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賣”的成語大全(12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賣主求榮、一錘子買賣、掛羊頭,賣狗肉等含“賣”的成語121個,其中“賣”開頭的51個,“賣”結尾的14個,“賣”在中間的5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賣”開頭的成語
【第1句】:賣主求榮[mài zhǔ qiú róng]
【解釋】指出賣主人的利益以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勢則聚若蠅蚊,失勢則散若鳥獸,甚至賣主求榮者頗多。”
【示例】這位黃先生我看枉為人師!勸學生賣主求榮,他當的什么老師? ——溫靖邦《將星在狼煙中升起》
【第2句】:賣李鉆核[mài lǐ zuān hé]
【解釋】先鉆李核,然后出賣,免得別人得到良種。形容極端自私。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
【示例】王戎賣李鉆核,不勝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無戲言。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花木》
【第3句】:賣漿屠狗[mài jiāng tú gǒu]
【解釋】漿:酒漿。以賣酒、殺狗為業的人。過去指職業卑賤的階層。
【出處】《史記·信陵君列傳》:“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史記·樊噲列傳》:“以屠狗為事。”
【示例】到了燕國,整天和賣漿屠狗之輩相交,與擊筑者高漸離成為知音,和歌于鬧市,痛飲于長街,其樂無窮! ——白樺《擊筑者》
【第4句】:賣弄國恩[mài nòng guó ēn]
【解釋】舊指官僚恃恩弄權。
【出處】《后漢書·孝靈帝紀》:“君以閹宦之隸,刀鋸之殘,越從洿泥,扶侍日月,賣弄國恩,階賤為貴,劫迫帝主,蕩覆王室,假息漏刻,游魂河津。”
【第5句】:賣兒貼婦[mài ér tiē fù]
【解釋】指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兒女賣給別人。
【出處】《南齊書·良政傳·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愍。”
【示例】賣兒貼婦竭膏血,一塔豈有功德緣! ——清·黃遵憲《南漢修慧寺千佛塔歌》
【第6句】:賣狗懸羊[mài gǒu xuán yáng]
【解釋】猶言掛羊頭賣狗肉。意指名不副實。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脯于內也。”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
【示例】一個個蛇吞象,一個個兔趕獐,一個個賣狗懸羊。 ——明·薛論道《水仙子·憤世》曲
【第7句】:賣友求榮[mài yǒu qiú róng]
【解釋】出賣朋友以謀求名利、地位。
【出處】柳亞子《詠史》之二:“賣友求榮事可羞,靦顏枉自附清流。”
【示例】我不能見利忘義,賣友求榮,變成利祿之小人! ——《人民日報》19【第84句】:【第4句】:18
【第8句】:賣履分香[mài lǚ fēn xiāng]
【解釋】舊時比喻人臨死念念不忘妻兒。
【出處】漢·曹操《遺令》:“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示例】茍廣其術,則賣履分香,可以不是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祝翁》
【第9句】:賣頭賣腳 [mài tóu mài jiǎo]
【解釋】形容拋頭露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我們姑娘年輕的媳婦,也難賣頭賣腳的,倒還是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碰。”
【第10句】:賣刀買牛[mài dāo mǎi niú]
【解釋】刀:武器。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賣刀買牛。”
【第11句】:賣獄鬻官[mài yù yù guān]
【解釋】獄:訟事;鬻:賣。收受賄賂,出賣官職爵位,徇私枉法。
【出處】《北史·魏咸陽王坦傳》:“雖祿厚位尊,貪求滋甚,賣獄鬻官,不知紀極。”
【示例】賣獄鬻官,溪壑難滿。 ——《北齊書·后主紀論》
【第12句】:賣官鬻爵[mài guān yù jué]
【解釋】鬻:賣。形容政治腐敗,統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
【出處】《宋書·鄧琬傳》:“父子并賣官鬻爵。”
【示例】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
【第13句】:賣笑生涯[mài xiào shēng yá]
【解釋】生涯:生活。指妓女以出賣笑臉為業。
【出處】魯迅《謾罵》:“倘使她實在是做賣笑生涯的,就并不是謾罵,倒是說了真實。”
【第14句】:賣劍買牛[mài jiàn mǎi niú]
【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出處】《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示例】惟有躬耕差可為,賣劍買牛悔不早。 ——宋·陸游《貧甚作短歌排悶》詩
【第15句】:賣俏營奸[mài qiào yíng jiān]
【解釋】俏:容態輕盈美好。賣弄媚態,以便做壞事。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海神記·花鴇訓女》:“止不過席上尊前,賣俏營奸,退后趨前。”
【第16句】:賣俏迎奸[mài qiào yíng jiān]
【解釋】指賣弄媚態誘惑人,搞不正當男女關系。同“賣俏行奸”。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記》第二折:“俺好意的張筵置酒,你走將來賣俏行奸,暢好是廝蹅蹅,廝蹅蹅也。”
