處】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三折:“你則待要玩水游山,怎知俺眠花臥柳。”
【第93句】:異草奇花[yì cǎo qí huā]
【解釋】原意是指希奇少見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白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異草,駢闐堦砌?!?/p>
【示例】異草奇花,蘭芳桂馥,嬌黃嫩綠,色奪綺羅。 ——明·吳元泰《東游記·鐘離敗逃山谷》
【第94句】:遍地開花[biàn dì kāi huā]
【解釋】比喻好的事物到處涌現(xiàn)或普遍發(fā)展。
【出處】魏煥宗《山區(qū)巧打麻雀戰(zhàn)》:“史家寨的民兵,掌握了敵人夜間出動(dòng)的規(guī)律,打了他個(gè)伏擊;軍城游擊小組配合部隊(duì)……總之,這兩三天是遍地開花?!?/p>
【示例】遍地開花鬧,沖天干勁傳。糧棉大增產(chǎn),煤鐵倍加權(quán)。 ——董必武《祝賀建國十周年》
【第95句】:浪蕊浮花[làng ruǐ fú huā]
【解釋】指尋常花草。
【出處】唐·韓愈《杏花》詩:“浮花浪蕊鎮(zhèn)長(zhǎng)有,才開還落瘴霧中。”
【示例】浪蕊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shí)歲寒人。 ——宋·蘇軾《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
【第96句】:萬草千花[wàn cǎo qiān huā]
【解釋】無數(shù)種小草和鮮花。指花草種類繁多,不計(jì)其數(shù)。
【出處】唐·杜甫《白絲行》:“象床玉手亂殷紅,萬草千花動(dòng)凝碧。”
【示例】土膏欲動(dòng)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宋·范成大《四時(shí)田園雜興·春日》
【第97句】:?jiǎn)柫鴮せ╗wèn liǔ xún huā]
【解釋】花、柳:原指春景,舊時(shí)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后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出處】唐·杜甫《嚴(yán)中丞枉駕見過》:“元戎小對(duì)出郊外,問柳尋花到野亭?!?/p>
【示例】他最好問柳尋花。
【第98句】:驛路梅花[yì lù méi huā]
【解釋】表示對(duì)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出處】唐·牟融《送范啟東還京》詩:“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p>
【第99句】:目眩心花[mù xuàn xīn huā]
【解釋】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驚得目眩心花,魂不附體?!?/p>
100、口吻生花[kǒu wěn shēng huā]
【解釋】比喻談吐文雅。
【出處】唐·馮贄《云仙雜記》第五卷引《白氏金鎖》:“張祜苦吟,妻孥喚之不應(yīng),以責(zé)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豈恤汝輩?!?/p>
【示例】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00回
10【第1句】:?jiǎn)柫u(píng)花[wèn liǔ píng huā]
【解釋】比喻狎妓。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75回:“這些少年,正是斗雞走狗、問柳評(píng)花的一干游俠紈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