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賂”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金玉貨賂、重賂輕賢等含“賂”的成語7個,其中“賂”結(jié)尾的成語2個,“賂”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賂”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金玉貨賂[jīn yù huò lù]
【解釋】貨賂:指珍寶、財富。泛指黃金、美玉等珍貴的財寶。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
【第2句】:招權(quán)納賂[zhāo quán nà lù]
【解釋】把持權(quán)勢,接受賄賂。
【出處】《元史·樸不花傳》:“不花驕恣無上,招權(quán)納賂,奔競之徒,皆出其門,骎骎有趙高、張讓、田令孜之風(fēng)。”
【示例】皆人間清要之官而招權(quán)納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陽為廉潔,而陰受苞苴。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何思明游酆都錄》
“賂”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重賂輕賢[zhòng lù qīng xián]
【解釋】看重別人的賄賂而輕視有才能的人。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四回:“豈有此理!我想那秦太師亦是十載寒窗,由青燈而居相位,怎么重賂輕賢!”
【第2句】:貨賂公行[huò lù gōng xíng]
【解釋】賂:賄賂;公行:公開。公開用金錢、財物收買別人進(jìn)行不正當(dāng)?shù)幕顒印?/p>
【出處】《魏書》:“三公傾邪,皆希世見用,貨賂并行,強(qiáng)者為怨,不見舉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毀。”
【示例】貨賂公行,帑藏?fù)p耗,神怒民怨,眾叛親離。 ——《陳書·傅縡傳》
【第3句】:貨賂大行[huò lù dà xíng]
【解釋】指公開行賄受賂。同“賄賂公行”。
【出處】宋·劉攽、劉恕等《〈魏書〉目錄序》:“不貴禮義,故士無風(fēng)節(jié);貨賂大行,故俗尚傾奪。”
【第4句】:賄賂并行[huì lù bìng xíng]
【解釋】賄賂:因請托而私贈財物。指行賄受賄的事情到處都有。
【出處】《左傳·昭公六年》:“亂獄滋豐,賄賂并行,終予之世,鄭其敗乎?。”
【第5句】:賄賂公行[huì lù gōng xíng]
【解釋】賄賂:因請托而私贈財物;公行:公開做。指公開行賄受賂。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李特雄壽勢志》:“貨賄公行,懲勸不明。”《北史·柳彧傳》:“前在趙州,暗于職務(wù),政由群小,賄賂公行。”
【示例】言路阻而宵人得志,徑竇開而賄賂公行。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