【示例】這閻婆惜被那張三小意兒百依百隨,輕憐重惜,賣俏迎奸,引亂這婆娘的心,如何肯戀宋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
【第17句】:賣狗皮膏藥[mài gǒu pí gāo yào]
【解釋】比喻說得很動聽,實際上在騙人。
【出處】劉復《<半農雜文>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示例】我們不能相信他賣狗皮膏藥。
【第18句】:賣爵贅子[mài jué zhuì zǐ]
【解釋】爵:爵位;贅:抵押。因生活所迫,靠出賣爵位,抵押子女來維持生活。
【出處】《漢書·嚴助傳》:“數年歲比不登,民待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
【第19句】:賣俏倚門[mài qiào yǐ mén]
【解釋】舊時形容妓女的生活。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你看人似桃李春風墻外枝,賣俏倚門兒。”
【第20句】:賣劍買犢[mài jiàn mǎi dú]
【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賣劍買牛”。
【出處】明·張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終功名答知遇書》:“撫民愿焚械歸籍,此即古人賣劍買犢之化也。”
【第21句】:賣身投靠[mài shēn tóu kào]
【解釋】出賣自己,投靠有權勢的人。比喻喪失人格,甘心充當惡勢力的工具。
【出處】魯迅《<準風月談>后記》:“我見這富家兒的鷹犬,更深知明季的向權門賣身投靠之輩是怎樣的陰險了。”
【示例】本族人中許多奸惡分子賣身投靠。憑借外族勢力以求升官發財。 ——蒲韌《二千年間·七》
【第22句】:賣法市恩[mài fǎ shì ēn]
【解釋】市:買。指玩忽法律而隨意寬恕罪犯以求得好處。
【出處】元·白仁甫《梧桐雨》楔子:“某也惜你驍勇,但國有定法,某不敢賣法市恩。送你上京,取圣斷,如何?”
【第23句】:賣弄學問[mài nòng xué wèn]
【解釋】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示例】年輕人不要在老年人面前賣弄學問了。
【第24句】:賣弄風騷[mài nòng fēng sāo]
【解釋】賣弄:顯耀;風騷:舉止輕狂放蕩。故意向人家炫耀自己的輕狂放蕩。一般指輕浮的女子向男人挑逗。
【出處】清·張春帆《九尾龜》第四十九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貝夫人這樣的一個尤物,今天看戲,明日燒香,到處賣弄風騷,招蜂引蝶。”
【示例】有時眼角留情,有時眉梢傳語,有時輕顰巧笑,賣弄風騷,惹得陶穀支持不定,未免與她問答數語。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五十九回
【第25句】:賣犢買刀[mài dú mǎi dāo]
【解釋】指出賣耕牛,購買武器去從軍。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六卷:“又何必勞民動眾,賣犢買刀?”
【第26句】:賣刀買犢[mài dāo mǎi dú]
【解釋】刀:武器;犢:牛犢。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出處】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
【示例】丟下兵器,拿把鋤兒,學那古人'賣刀買犢’的故事,豈不是綠林中一段佳話。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
【第27句】:賣文為生[mài wén wéi shēn]
【解釋】指以出賣詩文所得來維持生計。
【出處】唐·杜甫《聞斛斯六官未歸》:“故人南郡去,云索作碑錢。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
【示例】內行人都說他的文筆極有功力,文風別具一格,他淡然一笑,并不放在心上,不想賣文為生。 ——劉紹棠《孤村》
【第28句】:賣人情[mài rén qíng]
【解釋】故意表現出給人好處,使對方感激自己。
【示例】料想二人必有淵源,唇焦舌爛賣人情,何庚金是個老實人,只唯唯答應鞠躬不迭。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一
【第29句】:賣國求利[mài guó qiú lì]
【解釋】勾結投靠敵人,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富貴。同“賣國求榮”。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六:“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于梁,當不次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里。”
【第30句】:賣空買空[mài kōng mǎi kōng]
【解釋】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到期的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比喻投機倒把的行為。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鑄銀》:“滬市賣空買空,昔年每元已漲過八錢。”
【示例】賣空買空的風險很大,得慎重考慮。
【第31句】:賣關子[mài guān zi]
【解釋】原指說書人說到故事的關鍵處突然停止,借以吸引聽眾。后比喻說話做事在緊要關頭,故弄玄虛,讓對方著急,從而答應自己的要求。
【示例】你的話,我又不懂了。你就別賣關子了吧! ——高陽《慈禧全傳》八十四
【第32句】:賣弄才學[mài nòng cái xué]
【解釋】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5回:“貢生志在賣弄才學,如何肯去?”
