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偶”的成語(31個)
本文整理了偶變投隙、數奇不偶、竊竊偶語等含“偶”的成語31個,其中“偶”開頭的成語5個,“偶”結尾的成語14個,“偶”在中間的成語1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偶”開頭的成語【第1句】:偶變投隙[ǒu biàn tóu xì]
【解釋】猶言投機取巧。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也指靠小聰明占便宜。
【出處】宋·秦觀《謝王學士書》:“每觀今時偶變投隙之士,操數寸之管,書方尺之紙,無不拾取青紫為宗族榮耀。”
【第2句】:偶影獨游[ǒu yǐng dú yóu]
【解釋】偶:配偶,伴侶。以影為伴,獨自游覽。比喻孤單。
【出處】晉·陶潛《時運·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獨游,欣慨交心。”
【第3句】:偶燭施明[ǒu zhú shī míng]
【解釋】偶:雙;施:施行。兩支蠟燭大放光明。比喻兩種事物相得益彰。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于幽室也,前燭照之,后燭益明,非前燭昧,后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
【第4句】:偶語棄市[ǒu yǔ qì shì]
【解釋】偶語:二人相對私語;棄市:古刑罰,將犯人處死后將尸體暴露于街頭示眾。指在封建暴政下,人們相聚談話就會被殺害。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示例】一時期新疆變成了一個偶語棄市,到處監獄的恐怖世界。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八十章注
【第5句】:偶一為之[ǒu yī wéi zhī]
【解釋】偶:偶爾;為:做。指平常很少這樣做,偶爾才做一次。
【出處】宋·歐陽修《縱囚論》:“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
【示例】但我以為這些方法,也只能隨時隨地,偶一為之,難以多做。 ——魯迅《書信集·致賴少祺》
“偶”結尾的成語【第1句】:數奇不偶[shù jī bù ǒu]
【解釋】奇:單數,古人認為單數不吉;不偶:不遇。指命運不好,事多不順利。用以形容人的經歷坎坷,潦倒失意。
【出處】清·汪琬《資政大夫駐防京口協領祖公墓志銘》:“官止于協領,年止于下壽,抑何數奇命偶也?”
【示例】吳玉帥以命世之才,抱救國之志,數奇不偶,養晦黃州,志士仁人無不扼腕。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二三七
【第2句】:流落不偶[liú luò bù ǒu]
【解釋】偶:遇。飄泊窮困而無人相知。形容潦倒失意。
【出處】《漢書·霍去病傳》:“諸宿將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示例】得志者司詔令,垂金石;流落不偶者,娛憂紓憤,發為詩騷。 ——宋·陸游《陳長翁文集序》
【第3句】:無獨有偶[wú dú yǒu ǒu]
【解釋】獨:一個;偶:一雙。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表示兩事或兩人十分相似。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十三回:“聞簡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謂無獨有偶。”
【示例】先生與這位老夫子,可稱無獨有偶。 ——劉半農《奉答王敬軒先生》
【第4句】:落魄不偶[luò pò bù ǒu]
【解釋】古代一種迷信觀念,認為偶數好,奇數不好。落魄:倒霉、潦倒;不偶:運氣不好。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耶?”
