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匪”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匪夷匪惠、失身匪人等含“匪”的成語18個,其中“匪”開頭的成語10個,“匪”在中間的成語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匪”開頭的成語【第1句】:匪夷匪惠[fěi jí fěi huì]
【解釋】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備這兩位賢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駕馭的人。
【出處】《舊唐書·司空圖傳》:“匪夷匪惠,難居公正之明;載省載思,當(dāng)徇棲衡之志,可放還山。”
【第2句】:匪石匪席[fěi shí fěi xí]
【解釋】不是石,不是席。意為石可轉(zhuǎn)而心不可轉(zhuǎn),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堅定,永不變心。
【出處】《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第3句】:匪朝伊夕[fěi zhāo yī xī]
【解釋】匪:不是;伊:文言助詞。不止一個早晨一個晚上。
【出處】《周書·文帝紀(jì)上》:“今若召悅授以內(nèi)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示例】匪朝伊夕,不可勝記。 ——唐·李林甫《嵩陽觀紀(jì)勝德感應(yīng)頌》
【第4句】:匪伊朝夕[fěi yī zhāo xī]
【解釋】匪:不是;伊:文言助詞。不止一個早晨一個晚上。
【出處】《周書·文帝紀(jì)上》:“今若召悅授以內(nèi)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示例】我有志,匪伊朝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
【第5句】:匪匪翼翼[féi féi yì yì]
【解釋】匪匪:馬行走不停的樣子;翼翼:有次序的樣子。形容車馬行走時陣容整齊、威武。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詩經(jīng)·小雅·采芑》:“四騏翼翼。”《禮記·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第6句】:匪躬之節(jié)[fěi gōng zhī jié]
【解釋】躬:指自身利益;節(jié):節(jié)操。指不顧自身利益而盡忠王室的節(jié)操。
【出處】《周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示例】詔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jié),使領(lǐng)司隸校尉。 ——《晉書·李胤傳》
【第7句】:匪躬之操[fěi gōng zhī cāo]
【解釋】躬:自身;匪躬: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jié)操。
【出處】《晉書·劉隗傳》:“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寵,匪躬之操,猶存舊史,有志無時,懷恨黃泉。”
【第8句】:匪異人任[fěi yì rén rèn]
【解釋】異人:別人;任:承擔(dān)。表示責(zé)任不能推諉,要自己負責(zé)。
【出處】孫中山《救國之急務(wù)》:“吾四萬萬同胞乎!諸君固民國之主人也,喚起天下,驅(qū)除此丑類者,匪異人任。”
【示例】何不趁此機會,攬握重兵,反手齊王,匪異人任。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回
【第9句】:匪石之心[fěi shí zhī xīn]
【解釋】比喻堅貞不渝。
【出處】《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
【示例】遂將匪石之心,冀伸藻鏡之用。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
【第10句】:匪夷所思[fěi yí suǒ sī]
【解釋】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jù)常情所能想象的。
【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示例】孫萊山入樞廷,是在意中,烏少云則匪夷所思了。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匪”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失身匪人[shī shēn fěi rén]
【解釋】失身:喪失自身應(yīng)堅持的節(jié)操;匪人:指品行不正的人。指喪失節(jié)操而依附于邪惡的人。也指女子失節(jié)于品質(zhì)惡劣的人。
【出處】《宋史·王阮傳》:“吾聞公卿擇士,士亦擇公卿。劉歆、柳宗元失身匪人,為萬世笑。今政自韓氏出,吾肯出其門哉?”
【示例】孩兒一時錯誤,失身匪人,羞見公子之面,自縊身亡,以完貞性。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
【第2句】:蹇蹇匪躬[jiǎn jiǎn fěi gōng]
【解釋】蹇,通“謇”。指為君國而忠直諫諍。亦作“蹇諤匪躬”。
【出處】《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示例】違令犯顏,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 ——晉葛洪《抱樸子·臣節(jié)》
【第3句】:受益匪淺[shòu yì fěi qiǎn]
【解釋】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這類'講座’還售門票,并兼售演講本人的著作,使得這類活動讓各方面都受益匪淺。”
【第4句】:蹇諤匪躬[jiǎn è fěi gōng]
【解釋】指為君國而忠直諫諍。同“蹇蹇匪躬”。
【出處】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張九齡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誠,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見帝無不極言得失。”
【第5句】:恪勤匪懈[kè qín fěi xiè]
【解釋】恪:謹(jǐn)慎;匪:通“非”;懈:懈怠。忠于職守,謹(jǐn)慎而不松懈。
【出處】《宋書·劉懷素傳》:“竊見錢唐令劉真道、余杭令劉道錫,皆奉公恤民,恪勤匪懈,百姓稱詠,訟訴希簡。”
【示例】德義有聞、清謹(jǐn)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為四善。 ——《宋史·職官志》
【第6句】:蹇之匪躬[jiǎn zhī fěi gōng]
【解釋】指為君國而忠直諫諍。同“蹇蹇匪躬”。
【出處】清·錢謙益《匪齋記》:“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勖子乎?’”
【第7句】:夙夜匪懈[sù yè fěi xiè]
【解釋】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謹(jǐn)慎工作,勤奮不懈。
【出處】晉·司馬彪《續(xù)漢書》:“熹為衛(wèi)尉,盡心事上,夙夜匪懈。”
【示例】是以在上不驕,夙夜匪懈,或設(shè)醴以求賢。 ——唐·吳兢《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第8句】:夙夜匪解[sù yè fěi xiè]
【解釋】形容日夜謹(jǐn)慎工作,勤奮不懈。解,通“懈”。同“夙夜匪懈”。
【出處】《詩經(jīng)·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