【示例】年輕人不要在老年人面前賣弄才學了
【第33句】:賣乖弄俏[mài guāi nòng qiào]
【解釋】形容賣弄聰明,故作媚態。
【出處】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對于德國軍國主義的勝利,不是聯合國的勝利,更不是我國徒事內爭托名參戰的軍人和那投機取巧、賣乖弄俏的政客的勝利。”
【示例】他在那兒賣乖弄俏為的是嘩眾取寵。
【第34句】:賣官賣爵[mài guān mài jué]
【解釋】收受錢財,出賣官爵。
【出處】現今社會也有~的現象。
【示例】現今社會也有賣官賣爵的現象
【第35句】:賣官販爵[mài guān fàn jué]
【解釋】形容政治腐敗,統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同“賣官鬻爵”。
【出處】《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千秋賣官販爵,聚資貨累億。”
【第36句】:賣官鬻獄[mài guān yù yù]
【解釋】漢·崔寔《政論》:“自非夷齊,孰能餓死,于是則有賣官鬻獄,盜賊主守之奸生矣。”
【出處】今任使非人,~,囚系非辜者多。 ——《元史·耶律楚材傳》
【示例】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0回:“高、楊、童、蔡,四個奸黨在朝中,賣官鬻獄,賄賂公行。”
【第37句】:賣公營私[mài gōng yíng sī]
【解釋】指出賣公眾利益以謀求個人私利。
【出處】《魏書·趙黑傳》:“高官祿厚,足以自給,賣公營私,本非情愿。”
【示例】他很想賣公營私,可惜做不到。
【第38句】:賣男鬻女[mài nán yù nǚ]
【解釋】指因生活所迫而出賣自己的兒女。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盧夢仙江上尋妻》:“況且如此荒年,那家不賣男鬻女來度命。”
【示例】舊社會,老百姓賣男鬻女還是勉強糊口。
【第39句】:賣劍買琴[mài jiàn mǎi qín]
【解釋】指沒有功名意識,志在歸隱。
【出處】清·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賣劍買琴,斗瓦輸銅。”
【示例】他賣劍買琴,退出江湖。
【第40句】:賣惡于人[mài è yú rén]
【解釋】把壞事推給別人。
【出處】《宋書·蔡廓傳》:“與人共計議,云何裁轉背便賣惡于人。”
【第41句】:賣國求榮[mài guó qiú róng]
【解釋】勾結投靠敵人,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富貴。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六:“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于梁,當不次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里。”
【示例】賈似道賣國求榮,請速正法。 ——清·吳趼人《痛史》第六回
【第42句】:賣兒鬻女[mài ér yù nǚ]
【解釋】鬻:賣。指生活無依,被迫賣掉自己的女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
【示例】洛陽饑民賣兒鬻女。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第43句】:賣弄俊俏[mài nòng jùn qiào]
【解釋】指婦女故意賣弄容貌美麗的輕佻行為。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兒百般做作,來往向人前賣弄俊俏。”
【示例】滕生賣弄俊俏,連忙趨到跟前,劈面拜下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第44句】:賣弄玄虛[mài nòng xuán xū]
【解釋】玄虛:玄妙虛無的道理。指故意耍花招,使人理解不透。
【出處】巴金《復仇集·亞麗安娜》:“吳素來愛賣弄玄虛,說話每說到重要的地方便住了口。”
【示例】別賣弄玄虛了,我們沒有時間奉陪。
【第45句】:賣笑追歡[mài xiào zhuī huān]
【解釋】指娼妓取媚于人的營生。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再不去賣笑追歡風月館,再不去迎新送舊翠紅鄉。”
【示例】賣笑追歡的行當應當加以限制。
【第46句】:賣弄風情[mài nòng fēng qíng]
【解釋】故意裝出嬌媚的姿態誘惑人。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47回:“又見金鐘兒不住的賣弄風情,將全副精神都用在何公子身上,毫無一點照應到自己,那里還坐得住?”