【第5句】:行同能偶[xíng tóng néng ǒu]
【解釋】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出處】《漢書·食貨志上》:“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于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第6句】:齊大非偶[qí dà fēi ǒu]
【解釋】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示例】陸徉為不知,以齊大非偶,再以年貌懸殊,故意峻拒。 ——《掃迷帚》第七回
【第7句】:遭時不偶[zāo shí bù ǒu]
【解釋】指不遇合時機。
【出處】元·許衡《時務五事·為君難·任賢》:“遭時不偶,務自韜晦。”
【第8句】:迷途失偶[mí tú shī ǒu]
【解釋】迷途:迷失道路;偶:伴侶。迷失了道路,丟失了朋友。指遭到不幸或陷于孤獨。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庭誥文》:“慌若迷途失偶,黡如深夜擴撤燭。”
【示例】迷途失偶,慟不及悲。 ——《南齊書·褚淵傳》
【第9句】:卜數只偶[bǔ shù zhǐ ǒu]
【解釋】卜:占卜;數:氣數;只:僅;偶:偶然。占卜有時靈驗,只是偶然巧合。比喻剛好碰巧。
【出處】《后漢書·桓譚傳》:“譬猶卜數只偶之類。”
【第10句】:遭逢不偶[zāo féng bù ǒu]
【解釋】指不遇合時機。
【出處】明·馮惟敏《不伏老》第三折:“說則說老手能修五鳳樓,怕則怕遭逢不偶。”
【示例】嗟乎!遇合難期,遭逢不偶。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
【第11句】:遭際不偶[zāo jì bù ǒu]
【解釋】指不遇合時機。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原來他因為自己辛苦一生,遭際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個再不出山的主意。”
【第12句】:邂逅不偶[xiè hòu bù ǒu]
【解釋】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出處】漢·王充《論衡·定賢》:“荊柯入秦之計,本欲劫秦王生致于燕,邂逅不偶,為秦所擒。”
【示例】夫親遇明主,干說悟意,九筵之室可陛而登,屢省之歌可飏而賡也,尚邂逅不偶;況一夫之取舍,何足動心乎! ——宋·葉適《陳秀伯墓志銘》
【第13句】:杖頭木偶[zhàng tóu mù ǒu]
【解釋】以木棍舉托操縱木偶、做出各種造型動作的一種木偶戲。比喻受人操縱的人。
【示例】他只不過是杖頭木偶,得抓住幕后黑手才成。
【第14句】:遭遇不偶[zāo yù bù ǒu]
【解釋】指不遇合時機。
【出處】清·譚嗣同《先仲兄行狀》:“遭遇不偶,居恒忽忽,悲歌感慨,以發其堙郁之氣。”
【示例】人都有遭遇不偶的時候
“偶”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竊竊偶語[qiè qiè ǒu yǔ]
【解釋】竊竊:偷偷;語:說話。背地里小聲說話。
【出處】《金史·唐括辯傳》:“每竊竊偶語,不知議何事。”
【第2句】:土偶蒙金[tǔ ǒu méng jīn]
【解釋】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襲模仿,徒有其表。
【出處】清·吳喬《答萬季野詩問》:“宋詩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個人。明詩土偶蒙金。”
【第3句】:獨游偶影[dú yóu ǒu yǐ]
【解釋】偶:伴侶。以影子為伴,獨自游賞。形容孤單無依。
【出處】晉·陶潛《時運·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獨游,欣慨交心。”
【示例】回駕蓬廬,獨游偶影。 ——晉·王胡之《贈庾翼》詩
【第4句】:凡偶近器[fán ǒu jìn qì]
【解釋】指平庸之輩;普通人才。
【出處】《后漢書·文苑傳下·邊讓》:“使讓生在唐虞,則元凱之次,運值仲尼,則顏冉之亞,豈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
【示例】先公語人曰:'是三子者,非凡偶近器也。’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八
【第5句】: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
【解釋】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也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深的人,出于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
【出處】宋·陸游《文章》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
【示例】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 ——茅盾《白楊禮贊》
【第6句】:并威偶勢[bìng wēi ǒu shì]
【解釋】指聚集聲威勢力。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謂為將軍心合意同,混齊一體,必當并威偶勢,御寇寧家。”
【第7句】:佳偶自天成[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
【解釋】好的配偶是上天作合而成的。
【出處】清·程允升《幼學瓊林·婚姻》:“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
【第8句】:木偶衣繡[mù ǒu yī xiù]
【解釋】給木頭人穿上錦繡衣服。比喻庸人擔任要職。
【出處】《史記·田叔列傳》:“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無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綺繡耳。”
【第9句】:木偶衣冠[mù ǒu yī guān]
【解釋】給木偶穿衣戴帽。比喻裝模作樣。
【出處】金·元好問《馬編修天來》:“木偶衣冠休嚇我,瓦伶口頰欲漫誰?”
【示例】致令天下成一木偶衣冠、官廚酒食之吏治,則唐之多能臣也,其初制固善也。 ——明·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
【第10句】:萍水偶逢[píng shuǐ ǒu féng]
【解釋】浮萍隨水漂泊,聚散無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然數百年來,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幾入,大都萍水偶逢,煙云倏散。”
【第11句】:聲偶擿裂[shēng ǒu zhé liè]
【解釋】偶:成對;擿:選取。形容文章的句子兩兩并列,聲調平仄相對及選用古人的好句子。
【出處】宋·歐陽修《蘇氏文集序》:“見時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擿裂,號為時文,以相夸尚。”
【第12句】:斷線偶戲[duàn xiàn ǒu xì]
【解釋】像斷了線的木偶,不能動彈。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猶如斷線偶戲,手足撣軟,連話都無了。”