【示例】他決不要娶一個賣弄風情的輕佻女子為妻。
【第47句】:賣爵鬻子[mài jué yù zǐ]
【解釋】鬻:賣。因生活所迫,出賣爵位和子女。
【出處】漢·賈誼《新書·無蓄》:“歲惡不入,賣爵鬻子,既或聞耳矣。”
【第48句】:賣爵鬻官[mài jué yù guān]
【解釋】買賣官爵來收取錢財。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權哄》:“還說不朦蔽,你賣爵鬻官多少?貪財貨竭脂膏。”
【示例】靠賣爵鬻官發財的貪官終究被判極刑。
【第49句】:賣富差貧[mài fù chà pín]
【解釋】指對于富人,得錢便予以免除差役;對于窮人,便任意征派勞役。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6卷:“我只道只有陽世間貪官污吏受財枉法,賣富差貧,豈知陰間也自如此!”
【示例】《清史稿·食貨志》:“請飭撫臣通行兩府,按田起役,毋得憑空僉報,以滋賣富差貧之弊。”
【第50句】:賣妻鬻子[mài qī yù zǐ]
【解釋】指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兒女賣給別人。
【出處】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五回:“男女等也是良家兒女,只因命運淹蹇,又值惡薄時年,賣妻鬻子,家業凋零。”
【示例】可憐百姓已賣妻鬻子,啼饑號寒,還有甚么錢財,上應征求?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十九回
【第51句】:賣俏行奸[mài qiào xíng jiān]
【解釋】指賣弄媚態誘惑人,搞不正當男女關系。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俺好意的張筵置酒,你走將來賣俏行奸。”
【示例】難道你賣俏行奸,認我做桃花墻外柯? ——明·梁辰魚《浣紗記·捧心》
“賣”結尾的成語
【第1句】:一錘子買賣[yī chuí zi mǎi mài]
【解釋】只做一次生意。
【出處】老舍《女店員》第二幕:“咱們哪,砂鍋砸蒜,一錘子的買賣,我永遠不再到這兒來!”
【示例】你不能只做一錘子買賣。
【第2句】:上門買賣[shàng mén mǎi mài]
【解釋】比喻主動找上門來,事情容易做成。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媾媒》:“近來星辰得利,上門買賣何多,盡得金銀鈔貫,廣受段匹紗羅。”
【示例】小人想,這是上門買賣,又不是詐他的,取之無礙。 ——清·不睡居士《枕上晨鐘》第六回
【第3句】:炒買炒賣[chǎo mǎi chǎo mài]
【解釋】指就地迅速轉手買賣,從中牟利。
【示例】沒有實體的支持,靠炒買炒賣是不長久的。
【第4句】:賤買貴賣[jiàn mǎi guì mài]
【解釋】低價買進,高價售出。
【出處】漢·班固《漢書·景帝紀》:“吏受所監臨,以飲食免,重;受財物,賤買貴賣,論輕。”
【示例】若做經紀,賤心便起,賤買貴賣,損人利己。 ——明·沈受先《三元記·餞行》
【第5句】:折本買賣[shé běn mǎi mài]
【解釋】折:虧損。虧損的生意。泛指吃虧的事。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稍似間有些錢,抵死里無多債,權做這場折本買賣。”
【示例】我不想做折本買賣。
【第6句】:現販現賣[xiàn fàn xiàn mài]
【解釋】就地販賣。
【示例】我這是現販現賣,沒有什么深的研究。
【第7句】:現炒現賣[xiàn chǎo xiàn mài]
【解釋】就地販賣。
【出處】王朔《浮出海面》:“你看東西真是過目不忘啊,現炒現賣。”
【第8句】:生炒熱賣[shēng chǎo rè mài]
【解釋】指急于應付,現做現賣而不暇精制。
【出處】茅盾《如何擊退頹風》:“這大部分作家……為了要吃飯,又不得不在顧忌多端的夾縫中作微弱之呼聲,不得不在饑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寫作,生炒熱賣。”
【第9句】:賠本買賣[péi běn mǎi mài]
【解釋】虧損的生意。泛指吃虧的事。
【示例】別取笑了,我已經做了賠本買賣。
【第10句】:擔水河頭賣[dān shuǐ hé tóu mài]
【解釋】河:黃河。到黃河邊賣水。比喻在內行面前賣弄。
【出處】《古尊宿語錄·黃梅東山演和尚》:“擔水河頭賣,諸人盡笑怪,滯貨沒人猜,一似欠他債。”
【第11句】:熱炒熱賣[rè chǎo rè mài]
【解釋】比喻用剛剛學到的東西去教人。
【示例】我的基礎不行,每天上課都是熱炒熱賣。
【第12句】:現買現賣[xiàn mǎi xiàn mài]
【解釋】臨時買來再販賣出去。比喻平素沒有積累,臨時從這里學,又到別處去傳授。
【示例】小兄弟學得了精妙內功,現買現賣,待任我行上來,便在他身上使使,教他大吃一驚。 ——金庸《笑傲江湖》第四十回
【第13句】:公買公賣[gōng mǎi gōng mài]
【解釋】公家向民間購買物品,公平交易,不使百姓吃虧。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百七回:“大人做道員時,驛上草料豆子,公買公賣,分毫不虧累農戶。”
【示例】他們都不搶掠,公買公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第14句】:強買強賣[qiǎng mǎi qiǎng mài]
【解釋】強迫買或賣。
【出處】王朔《橡皮人》:“再說,做買賣也沒有強買強賣的。”
【示例】我們要打擊強買強賣的行為。
“賣”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掛羊頭,賣狗肉[guà yáng tóu,mài gǒu ròu]
【解釋】掛著羊頭,賣的卻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脯于內也。”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
【示例】中國現在的頑固派,正是這樣。他們口里的憲政,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
【第2句】:買賤賣貴[mǎi jiàn mài guì]
【解釋】指低價買進而高價賣出。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爾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三國·吳·薛綜注:“裨販,買賤賣貴,以自裨益。”
【示例】做生意就是要買賤賣貴,否則就是為社會貢獻財富。
【第3句】:韓康賣藥[hán kāng mài yào]
【解釋】隱士逃名避世。指賣藥。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韓康傳》:“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
【示例】劉商觀弈罷,韓康賣藥還。 ——元·張雨《梧葉兒》
【第4句】:裝蔥賣蒜[zhuāng cōng mài suàn]
【解釋】假裝糊涂,裝腔作勢
【出處】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7回:“指著劉喜道說:'姓劉的,你不要裝蔥賣蒜,你打死了人還賴誰?走!上碉堡見太君去!’”
【第5句】:沽名賣直[gū míng mài zhí]
【解釋】故作正直以獵取名譽。
【出處】《明史·錢唐韓宜可等傳贊》:“伯巨、敬心以縫掖諸生言天下至計,雖違于信而后諫之義,然原厥本心,由于忠愛,以視末季沽名賣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語者也。”
【第6句】:裝瘋賣傻[zhuāng fēng mài shǎ]
【解釋】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里傻氣。
【出處】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示例】你這樣裝瘋賣傻也難逃懲罰。
【第7句】:懸牛頭,賣馬脯[xuán niú tóu,mài mǎ fǔ]
【解釋】掛著招攬生意的是牛頭,而實際上賣的是馬肉。比喻用假貨欺騙人。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后漢書·百官志》:“懸牛頭,賣馬脯,盜跖行,孔子語。”
【示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百官志》:“懸牛頭,賣馬脯,盜跖行,孔子語。”
【第8句】:買犁賣劍[mǎi lí mài jiàn]
【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買犁賣劍”。
【出處】宋·陳亮《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詞:“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
【第9句】:買犢賣刀[mǎi dú mài dāo]
【解釋】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出處】明·張居正《答廣中督撫》:“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積年逋寇,皆束手歸降,買犢賣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
【第10句】:行奸賣俏[xíng jiān mài qiào]
【解釋】指恣淫行邪,弄姿作態。
【出處】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三出:“你若肯行奸賣俏,何必獻笑倚門?你不惜目挑心招,無俟招搖過市。”《石點頭·瞿鳳奴情愆死蓋》:“是一個行奸賣俏的小伙子,使錢撒漫的大老官。”
【示例】那張藎乃風流子弟,只曉得三瓦兩舍,行奸賣俏,是他的本等。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六卷
【第11句】:指山賣嶺[zhǐ shān mài lǐng]
【解釋】比喻不著邊際的空談。
【示例】別指山賣嶺了,誰都了解你。
【第12句】:買賣公平[mǎi mài gōng píng]
【解釋】買或賣公平合理,互不相欺。
【出處】清·寄生氏《五美緣》第五十七回:“小人買賣公平,不知為何告在大老爺臺下?”
【示例】紅軍不僅買賣公平,而且紙幣完全兌換,商人十分滿意。 ——成仿吾《長征回憶錄》五
【第13句】:臨敵賣陣[lín dí mài zhèn]
【解釋】即將上陣殺敵時,卻逃離陣地。形容十分膽怯。
【出處】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四折:“因為你兩軍對壘,臨敵賣陣,敕旨教斬了你哩!”
【第14句】:求榮賣國[qiú róng mài guó]
【解釋】榮:榮華富貴。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名利權勢。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榮賣國之輩,如何保守得江山?”
【第15句】:自賣自夸[zì mài zì kuā]
【解釋】夸:夸贊。自己賣的東西自己夸好。比喻為自己吹噓。
【出處】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國民黨人又嚷'羅邱視線移到東方了,先歐后亞計劃改變了’……還要自賣自夸地樂一陣。”
【示例】你這是自賣自夸。
【第16句】:老王賣瓜[lǎo wáng mài guā]
【解釋】比喻自己稱贊自己的貨色好或本領高強。
【出處】楊嘯《大字報》:“這是我出的大字報呵!那不成了老王賣瓜,自賣自夸了嗎?”
【示例】他最愛老王賣瓜了。
【第17句】:懸羊頭,賣狗肉[xuán yáng tóu,mài gǒu ròu]
【解釋】掛著羊頭,賣的卻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脯于內也。”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
【示例】清·汪琬《菎山選佛場性空臻禪師塔銘》:“問:懸羊頭,賣狗肉意旨如何?師云:看破不值分文。”
【第18句】:依門賣笑[yī mén mài xiào]
【解釋】以色媚人。舊指娼妓生涯。
【第19句】:裝聾賣傻[zhuāng lóng mài shǎ]
【解釋】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涂。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么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
【示例】你欠了我的,你得還。我一直沒說過,你不能再裝聾賣傻。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
【第20句】:販賤賣貴[fàn jiàn mài guì]
【解釋】指低價買進而高價賣出。同“買賤賣貴”。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者,陽崔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第21句】:倚老賣老[yǐ lǎo mài lǎo]
【解釋】仗著年紀大、資格老而自以為比人高明。
【出處】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張:(遇見了爺爺輩的這般以老賣老的同事,只好順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陳奶奶。”
【示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我擔心的是其老這樣的人,倚老賣老,橫沖直撞,不把我們放在眼里。”
【第22句】:分香賣履[fēn xiāng mài lǚ]
【解釋】舊時比喻人臨死念念不忘妻兒。
【出處】漢·曹操《遺令》:“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示例】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宋·李清照《金石錄后序》
【第23句】:蜀賈賣藥[shǔ gǔ mài yào]
【解釋】賈:商人。四川商人賣藥,各得其所。指商人投機取巧謀取暴利。
【出處】《郁離子》:“蜀賈三人,皆賣藥于市。”
【第24句】:以老賣老[yǐ lǎo mài lǎo]
【解釋】憑著自己年紀老,有意賣弄自己的老成
【出處】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張:(遇見了爺爺輩的這般以老賣老的同事,只好順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陳奶奶。”
【第25句】:倚門賣俏[yǐ mén mài qiào]
【解釋】形容妓女賣弄風騷的生活。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示例】或論文清書如姑禪入定,待講書如布帛菽粟,太守書如倚門賣俏。 ——清·錢泳《履園叢話·書學·總論》
【第26句】:鬻兒賣女[yù ér mài nǚ]
【解釋】鬻:賣。指生活無依,被迫賣掉自己的兒女。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7回:“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
【示例】舊社會老百姓鬻兒賣女也還得不到溫飽。
【第27句】:捉鬼賣錢[zhuō guǐ mài qián]
【解釋】將鬼捉住賣錢。指不怕鬼。
【出處】晉·張華《列異傳》:宋定伯捉鬼賣錢
【示例】他是捉鬼賣錢式的人物。
【第28句】:糶風賣雨[tiào fēng mài yǔ]
【解釋】比喻招搖撞騙。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二回:“這楊大郎名喚楊光彥,綽號鐵指甲,專一糶風賣雨,架謊鑿空。”
【第29句】:掛羊頭賣狗肉[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解釋】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
【示例】我們的組織決不能叫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反動分子、投機分子所欺騙。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8章
【第30句】:秦瓊賣馬[qín qióng mài mǎ]
【解釋】秦瓊:人名。秦瓊賣掉自己的坐騎。
【示例】你有秦瓊賣馬的時候嗎?
【第31句】:打情賣笑[dǎ qíng mài xiào]
【解釋】打情罵俏,指男女調情。
【出處】曹禺《日出》第三幕:“在地獄一般的寶和下處,充滿著各種叫賣、喧囂、女人詬罵、打情賣笑的聲浪。”
【示例】他們整天都在打情賣笑,不干正經事。
【第32句】:裝癡賣傻[zhuāng chī mài shǎ]
【解釋】故意裝作癡呆的樣子
【出處】楊朔《三千里江山》第11段:“吳天寶說:'你不用裝癡賣傻的,跟我耍這個!我們的事你打算怎么辦呢?’”
【第33句】:倚門賣笑[yǐ mén mài xiào]
【解釋】舊時形容妓女的生活。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示例】佇看我們這樣打扮,并不象那倚門賣笑的娼妓。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二回
【第34句】:引車賣漿[yǐn chē mài jiāng]
【解釋】拉大車的,做小買賣的。指平民百勝。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
【示例】因為文體卑下,是'引車賣漿者流’所用的話。 ——魯迅《吶喊·阿Q正傳》
【第35句】:砸鍋賣鐵[zá guō mài tiě]
【解釋】砸了鍋去賣廢鐵。表示窮極無聊,不留后路。也比喻把所的都拿出來了。
【出處】劉紹棠《蒲柳人家》八:“老人家真當是兒媳婦有了喜,滿街滿巷奔告親朋好友,說她只要抱上孫子,哪怕砸鍋賣鐵,典盡當光,也要請親朋好友們吃一頓風風光光的喜酒。”
【示例】欠你的賬,即使砸鍋賣鐵我也要給你還上。
【第36句】:酈寄賣友[lì jì mài yǒu]
【解釋】酈寄出賣朋友。
【出處】南朝·齊·巨源《為尚書符荊州》:“雖呂布販君,酈寄賣友,方之斯人,未足為酷。”
【第37句】:贏奸賣俏[yíng jiān mài qiào]
【解釋】指風流調情。
【第38句】:鬻官賣爵[yù guān mài jué]
【解釋】鬻:賣。買賣官爵來收取錢財。
【出處】《宋史·吳喜傳》:“朝廷乃至鬻官賣爵,以救災困。”
【第39句】:裝瘋賣俏[zhuāng fēng mài qiào]
【解釋】假裝瘋癲,賣弄風騷
【出處】歐陽予倩《木蘭從軍》第一場:“那個叫做什么木蘭的就是她,裝瘋賣俏的。”
【第40句】:藏奸賣俏[cáng jiān mài qiào]
【解釋】藏奸:心懷奸詐。心懷奸詐,故意裝出媚態以誘人上當。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劍擊淫邪》:“逞狐形狗態,忿激誠可羞……恨藏奸賣俏,真個是人中獸。”
【第41句】:抓乖賣俏[zhuā guāi mài qiào]
【解釋】耍聰明,賣弄乖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秋桐正是抓乖賣俏之時,他便悄悄的告訴賈母、王夫人等。”
【第42句】:成都賣卜[chéng dū mài bǔ]
【解釋】漢代人嚴光在成都時靠賣卜謀生。比喻不做官靠自己的勞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出處】南朝·梁庾信《奉和趙王隱士》:“霸陵采樵路,成都賣卜錢。”
【第43句】:買牛賣劍[mǎi niú mài jiàn]
【解釋】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同“買犁賣劍”。
【出處】宋·吳禮之《驀山溪》詞:“買牛賣劍,便作兒孫計。”
【示例】紫塞冒風沙,謾區區兩鬢生華。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圃耘瓜。 ——元·朱庭玉《青杏子·歸隱》套曲
【第44句】:買賣不成仁義在[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
【解釋】雖然買賣沒有做成,彼此間的感情還存在。
【出處】梁斌《紅旗譜》第一卷:“嫌人家來做買賣,買賣不成仁義在,打倒人家干嗎?”
【示例】買賣不成仁義在,我們下次再合作吧。
【第45句】:出賣靈魂[chū mài líng hún]
【解釋】比喻以一個人的靈魂去換取榮譽、地位等。
【示例】覆巢之下無完卵,豈可為一時的私利,出賣靈魂,而置國家民族存亡于不顧。
【第46句】:裝死賣活[zhuāng sǐ mài huó]
【解釋】耍死狗,耍賴。
【示例】你不要裝死賣活了。
【第47句】:迎奸賣俏[yíng jiān mài qiào]
【解釋】指賣弄姿色,誘人偷情。
【出處】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澆奠罷守定靈床哭少年,則落的兩淚漣漣,怕有一等迎奸賣俏俊官員,打一副金頭面,早忘了守三年。”
【示例】況兼這些偷寒送暖,迎奸賣俏,各式各樣許多方法,都學得熟滔滔在肚里。 ——清·張南莊《何典》第四回
【第48句】:典身賣命[diǎn shēn mài mìng]
【解釋】典當身體,出賣性命。指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
【示例】我不需要你“典身賣命”的承諾。
【第49句】:追歡賣笑[zhuī huān mài xiào]
【解釋】指出賣色情,供人取樂。
【出處】明·徐渭《翠鄉夢》第二出:“從俺爹爹喪過,宦囊蕭索,日窮一日,直弄到我一個親女兒出身為娼,追歡賣笑。”
【第50句】:指山賣磨[zhǐ shān mài mò]
【解釋】指著山上的石頭當磨來賣。比喻事情還沒有頭緒就過早說出去或答應下來。也指以有名無實的手法進行欺騙。
【出處】元·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第一折:“出來的都關來節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賣磨,將百姓劃地為牢。”
【示例】他指山賣磨,見雀張羅。 ——明·徐復祚《紅梨記傳奇》
【第51句】:撒嬌賣俏[sā jiāo mài qiào]
【解釋】撒:盡量施展。盡量施展嬌態,賣弄俏麗。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回:“穿了極華麗的衣裳,打扮得嬌滴滴的,在那公子王孫面前撒嬌賣俏。”
【示例】她撒嬌賣俏,為的是求一碗飯而已。
【第52句】:得便宜賣乖[dé pián yí mài guāi]
【解釋】得到好處或實惠賣弄乖巧。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盛杏蓀這個人很刻薄,專門做得便宜賣乖的事。”
【第53句】:遠處夸稱,近方賣弄[yuǎn chù kuā chēng,jìn fāng mài nòng]
【解釋】夸稱:夸獎;賣弄:顯示。向遠近各處夸獎顯示,吹噓宣揚。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六回:“小人遠方來的人,投貴地特來就事。雖無驚人的本事,全靠恩官作成。遠處夸稱,近方賣弄。如要筋重膏,當下取贖。”
【第54句】:跑馬賣解[pǎo mǎ mài jiè]
【解釋】指在馬上表演各種技藝,以此賺錢謀生。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十回:“寧陵縣中有父子幾人,姓蔣名自興,原是跑馬賣解人家。”
【示例】那一群逃跑的人分明是跑馬賣解的。你看,走在前邊的那個老頭子還牽著一只猴子。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一章
【第55句】:買空賣空[mǎi kōng mài kōng]
【解釋】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也用來比喻政治上招搖撞騙的投機活動。
【出處】清《宣宗圣訓·清道光帝上諭》:“奸商開設太和字號,邀群結伙,買空賣空。”
【示例】因為多年買空賣空的結果,文界就荒涼了,文章的形式雖然比較的整齊起來,但戰斗的精神卻較前有退無進。 ——魯迅《準風月談·由聾而啞》
【第56句】:懸羊賣狗[xuán yáng mài gǒu]
【解釋】掛著羊頭,賣的卻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脯于內也。”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